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铁木真对金战略第一步——汪古部

2023-10-03 12:37 作者:神女紫  | 我要投稿

关于汪古部的族源,学术界曾经对此众说纷纭。元朝陶宗仪的《辍耕录》中将“雍古歹”(汪古部)归入“色目”之中,说明他们不是蒙古人,而应属于突厥语族。

《汪古的族源——汪古部事辑之二》一文立论之一,“白鞑靼既不同于漠北的鞑靼,也没有一个同一族属的统一的漠南鞑靼”;“汪古是回鹘的余部”,均不成立,读者慎引。所以,学界目前已经基本排除汪古部是回鹘人这一可能性。

金长城始建于金太宗天会年间,从公元1123年开始修建,直到1198年前后才最终成形,是规模宏大的古代军事防御工程。

金国的长城有南、北两条。

南长城在大兴安岭南麓,东起内蒙古莫力达瓦尼尔基镇北约8公里的嫩江西岸,西止于今天内蒙古自治区武川县附近的大青山,这条长城经历了大定、明昌、承安、泰和四个时期才修建完成,并且是分三段修建的,虽然各段之间并不衔接,但相距不远,仍可看作是一个整体。

北长城东起我国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的呼伦贝尔盟根河南岸,向西至额尔古纳河东岸,向南经满洲里之北,在俄罗斯、蒙古国境内一段,经乌勒吉河与克鲁伦河之间,直至肯特山东南麓,长约700公里。加上若干支线,金长城成为第二条万里长城。

达茂旗段界壕为西南路招讨司管辖,筑于金章宗明昌年间(1190-1196年),由草原的汪古部驻守。

汪古部本是金国附庸,负有守卫界壕的责任。

汪古同草原十八部交往密切,似乎起初他们同乃蛮有特殊的关系,后来又联合铁木真消灭了乃蛮。当时的蒙古史料如《成吉思汗纪》、《圣武亲征录》、《史集》、《蒙古秘史》都有记载。但只有《阎碑》指出了汪古部曾经出兵与成吉思汗同征乃蛮的事实。在成吉思汗灭乃蛮部以前,征服了克烈部的王罕,王罕的部属曾被汪古部收留,在克烈部人答失蛮的《神道碑》也有记载。这表明,在成吉思汗统一突厥、蒙古各部以前,克烈与汪古部之间,汪古与蒙古部之间都已有交往。

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建都于曲雕阿兰,“授同开国有功者”九十五千户,其中就有“汪古惕阿剌忽失的吉惕忽里古列坚五千户”,超过蒙古全军的5%。

汪古部内部曾经分为两派,一派主张归附成吉思汗领导的蒙古部,另一派则持有异议,阿剌兀思及其子不颜昔班先后被持异议派杀害,阿剌海公主逃往云中,后来镇国主汪古事,又发生了一次反叛蒙古的事件,直至成吉思汗将女儿阿剌海公主嫁给他,相约两家世代通婚,敦交友之好,互称“安答”,平息了这场风波。

1211年,铁木真对金国宣战,先率领大军集结在金长城北段的达里湖,然后在夜里迅速撤军,几个月后,蒙古军聚集在汪古部,汪古部不仅不对金国上报情况,还直接将其负责守卫的关口交给蒙古军,让铁木真直接从汪古部负责的防区通过长城关口,攻入金国领土。

在汪古人的引领下,蒙军攻克大水泺、丰利等地,直扑预定目标——抚州。若想拿下此地,必须先拿下通往抚州的军事重镇——乌沙堡。

成吉思汗让三子窝阔台分兵攻打西京(今山西大同市)对金军进行牵制,自己亲率主力攻打乌沙堡。

金人对乌沙堡的防御工事非常坚固,但是,成吉思汗很快就发现了乌沙堡的奥秘。

原来在乌沙堡有一条暗道和乌月营相连,当成吉思汗的蒙古军队强攻乌沙堡的时候,乌月营的金军从这条暗道中源源不断的支援前线,导致蒙古军队无法取胜。

成吉思汗发现这个秘密后,就采取果断的措施,绕过乌沙堡,袭击乌月营,切断乌沙堡的后援。这样没有后援力量的乌沙堡便很快被成吉思汗拿下。



铁木真对金战略第一步——汪古部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