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高中化学必修一(新人教版)视频合集

2023-06-22 20:39 作者:-浮生若梦欢几何  | 我要投稿

第一章:第一节(1):物质的分类及转换


物质的分类: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进行分类

由同一种元素形成的几种不同的单质叫做这种元素的同素异形体,比如金刚石,石墨,碳60是碳元素的同素异形体,氧气和臭氧(O₃)是氧元素的同素异形体,水(H₂O)和双氧水(H₂O₂)不是同素异形体,因为他们不是单质,是化合物,同素异形体通常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相似

分子:一般由非金属和非金属构成,如:H₂,H₂O,CO₂等带有气字头或石字旁的物质,稀有气体He等由单原子分子构成的物质,特例:NH₄Cl无金属元素但NH4读作铵根有金属特性所以由离子构成

离子:一般由金属和非金属构成,如:NaCl,NaOH,NH₄Cl,特例:AlCl₃(由分子构成)

原子:C,各类金属,Si(硅)SiC(碳化硅)SiO₂二氧化硅(二氧化硅是共价晶体,共价晶体旧称原子晶体,原子晶体直接由原子构成,并通过共价键构成空间网状结构)

狭义上的有机化合物主要是指由碳元素、氢元素组成,一定是含碳的化合物,但是不包括碳的氧化物和硫化物、碳酸、碳酸盐、氰化物、硫氰化物、氰酸盐、碳化物、碳硼烷、羰基金属、不含M-C键的金属有机配体配合物,部分金属有机化合物(含M-C键的物质)等主要在无机化学中研究的含碳物质。有机物是生命产生的物质基础,所有的生命体都含有机化合物,如脂肪、氨基酸、蛋白质、糖、血红素、叶绿素、酶、激素等。生物体内的新陈代谢和生物的遗传现象,都涉及到有机化合物的转变。此外,许多与人类生活有密切相关的物质,如石油、天然气、棉花、染料、化纤、塑料、有机玻璃、天然和合成药物等,均与有机化合物有着密切联系,其实有机物和无机物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并没有一道明显的间隔,高中必修一主要介绍的是无机化合物(氧化物、酸、碱、盐等等),有机化合物会在高中必修二了解到

氧化物

氧化物分为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及不成盐氧化物:

(补充:根据氧化物的定义:只含两种元素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可以得出氢化物的定义是只含两种元素其中一种元素是氢元素的化合物,类似的还有硫化物,氮化物,碳化物等)

酸性氧化物概念:能跟碱起反应,只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1、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除了二氧化硅SiO2,它不与水反应)。

2、与碱反应只生成一种盐和水。

3、与碱性氧化物反应。

4、酸性氧化物大多数能跟水直接化合生成含氧酸

5、含氧酸也可以受热分解生成酸性氧化物。例如,将亚硫酸加热可得到二氧化硫和水,在这里二氧化硫可以看做是亚硫酸脱水后的生成物。6、判定酸性氧化物最重要依据是化学反应前后各元素化合价保持不变

7、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注:大多数非金属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但不是全部非金属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例如一氧化碳,酸性氧化物大多数是非金属氧化物,但酸性氧化物不全是非金属氧化物例如七氧化二锰

8、那酸性氧化物怎么判断?根据性质把一个含氧酸脱去一个分子水或者多个分子水可得出或者根据反应前后核心元素价态不变且结果为氧化物得出物质的化学式,比如①硫酸,硫酸脱去一个分子水得到三氧化硫,所以三氧化硫是酸性氧化物或者根据硫酸中硫的价态为正六价,核心元素价态不变也为正六价并且还是氧化物所以得出其酸性氧化物为三氧化硫,②硝酸,硝酸没有两个氢,前面补个二脱去一个分子水,得到对应的酸性氧化物为五氧化二氮或者根据核心价态不变,硝酸的氮是正五价,硝酸对应的酸性氧化物只有氮和氧两种元素根据氮的化合价为正五价,氧的化合价为负二价那么O就有5个 N就有2个得出硝酸的酸性氧化物为五氧化二氮,得出在酸性氧化物和酸之间,核心元素价一样,可以用来推断氧原子的个数

物质的分类及转换的应用:二氧化硫也是能使澄清石灰水浑浊的物质,二氧化硫和氢氧化钙反应初中没有学过,但可以根据二氧化硫与二氧化碳同属酸性氧化物且复分解反应前后化合价不变二氧化硫的化合价是正四价得出反应后生成亚硫酸钙和水

酸性氧化物一定是酸酐,酸酐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是一类能与碱作用只生成一种盐和水的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多数是酸性氧化物,某些过渡元素的高价氧化物(如CrO₃、Mn₂O₇等)也是酸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属于酸酐,例如SO₂叫亚硫酐,SO₃叫硫酐,CO₂叫碳酐,醋酸酐是酸酐但不是酸性氧化物,酸酐定义:酸脱去一分子水或几分子水所剩下的部分称为该酸的酸酐,一般无机含氧酸脱去水后得到的氧化物就是该酸的酸酐,无氧酸没有酸酐这种说法,含氧酸又分为无机含氧酸和有机含氧酸,这里只讨论无机含氧酸,比如:硫酸对应的三氧化硫,亚硫酸对应的二氧化硫,硝酸对应的是五氧化二氮(氮正五价),磷酸对应的是五氧化二磷,对应点就是化合价要相同,所以二氧化氮不是硝酸的酸酐,因为二氧化氮的氮是正四价,不是正五价

碱性氧化物概念:和酸反应只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1、碱性氧化物的判断方式与酸性氧化物相似,同样是脱水与根据核心元素价态来求,这里不做详细介绍了只举几个简单的例子:根据脱水法与根据元素核心价态配置得:氢氧化钙相应的碱性氧化物是氧化钙,氢氧化钠相应的碱性氧化物是氧化钠(Na₂O),氢氧化铁相应的碱性氧化物是氧化铁(Fe₂O₃),氢氧化亚铁相应的碱性氧化物是氧化亚铁(FeO)

2、所有的碱性氧化物都是金属氧化物但不是所有的金属氧化物都是碱性氧化物如七氧化二锰

不成盐氧化物概念:不能与酸或碱反应生成相应价态的盐和水的氧化物叫做不成盐氧化物

1、不成盐氧化物:既不可以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又不可以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与两性氧化物定义是完全对立的)举例:CO不溶于水,不与酸碱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不能与酸或碱反应生成相应价态的盐和水的氧化物叫做不成盐氧化物。

2、不成盐氧化物:MnO₂、NO、CO、N₂O、NO₂、N₂0₄、ClO₂、l₂O₄属于不成盐氧化物

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H+)的化合物叫做酸

根据酸最多电离出氢离子的个数,可以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多元酸

注:并不是说酸中有多少个氢就是几元酸,例如:醋酸(CH₃COOH)看起来有四个氢,但只能电离一个氢,所以醋酸是一元酸,常见的一元酸:盐酸(HCl),硝酸(HNO₃),二元酸:碳酸(H₂CO₃),硫酸(H₂SO₄)多元酸:磷酸(H₃PO₄)。如果考试中出现了一种没有学过很陌生的酸,那题目一定会给出条件,就可以根据条件求出它是几元酸,例如:

H₃PO₃+NaOH(足量)=Na₂HPO₃+2H₂O,问:H₃PO₃是几元酸?看起来亚磷酸有三个氢是三元酸,但很明显不是的从氢氧化钠是足量的可以看出如果亚磷酸是三元酸结果肯定是酸碱中和剩下一个不含氢的盐与三个水,但结果只有两个水和含一个氢原子的盐这说明亚磷酸是二元酸

解释:氢氧化钠里的氢氧根会与电离出来的氢离子反应(就是不会共存)而实际上有一个氢存在,所以只有两个氢可被电离,所以是二元酸

根据酸分子中是否含有氧原子可将酸分为含氧酸和无氧酸

注:很简单的一个内容,你只要把化学式往上一丢,看有没有氧原子就可以了

根据酸在水溶液中是否完全电离可加酸分为强酸、中强酸、弱酸等

注:如果我们把强酸丢进水里面的话,就比如说把硫酸丢进水里面,它会完全分解成氢离子和酸根离子,但要是把碳酸丢进水里面的话,它还会有剩余的碳酸分子并没有全部变离子,其实在初高中阶段,你可以认为不是强酸的酸都是弱酸

重点,核心概念:高中阶段主要接触到的是六大强酸:盐酸(HCl),硫酸(H2SO4),硝酸(HNO3),氢溴酸(HBr),氢碘酸(HI),高氯酸(HClO4)


根据有无挥发性可将酸分为挥发性酸、难挥发性酸

注:常见的挥发性酸:浓盐酸(HCl),浓硝酸(HNO3),难挥发性酸:硫酸(H2SO4)

碱: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都是氢氧根(OH-)的化合物

根据碱最多电离出的氢氧根个数,可将碱分为一元碱,二元碱,多元碱

注:常见的一元碱氢氧化钠(NaOH),二元碱氢氧化钙Ca(OH)₂,多元碱氢氧化铁Fe(OH)₃,碱这边绝大多数不会剩下氢氧根,基本字面你看到有多少氢氧根就是多少元碱,碱比酸单纯多了

根据碱在水溶液中是否完全电离可将碱分为强碱、中强碱、弱碱等

注:与酸相似,只记强的在初高中阶段我们可以认为碱除了强的就是弱的,虽然有中强碱这个概念比如氢氧化镁但是在高中阶段中强碱和弱碱几乎没有区别所以我们没有必要去做区分

与酸相同非常非常重要的重点,核心概念:高中阶段主要接触到的四大强碱: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氢氧化钡

根据盐在水溶液中的溶解性,可将盐分为易溶、可溶、微溶、难溶性盐

注:常见物质溶解性口诀:

碳酸只溶钾钠铵,溶碱钾钠钙钡氨

硫酸不溶钙钡银,盐酸不溶氯化银

亚硫酸盐的溶解性与碳酸盐的溶解性几乎是一样的即钾钠铵盐易溶,其余的难溶,如碳酸钙(CaCO3)与亚硫酸钙(CaSO3)都难溶

客观存在的碳酸氢盐都是可溶的,碳酸氢钙,碳酸氢镁,碳酸氢钡都可溶于水,但碳酸氢钠溶解度较小在有些时候以沉淀析出

根据盐在水溶液中能否电离产生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将盐分为酸式盐,碱式盐,正盐

酸式盐(金属阳离子+氢离子+酸根离子)

在水溶液中能电离出氢离子的盐就是酸式盐,能电离出氢氧根离子的盐就是碱式盐,既不能电离出氢离子,又不能电离出氢氧根离子的就是正盐

:碳酸氢钠(NaHCO₃)就是可以在水溶液中电离出氢离子的(但碳酸氢钠的水溶液仍然是碱性,碳酸氢钠在水中不会电离氢氧根,只是碳酸氢根与水电离出的氢离子结合,剩下的氢氧根使溶液呈碱性以后选修四会详细讲解)

另外,并不是化学式中含有氢就代表这个盐是酸式盐,比如:亚磷酸与氢氧化钠反应方程式为H₃PO₃+2NaOH=Na₂HPO₃+2H₂O,虽然Na₂HPO₃中含有一个氢,但根据上文了解知道这个氢是无法电离出来的,所以Na₂HPO₃不是酸式盐,此外酸式盐有硫酸氢钾(KHSO₄)亚硫酸氢钠(NaHSO₃),酸式盐的酸根一般多是多元酸

碱式盐(金属阳离子+氢氧根离子+酸根离子)

如:碱式碳酸铜/铜锈/铜绿(Cu₂(OH)₂CO₃)

碱式盐也比酸式盐单纯许多,从字面上看到氢氧根基本上就是碱式盐

正盐(阳离子+酸根)

如:碳酸钠(Na₂CO₃),碳酸钠是碱性的但

它并不是碱式盐,磷酸氢钠(Na₂HPO₃)

注意:酸式盐溶液不一定是酸性的,碱式盐溶液也不一定是碱性的,溶液的酸碱性与酸式碱式无关,酸式碱式是看电离氢离子还是氢氧根离子

根据中和生成盐的酸碱的强弱可将盐分成

强酸强碱盐:就是强酸(六大强酸)与强碱(四大强碱)中和生成的,例如:K₂SO₄,NaCl,CaCl等等

强酸弱碱盐:硝酸铁(Fe(NO₃)₃),氯化铜(CuCl₂),硫酸镁(MgSO₄)等等

弱酸强碱盐:碳酸钠(Na₂CO₃),碳酸钙(CaCO₃),亚硫酸钾(K₂SO₃)等等

弱酸弱碱盐:碳酸镁(MgCO₃),亚硫酸铜(CuSO₃),碳酸铵((NH₄)₂)CO₃

注:盐是由酸碱中和生成的,盐溶液的酸碱性与盐是酸式盐还是碱式盐无关如:酸式盐碳酸氢钠(NaHCO₃)溶液为碱性

酸碱性判定口诀:谁强显谁性,同强显中性

强酸强碱盐溶液显中性(同强显中性)

强酸弱碱盐溶液显酸性(谁强显谁性)

弱酸强碱盐溶液显碱性(谁强显谁性)

弱酸弱碱盐溶液比较特殊,我们现在对弱酸弱碱盐溶液的酸碱性暂时并没有要求,以后会在选修四中了解到


第一章:第一节(2):物质的分类及其转化

物质的分类:分散系及其分类

分散系

化学上把一种(或多种)物质以粒子形式分散到另一种(或几种)物质中所形成的混合物叫分散系。分散系中被分散成粒子的物质叫分散质,另一种物质叫做分散剂。根据物质状态的不同,可构成九类分散系。

各种分散系的定义(分散质粒子直径):

溶液(小于1nm),胶体(1—100nm),浊液(大于100nm)

常见的胶体:烟、云、雾、氢氧化铁胶体、淀粉“溶液”(胶体)、蛋白质“溶液”(胶体)、有色玻璃等

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

向沸水中逐滴加入饱和氯化铁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可得到氢氧化铁胶体

方程式:FeCl₃ + 3H₂O=△=Fe(OH)₃ (胶体)+ 3HCI

注:化学方程式氢氧化铁后括号内的胶体二字必须写,氢氧化铁胶体和氢氧化铁沉淀的区别在于二者粒子大小不同,前者相对较小,但二者的化学成分相同

胶体的性质:

①丁达尔效应:可见光束通过胶体时在入射光侧面可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这是胶体粒子对光线散射而形成的,可用此性质来鉴别溶液和胶体

②介稳性:胶体的稳定性介于溶液和浊液之间,属于介稳体系。在胶体中,胶体粒子不停地做无规则热运动(即布朗运动)。同种胶体粒子电性相同,互相排斥,是胶体较稳定的主要原因。

③电泳:由于胶体粒子通常带有电荷,在电场的作用下,胶体粒子在分散剂中做定向移动的现象

④聚沉:是胶体凝聚而形成大颗粒沉淀析出的现象。使胶体聚沉的常见方法有:加热或搅拌、加入电解质溶液、加入带相反电荷胶粒的胶体。

注:

❶浊液分为悬浊液与乳浊液,悬浊液比如泥浆水,乳浊液比如水与油的混合物,有一些种类的胶体粒子是带电的比如:氢氧化铁胶体粒子带正电,淀粉溶液(胶体)不带电,胶体是不带电的,带点的是胶体粒子,注意区分(常考点)

❷胶体较稳定的原因有二:

1、胶体粒子带电荷,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使得胶体粒子不能聚集在一起,因而较稳定(这是主要原因)(氢氧化铁胶体)

2、胶体粒子永远在做布朗运动,因而胶体粒子也不会因为时间的延长而聚集在一起,因而较稳定(这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淀粉“溶液”)

❸知识点补充

补充③:并不是所有胶体的粒子都带电,所以也不是所有胶体的粒子都有电泳现象

补充④:我们初步认为电解质溶液就是酸碱盐的水溶液,聚沉的各项事实事例:加热:过年做春联把面粉的水溶液煮成面糊,加电解质溶液:往氢氧化铁胶体中加入氯化钠胶体可中和,加带相反电荷胶粒的胶体:明矾净水

胶体的分离提纯:

①胶体与浊液分离---过滤,胶体能够透过滤纸,浊液中的微粒不能透过滤纸

②胶体与溶液分离-—-渗析,溶液中的粒子或小分子能够透过半透膜,胶体微粒不能透过半透膜

注:

滤纸(孔径:100nm)

半透膜(孔径:1nm)

现实事例:

①鸡蛋的蛋壳膜:可以呼吸空气吸收水分但里面的鸡蛋清不会漏出去这就是一个半透膜

②渗析:治疗尿毒症,用半透膜导管把血液过一遍,蛋白质、血细胞等胶体粒子大不会被渗析,无机盐,尿酸等粒子小被渗析,以此代替肾脏过滤代谢废物

[图片 297.jpg]

物质的转化与酸碱盐的性质

‌酸碱盐的组成:

酸:由氢离子和酸根构成,电离产生的阳离子全都是氢离子

碱:由金属阳离子和氢氧根构成,电离产生的阴离子全都是氢氧根离子

盐:由金属阳离子和酸根构成

‌酸和碱的性质:

置换反应:

金属和金属盐溶液的置换反应:

Fe+CuSO₄=FeSO₄+Cu

酸和活泼金属的置换反应:

Fe+2HCl=FeCl2+H2↑

复分解反应:

酸碱中和:

HCl+NaOH=NaCl+H2O

酸和盐发生反应:

2HCl+CaCO3=CaCl2+H2O+CO2↑

碱和盐发生反应:

2NaOH+CuSO4=Na2SO4+Cu(OH)2↓

‌物质的转化:

Ca→ CaO → Ca(OH)2→ CaSO4

C→ CO2→ H2CO3→CaCO3

(翻开化学书第10页有图)

金属单质(部分)+O2—→碱性氧化物(部分)

+H2O—→碱+酸/酸性氧化物—→盐+水

非金属单质(部分)+O2—→酸性氧化物(部分)+H2O—→酸+碱/碱性氧化物—→盐+水

注:

❶并不是所有的碱性酸性氧化物都可以和水反应,例如:Fe₂O₃(碱性),SiO₂(酸性),此外钾钙钠的单质可以直接与水反应,钾钙钠的氧化物也可以直接和水反应

❷(部分)的解释:

金属单质:部分金属单质对应的氧化物有多种,如铁的氧化物有Fe₃O₄,Fe₂O₃,但只有Fe₂O₃才有相对应的碱

碱性氧化物:弱碱对应的碱性氧化物不可直接与水反应,中学只记一个特例:氧化镁,他虽然不溶于水,但是却能够与水缓慢的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是个中强碱),并缓慢放热

非金属单质:碳与氧气反应不仅可以生成二氧化碳还可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不是酸性氧化物,属于不成盐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二氧化硅不可与水反应

知识补充·常见干燥剂:

注:可干燥是指干燥剂吸水且不与干燥物反应,不可干燥指能发生反应,如碱石灰可干燥氧气氢气是因为碱石灰可与其中混杂的水蒸气反应且不与其反应,而不可干燥二氧化碳是因为碱石灰不仅可与水反应还可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

①浓硫酸:可干燥中性气体(N₂,H₂)酸性气体(CO₂,SO₂),不可干燥碱性气体(NH₃)

②碱石灰(NaOH+CaO):可以干燥中性气体和碱性气体,不可干燥酸性气体

③无水氯化钙(CaCl强酸强碱盐显中性):除了NH₃都可干燥,CaCl会和NH₃发生络合反应

④五氧化二磷(P₂O₅酸性氧化物):可干燥中性酸性气体(不可做食品干燥器,因为P₂O₅和H₂O反应会生成有毒气体)

常见食品干燥剂:硅胶、氧化钙(自热米饭的原理就是氧化钙遇水放出大量的热)

注:在食品包装袋中我们还可能会遇到一些铁粉,那是除氧剂不是干燥剂这个要注意,并且铁生锈的过程会放出大量的热,且无水硫酸铜一般用来检验水蒸气的存在

第一章第二节:离子反应

电解质的电离: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①电解质与非电解质是化合物的概念,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②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酸碱盐、金属氧化物、水)

③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多数非金属氧化物、部分非金属氢化物、大部分有机物)

注:

❶括号词义解释

酸碱盐的水溶液都导电

金属氧化物,如:Fe₂O₃本身不可能导电,但加热至熔融状态即可导电

水:初中认为纯水不导电,但其实水是电解质

即使是纯水也有一少部分变成氢离子和氢氧根

只是量非常非常的少(水溶液是混合物而熔融状态是纯净物)

部分非金属氧化物:CO,CO₂,SO₂

注:CO₂溶于水生成H₂CO₃,是H₂CO₃电离成氢离子和碳酸根导电不是CO₂电离导电,即化合物溶于水或者熔融状态不发生化学反应并能导电就是电解质

部分非金属氢化物:NH₃

注:NH3溶于水生成NH₃·H₂O可以导电,但导电是一水合氨电离出离子导电而不是氨气,所以氨气并不是一个电解质

部分有机物:CH₄,C₂H₅OH,葡萄糖,蔗糖而CH₃COOH也是有机物但它属于酸是电解质,所以是部分有机物

❷电解质不一定导电(氯化钠固体)导电的不一定是电解质(氯气,金属)

❸一般由离子构成的物质在熔融状态才可以导电分子构成的一般不行,比如硫酸是电解质,硫酸的水溶液有氢离子有硫酸根可以导电,但硫酸在熔融状态与纯硫酸相同由分子构成不导电,熔融状态只破坏离子键

❹导电的需求:

有离子或电子:酒精由酒精分子构成,无离子或电子,故酒精不能导电

离子或电子能自由移动:氯化钠的水溶液可以导电,熔融状态的氯化钠也可以导电,但氯化钠固体不可导电因为离子不能自由移动

❺我们指的电解质是指这个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导电,并不是说这个水溶液本身是电解质

比如:氯化钠是电解质,但氯化钠的水溶液并不是电解质,因为氯化钠的水溶液是混合物

形似:某某某的水溶液可以导电这里的电解质是某某某而不是某某某的水溶液这个混合物

❻一般来说:酸和弱碱由分子构成,在熔融状态不导电,强碱和盐由离子构成在熔融状态能导电

电解质

①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的电解质

(强酸、强碱、可溶盐盐)

强酸:HCl,H₂SO₄,HNO₃,HBr,HI,HClO₄

强碱:KOH,NaOH,Ca(OH)₂,Ba(OH)₂

可溶盐盐: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不完全电离的电解质

(包括弱酸、弱碱和水)

弱酸:H₂CO₃,H₂SO₃,CH₃COOH

弱碱:NH₃·H₂O(氨水:氨气的水溶液是混合物,但一水合氨我们认为是纯净物)

水:H₂O

注:

❶电离:指电解质变成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

❷电解质的强弱与物质是可溶还是难溶无关

比如:硫酸钡难溶,但不代表一点不溶,只是熔的非常非常少,溶的那一部分进入溶液中完全电离,所以硫酸钡是强电解质

电离

1、定义: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离解成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叫做电离

2、表示方法---电离方程式

强酸的电离:H₂SO₄=2H⁺+SO₄²⁻

(溶液中只存在H⁺和SO₄⁻)

弱酸的电离:CH₃COOH⇌CH₃COO⁻+H⁺

(溶液中三种物质都存在)

强碱的电离:NaOH=Na⁺+OH⁻

弱碱的电离:Fe(OH)₃⇌Fe³⁺+3OH⁻

盐的电离:NaCl=Na⁺+Cl⁻

注:

❶弱酸电离的特殊情况:二元弱酸电离:

H₂CO₃⇌H⁺+HCO₃⁻ HCO₃⁻⇌H⁺+CO₃²⁻

多元弱酸要分步电离

❷强酸式盐一步电离,弱酸式盐分步电离

(水溶液中)如:

NaHCO₃=Na⁺+HCO3⁻ HCO₃⁻⇌H⁺+CO₃²⁻

NaHSO₄=Na⁺+H⁺+SO₄²⁻

❸硫酸氢钠在熔融状态的电离:

NaHSO₄=Na⁺+HSO₄⁻(熔融状态只破坏离子键,NaHSO₄就是以钠离子和硫酸氢根离子存在的形式)

离子反应

1、概念: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反应实质上是离子之间的反应,这样的反应叫离子反应

2、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有难溶物质、难电离物质或挥发性物质生成。

3、离子方程式: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书写步骤:“写”“拆”“删”“查”离子方程式中只有易溶,完全电离才可以拆(可溶的强电解质可以拆,如:强酸,强碱,可溶性盐;不可拆的,如:单质,氧化物,沉淀,气体,弱电解质)

①离子方程式不仅可以表示某个具体的化学反应还可以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②离子不能大量共存的条件

❶离子间反应生成沉淀:如 Ca²⁺与 CO₃²⁻、Ag⁺与 Cl⁻、Mg²⁺与OH⁻等

❷离子间反应生成气体:如 H⁺与 CO₃²⁻,H⁺与 HCO₃⁻

❸离子间反应生成难电离的物质(弱电解质):如 H⁺与 OH⁻、H⁺与CH₃COO⁻,OH⁻与NH₄⁺等

(2)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五看”

①看是否符合客观事实

②看拆分是否正确

③看是否符合原子守恒和电荷守恒

④看是否漏写离子反应

⑤看是否符合题设条件


高中化学必修一(新人教版)视频合集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