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为什么“张颂文们”只能大器晚成?

2023-02-14 10:35 作者:后浪电影PostWaveFilm  | 我要投稿


图片

    

图片

前两天有个新闻,说张颂文去机场的时候,有粉丝去接机,张颂文给粉丝签了名。结果有网友在张颂文的微博评论区告知他:"老师你的拍立得签名都被卖到 8k了"。


 张颂文得知此事后非常震惊。

图片


不知道张颂文是震惊于粉丝的欺骗,还是震惊于自己照片的价格。8000块钱一张签名照,这绝对是娱乐圈顶流的价格。 这一次,张颂文是真的火了。

“这个行业特别不健康”

POST WAVE FILM


 《狂飙》可以说是今年现象级电视剧,而张颂文就是今年现象级的演员,现在有他参演的影视作品,出品方都在忙着调整宣传角度,突出宣传张颂文。


我记得上一个创造这种逆袭奇迹的演员,还是王宝强。 在电视剧捧红了张颂文的同时,很多人也开始反思,为什么像张颂文这么优秀的演员,却直到47岁才红?

图片

最近这段时间,众多媒体争相报道张颂文过往的演艺生涯,那叫一个惨淡。其中有十年的年收入在3万元到7万元之间徘徊,更是有三年时间连戏都接不到。 

张颂文一直想买一套房子,但是二十年了,仍然无法如愿。 注意,他可不是想在北上广买房,而是想在老家韶关买房。 

其实苦苦等待的又何止是张颂文,看看《狂飙》剧组,除了李一桐,哪一个不是大器晚成? 张颂文经历的一切,张译都经历过,只不过运气好遇上了《士兵突击》,没像张颂文那样苦熬20年。

图片


风情万种的“大嫂”高叶,在拍《边境风云》时差点窒息而死。
结果影片宣传路演根本不带她,海报上连她的名字都没有。后来孙红雷跟剧组发飙,这才把她带上。

图片

还有那些所谓的老戏骨:吴刚、张志坚、倪大红、韩童生……我认识他们的时候,他们就已经是老戏骨了。 谁想当老戏骨啊?这就是年轻时出不来,等到老了才靠演技熬出头,结果一出道就是老戏骨。 和张颂文们接不到戏相对应的,是偶像明星们忙到飞起。
整个演艺圈的资源配置也基本上遵循二八法则,也就是20%的人拿走了百分之80%的资源。 

影视行业首先是一门生意

POST WAVE FILM


 到底是谁造成了这样的局面呢? 不是别人,正是咱们这帮替张颂文愤愤不平的观众是我们手中的遥控器和电影票,决定了演员们的价值。 演艺圈会不知道张颂文戏好吗?肯定知道啊,他是很多明星的表演老师。但知道又能怎么样?电影电视剧首先是一门生意,对于投资人和制作方来说,赚钱是第一位的。 前两年导演马丁·西科塞斯炮轰漫威电影,说漫威拍的那就不叫电影,那就是游乐场的过山车。

图片


老爷子说的没错,但问题是,电影公司正是靠这些“过山车电影”赚到的钱养活了文艺片。 别的不说,就拿今年贺岁档的电影《无名》来说,程耳在一定程度上,也借了一些王一博的人气。 西安电影制片厂老厂长吴天明曾经算过一笔账:“西影厂采取的政策就是:一年两三部就是实验性的,就这些年轻的亡命徒们、敢死队们去实验,就打算不挣钱的,但片子国内外得奖是有脸的;
另外有三四部片子我要挣钱,比如让李云东导演拍《东陵大盗》,拍了四五部赚了钱,用赚钱的电影来养活这个厂。所以每年能够提供一两部像田壮壮、陈凯歌这样的赔钱货。”

图片
吴天明与李安


任何市场都要符合供需关系,电影市场也不例外。 因此一位演员的身价是多少,能得到的资源有多少,取决于他的商业价值而不是演技。 

资本方不是傻子,如果无法盈利,他们是不会支付那么高片酬的。 而影视剧市场的逻辑又特别简单,这就是一个看脸的世界。长得帅,即便没有演技也容易出头,如果长得一般,即使演技不错也得等待机会。 演员刘佩琦刚出道的时候,他的老师就跟他说,以你的演技红是肯定能红,但是以你的长相,恐怕得40岁才能红。

后来刘佩琦凭借《离开雷锋的日子》走红时,已经38岁了。

图片


这听上去很残酷,但这就是市场规律。 


偶像明星与老戏骨的区别

POST WAVE FILM

 不过这样的市场规律也带来两个结果,一个是偶像明星的爆红时间特别短,他们就像是那些网红餐厅,刚开业时每天排长队,三个月之后门可罗雀。 

资本很了解偶像明星的特点,所以在他们最红的时候,要利益最大化。这就让偶像明星们疲于奔命,既没有时间系统学习表演,也没有时间去体验生活。等到粉丝的兴趣点转移了,他们也就没落了。 演技这东西,是可以不断磨炼积累的。 

举个例子,最近陈凯歌的电影《伟大的胜利》发布了一个预告片,张颂文在里面发表了一通字正腔圆的激情演讲。

图片


可是在刚开始学表演的时候,张颂文连普通话都说不好。 张颂文是广东客家人,小时候没有正规学过普通话,说话的时候,自然就会带出家乡口音。而对于演员来说,会说方言是加分项,但是只会说方言可是大忌。

图片


没办法,老师只好对他下了最后通牒:如果他不能把舌头捋直,就得退学。为了不被退学,张颂文想出了一个狠办法:他找了一块小石头放嘴里,然后用舌头卷着石头练习发音。 

很难讲这种方法是不是能解决问题,可张颂文就这么干了,他坚持了三个月,然后通过了普通话考试。 所以,勤学苦练加上在片场摸爬滚打多年,张颂文和很多老戏骨一样,凭着扎实的演技出人头地。

图片

他们就像做口碑的街边小店,一点点做起来,然后生意长长久久。一不留神,就成了米其林餐厅。 只不过在这之前,你要有足够的耐心,而支撑这种耐心的是对于这个行业的热爱。

生活的挫折与历练,反而成为宝贵的财富,让他们更能理解人物。 所以当张颂文在节目中扮演一个试镜失败接到家里电话的演员时,他可以一秒入戏,震撼人心。因为这样的场景,他经历过很多次。 

图片

 我想这就是偶像明星与老戏骨的区别,他们属于两种截然不同的生产模式。前者是快消品,而后者是耐用品。
当然也不排除有天赋的偶像明星转型成为演技派,还有更多天赋不够的演员终其一生都只是甘草演员。说到底,这是一个始于颜值,终于才华的行业。 这也不是中国演艺圈独有的规律。看看隔壁韩国,偶像明星们最害怕的就是服兵役,他们怕服完兵役粉丝们已经把他们忘了。 但是韩国最顶尖的那波演员,比如宋康昊、崔岷植、薛景求、黄政民这帮人,他们从来不担心服兵役这件事。 因为他们知道,自己靠什么吃这碗饭。
 

张颂文的奇迹难以复制

POST WAVE FILM

 然而娱乐圈真正可怕之处,在于它像一个巨兽,不断吞噬着年轻的生命。因为投身其中的年轻人最大概率的结局是,既成不了偶像,也成不了老戏骨。 演员的光鲜生活和高额回报,吸引无数年轻人涌入这个行业,盼望着有一天出人头地。但这其中绝大部分人,最终没能等到属于自己的高启强。 

图片

 用经济学家列维特的话说:“很多光鲜职业存在同一个问题: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一个威斯康星州农场女成为电影明星的概率比高中橄榄球四分卫加入美国橄榄球大联盟的概率高不了多少。 同样,张颂文的奇迹也很难复制。
比如说,张颂文25岁时还在当导游,一天有个同事问他的梦想是什么,他说不知道啊,又问他喜欢做什么,他说喜欢看电影,同事就说,那你的梦想是电影,你应该考北影。

图片


结果下午三四点钟,他就飞北京了,房间里的那些东西一千块钱处理给别人了。就问这不管不顾的劲头有几个人能做到? 我们都知道,张颂文曾经被剧组拒绝过800多次,很长时间连房子都买不起,但他从未想着改行,仍然默默地等待着机会,就问这份坚忍有几个人能做到?而且别忘了,张颂文可是以优异成绩毕业的学霸。

图片


天赋、决心、毅力,这三个要素成就了今天的张颂文。 那句话怎么说来着?只有偏执狂才能成功。 大家爱看的,总是些逆风翻盘的剧本,那会给人一点希望,但现实世界,却总是残酷的。 所以就像作家王路评价的那样:“大家可能需要张颂文的故事,来给自己一些激励,或者是安慰。我以前也会这样,但我现在是比较警惕的。警惕的就是英雄史观对普通人的影响。也就是说,我们听到的故事,如果它是一个美好的结局,那基本上是不会发生在我们自己头上的。 是这样吗?

 

图片


作者丨牛角

永远的新文化报评论员


编辑丨三水    排版丨你大怡儿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豆瓣及网络,若有侵权请主动联系我们。」


图片

POST


本文使用 文章同步助手 同步


为什么“张颂文们”只能大器晚成?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