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2024国考「常识判断」(二):法律类,永远的痛点,拼尽全力的推理

2023-11-29 10:39 作者:最后的遥远  | 我要投稿

「法律类」一直都是「常识判断」考查重点,且正确率一直不高。本文通过分析3道高难度2024国考题,来窥探出题者的思路,并详细介绍「推理」的具体过程。

第1题:

【2024国考】根据《审计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某审计机关通过政务信息系统取得数据后,要求被审计单位提供同一数据
(B)某审计机关对外国政府贷款项目的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
(C)某审计机关组成三人调查小组前往某国有企业进行调查
(D)某审计机关为完成紧急工作任务,聘请某会计师事务所人员共同参与审计工作

根据《审计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某审计机关通过政务信息系统取得数据后,要求被审计单位提供同一数据
(B)某审计机关对外国政府贷款项目的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
(C)某审计机关组成三人调查小组前往某国有企业进行调查
(D)某审计机关为完成紧急工作任务,聘请某会计师事务所人员共同参与审计工作

正确率22%,易错项BD

《审计法》不是热门法律,而且它最新修订在2021年底,不是2023国考当年热门考点,绝大部分考生根本没精力重点复习。另外,本题还是一道「选非题」,在冷门知识中「选非」的难度可想而知——22%的统计正确率说明了一切。

如果没有重点学习过该法律,本题几乎做不出来,唯一可行的思路就是全力进行推理。

A「某审计机关通过政务信息系统取得数据后,要求被审计单位提供同一数据」

重点:提供同一数据

推理:能通过政务信息系统取得的数据,已经有足够的权威性了(毕竟是政府系统内部公开的数据),如果审计时还要求提供,理论上没什么必要,错误表述概率较大。

B「某审计机关对外国政府贷款项目的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

重点:外国政府贷款

推理:能否对外国政府贷款项目的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本来「审计」就是大部分考生不熟悉的话题,这还来个「外国政府贷款」,简直就是冷门中的冷门,几乎不可能推理出是否符合要求。

因此,B选项只能视作「极为陌生的表述」,无法判定其正确,当然也无法判定其错误,暂时保留。当然,这种特别陌生的知识,表述正确的概率会高一些。

C「某审计机关组成三人调查小组前往某国有企业进行调查」

重点:三人小组

推理:「双人执法」「三人小组」是性质严肃工作的常见说法,没有问题。对「国有企业」的调查也没什么显著错误,据此可推理C大概率没问题。

D「某审计机关为完成紧急工作任务,聘请某会计师事务所人员共同参与审计工作」

重点:会计师事务所

推理:从正方来说,审计和会计的相关专业知识有很多共通之处,共同工作有一定合理性;从反方来说,两者毕竟不是同一岗位,共同审计可能会出现不符合要求的地方。

如果不熟悉具体规定,可判断D选项错误的概率不低,但正确概率也不小。

综合分析可知:

A明显有不合情理的地方
B不知道对错,但特别陌生的知识正确概率较高
C合情合理,大概率正确
D错误和正确的可能性都不小

如果「四选一」,则应当优先选A;没有A这种「明显有问题」的,就只能选D这种「有错误理由」的;再次选B「不知道对错」的。

第2题:

【2024国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下列说法或做法错误的是:
(A)甲在境外受胁迫参加间谍组织,后及时向大使馆如实说明情况,并有悔改表现,可以不予追究
(B)乙涉嫌间谍行为,移民管理机构接省国家安全厅通知后,不准其出境
(C)丙因涉嫌间谍行为被传唤,在其嫌疑消除前不得将传唤原因通知其家属
(D)丁因协助反间谍工作导致财产损失,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可获补偿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下列说法或做法错误的是:
(A)甲在境外受胁迫参加间谍组织,后及时向大使馆如实说明情况,并有悔改表现,可以不予追究
(B)乙涉嫌间谍行为,移民管理机构接省国家安全厅通知后,不准其出境
(C)丙因涉嫌间谍行为被传唤,在其嫌疑消除前不得将传唤原因通知其家属
(D)丁因协助反间谍工作导致财产损失,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可获补偿

正确率24%,易错项B

判定一个法律是否可能成为考查重点,一看时效性,二看重视程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最新一次修订是在2023年,并于2023年7月1日起施行。从时间上可以看出,这是2023当年的法律,时效性很强;而敌对势力对我国的渗透行为在近年来愈演愈烈,间谍的危害可谓触目惊心,领导人也多次提及「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说明该法律极为重要,成为考点的概率很大,大家在国考前就应当复习到它。

本题虽然正确率很低,但推理起来没那么难。逐一分析:

A「甲在境外受胁迫参加间谍组织,后及时向大使馆如实说明情况,并有悔改表现,可以不予追究」

「在境外受胁迫」和「在境内主动当间谍」相比,罪行较轻。
「参加间谍组织」而不是「有具体的危害国家的间谍行为」,也是危害较小的行为。
「及时+如实说明」和「有悔改表现」,说明主观意义上是减少了危害,愿意重新做个好人。
「可以不予追究」说明危害真的小的话就不追究了,如果危害较大,还是要追究一下的。

综上所述,「境外」「受胁迫」「参加间谍组织」「及时如实说明」「悔改」,Buff叠满,再加上「可以」不予追究来兜底,非常符合逻辑,正确的不能再正确了。

B「乙涉嫌间谍行为,移民管理机构接省国家安全厅通知后,不准其出境」

重点:没有公安部门,是否符合要求?

推理:从正面来说,「间谍行为」涉及面较广,国安管间谍,移民管具体是否有出境资质,似乎是说得过去的;从反面来说,和犯罪嫌疑人有关的事情往往需要公安部门参与,而B中没有,可能表述有误。

B选项对应《反间谍法》第三十三条:

对涉嫌间谍行为人员,省级以上国家安全机关可以通知移民管理机构不准其出境。

如果复习到这一点,可判定B表述正确。但如果没复习到,确实从正反两个角度推理似乎都有理,只能暂时保留,认为B「可能正确,也可能错误」。

C「丙因涉嫌间谍行为被传唤,在其嫌疑消除前不得将传唤原因通知其家属」

重点:涉及间谍行为的犯罪,传唤原因通知其家属是否合适?

推理:涉嫌一般犯罪的话,传唤原因应当即使通知家属;如果涉嫌特别严重的间谍行为,可能对国家造成极为严重危害的情况下,似乎不应当过早通知家属。

但从另一个角度说,间谍行为犯罪有轻重之分,严重的可以判死刑,轻的可能就判几年。如果只要涉嫌间谍行为就一律不通知家属原因,则可能过于严苛,且对社会造成负面影响,据此判断C大概率错误。

C选项对应《反间谍法》第二十七条:

除无法通知或者可能妨碍调查的情形以外,国家安全机关应当及时将传唤的原因通知被传唤人家属。在上述情形消失后,应当立即通知被传唤人家属。

可见法律规定还是要考虑实际情况,一旦不会妨碍调查,就必须及时通知传唤人家属。

D「丁因协助反间谍工作导致财产损失,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可获补偿」

合理合规,合情合法。D选项从任何角度都挑不出毛病,即使没复习到相关内容也能判定其必然正确。

综合分析可知:

A符合逻辑,正确
B可能正确,也可能错误
C大概率错误
D必然正确

因此在没复习到具体知识点时,这道「选非题」经推理后优先选C,没有C时再选B。

第3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备役人员法》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预备役军官分为预备役指挥管理军官和预备役专业技术军官
(B)预备役人员退出预备役的,其预备役军衔予以收回
(C)预备役人员参加军事训练期间,军队为其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D)预备役人员从事个体经营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享受融资优惠政策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备役人员法》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预备役军官分为预备役指挥管理军官和预备役专业技术军官
(B)预备役人员退出预备役的,其预备役军衔予以收回
(C)预备役人员参加军事训练期间,军队为其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D)预备役人员从事个体经营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享受融资优惠政策

正确率37%,易错项AD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备役人员法》是一部2023年正式实施的新法,而且和军队有关,非常重要。

推理情况如下:

A「预备役军官分为预备役指挥管理军官和预备役专业技术军官」

A选项是《预备役人员法》第十三条原文,该表述非常专业,如果不熟悉相关制度,是难以判断对错的,可以保留。

注意:如果在法律(军事)类出现「非常专业、不好判断对错」的表述,那么该表述大概率是正确的。

原因很简单:如果该表述是错误的且难以推理,那么这道题绝大部分人根本就做不出来(只能靠蒙)。这种题不是不可以有——例如同为2024国考的「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伟大工程」那道题,就很难推理做对。

B「预备役人员退出预备役的,其预备役军衔予以收回」

重点:退出预备役后,军衔是否必须收回。

推理:这里可以从广义上的「军人」群体(包括现役军人和预备役军人)和「军衔」制度来分析。

军衔是缀在肩章或领章等处的等级符号,用以标明军人社会地位和军事级别,也是军人的标志之一。另外,军人一旦退役,退役前最后获得的军衔就相伴终生了,有重要的纪念意义和象征意义。

从主观上来说,军人非常愿意保留自己的军衔;从客观上来说,「军人退役、军衔就必须收回」这一说法过于绝对。据此可推测B选项错误可能性较大。

事实上,无论是现役军人还是预备役军人,关于退役后军衔的规定都是近似的。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军衔条例》第六条:现役军官转入预备役的,在其军衔前冠以「预备役」。现役军官退役的,其军衔予以保留,在其军衔前冠以「退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备役人员法》第十五条:预备役人员退出预备役的,其预备役军衔予以保留,在其军衔前冠以「退役」。

也就是说,解放军军官和预备役人员退役后,军衔都是不需要收回的,而是在其军衔前冠以「退役」。

C「预备役人员参加军事训练期间,军队为其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C选项合情合理,必然正确,这是预备役人员最基本的福利保障。

当然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制度不一定都那么完善,比如巴以冲突中,以色列征召的预备役士兵竟然需要自己买装备,甚至自己点外卖(据此推测,以色列应该也不会给预备役士兵买保险)。该新闻一出,基本可以判定这场战争以色列不可能赢了。

D「预备役人员从事个体经营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享受融资优惠政策」

重点:这属于广义上的「拥军」政策,但「优惠政策」会不会引发其他社会问题?

推理:不会。国家本来就鼓励创业,个体经营是好事,哪怕没有退役军人、预备役人员身份,国家也会尽量给予优惠政策的,有军人身份的更好。另外「个体经营」不是「敏感行业」更不是「垄断企业」,不会引发其他社会问题。

此处还有一个容易弄混的点是「军队一律不得经商」。这一口号很知名,但预备役和现役还是有很大的不同的,可以经商、就业,如果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就可能做错。

这里也有一个推理技巧,即D选项表述为:

预备役人员从事个体经营→可以享受优惠政策……

而不是

预备役人员可以从事个体经营→并享受优惠政策……

既然「可以」在后半部分,那么分析D选项时应默认「预备役人员从事个体经营」是没有错误的前置条件,重点要分析的是「可以」后边的内容(能否享受优惠政策),不需要纠结「预备役人员是否允许经商」。

综合分析可知:

A完全不知道对错(但这种表述极为专业,正确的概率较高)
B错误的概率不低
C毫无疑问正确
D排除「军人不得经商」的干扰后可推理出正确,没排除容易误认为错误

本题为「选非题」,应选B。由此也可以看出这道题的解析关键在B、D两项。

在不了解《预备役人员法》原文的情况下想要做对,首先要理解「军衔」对军人的意义,思考并推理出B错误的可能性;接着要联系实际,根据D选项「可以」的位置来确定「军人经商」不是该选项重点,从而推理出D基本正确。

「法律类」难度之高,通过这几道题可见一斑。对于各位小伙伴来说,平时有时间的话尽量多关注下最新的法律法规,尤其是近一年来涉及军事、经济、农业、社会保障、国家安全等热门考点的。

即使遇到自己完全没复习到的地方,也不要慌张,应拼尽全力去「推理」,想办法找到最符合要求的选项。实在做不出来的话,就当作是「考验考生心态」的难题即可。

2024国考「常识判断」(二):法律类,永远的痛点,拼尽全力的推理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