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人 命一直算不准?——顺应天性的孩子
中国文化里面“静”的概念并不是讲的打坐,静心,安静里面的静。是时时刻刻处在自己本来的天性中,很多朋友以为这样很简单便能做到,可是想很多顺应自己内心的想法与他人,社会的一些观念不同,很多时候不愿表现出真实的自己,担心被人误解。但我们想讲的更深一层是,这样担心的观念其实会在人群之间传递形成特有的观念群,而如果这样的观念群被我们认为是一种正确的文化传承了下来,便会造成长期的阻碍我们生活快乐的障碍。这样的观念群,不止在现代存在,从古代流传下来的依然有需要我们辨认并剔除的旧观念。所以我们现在对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口号并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很值得思考的一点。
我们将什么叫做天性?是孩子的想法。不会时刻将因为,所以挂在嘴边,不会考虑结果,影响,一直在现在所做的事中沉浸着,只是想到了这件事情,所以要做。很单纯,简单。生活中时常能做到如此的,便可以称作高人,因为实在太难。很多人才刚刚准备这样做,便会出现各种担心,又开始思前想后,这便是我们说的信心不足。这样的信心在修行来看不知道要多高的水平才能做到一直单纯的生活。做比喻来讲,就是完全让自己变成一个透明的容器允许各种各样的能量流过自己,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性。一直能做到这样的人,在我们的文化历史中也是很少很少的。一个人的思想很难不被环境影响一直保持透明,纯净。
就拿一个例子来看,一对师傅过河遇见一位漂亮的女施主,为了不让衣服浸湿,瘦和尚主动背起女施主过河。胖和尚欲言又止。过河后,过了一段时间,胖和尚实在憋不住便对瘦和尚说:“男女授受不亲,何况我们已经出家,师兄怎么能背女施主呢?”瘦和尚说:“我早就将女施主放下了,是师弟还在背着吧。”爱美之心,不应被看作是一种不好的事情,是十分自然的想法,而瘦和尚也并非没有爱美之心,而是在心中承认了自己的想法,顺应了自己的想法,故此,“女施主早在背起来之前就已经放下了”,而胖和尚同样有“爱美之心”但却困于“男女授受不亲,和尚不应与女施主过度接触”这些思想,表面上看胖和尚是在吐槽瘦和尚。可实际上表现的是自己并没有接受自己的爱美之心。
这样的现象在我们现在太过常见了,很多时候,那个“胖和尚”还往往身居高位,······。
好了,这些道理会一点点理清,也并非在怪罪“胖和尚”的过失,那也并不是错的。一种价值观就像车轮一样,有时将所有人不情愿的卷进去,却没有人有停下来的能力。所以也并非谁的错。那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停不下来的车轮呢?顶多在这里可以说是一场实验。
哈哈哈,没那么严肃,一切本就没事,所以实验进行到何处,怎样进行都是无所谓的事。
至于我在这里的提醒,至多当成实验的一部分吧,也不是什么严肃的事情,
当然这是一场美好的实验,也十分安全,安全到说安全都多余,因为根本不可能不安全,没有不安全这回事。
所以,无论是哪个师傅都在讲,无论遇到什么事情,其实本身没什么事,放轻松点。讲的就是这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