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大明1566解说文案(12)

2021-12-10 11:55 作者:谢玄1991  | 我要投稿

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
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
据说这首诗出自这样一个典故
长安冬天瑞雪
在一个地主的院子里官员地主秀才三个人在喝酒赏雪
地主见瑞雪纷纷
于是张口吟道
大雪纷纷落地
官员接到此乃皇家瑞气
秀才也借口道
再下三年何妨
正琢磨第四句的时候
听到墙外一个乞丐高声骂道
放你妈的狗屁
不论是这个典故还是这首诗
都不难理解表达的意思
正如我第八集提到的
客观事物对不同的人来讲
可能就是不同的东西
我们对事物的认知会因为主观的不同而不同
但归根溯源
我们的主观认知的由来还是客观事物赋予的
夏虫之所以不可以语冰
是因为它只存在于夏天
同一种情景下不同处境中人的不相互理解
是不能指望通过意识的共情来解决的
阶级的悲喜不能靠精神来相通
感同身受的想象体验是代替不了真正的置身于此
一个唯物主义者要认识到主观能动性
却决不能玩精神替代物质的把戏
同理心是坐落在捆绑之外的锦上添花
拴住两只蚂蚱的那根绳才是不会相互背叛的真正保险
吃的在你手里的时候
我饥犹你饥是理想国
我饥你便饥我才能真正放心
可惜有太多前者
居然还有太多人信了前者

在放出王用汲可照丹青的发言之前
先提一个小细节
小说里王用汲是望着高翰文发言的
可见王用汲很清楚
这段话是打动不了浙江官场这帮乌龟王八的
唯有这位翰林的高府台
还有怜恤百姓的心肝
还有为国为民的志向
王用汲并不幻想这段话可以让浙江官员改变心意
只是希望高翰文不要和他们同流合污
高翰文的官职地位并不重要
关键只在于他是“以改兼赈”的创始人
浙江这种“修正”“以改兼赈”的主义
号称符合本省省情的做法
只要得不到高翰文的支持
在情理上就无论如何说不过去
闹到哪里打官司
浙江衙门都会理亏
表明奉行“以改兼赈”
却不敢让理论的创始人发言
不得不说也是“大明”奇景
(   )
可能在流行减肥的当下
还真有许多人每天不到七两米
但我们要知道一点
我们的饮食当中
除了米饭之外
还有非常多的其他摄入
光是盐一项
在古代就近乎奢侈
早在春秋就开始了盐铁转售
把廉价的必需品变成
以专售的形式进行垄断
百姓看起来是买“盐”
其实就是交税
所以有时候看某些朝代税负不高
实际上是直接税不高
这些压迫着百姓的王朝
从未出过真正的“万岁”
也从未真正离过“万税”


而且王用汲七两米的人均摄入
是不包含税在内的
交税之后
人均就连七两米也没有了
要能维持生计
就要产桑麻捞鱼虾作为副业
这种薄(bao)脆的平衡
只要有一个天灾就会彻底打破
何况还有人祸
主要劳动力稍有一点生病受伤
就意味着全家断炊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这就是千古百姓的真实写照
他们活下去不但要拼尽全力
还要有积几辈子福的运气
这一切轻飘飘的化作了何茂才们口中的
“布政使衙门都有数字”
注意此时海瑞的眼神和何茂才的表现

“己饥己溺”的精神境界固然高
可圣人这样的想法并不实际
我在吕芳的“一两个县皇帝在意的是九州万方”时说过
在交错的时空里
谁会和谁共情
海瑞再怎么批判浙江巡抚衙门
再怎么杀郑何这些人
都改变不了一茬茬的“大明”官员继续的化身成新的郑何
这一切的根本不在于思想境界提升的不够普及
因为不同层次的人类的悲欢
永远不可能相同
唯有让天下人之饥
变成“郑何”之饥
才会让郑何有真正的共情
如果百姓一顿饭只有七两米的时候
官员一顿饭也只能吃七两
那吕芳就不会轻飘飘的说出“一两个县嘛”
郑何也绝不会只认为那是“布政使衙门的数字”
当然均平富肯定是错的
我们不可能要求每一个人都同等
这既不符合实际
也不会是最优解
但我们需要一个百姓饥则郑何饥
百姓溺则郑何溺的机制
正如人体一般
如果口舌享受饕餮美味
心肝脾胃则承受消化和病痛之苦
那在身体被病魔折磨之前
口舌是不会真正和内脏共情的
如果每过量一口
口舌也会和内脏一般疼痛
身体才会走上正轨
可惜人体的机制并不够好
当我们要健身的时候
我们的身体常常感受到痛苦
而我们熬夜和过量摄入的时候
我们的大脑却异常的满足
当下的即时反馈和长远的损益截然相反
自以为聪明的做着饮鸩止渴的傻事
是封建王朝不断堕入轮回的真正结症

五五分租的这段论述
其实也是反驳沈一石当时劝高翰文推“以改兼赈”的鬼话
活还是这些活
干活的人也还是这些人
收益却不再是曾经的收益
每天三两五钱米
和活活把人饿死并没有什么本质区别
这也是改稻为桑真正的死局所在
朝廷的增收
是以百姓近乎绝收为代价的

这里注意王用汲问“你们够吗”时候给到的浙江官员的群像
六个浙江巡抚衙门的官员
三个毫无所动
何茂才专心品茶
郑泌昌一脸嫌烦
唯有一个低下了头
这就是大明治下代天巡狩恩养一方百姓的官员们
这般冷到骨子里的镜头
让人何等的不寒而栗
再注意海瑞此时的表情
这才是以天下饥为己饥
以天下溺为己溺
而高翰文能在自己泥菩萨过江之时
听进去这番话
放下了那支笔
光这一点
也不愧对他的十年理学

(6:04  6:24 )
郑泌昌不愧是久经官场考验的“大明”官员
面对这般发问
脸不红心不跳的以“实情”反驳实情
这般从全局着眼的“大棋”思维
瞬间把自己的“爱国”思想拉满
这个世上当然不能只顾家而忘国
只见私而废公
我们真正要分辨的是什么叫“公”
其实这并不难分辨
谭嗣同说
“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有之,请自嗣同始”
这叫爱国
康有为说
“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有之,请自嗣同始”
这叫“大旗”
所谓天之道者
损有余而补不足
这叫集体主义
以不足而奉有余
这叫无耻!

郑泌昌“慷慨激昂”“”为国分忧”地
先反驳王用汲的“己饥己溺”论
再以“朝廷规制”为名撤去凳子
看起来颇为有理有据有节
上有为国的名头
下有巡抚的威势
人嘴两张皮
把黑的说成白的并不难
到了这里王用汲其实已经难以招架
而我们的海阎王
终于站出来
真正开始了他的“抗上之路”

很多人说海瑞靠一部大明律横行浙江官场
这如果是调侃还则罢了
假如真的这么以为
那可以说整部剧的博弈就完全没有看懂
如果一个浙江波谲云诡的复杂形势
光靠一本擦屁股都嫌硬的大明律就可以搞定
那书呆子学究岂不是都能成海瑞了

(    )
说回剧里
海瑞开口提大明律了吗
没有
他摸不清头脑的说了一句“下到哪里去”
何茂才还饶有兴致的和海瑞打个机锋
颇有“从来处来”“到去处去”的意味
海瑞却点了四个地方
北京、吏部、都察院、午门
明面上看是因为推行国策不利被解职问罪
实际上海瑞是暗示打算鱼死网破
去都察院是认罪吗
当然是去检举浙江官员
歪曲国策纵容大户贱买土地从中牟利
蠢如何茂才都听出了其中的威胁之意
但毕竟小知县对按察使
七品对三品
优势在我(配凯申)
所以何茂才的神色轻蔑而戏谑
而海瑞不慌不忙的点了郑何方才话里的破绽
你们既然说与高翰文做了深谈
做了什么深谈
很明显郑何根本没有准备应对的说辞
高翰文更不可能会配合演戏
于是从理这一词上
海瑞瞬间压倒了刚才还言辞凿凿的郑何二驴组
不要觉得在“权”的面前
“理”就全无用处
你想想如果你作为部门老大
被一个小职员在部门大会当场以“理”打脸
你如果只能以职位去压他
那你的自尊何在
威严何在
传将出去
你做事的依据又何在
所以这时候的何茂才马上破防
“反了”的大帽子扣了上来


何茂才这是从讲“理”变成了讲“法”
要论讲“法”
海-大明律达人-瑞
才终于搬出了大明律
所以不是海瑞不讲武德
是何茂才先动的手
这里有一点要注意
海瑞抬出大明律
是明面上站了上风
但真正有用的不单单是一个大明律
而是海瑞身后站着裕王
裕王和清流起到了一个关键性作用
这个作用我称为“搭平台”
由于裕王一党的制约
浙江官员必须在“法”和“理”的台子上和海瑞“公平竞技”
海瑞作为裕王的人
并不是无敌的
他只要犯了法理
浙江官员就可以要他死
但只要海瑞牢牢站住了法理
浙江官员就不能动海瑞分毫
只要动了
清流和裕王
就可以从法理的角度找郑何的麻烦
所以没有大明律护体是不行的
但只有大明律是远远不够的
海瑞的这句“谁敢”
底气来源不止是明面上的大明律
还有背后的裕王

(9:34 12s)
注意此时的镜头表达
这是
何茂才和浙江官员视角下的海瑞
海瑞的这几句话和这些行为
让他们又惊又气
血压飙升
所以看到海瑞都觉得晃出了重影来
我之前说何茂才蠢
没有意识到海瑞背后有裕王意味着什么
虽然搞错了时间线
但这话没错
现在的何茂才已经知道了海瑞背后有谁
还敢仗着自己的三品位置
张口就要羁押海瑞
郑泌昌虽然心里有气
但不糊涂
下令退兵
(9:58)
小说里郑泌昌只是说我不羁押你
而电视剧改成了这句
改的很好
很显然郑泌昌退兵
就是不敢羁押海瑞
但一个巡抚被知县逼退
脸面何在
官威何在
所以郑泌昌必然要口头上讨回一些面子
郑泌昌到底老道
知道意气之争和口舌之争是没有意义的
于是直接拉回议题
快进到逼海瑞去“以改兼赈”
这是一步又毒又妙的棋
海瑞讲法
郑泌昌就跟海瑞讲法
淳安是海瑞管的
饿死
就是阳谋
当然这个计划是何茂才想的
这算是何茂才智力的巅峰时刻了
海瑞这时候继续拿大明律跟郑泌昌抠法条吗
没有
海瑞反而借着郑泌昌提到的马宁远
反将一军
讲起来河堤的事情
这里有个细节
一个刚刚教谕转知县的海瑞都知道修河堤的花费
要么是大明的公账确实透明
透明到几乎人人可以查到的地步
要么就是海瑞通过清流这条线知道的
我倾向于后者
无论如何
河堤失修这件事的把柄被海瑞知道了
这几句话里
海瑞和郑泌昌仿佛拿错了剧本的反串
郑泌昌跟海瑞讲法律
海瑞跟郑泌昌玩威胁
这般手段
靠区区一个大明律玩得转么
海瑞先用河堤决口呛住郑何
又从理入手
讲淳安建德本来就是被牺牲的县份
你们不思抚恤
强压灾区
激起民变
追究起来你郑何还是跑不了
这段话才真真堪称句句见血
“理”“势”全占了
面下还有致命威胁
我不得不有夸下郑泌昌
在这般攻势下还能撑得住
面色几乎如常
绝对算拿得稳把得住的狠角色了
不过郑泌昌的回答就没什么水平
说海瑞诬陷上司
海瑞刚才的话句句都是事实
虽有暗示
却无实信
从哪个角度都不能叫捏造诬陷
海瑞看郑泌昌如此词穷
干脆无视他
苦口婆心的劝高翰文回头

(13:04 30s)
这番话优秀不仅仅是冠冕堂皇
而是既有道理大义
又有利害得失
寥寥几句
不但把高翰文的处境分析透彻
更预测了未来的事情走向
尽管王用汲方才那番陈词感人肺腑
但与海瑞这句话比起来
实际效用还是差了一筹
我不是要贬王用汲
王用汲刚才那番话足以写入青史
但海瑞这番话才是眼下情况的解围之策
这是侧重点的差异

蒋千户不愧是何茂才的心腹
解围的时机刚刚好
这里注意细节
小说里蒋千户是拿着禀文来报告的
何茂才看完禀文
才说了接下去的话
而电视剧里何茂才居然听到兵已带到
就开始说通倭的事情
不要说我对何茂才带有偏见
导演黑起何茂才来才叫狠
这得蠢到什么份上
才会不需要徐千户把事情禀告上来
就直接知道了一切
导演这样拍
把何茂才的智商拍低到不忍直视
当然还有一种可能
就是导演认为需要何茂才有这样一个破绽
让海瑞能马上意识到通倭是明显的做局
如果导演出于这个考量
那我不由得深深的同情起何茂才来
为了剧情
何茂才被牺牲了多少智商
心疼我何一秒
当然从我个人角度来讲
我认为小说更合理一些
何茂才再蠢
也不应该会犯这样的错误

何茂才自以为翻盘了
又开始发动攻势
高翰文再傻
也知道何茂才唱的哪出戏
万万想不到浙江这帮人心黑皮厚手辣到这个份上
当场气晕过去
我曾这样形容过高翰文
他就像一个要去耕田还穿着长衫生怕被泥沾上的书生
自幼在一个清高到不沾烟火气的环境里生活
所以他第一次去面对这些恶臭不堪的人性的时候
他是无法承受的
郑泌昌这时候慌了
因为如果高翰文这样出了事
郑泌昌何茂才都逃不了责任
这时候的场面已经有些失控
于是控场大师郑泌昌又站了出来
再次拉回主线
第二次按下快进键
直接让海瑞去淳安判刑杀人以改兼赈
注意王用汲担忧的小眼神
还有海瑞的小暗示




何茂才让蒋千户带臬司衙门的兵跟海瑞去淳安
意图显而易见
明面上是护送海瑞
其实是挟持海瑞杀人
郑何这时候在第一层
换做一般的人
听说自己沾上了通倭的案子
即便猜到了是郑何做局污蔑
此刻肯定也是心急火燎想赶去证明清白
可海瑞并不急
而是问郑泌昌谁听谁的
很显然海瑞看穿了郑何的第一层
郑泌昌接下来和海瑞的弯弯绕也不难理解
海瑞的意思无非是如果通倭是假的还杀不杀
杀就是你让我滥杀无辜
不杀你郑泌昌的计划就失败了
这波海瑞在第二层
但郑泌昌怎么可能给实在话呢
一句不要滥杀无辜难道蒋千户就会听海瑞的吗
何茂才的该怎么办还怎么办
更是暗示了蒋千户要做什么
所以海瑞虽然讨到了一句不要滥杀无辜
却不可能真正得到调配臬司衙门官兵的授权
这波郑何在第三层
以海瑞的智商
难道不知道郑何会站在这第三层吗
海瑞的这几句真的有意义吗
有!
因为海瑞这波在第四层
至于第四层是什么
大家真的想听吗?
是不是该用行动表示一下想知道
关于第四层的解读
我会考虑在下期讲

书吏跳内的戏小说讲得更明白
书吏告诉了王用汲高瀚文中计和通倭假案的事
王用汲听完以后
把原有的信烧了
重新写
显然新写的信加上了这些内容
电视剧为了紧凑删掉了许多
我认为这两件事并不需要书吏告诉王用汲
如果王用汲这两点也看不出来
那他来浙江显然也是找死了


自以为搞定了海王的郑何
站在码头准备走最后一步棋
就是让织造局去买田
郑泌昌到底脑子清楚
知道高瀚文背后站着严世蕃
闹出这么大的事必须要安抚
(18:26 9s)
何茂才的心思却全部用在了自己身上
连信都不肯自己写
何茂才这种小聪明就是大家常说的精明过头
实际上对郑何来讲
他们现在完全是一根绳上的蚂蚱
即便信是郑泌昌写
该担什么则压根就跑不了
所以郑泌昌也懒得跟何茂才计较
精明过头不是真的精明
一个人让所有人都瞧出他精明的心思来
那就是天下第一的蠢蛋


沈一石在别院砸琴
照应的就是第八集高瀚文对芸娘说的话
别再弹广陵散
嵇公在天之灵
会雷击了你们
沈一石自然不是相信了这个诅咒
但他内心的风骨却再也不允许他侮辱了琴乐
他毁掉琴
既是对自己深陷这种腌臜境界的恨
也亲手掐死最后的一点残留的灵魂和念想
于是沈一石再出现在郑何面前的时候
换上了丝绸的衣服
一副阔少的打扮
我在沈一石出场的时候就说过了
沈一石粗布白水不是装穷
而是用来保持自己内心最后一点的本我
如今这些都已死了
所以沈一石也再不穿粗布衣服
他深知要下人去招妓
沈一石这般的放纵
既有感到死路一条的心灰意冷
也有内心痛苦的麻醉
他就像被蟒蛇缠住的猎物
每挣脱一蟒蛇便缠得更紧一份
把他肚里的空气多挤出一片
有什么比眼睁睁看着自己往死路走
却无可奈何更绝望的事情呢

以改兼赈在浙江衙门的奸计之下似乎是按部就班的进行下去了
郑泌昌何茂才挖的坑正等着海王高往下跳
另两位在未来和海瑞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人物也终于登场
而此时的朝廷又会有什么新动向
我将在下期继续解读
喜欢这个视频请点赞投币
我们下期再见

大明1566解说文案(12)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