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尔格雷夫-拜占庭历史地图集(十八)

上一章

第三部分:后期
11-15世纪

九、启示与崩溃:东罗马的衰亡
帝国背景:1050-1204年
对十世纪后期和巴西尔二世统治的传统看法——这是一个黄金时代。在这个时期,帝国达到了其权力的巅峰。就国际声誉和领土范围而言,这并非不正确,但其结果是,巴西尔二世的继任者的统治不可避免地与之前的统治进行了不利的比较。巴西尔没有留下子女,他的皇位由他的兄弟康斯坦丁八世继任;康斯坦丁八世只单独统治了三年,然后他就去世了。康斯坦丁的大女儿佐伊,根据她的婚姻决定谁应该成为皇帝。从1028年到1042年期间,她先后有三个丈夫通过她成为皇帝。罗曼努斯三世(1028-1034), 米海尔四世 (帕夫拉戈尼亚人) (1034-1041) 和 君士坦丁九世(1042-1055)。在君士坦丁堡,以文官为主的权力阶层认为巴西尔二世统治末期取得的稳定是理所当然的,并着手从根本上削减常备军和边境民兵--以限制省级 "军事 "贵族的权力和野心。然而,应当这样做的时候,他们没有去实施这项计划,权力阶层也许没有考虑到帝国外部不断变化的情况。军事贵族们同样关注自己在帝国内的地位以及他们与统治集团和皇帝的关系。10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在保加利亚发生的省级叛乱,是错误的财政政策和政治压迫的结果,这预示着未来会产生更大的问题。大约在同一时期,突厥草原民族佩切内格人(Pechenegs)来到巴尔干边境,并首次入侵帝国领土,这同样应该引起皇帝及其顾问的警惕。1042-1043年,帝国在西西里岛的军队指挥官乔治-马尼亚克斯(George Maniakes)领导的叛乱因其领导人的死亡而中断,但仍表明在精英阶层的领导成员中存在相当大的不安和不满情绪。安纳托利亚军事部族的士兵艾萨克一世-科姆尼诺斯皇帝(1057-1059)的短暂统治表明了变革的方向。尽管帝国继续扩大其在高加索地区的边界,但在西西里和意大利南部重建帝国控制权的努力却失败了,因此,到10世纪70年代初,帝国在那里失去了最后的立足点,这个地方被诺曼人占领了。

除了北方的佩切内格人,1050-1060年在帝国东部出现了一个新的、更危险的敌人,其主体是突厥塞尔柱人,他们是奥古兹土耳其人(拜占庭人称为Ouzoi)的一个分支,已经在哈里发树立了自己的主人地位,现在他们的精力正从伊拉克向高加索和小亚细亚东部转移。罗曼诺斯四世(1068-1071年)试图阻止塞尔柱人的突袭和入侵,但在取得一些初步成功后,后卫队的背叛和其战术上的失误导致他于1071年在安纳托利亚东部的曼齐克特战役中被击败。这场战役后的损失本身并不大,而且证据表明,战略形势本来是可以挽救的。但罗曼诺斯本人被俘,虽然在作为苏丹阿尔普-阿尔斯兰的客人短暂停留后被赎回,但他发现自己已被废黜。帝国内战爆发了,剩余的部队在随后的冲突中疲于奔命,实力大减。小亚细亚被完全放弃,突厥牧民带着他们的羊群、家庭和财产迁入中央高原,这里非常适合他们的生活方式(与阿拉伯人相比,他们在7世纪明显没有实现这一转变)。进一步的内部冲突接踵而至,到1081年阿莱克修斯一世(1081-1118)夺取王位时,帝国已经失去了小亚细亚中部,而巴尔干地区被佩切内格人占领,诺曼人则从他们在意大利南部的基地骚扰拜占庭帝国。

阿莱克修斯通过制定准确的计划、使用外交手段和提拔干练的将领,在1105年恢复了帝国的稳定。佩切内格人被打败,并作为帝国军队的士兵在帝国内定居;诺曼人被赶出了埃皮罗斯;塞尔柱人被遏制住。阿莱克修斯精明地利用第一次十字军东征的军队,在他们于1097-1098年通过拜占庭领土时提供帮助。他推动了行政改革,并通过婚姻和帝国办公室系统与其他贵族部落结盟,以重新建立一个有效的中央行政机构。在阿莱克修斯的儿子约翰二世(1118-1143)的领导下,小亚细亚西部的大片土地被收复,而在曼努埃尔一世(1143-1180)的领导下,帝国在巴尔干地区的地位得到加强,帝国军队开始慢慢地再次向安纳托利亚中部推进。但是,战术上的误判导致了1176年在伊科尼翁附近的米里奥凯法隆战役中的失败,这场战役使拜占庭收复中央高原的努力付之东流。帝国再也没有能力在该地区发动这样的战役,小亚细亚中部的 "土耳其化"--和伊斯兰化--正在坚定地进行着。

在多瑙河沿岸,匈牙利人受到了帝国的应对,但帝国正日益成为一个欧洲国家。与此同时,一些相对较新的政治势力进入了历史舞台。

首先,威尼斯(随后是热那亚、比萨和阿马尔菲)的海上力量为拜占庭与西方的经济和政治关系带来了新的因素,帝国政府在关税和贸易特权方面对这些城邦做出了若干让步。其次,帝国不得不处理与日耳曼皇帝和西西里诺曼王国的新生力量之间的复杂关系。十字军东征改变了政治局势:虽然十字军自己在耶路撒冷王国周围建立了一系列公国,但他们也带来了西方列强的既得利益,他们对原本完全属于拜占庭的势力范围的兴趣越来越大。约翰二世和曼努埃尔能够与日耳曼皇帝保持良好的关系,例如,让他们与西西里的诺曼人打交道。然而,在曼努埃尔一世皇帝去世后,他所建立的体系迅速瓦解,帝国地位的脆弱性很快就显现出来。

曼努埃尔没有留下足够的继承人来处理这份遗产,帝国被小规模的王朝争斗所破坏。意大利城市和其他西方国家的敌意是由对西方人的攻击引起的--例如,在1182年,安德罗尼卡一世策划了一场对西方商人的屠杀。安德罗尼卡在1185年被废黜和杀害,由科穆宁家族的亲戚伊萨克二世-安杰罗(1185-1195)继任;在1195-1203年,他被他的兄弟阿莱克修斯三世-安杰罗取代。然而,在后一年,第四次十字军东征的军队出现在君士坦丁堡前。阿莱克修斯三世被罢黜,由阿莱克修斯四世继任。

1185年保加利亚的一场叛乱导致了帝国驻军的战败,一个独立的保加利亚国家重新建立。1190年,伊萨克二世在遏制叛乱中自己也遭到了严重的失败;而占据附庸国地位一段时间的塞尔维亚也开始与帝国保持距离,部分原因是拜占庭与匈牙利的战争。伊萨克通过一次成功的军事行动和婚姻联盟稳定了局势。但很明显,帝国的权力和权威在每个方面都在下降;到了1196年,塞尔维亚已经转向罗马而不是君士坦丁堡寻求政治支持,而保加利亚的情况则毫无希望;1189年,塞浦路斯也在理查德一世的十字军东征中被英格兰人夺走。

1096-1204年的十字军东征
由教皇组织或激励的军事远征,旨在保护朝圣者和基督教圣地,或帮助基督徒同胞与不信教者的斗争。十字军东征早在1060年就开始了,当时勃艮第和朗格多克的骑士们开赴西班牙与卡斯蒂利亚的军队作战。西方教会的改革运动影响了教皇及其政策,与此同时,在西方人看来,塞尔柱人对圣地的威胁再次出现,他们从法蒂玛王朝手中夺取了耶路撒冷和叙利亚,直接影响了西方的朝圣者。手无寸铁的朝圣是一个既定的传统,塞尔柱人的干涉引起了相当大的愤怒。与此同时,对异教徒进行圣战的观念越来越流行,在1095年的克莱蒙会议上,教皇乌尔班二世在回应皇帝阿莱克修斯一世的军事援助请求时,宣称骑士们应该加入十字军东征以收复耶路撒冷。1096年,一支由隐士彼得率领的无组织的十字军到达君士坦丁堡,并被转移到安纳托利亚一侧,但这支军队在塞尔柱人的攻击下迅速瓦解。然而,在1096至1099年间,在几位主要贵族的领导下,西方进行了一次更有效的远征。法国北部的队伍由诺曼底的罗伯特公爵领导,洛林和佛兰德地区的军队由布永的戈弗雷、布洛涅的鲍德温和佛兰德的罗伯特二世领导,而法国南部的队伍由图卢兹的雷蒙德领导。意大利南部的诺曼人由塔伦托的博希蒙德和他的侄子坦克莱德领导。戈弗雷的部队经过日耳曼,南下经过匈牙利后,进入拜占庭领土(一些十字军还在途中袭击了几个犹太社区),而图卢兹的雷蒙德的部队则沿着克罗地亚的亚得里亚海沿岸进军,进入拜占庭在Dyrrhachion(mod. Durrës底拉西乌姆,今阿尔巴尼亚的城市都拉斯)北部的领土。诺曼人越过亚得里亚海,进入帝国更南边的埃皮罗斯海岸。皇帝阿莱克修斯能够为他们提供补给,并在总体上保持自己的士兵和帝国的臣民与这些庞大的外来军队之间的和平,最终--在从领导人那里获得宣誓效忠后—拜占庭人帮助他们跨越博斯普鲁斯海峡,与塞尔柱人交战。虽然最初被塞尔柱人的战术所迷惑,但十字军领导人很快就适应了新的挑战。在Dorylaion(Şarhöyük)击败了塞尔柱人,在七个月的围攻后攻占了安提阿,并最终于1099年7月夺回了耶路撒冷。

十字军建立了一些国家。最重要的是耶路撒冷王国(它的第一位国王是布永的戈弗雷,头衔是 "圣墓的保护者"),其次是安提阿公国,由波赫蒙德占领,还有埃德萨和特里波利斯郡。由于内部争斗和冲突以及与拜占庭的冲突,已经成为十字军重要据点的埃德萨城于1144年被摩苏尔的曾吉德埃米尔攻占。这直接导致了由德意志皇帝康拉德三世和法国国王路易七世领导的第二次十字军东征(1147-1149)。但由于两人的外交政策利益冲突(德意志皇帝与拜占庭结盟,反对西西里岛诺曼国王的利益,而后者则与法国人结盟),十字军实力被削弱了。结果十字军战败于塞尔柱人手中,并对阿斯卡隆和大马士革的穆斯林据点进行了不成功的远征。十字军的持续争斗和派系斗争以及基本无法维持的战略地位导致阿尤布王朝的创始人萨拉丁将军于1187年占领了耶路撒冷,他接管了曾吉王朝的埃米尔努尔-阿丁建立的帝国。

随后的第三次十字军东征(1189-1192)由德意志皇帝腓特烈一世-巴巴罗萨领导,由三个独立的纵队组成,他自己的纵队穿越巴尔干半岛并途经君士坦丁堡;英格兰的理查德一世的纵队途经法国南部、意大利的卡拉布里亚和塞浦路斯(在途中被拜占庭夺取);法兰克的腓力二世-奥古斯都的纵队从热那亚经意大利南部驶向圣地。腓特烈在伊科尼翁战胜塞尔柱人后,在渡过卡利卡德诺斯河(Salef)时溺水身亡,他的儿子,斯瓦比亚公爵腓特烈接任。他的军队到达了阿克,但腓特烈于1191年去世;理查德和菲利普成功地夺取了阿克,并与萨拉丁签订了条约,将提尔和雅法割让给十字军,并允许前往耶路撒冷朝圣而不受阻碍。塞浦路斯被作为封地给了鲁西尼昂的盖伊。

十字军东征归根结底,是一项战略上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除了需要保卫如此漫长和暴露的边境所带来的财政和资源问题外,十字军国家长期缺乏人力,在维持战马库存方面存在问题,并因内部争斗而分裂。但是,由于圣约翰(医院)骑士团和圣殿骑士团这两个军事宗教骑士团的努力,他们获得了某种力量和韧性。后者成立于1120年,其使命是保护朝圣者和确保征服圣地,他们形成了一个训练有素和有效的士兵核心。前者起源于耶路撒冷圣约翰医院的一个兄弟会,也于1120年成为一个军事组织,并与圣殿骑士团一样,成为十字军国家的主要支持者,直到13世纪末被迫离开圣地。

第四次十字军东征、拉丁帝国和尼西亚帝国
对拜占庭帝国既定领土形式的致命打击是第四次十字军东征。在教皇英诺森三世的鼓吹下,以埃及为目标,十字军领导人从威尼斯人那里雇佣了船只并获得了一些远征的资金,但他们很快就欠下了大量债务。威尼斯虽然不反对十字军东征,但也有意巩固其在亚得里亚海和地中海东部的商业地位。作为对财政援助的回报,十字军领导人同意首先夺取威尼斯宣称占有的扎拉城。帝国王位的觊觎者阿莱克修斯四世-安杰罗在威尼斯的存在,同样可以被用来证明向君士坦丁堡转移的合法性。1203年,十字军军队抵达拜占庭首都的城墙前,并在很短的时间内成功地将阿莱克修斯四世和他的盲人父亲伊萨克二世安插在一起,他的叔叔阿莱克修斯三世已经被废黜,后者在逃出城后被带出监狱。阿莱克修斯四世一上任,就发现无法支付承诺的报酬,并发现自己越来越被孤立。1204年初,他被废黜了,并被阿莱克修斯五世-杜卡斯谋杀。尽管新皇帝加强了防御,并能够抵御十字军的初步攻击,但该城还是在4月12日陷落。十字军所获得的战利品是庞大的。自君士坦丁一世重建以来,该城积累了大量的珍贵物品、雕像、礼仪和法衣以及物品,以前从未在暴力攻击中沦陷。现在,它被无情地洗劫了三天,其间无数的物品被毁,而珍贵的金属物品被熔化或偷窃。今天在威尼斯仍然可以看到一些最壮观的罗马晚期物品。

阿莱克修斯五世向外逃亡,但不久后被俘并被处决,佛兰德斯的鲍德温当选为皇帝。根据一份称为Partitio Romaniae(罗马帝国土地分割条例)的文件,帝国的土地在胜利者之间进行了分配,该文件是在1204年起草的,可能是基于帝国的税收登记册。根据这份文件,君士坦丁堡的拉丁皇帝将获得帝国四分之一的土地,其他国家各占八分之三。威尼斯得到了它梦寐以求的省份和海域,而希腊则被分给了几个统治者:亚该亚公国(莫里亚)和群岛公国受制于君士坦丁堡的拉丁皇帝。塞萨洛尼卡王国成立了,雅典和底比斯的领主向其效忠;而塞法罗尼亚郡(与伊萨卡岛和赞特岛一起,自1194年以来一直在意大利的统治之下)名义上受制于威尼斯,尽管它实际上是自治的,而且在1214年后承认亚该亚王子为霸主。欧博亚(Negroponte)的领主受塞萨洛尼卡和威尼斯的管辖。

拜占庭帝国继续存在。尽管帝国的领土被瓜分,但一些对帝国王位的反对者坚持自己的立场。科穆宁杜卡斯氏族的一个分支在巴尔干半岛西部建立了一个独立的公国,其重心在希腊西北部的伊庇鲁斯,几乎一直持续到15世纪。从1240年起,其统治者被称为专制君主('领主')。科穆宁王朝统治着庞托斯中部和东部的一个不大不小的自治地区,现在特雷比宗的 "帝国 "就出现在这里。拉斯卡利斯家族的成员继续对拜占庭小亚细亚西部的大部分地区进行有效控制,尼西亚帝国也围绕该城市发展。西奥多-拉斯卡利斯被加冕为统治者,作为阿莱克修斯三世的女婿,他具有一定的王位合法性。除了这些 "合法 "的领土之外,保加利亚沙皇卡洛扬在十世纪初正在建立一个可以与沙皇塞米翁相媲美的保加利亚势力,他在粉碎了拉丁皇帝的军队之后,实际上在1205年吞并了它。到了1230年,保加利亚人威胁要把埃皮罗斯的拜占庭人降为附庸地位。

君士坦丁堡的拉丁帝国注定不会持续太久。埃皮罗斯的统治者试图在德意志皇帝腓特烈二世的帮助下,以及后来在西西里国王曼弗雷德的帮助下,在巴尔干地区建立平衡局势,意图收复君士坦丁堡。但拜占庭帝国将从尼西亚开始重新建立。皇帝们与热那亚结盟,从而平衡了威尼斯人的海军力量。在整个1240年与1250年,他们在欧洲扩展了自己的土地。有了植根于1204年之前的皇帝的宫廷和家庭,以及从前三个科穆宁时期演变而来的有效的行政框架,他们有了一个健全的后勤和战略基础来运作。到13世纪末,希腊中部的部分地区再次落入拜占庭之手:拜占庭的莫雷亚 "专制国家 "控制着伯罗奔尼撒半岛中部和东南部的大部分地区,但其北部的拉丁公国阿凯亚仍然是一个重要的力量。在小亚细亚,皇帝们在尼西亚推行的与塞尔柱人和解的政策使边境暂时得到了稳定。1261年,利用君士坦丁堡的大部分拉丁驻军不在的机会,一支小规模的尼西亚部队得以进入该城,为帝国夺回了君士坦丁堡,并赶走了剩余的西方军队和拉丁平民。君士坦丁堡再次成为了东罗马帝国的首都。

尼西亚的'帝国'是短暂的,但它的战略地位、良好的经济基础以及明智的外交和战略政策使其统治者能够重新建立一个拜占庭帝国。从中期和长期来看,这是否是一个明智之举还有待商榷。重新建立的帝国在国际政治方面处于被动地位,不可能从如此有限的领土资源基础上有效地应对西方、巴尔干和安纳托利亚的威胁,这使得它的生存受到质疑。

恢复,内战,收缩:1261-1351年
尽管尼西亚的皇帝们收回了帝都,并巩固和暂时恢复了小亚细亚的一些领土,但拜占庭统治的最后两个世纪代表了一个缓慢但不可避免的衰亡故事。到十四世纪中叶,帝国已经沦为日益壮大的奥斯曼苏丹国的附属国。在迈克尔八世(1259-1282)时期,帝国得以向伯罗奔尼撒半岛扩张,并迫使该地区的法兰克公国臣服;在国际政治方面,与热那亚和阿拉贡王国的联盟,以及与教皇的短暂联盟,使拜占庭再次走上国际舞台,并抵制那些致力于摧毁和瓜分它的势力。但在安德洛尼卡二世(1282-1328)时期,帝国无法应对一个不太友好的国际环境的挑战。事实上,随着帝国的注意力转移到君士坦丁堡,亚洲各省被忽视了,而此时蒙古人削弱了塞尔柱人对土尔扈特(Turcoman)游牧部落的统治,允许他们不受限制地进入防卫不力的拜占庭地区。西南和中部沿海地区的大部分地区在1270年左右就丢失了,而内陆地区,包括重要的梅安德河谷,在1300年之前已经成为土耳其的领土。独立的土耳其公国或酋长国,包括奥斯曼人的新生力量,对幸存的帝国地区构成了持续的威胁。到1315年,剩余的爱琴海地区已经丢失,而比提尼亚也在1337年屈服于外邦势力。此外,安德罗尼科斯二世在1303年雇佣的加泰罗尼亚雇佣兵帮助对抗土耳其人和其他敌人,当它的报酬要求没有得到满足时,它转而将矛头指向拜占庭帝国,并在1311年击败了雅典的勃艮第公爵后,夺取了该地区的控制权,并一直保持到1388年。其他雇佣兵集团也有类似的行为。帝国的资源根本不足以应付任何对其领土的攻击,除了那些相对较弱的敌对攻击,它甚至迅速失去了雇佣雇佣军的能力。

到1328年安德洛尼卡去世时,该帝国只拥有几个孤立的要塞城镇。随着1390年Philadelphia附近的半自治地区被奥斯曼人占领,拜占庭安纳托利亚的历史也宣告结束。安德洛尼卡二世死后,帝国的内战使情况大大恶化,这些战争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拜占庭贵族中的一小撮人的个人和家族争斗引起的。安德洛尼卡三世于1321年反叛了他的祖父安德洛尼卡二世,经过四年的争吵、进攻和反击,于1325年成功地成为联合皇帝。冲突在1327年再次爆发,但安德洛尼卡二世在1328年去世,他将帝国留给了孙子,他的孙子一直统治到1341年。1341年冲突再次爆发,当时代表安德洛尼卡三世之子约翰五世的摄政当局(由萨沃伊的安娜太后和阿莱克修斯-阿波考寇斯大公主导)宣布约翰-坎塔库泽诺斯(约翰六世·坎塔库泽努斯)为帝国的敌人。

约翰是内务大臣,曾是前任皇帝手下的主要大臣;现在他自己宣布为皇帝,并召集了一支军队。宗教和社会的分裂使局势变得复杂。冥想运动是一种神秘和沉思的运动,在修道院的圈子里得到了特别的支持,它的兴起使教会内部的意见两极分化,因为许多正规的高级神职人员,包括教长,都激烈地反对它的教义。君士坦丁堡的政权发现,特别是在拜占庭修道院的中心阿托斯山,修道者与约翰-康塔库泽诺斯结盟,后者因此获得了格雷戈里-帕拉马斯的支持,后者是拜占庭最后几个世纪中最伟大的神学家之一,是心灵感应的主要倡导者,也是一位强有力的演讲者。同时,摄政王在省城煽动了对坎塔库泽诺斯领导的基本贵族党的不满,因此民众运动兴起,驱逐了后者的许多支持者,结果坎塔库泽诺斯逃到了塞尔维亚国王斯特凡(Uroš)四世杜尚(1331-55)那里。这一联盟符合塞尔维亚的扩张主义利益,但并没有持续多久;因为约翰随后与拜占庭塞萨利的总督约翰-安杰罗结盟,这实际上是一个自治地区。作为回应,杜尚与君士坦丁堡的政权谈判结盟。坎塔库泽诺斯利用土耳其盟友,将战争进行到1345年;在摄政当局崩溃和阿莱克修斯-阿波考寇斯被谋杀后,他于1346年在阿德里安诺普尔加冕为约翰六世,并于次年进入君士坦丁堡,在那里由教长加冕。

约翰的胜利也意味着心灵感应的胜利,它反对与西方教会进行任何妥协。从1351年开始,当希神学说成为拜占庭教会的官方教义时,其保守的反西方价值观就凸显出来,并对拜占庭文化和政治的最后一个世纪产生了重要影响,特别是在对西方文化和基督教的态度方面。在政治和经济上,帝国现在正处于绝望的境地。塞尔维亚统治者斯特凡四世-杜尚利用拜占庭的弱点,吞并了阿尔巴尼亚、东马其顿和塞萨利。帝国只剩下君士坦丁堡周围的色雷斯和塞萨洛尼卡周围的一个小地区,它们被塞尔维亚的领土所包围;还有它在伯罗奔尼撒和爱琴海北部岛屿的土地。这些地区中的每一个实际上都是一个或多或少的自治省,只是在名称和传统上共同构成了一个帝国。但内战破坏了这些地区的经济,它们几乎无法承担皇帝要求的最低限度的税收,一个事实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位于加拉塔的热那亚商业中心,在君士坦丁堡金角湾的另一边,其年收入是皇城本身的七倍。

1350-1453年的衰亡
从1350年开始,新的敌人出现了,奥斯曼人在拜占庭内战期间向欧洲扩张。在1344年坎塔库泽诺斯要求奥斯曼人帮助反对约翰五世之后,他们开始在欧洲永久地建立自己的势力范围,在1360年占领了色雷斯的主要城镇,在1387年占领了塞萨洛尼卡。到1400年左右,除了伯罗奔尼撒半岛南部的帝国领土(莫雷亚专制区)和某些爱琴海岛屿外,帝国在希腊没有多余的土地。

1204年后帝国复杂的领土和政治历史反映了直接参与第四次十字军东征的西方国家的既得利益和派系分歧。爱琴海南部的大部分地区都在威尼斯人的管辖之下;虽然拜占庭的权力在13世纪后期曾短暂地重新建立起来,但纳克索斯仍然是拉丁语 "群岛公国 "的中心,该公国由威尼斯总督的亲戚Marco Sanudo于1207年在基克拉迪群岛建立。公国最初是在君士坦丁堡的拉丁皇帝的统治下,后来转而效忠于亚该亚(1261年)和那不勒斯(1267年),尽管威尼斯也对其提出了要求。萨努多家族在1383年被伦巴第的克里斯皮家族所取代,该家族一直保持着自治权,直到1550年后,公国被奥斯曼国家所吸纳。其余的岛屿在不同时期被热那亚、威尼斯、圣约翰骑士团以及土耳其人所占有。罗德岛在1309年至1523年沦陷期间,在福音派反对奥斯曼人的历史上发挥了特殊作用。根据条约,骑士团被允许将其总部迁往马耳他。在爱琴海北部,莱姆诺斯在1453年之前一直是拜占庭的。此后,它被莱斯博斯的Gattilusi统治(独立到1462年被奥斯曼帝国征服)。1460年,它和塔索斯岛(1455年落入奥斯曼人之手)一起被授予德米特里欧斯-帕拉伊奥洛戈斯,即以前的莫里亚领主。莱姆诺斯岛最终于1479年被奥斯曼军队占领。大多数爱琴海岛屿的历史也是如此,纳克索斯和基奥斯在1566年才沦陷,而特尼多斯直到1715年还在威尼斯人的统治之下。

到了1371年,奥斯曼帝国的军队在马里查河上击败了塞尔维亚人。1388年,保加利亚成为附庸国家,1389年,在科索沃战役中取得胜利后(尽管事实上这场战役似乎是平局,但奥斯曼帝国在军队和资源方面的优势使他们获得了优势),奥斯曼帝国的军队得以迫使塞尔维亚人接受支流地位(附庸)。奥斯曼帝国的进军在西方引起了相当大的焦虑。在匈牙利国王西吉斯蒙德的领导下,他们组织了一次十字军东征,但在1396年的尼科波利斯战役中,他的军队被决定性地击败了。处于奥斯曼人和西方列强之间的拜占庭人,试图将不同的因素相互抵消。当时有一个解决方案,即两个教会的联合--以及由此带来的君士坦丁堡对罗马的不可避免的从属地位--得到了一些教会人士和部分贵族的支持。特别是僧侣界和大部分农村人口对这种妥协抱有强烈的敌意,甚至认为臣服于土耳其人更为可取。对 "拉丁人 "的敌意在帝国领土内外的大多数正统派人口心中已经根深蒂固。代表着亲西方者的世俗政治的另一种选择,在这一基础上蓬勃发展,并进一步利用了两个世界之间的疏离。任何一方都无法在帝国内部有效地坚持自己的立场,结果是西方列强对 "希腊人 "的困境总体上保持冷漠。

1401年,奥斯曼帝国苏丹巴耶兹德开始为围攻君士坦丁堡做准备。但目标还没有实现。就在围攻的过程中,帖木儿(Timur Lenk - Tamburlane)领导的蒙古军队入侵了小亚细亚,在1402年的安基拉战役中,奥斯曼人被击败了,自己也被迫接受附庸地位。在伯罗奔尼撒半岛,拜占庭人能够利用这个机会将剩余的拉丁王子置于其管辖之下。但是,这种喘息的时间很短。帖木儿死后不久,他的帝国就四分五裂了,而奥斯曼帝国的权力则得到了恢复,甚至得到加强。苏丹人巩固了他们在安纳托利亚的控制能力,并着手扩大对巴尔干地区的控制。皇帝约翰八世在欧洲四处奔波,试图争取对伊斯兰威胁的支持,甚至在1439年的佛罗伦萨会议上接受了与西方教会的教会联盟,但这对阻止不可避免的事情没有什么作用。皇帝们的最后努力促使了西方的十字军东征,但在1444年保加利亚的瓦尔纳战役中以失败告终,1453年,穆罕默德二世开始围攻君士坦丁堡。经过几周的围攻,奥斯曼帝国的军队配备了包括大炮在内的重型火炮,能够对狄奥多西城墙造成一些严重破坏。尽管帝国军队和他们的西方盟友做出了英勇的努力,但由于敌人数量众多,城墙终于在1453年5月29日被精锐的贾尼萨里部队攻破。最后一位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在这次攻击中死亡,但他的尸体从未被发现。君士坦丁堡成为奥斯曼帝国的新首都;幸存的爱琴海岛屿很快被奥斯曼帝国吞并;莫雷亚专制国家在1460年被征服,大公国帝国的首都特雷比宗在第二年落入土耳其军队手中。

竞争的国家:埃皮罗斯、色萨利和拉丁地区
这个以伊庇鲁斯地区为基础的小国(由专制君主,'领主'统治,因此一般被称为'despotate'),尽管它通常也包括凯法利尼亚岛,由米海尔·科穆宁·杜卡斯建立,他在1204年后对整个希腊西北部和色萨利的相当一部分进行了有效控制。他的弟弟和继任者西奥多能够在1224年夺回塞萨洛尼卡,并在那里加冕为皇帝,从而挑战尼西亚的皇帝们,他们也声称自己是帝国王位的真正继承人。但在1242年,尼西亚的约翰三世(John III Vatatzes)迫使西奥多的儿子和继承人约翰放弃了皇帝的头衔;到1246年,塞萨洛尼卡处于尼西亚的统治之下。尼西亚的军队在1259年佩拉戈尼亚战役中取得胜利后,将其控制范围扩大到了埃皮罗斯的大部分地区,这场战役的原因是埃皮罗斯、威廉二世-维勒哈杜安领导的法兰克族阿凯亚公国和西西里的曼弗雷德之间的联盟旨在阻挠尼西亚统治者迈克尔八世-帕拉伊奥洛戈斯的崛起。然而,这种控制是暂时的,1264年后,埃皮罗斯被独立的专制者(despotai)统治,直到1318年。它的地理位置被切断在平多斯山脉的脊柱和亚得里亚海之间,促进了一定程度的政治分离主义和独立于君士坦丁堡,直到奥斯曼帝国的到来。由于君士坦丁堡的皇帝总是坚持他们授予专制者头衔的权利,因此在十四和十五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埃皮罗斯的统治者被帝国视为叛军。

从1318年到1337年,埃皮罗斯被意大利的奥西尼家族统治;在希腊控制权短暂地恢复之后,它于1348年被塞尔维亚人占领。伊奥尼纳和阿尔塔是主要的政治中心。从1366年到1384年,约阿尼纳由托马斯-科姆尼诺斯-帕莱奥洛戈斯(Thomas Komnenos Palaiologos)统治,他也被称为普雷柳波维奇(Preljubović),是曾在斯特凡-乌罗什四世-杜尚(Štefan Uroš IV Dušan)手下担任塞族总督的凯撒-格雷戈里-普雷柳波的儿子。托马斯能够坚持塞尔维亚对埃皮罗斯北部的控制,并在南部与阿尔塔的阿尔巴尼亚领主作战,最终在奥斯曼帝国的帮助下打败了他们。1382年,他的专制者头衔得到了君士坦丁堡的拜占庭皇帝的确认。他在1384年末被暗杀,可能是被反对他统治的当地贵族成员所杀。他的妻子,拜占庭人玛丽亚-安吉丽娜-杜凯娜-帕莱奥罗吉娜,与意大利贵族埃绍-布恩德蒙蒂再婚,后者作为专制者一直统治到1411年左右。由于埃索和佛罗伦萨的阿基亚朱利之间的关系,此后专制国归属于托科家族,其统治者也能够从阿尔巴尼亚人手中收回阿尔塔。但在1430年,奥斯曼人占领了约阿尼纳,阿尔塔在1449年沦陷。从此以后,埃皮罗斯成为奥斯曼帝国的一部分。凯法利尼亚岛在1479年被占领,但威尼斯在1500年又夺取了它。

在1204年拜占庭帝国分裂后,东部的塞萨利由法兰克人统治,而西部地区则由埃皮罗斯与尼西亚的统治者相互争夺。大约在1267年,约翰-杜卡斯(John Doukas)(被称为 "混蛋约翰",是埃皮罗斯的迈克尔二世的私生子)在尼奥帕特拉建立了自己的独裁统治,他拥有拜占庭的头衔sebastokratôr(至尊者)。然而,当他试图向东扩张时,他与皇帝迈克尔八世发生了冲突,在雅典公爵和安茹查理一世的协助下,他才艰难地击退了皇帝的进攻。威尼斯人在缔结了有利的贸易关系后提供的支持(塞萨利出口农产品)有助于维持塞萨利的独立,直到1309年加泰罗尼亚雇佣军的到来,该雇佣军集团从1318年开始占领南部地区。

1303年,安德洛尼卡二世雇用该雇佣兵集团对抗土耳其人,但当其对报酬的要求没有得到满足时,该集团转而反对帝国。它最初在加利波利半岛建立了自己的势力,然后掠夺色雷斯和马其顿,并夺取了雅典和底比斯公国的控制权,驱逐了当地的拉丁领主。在阿拉贡的保护下,他们统治了该地区,直到纳瓦拉集团,暂时为福音派服务,从而占领了底比斯。这为科林斯的领主佛罗伦萨人阿基亚朱利在1388年夺取雅典开辟了道路。后者随后统治了这三个地区,直到1450年代战败于奥斯曼人手中。塞萨利北部地区一直保持独立,直到1332年在统治者斯蒂芬-加布里埃罗普洛斯的统治下。这时,他们被埃皮罗斯的约翰二世-奥西尼占领。1335年,塞萨利被君士坦丁堡统治者重新夺回,并从1348年起承认塞尔维亚统治者斯特凡四世的霸权地位。在他死后(1355年),自封的皇帝Symeon Uroš是伊庇鲁斯和阿卡纳尼亚的统治者,在1358/9年伊庇鲁斯的尼基弗鲁斯二世死后,他能够夺取伊庇鲁斯和色萨利的控制权。他的儿子约翰继任,在1373年选择了修道院生活,之后凯撒-阿莱克修斯-安吉洛斯-菲兰特罗珀诺斯控制了这里,并作为拜占庭皇帝约翰五世的附庸行使统治权力。

在伯罗奔尼撒半岛,拜占庭的主要对手是阿凯亚公国的拉丁人。该公国在其王子威廉二世-维勒哈杜安(1246-1278)时期最为成功;但在1259年的伯拉哥尼亚之战(见上文)后,他不得不将一些要塞,包括米斯特拉、莫内姆瓦西亚和迈纳,让给拜占庭。公国内部的争斗削弱了其对拜占庭的抵抗力,尤其是从1370年开始,公国的统治者雇佣了纳瓦拉集团为他作战;从1381年开始,该集团对法兰克人的领土进行了有效的政治控制。1401年,最后一位纳瓦拉王子与奥斯曼人一起对抗拜占庭人,但到了1430年,公国的剩余土地已经通过婚姻联盟转给了拜占庭的莫雷亚专制者。

虽然拜占庭人在1204年后失去了对伯罗奔尼撒的控制,但在1259年后,帝国的领土在牺牲亚该亚王子的情况下慢慢扩大,1349年,皇帝约翰六世-坎塔库泽诺斯任命了第一个专制者,他的儿子曼努埃尔,其首都是斯巴达附近的山顶要塞米斯特拉。曼努埃尔统治到1380年,恢复了当地的秩序,并使该地区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到1430年,由于聪明的外交手段、婚姻联盟和有效的战争,莫雷亚的拜占庭统治者几乎控制了整个半岛。奥斯曼帝国的存在和1453年君士坦丁堡落入苏丹穆罕默德二世之手,结束了拜占庭统治的最后时期。莫雷亚人一直抵抗到1460年。

特拉比松帝国
所谓的特拉比松帝国是第四次十字军东征后出现的拜占庭继承国中最长寿的一个。但事实上,它的起源在于1185年安德洛尼卡一世-科穆宁皇帝被推翻后的帝国的内部冲突中。在第四次十字军东征攻占君士坦丁堡前不久,安德洛尼卡的孙子阿莱克修斯和大卫-科穆宁在其亲戚格鲁吉亚的塔玛尔女王的帮助下,在特拉比松建立了自己的独立统治者地位。他们的继承人忠实于自己的家族,拒绝承认君士坦丁堡的皇帝有继承优先权,并拒绝放弃自己的头衔。尽管 该"帝国 "主要局限于沿邦特里亚海岸的沿海地区,并在内陆地区延伸到分隔海岸和内陆高原的高大牧场,但由于以邦特里亚阿尔卑斯山为代表的战略上的幸运优势,该"帝国"繁荣了250多年。科姆尼亚统治者巧妙地利用了天然的防御墙,与所有邻国(无论是穆斯林还是基督教)进行了明智而谨慎的外交,首都的坚固防御,以及缺乏一个强大而团结的敌人——直到1461年奥斯曼人最终决定消灭特拉佩兹廷的拜占庭残余势力。

在保持脆弱的独立性的同时,特拉比松大公国(Grand Komnenoi)自称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作为强势邻国的附庸或盟友的地位。然而,鉴于这一时期小亚细亚地缘政治的不断变化,他们在判断支持哪一方以及何时提供外交或军事援助方面的灵活性,尽管后者可能是有限的,但对他们很有利。因此,在1214年至1243年期间,特拉比松公国向科尼亚的塞尔柱苏丹称臣,1243年向短暂入侵的蒙古人称臣,1402年后向帖木儿蒙古人称臣(当时他们在安卡拉战役中击败了奥斯曼苏丹巴耶兹德),1456年后又向奥斯曼人称臣。特拉比松一方面与格鲁吉亚国王结成婚姻联盟,另一方面与高原上不同的、相互竞争的土尔扈特人统治者结成婚姻联盟(一些帝国的皇室女性因此被派去做穆斯林领主的新娘)是生存战略中的一个主要因素。但帝国也有一定的经济优势,他们与热那亚和其他国家保持着重要的贸易和商业联系,这也是东西方贸易的主要转口港。贸易带来了资源,并给了大公国一定程度的灵活性。他们可能还有一个额外的优势,因为他们实际上是当地的统治者,得到了当地贵族、教会和普通民众的支持和忠诚,而这个地区在传统上是有些分离的。值得注意的是,1204年以前关于省级政府和行政管理的传统体制安排在特拉比松比其他地方更保守的形式存在着。在帝国存在的末期,仍然有banda组织进行防卫,当地招募的民兵发挥着关键作用,防卫集中在一系列关键的据点,控制进出肥沃的山谷,这些山谷构成了帝国在沿海平原和高原之间的丘陵地区的农业中心地带。

帝国的政治疆域各不相同。在1204年至1223年期间,它控制了克里米亚的一部分,但由于北方鞑靼人的压力太大,无法进行有效抵御,因此他们失去了克里米亚(尽管在接下来的几个世纪里,庞特家族的加布拉德家族在那里仍然很重要)。西部地区起初一直延伸到西诺佩(直到1214年被土耳其人占领,并在1254年至1265年期间再次被占领);东部地区一直延伸到沿海城市巴特斯(巴统)。领土的更迭是常态的:土尔扈特人领主不断侵蚀着西部的边界,但特拉比松往往通过婚姻联盟使其暂时恢复。这既导致了许多地区的双重存在,也导致了拜占庭王朝和一些当地土耳其王朝的逐步同化,因此,虽然特拉比松帝国的西部地区在1380年代已经处于土耳其的统治之下,但这些地区的统治家族成员在以后可以保持穆斯林的身份,成为特拉比松朝廷的成员。

在行政和军事上,特拉比松和其他继承国一样,以一种演变的形式保留了十二世纪科穆宁系统的大部分内容。在十四和十五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它被划分为七个banda,这些领土单位反映了当地的地理状况,并将资源集中在一个能够组织国防和民政管理的地方精英手中。这里有一支小型的帝国舰队,它一直存在到14世纪后期。帝国的领土范围有限,这意味着中央控制,通过宫廷的频繁访问得到加强,很容易维持现状。只有在帝国的内陆边缘地区,地方领主才比较独立,与高原上的危险邻居共存于一种不稳定的关系中,其中一些领主在他们周围的政治变革中生存得很好,因为先是一个地方统治者的权力消长,然后是另一个地方统治者的权力消长。但大公国一直保留着权力,直到最后,奥斯曼帝国苏丹穆罕默德二世的权力因1453年成功占领君士坦丁堡而得到加强,他要求特拉比松的统治者交出特拉比松,该城于1461年9月和平地落入奥斯曼帝国手中。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