抗战中的细节:成陵西迁,成吉思汗应为民族英雄
1937年10月16日,日军侵占萨拉齐县城。第二天,日军乘火车进入现在的包头东站,傅作义部队撤离,兵不血刃,包头失守。日军驻军包头,兵锋直指伊克昭盟(现鄂尔多斯)。此时,绥远、察哈尔几乎全境沦陷,位于伊克昭的成吉思汗陵寝危在旦夕。投降日寇的德王亦有劫持陵寝以控制蒙区的企图,沙克都尔札布等蒙古王公为使陵寝不落入敌手,暂时将成陵迁至沙王府。1939年4月为避日寇持续侵犯进而分裂蒙疆,蒋介石采纳国民政府蒙藏委员会委员长吴忠信的建议,决议将成吉思汗陵从伊金霍洛西迁至甘肃兴隆山,并电令身在西安天水行营主任程潜全权办理迁陵事宜。



6月21日成吉思汗灵柩抵达延安,11 时灵车前后由军宪护卫慢慢驶来,欢迎群众高呼: “保卫伊金霍洛,保卫内蒙,保卫中国!”,“蒙汉联合起来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共中央特设灵堂祭奠,并将成吉思汗的巨幅挂相置于马列恩斯毛中间,灵堂中央悬挂写有“世界巨人”的横幅,两侧标语写着“继承成吉思汗精神坚持抗战到底”,“纪念成吉思汗就要收复失地”的标语,陕甘宁边区政府及毛泽东敬献花圈。

主祭谢觉哉、陪祭滕代远、柯庆施、高自立、莫文弊、王若飞各就各位。由谢老领导全体向灵柩行礼如仪后,党中央、毛泽东、八路军、八路军政治部、留守处、中央统战部、边区党委、边区政府、教育厅、肤施县国民党党部、县政府、抗大等单位的代表上前献花圈。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代表谢觉哉——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代表腾代远,陕甘宁边区政府代表高自立率延安党政军民学各界谨以清酌庶馐之奠,致祭于圣武皇帝元太祖

祭文写道:
维中华民国二十八年六月二十一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代表谢觉哉、第八路军代表滕代远、陕甘宁边区政府代表高自立,率延安党政军民学各界,谨以清酌庶粮之仪,致祭于圣武皇帝元太祖成吉思汗之灵曰:
日党运兵,为患中国,不分蒙汉,如出一辙。
嚣然反共,实则残民,汉蒙各族,皆眼中钉。
乃有奸人,蠢然附敌,汉有汉奸,蒙有蒙贼。
驱除败类,整我阵容,抗战到底,大义是宏。
顽固分子,准投降派,摩擦愈凶,敌愈称快。
巩固团结,唯一方针,有破坏者,群起而攻。
元朝太祖,世界英杰,今日郊迎,河山聚色。
而今而后,五族一家,真正团结,唯敌是挝。
平等自由,共同目的,道路虽艰,在乎努力。
艰苦奋斗,共产党人,煌煌纲领,救国救民。
祖武克绳,当仁不让,太旱盼霓,国人之望。
清凉岳岳,延水汤汤,此物此志,寄在酒浆。
尚飨。

成吉思汗灵榇到达暂厝地时,沙王慷慨激昂地说道:“布为继承世祖剿倭未遂之志,敬告在天之灵,祈祷默佑,事毕遄返,率领蒙古健儿与倭奋斗,任何牺牲,决不顾惜。”面对人民迎灵的热情,扶陵人贡帙札布含着泪说:“此次移陵,于整个中华民族身上说是一件大事; 我们的祖先成吉思汗、忽必烈曾有抗日的遗志,现在我们抗战,如果大汗在天有知,当含笑预祝胜利。”

翌年夏,毛泽东、朱德等人发起公祭成吉思汗的活动,7月24日,边区政府召开成吉思汗纪念大会,同时举行成吉思汗纪念堂落成典礼。当天6时整祭礼开始,与会者脱帽起立,向成吉思汗遗像三鞠躬致敬。

接着,延大校长吴玉章在大会上作报告。他指出,"成吉思汗征战所以获胜,是因他不仅能团结本民族,并能团结其他兄弟民族。我们在抗日民族革命战争三周年的今天来纪念他,就是要发扬我民族团结御侮的伟大精神,团结国内各民族争取抗战胜利"。

朱德也在会上讲了话,大意说:"纪念成吉思汗,要学习他团结御侮的精神,要实行民族平等,使国内各民族共同携手,为中华民族解放而斗争!"董必武也应邀讲了话。1942年春,毛泽东和朱德分别为《延安各界纪念成吉思汗专刊》题写了“团结抗战”和“中华民族英雄”的题词。在随后的祭典上,吴玉章同志再次讲话:"成吉思汗的功绩,为蒙古人所崇拜,为世界人士所称道,他建立过地跨欧亚的一个大国家,他能团结民族来抵御外侮,始终以不屈不挠的精神和敌人搏斗。成吉思汗事业的成功,由于他能团结人民,甘苦与共,建立了新的社会秩序,今天我们纪念成吉思汗,特别要学习他的团结民族和抵御敌人的民族主义精神来击毁我们的敌人”。


成吉思汗陵寝被安厝后,他的英灵仍被祖国各界人民视为抗战之旗帜,而对他的祭祀也上升到国家的层次。1941 年成吉思汗纪念会上,朱德强调“成吉思汗是民族英雄,他打退了强邻的进攻”。后来的内蒙古自治区主席乌兰夫也认为:“那种反抗侵略,团结御侮的伟大精神,实是使弱小的蒙古民族,一变而为威震寰宇的强大民族的重要因素,继续这种光辉的传统,是我们每一个成吉思汗的子孙在今天对日抗战中应有的精神。”


抗日战争胜利后,达尔扈特等请将陵寝迁回鄂尔多斯,国民政府未允。1949年解放军挺进甘肃,国民党西北军阀马步芳将陵寝迁至黄教圣地塔尔寺。不久解放军解放西宁市,专往塔尔寺供奉成吉思汗陵寝,并宣布一切祭祀费用皆由解放军开支。1953年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报请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准将陵寝迁回。遂于1954年3月由塔尔寺迁返伊克昭盟大伊金霍洛。

国民党元老于右任曾作《天净沙•谒成陵》
兴隆山畔高歌,曾瞻无敌金戈。遗诏焚香读过,大王问我:“几时收复山河?”

从1937年到1949年,陕甘宁边区政府明确以中华民族历史人物为对象的祭祀典礼仅有两种,即黄帝祭祀与成吉思汗祭祀,并多次承认和赞扬了成吉思汗不可否认的中华民族英雄地位及其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由此得见,成吉思汗不仅是蒙古族人的伟大祖先,还是中国各族人民的精神旗帜,是中国人的一员,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