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冯唐:如何成为一个怪物

2020-04-06 00:25 作者:dzcbb  | 我要投稿

  中国文坛上王小波的小品文是数一数二的。在我个人心中,冯唐可以与之并驾齐驱。

  时而大笑、时而深思、时而大哭。这就是我的感受

  冯唐,1971年生于北京。地道的北京孩子,北方的官话语言讲得直白而又生动。裤裆着火——裆燃了。一个地区的文化我个人认为对于一个作家的成长是非常有帮助的。北京的地区特色给他带来了市井气息(流氓气息)、市侩感、平凡而又真实到每个人都还有的感情。

  有些人始终活在读者口碑里,而不是活在文坛里。他便是其一。他将自己的作品归为小品文。小品文的历史传统十分悠久,题材的包容和散文的悠久,都让这个“油腻的中年男子”变得丰富可爱。

青涩的青春,背后关于性、关于爱情、关于一个又一个破碎而难忘的梦。我很难去理解70年代的作家。

但我自己有个梦想:活在二十年代,埋在七十年代

我觉得那段的时间很美好。他们正值青年人的时候是上个世纪的九十年代,一个比现在开放的多的年代。是一个为了爱情就可以不顾一切的时代,是一个每天都有新希望的时代,是一个我未曾经历只在书本里读到过的梦一般的时代,我觉得那个时候的人是有信仰的。许知远有本书叫做《那些忧伤的年轻人》。他其中说到70年代的这代人,没有自己的时代特征,靠前的70-75年的人更像是60后,距离那个时代近的人,更为老派一些,而76-79年的人,更为靠近80后,最为直接的是,你问他们这一代人的集体记忆是什么?他们可能也不清楚。

但我恰恰觉得,这就是个优势,正因为没有集体时代的特征,所以他们活的更为自由洒脱和顺应时代。

我曾经羡慕他们的爱情,可以为了这种情感互相付出而不求回报,而不像现在因为利益勾心斗角。冯唐在书里写到,自己写完了《万物生长》后,给自己当时的女朋友打电话,说你看看我的书,关于你我的。那时候他已经结婚了很久。这种关系的处理,似乎也比现在更要好,更为妥帖。

我甚至有的时候一度认为,那样一个有趣的年代,是真实存在的吗?我不知道。但我希望你可以去看看这本《如何成为一个怪物》以及许知远的《那些忧伤的年轻人》。

我曾经在深夜里落泪,因为不同的时代,同样的悲痛,同样的执念,同样的不安。

愿诸君安好,多读点儿书。


冯唐:如何成为一个怪物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