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20-1]
【20-1】
【哲理启迪】
《哲思与海》 —— [美] 戴维·法雷尔·克雷尔 David Farrell Krell

我们一心渴求
翱翔于浩瀚无垠
却总可望而不可即
我们需要忠贞不渝
无论前途后路,不必去看
任由自己沉溺在摇篮中
如同摇曳在海上的扁舟
—— 荷尔德林
感谢陪伴~
【摘 —— 第 1 - 2 章】
(A)
·冥想 meditation
·人类认知局限的标志:做出的一系列狭隘的阅读选择(【书选择了我们】)
·几乎所有的古代民族都有这样的传说:【人类源于水,人的灵魂是一缕空气】 —— 罗伯特·穆齐尔
·由于更偏爱内陆的安全感和思维方式,哲学家日益放弃了对海洋的探寻,转而将其交给了海洋生物学家、探险家和诗人
·(桑多尔·费伦齐 《塔拉萨:生殖力理论》)
“向海洋回归的逆流 [thalassic regressive undertow]”:
【海洋为诗人和科学家所推崇,被奉为生命的起始和源头,而万物也将终将回归大海】
(B)
·神性本身需要父神“变成女人”(希腊神话,谢林)
·有机物和无机物是【处于生和死之间“来回往复的潮汐”】
·水的永恒和静止,它最终会将你引向大海以及它捉摸不定的幻影
·(梅尔维尔)海洋是“不可思议的生命幻影”,也是揭开生命之谜的“钥匙”
·即使在极其恶劣的状况下,普通海胆也能够利用自身坏死的组织进行自我再生
·海的宽宏就在于它“不允许留下任何痕迹”,【即使世间一切都崩塌,海洋还是一副老神在在的样子】
(C)
·和平才是深海的深层含义
·补偿法则 law of compensation
·人在回归中前进 —— 赫拉克利特
·【大海并不总是如此沉默】,巨浪拍击海岸后,起伏不定的海浪会形成有力的回溯,彼时岩石会发出如同万马奔腾踩踏碎石的声响
·歌德《浮士德》中的人物 荷蒙库路斯(“人类的种子”) 只有灵魂,没有肉体 ~ 现代西方的人文学科 与他的情况如出一辙,像是【被封装在玻璃器皿中不安躁动的灵魂】
(D)
·(惠特曼《轮渡布鲁克林》)【仿佛生命最美好的事物都在漂浮】
·我们仍然必须将自己“交付”给大海,就像大海之前所做的那样
·不要只盯着未来,也不要对过去耿耿于怀,不妨就“任由自己沉溺在摇篮中”
·荷尔德林 《追忆》 节选:
“三月的日子里
昼夜长短一致
穿过蜿蜒的走道
心怀美丽的梦想
微风拂动将你揽入怀中”
... ...
“海洋给予又夺去记忆
真挚的爱让人瞩目凝视
但永恒的,是诗人的吟唱”
(E)
·【大海总能随心所欲】
·在水中被铭记,在水中被遗忘
·【岸边泡沫的沸腾和幻灭就像是无尽的诗节,只要大海朗诵这些诗节,它们就会沉没并归于寂静】
·“当一个人被众人抛弃、无依无靠时,他才是值得托付这艘船的人,他才会与船共浮沉” —— 马丁·海德格尔
·(梅尔维尔在《文学评论》中的评论)
“从远古时期起,人们对大海的赞扬和歌颂就不绝于耳。彼时水手们曾被认为是真正的人鱼,而海洋则是浪漫和奇妙际遇上演的舞台。但是多年以后,许多与航海生活相关的平淡细节在如今却逐渐衰落”
(F)
·【渴望着爱】
·全面清洁海洋足以让胆敢尝试的国家破产
·放开直立的姿态,放开对事物的控制,置身大海的怀抱
·人类对于海洋的矛盾情绪:海洋既能孕育生命又能溺死生命
·【地球的发展史就是一部灾难史】~灾难威胁着所有的海洋生物,那是我们生殖出现分化,出现有性别区分的物种的开端
·(林吉斯)“置于实验室的桌子或者水箱里的鲨鱼,其丑陋的样貌无可争议,完全不能显示在海浪击打下其幽暗花纹的美丽”
(G)
·倾向 tendency
·【自然代表着原始的力量甚至暴力】
·沉溺于摇篮中代表了所有初期脊椎动物的心声
·我们在自然中看到的物种都是同名异物的结果,却对异名同物的情况不甚了解
·(费伦齐 观点)如果世上有超越快乐原则的力量,那么这种超越的力量来自过去
·拥有能够进行有性繁殖的器官,在母体子宫内发育,并且避免了干燥环境带来的危险,这三点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生物学组合
(H)
·越浓厚的【母性氛围】越有利于睡眠
·所有生命的诞生都是【从黑暗到光明】
·为什么喜欢慢跑 ? “因为停下来的那一刻感觉棒极啦”
·女性的月经周期有28天,可能是受到了【月相】的影响(人类祖先在海中受潮汐影响)
·(费伦齐 观点)睡眠和死亡是两兄弟,每天当我们从睡梦中醒来,我们就经历了一次死而复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