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义主义】加倍的德国观念论(3-2-3-2)——齐泽克心目中的世界图像:...

3-2-3-2 加倍的德国观念论 Redoubled German Idealism齐泽克心目中的世界图像:在德国观念论中塞入唯物主义
代表人物:观念论者齐泽克
场域论 3
先验观念论(观念论=科学-辩证法①) 调和 形而下(实在论,人与事物并列,共同存在于世界之中) VS 形而上(先验主义,我就是世界化的框架、起源)
●谢林构架
○齐泽克构架
⊙齐泽克改变:【光(存在=非存在者)】不是从【虚无(本体论场域的背景)】中发出来的,而是从【物质】中发出。(【虚无】不发出东西时是虚无,发出了东西之后,就是【比无更少 Less than nothing】的东西了=物质)【物质】是不显现的,是存在(非存在者)力量的来源,也就是一种【异质性他者】
⊙齐泽克会使得谢林宇宙论、本体论图景失效,因为谢林构架中,【世界=自我(自我可以收缩为唯我论世界)】①,【先验自我】是一个万能驱动,一切事物在人的体验中都可以被体验到(可以把一切都表象化),如果这个驱动可以消解一切,那么任何事物都会变成脑中一串符号,被消解为一连串纯粹的【理念精神之流】,此时【主客对立】和【主客统一】不再是竞争关系,而是互补关系(被谢林叫做【A3 第三本源】,但按辩证法这是不可能的——?)
▪①齐泽克【唯我论世界】的不可能性:因为【存在之力】要压缩、消泯掉【唯我论世界】,它只能由【虚无】发出,但【虚无】一旦发出这个效力,就会变成【比无更少】,并且【虚无】本身是一个【回溯性建构】因为【存在之力】优先存在,是最原初的本源【A1】,所以同理,【自我存在】背后也有一个比无更少的【发生自我】的东西:【原质自我】,所以【原质自我】也无法被彻底消泯掉,它同时也是一个实质性的【物质】可以被压缩为【理念、表象世界】,但它也能够排斥、反弹【存在之力】这样【世界的界面】会被扩张出去,最后会遭遇发出【存在之力】的【比无更少】的【物质】,附着在这层膜上,此时【比无更少】的【物质】相对于【自我】就成了一个【客体(表象化的对象)】,就会看到【发出存在之力的晦暗的物质】显现(被符号化)①。
·①【先验主体】中也有一部分是拒绝被【符号化】的——性化机制、爱欲维度。同时,【原质自我】反弹出去,遭遇【异质性他者(物质)】的时候,也会发现有一部分是无法【符号化】的。这种两种【符号化】的失败是【同一】的,这个场域【比无更少】=【原质自我】。所以,其实是【比无更少(物质)】自己张开了【存在之力】①,压出了自己的【一部分】,这【一部分】成为了【主体】,【主体】又拒绝彻底的符号化,反弹回去。
——①事物的【自我指涉点】永远是【外在的】(栗子:我要把握我自己,不可能只通过自己把握自己,必须要通过把握【不可被符号化的、不可被存在之力消解掉的【爱欲、本质性维度(原质自我、异质性他者、内在剩余)】】这样一个外在的基准点,才能把握到自我)同样的,一个外在对象,只能在一个作为【先验主体(进行先验还原)】的主体那边,被还原为各种【属性、表象】,最后发现有些东西不能被消解,这就是这个东西本身(【物自体】)。(所有事物的【自我指涉点】只能在【观念论主体】中被找到(Belike 重力一定要在相互关系中才能显现))
●①【辩证法】意味着【修辞、语言的不可靠性、理性的界限】;而【科学】意味着【逻辑的可靠性、知识、体系的整全性】。【观念论】把握了【科学】与【辩证法】之间的【辩证关系】,因为【观念论】意识到:【辩证法】的构造是【一阶的②(纯逻辑=辩证法的信仰①)】而【科学】是【二阶的②:纯逻辑+形而上学图景、信仰(往往就是【实在论(命题逻辑、形式逻辑)】)】。
○①【辩证法的信仰】就是:通过【纯逻辑】的失败,可以把握一种【绝对】(在哪失败了,就意味着撞到一种【绝对】)
○②但【辩证法】在【反思力】上是【二阶的】,因为它可以意识到【知识化、命题化、逻辑化】把握到东西是注定失败的。而【科学】在【反思】上是盲目的,它无视自己设立的【形而上学信仰】,并且默认【纯逻辑】会成功。
○对【科学】与【辩证法】的【辩证把握】意味着一种【观念论体系(科学)】,这个体系本身对【辩证法】具有【反思力】,这就是一种【科学】——【观念论者】齐泽克立场
本体论 2
存在 VS 存在者(Less than nothing=主体性(原质主体、抗拒符号化的力量)=对象化)
认识论 3
视差之见① 调和 先验论② VS 实在论③
●①【视差之见】本身是对【不对称性】的把握,在【视差之见】中,【科学】和【辩证法】的关系还是【辩证法】关系。(揭露了两者不对称(交叉)关系:【反思上的一阶与二阶】和【构造上的二阶与一阶】,最终这种关系需要通过辩证法把握:坚持这种【二元对立关系】,继续对它命题化的把握,继续它的【辩证运动】,不要去设想一种【大全、体系化的科学】能够吸收这个【对立】)——【辩证法家】齐泽克立场
●②【辩证法、方法】
●③【科学、体系】
目的论 2
谢林A3(第三本源,达到同一①) VS 甩出丑闻、剩余
①齐泽克认为【达到同一】的力量是一种【死亡驱力的循环】,达成这种对立统一的和解是不可能的,一定会有一个【剩余的丑闻】被【甩出】(【先验唯我论主体】想要通过【压缩】的方式,把握自己的【主体性】消泯掉,是注定失败的,因为一定会有【爱欲的剩余】;并且【先验唯我论主体】=【世界】,【世界】也无法被【符号化】的【循环活动】消解掉,一定会变成【对象】,其中也一定包含【a、无身体的器官、原质①】))
①【原质】中会包含【符号学裂缝】,令先验唯我论主体感到恐惧,看到一个不能被消解的自己、一个不能被符号学体系消解的绝对的他者。所以【先验观念论】的丑闻就是【实在论】,【主体】一定会把【世界化、符号化】的力量【反弹回去】,本来这个力量是缝合【主体】自己的,但它一定会有【剩余】,越是【挤压】【唯我论主体】,外部【比无更少】的东西就越是显露出来,又【反弹】回去包裹【比无更少】,但每次包裹都是不完全的,因为【比无更少】的东西也是拒绝【彻底符号化】的,所以世界不是一个整全的【太一】,而是【杂多】,如果包裹是完全的,世界就是【The One】。
❤️❤️❤️
现在来讲主义主义的3-2-3-2
代表人物是齐泽克
是作为这个观念论者的一个齐泽克
这个东西就叫做加倍的德国观念论
因为齐泽克基本上是接着谢林主义的脚步
把一种唯物主义给塞入到了德国观念论里面
那么我们直接来讲他的这个格
在场域论上是3
形而下这部分是实在论
形而上的部分是先验主义
实在论指的是人类、我与事物并列
然后共同在世界之中
先验主义则表示我就是世界化的一个框架、先验框架甚至是起源
甚至是它的力量,是这个先验化的力量
我们直接来看这个齐泽克的结构和谢林结构不同的地方
谢林结构昨天我们已经讲了,是这么一个结构
这个力量是存在Seyn
在中间这个东西则是存在者Seyned
谢林的结构是这样的一个结构
然后这个存在是从这个虚无当中来的
齐泽克他会告诉你
就是说存在这种力量本身
它是一种力量
它本身是非存在者
这一集你可以去看我那个3-2-3-1里面的那个《世界时代》
存在就代表着三种本源中的一种本源
它是本源性的一种力量
但是它的作用……其实说它存在本身是一种非存在者
它不会显现
它只会切到这个边缘上
让存在者存在
这个存在者就是世界
它是个主体化的世界
那么齐泽克对这个图景的一个改变就在于这里
这个光不是从虚无中发出来的
这个光……虚无可以看成是什么?看成是这么一个整个本体论场域
它的一个本体论场域的背景
齐泽克认为既然这个背景发出了这个存在之效力的话
那么它一旦发出去,它就比无更少的
因为它不发出去的时候是虚无
发出去的话就变成比无更少的东西的
这种比无更少的东西在齐泽克那边被叫做物质
这个物质是不显现的
这个物质是这种存在之力量
这种非存在者的力量的来源
也就是一种异质性他者
这就是物质
那么在齐泽克这边……
在谢林那边……待会儿继续来说
在齐泽克那里
这种异性他者……我们本身……
齐泽克会使得谢林的图景失效
就谢林的宇宙论图景、本体论图景就会失效
因为在齐泽克这里就是存在者
或者这个存在者就是一个……
齐泽克的版本是这样的
中间是世界、自我
因为这个自我就是世界
为什么自我就是世界?因为自我,他是一个唯我论版的世界
自我可以收缩为唯我论的
就是我们会发现,我们的自我、我们的先验自我是一个万能驱动
一切事物在我们的体验当中就能体验到
we can experience everything
如果一个人没见过冰棍儿
把冰棍往他脸上一放
他就能尝出这个冰棍的味道
一个人没见过一个特定类型的东西
看到它,它就能显现
就是自我当中有一个万能驱动
它可以把一切都给它本质化、都可以把它表象化
有一个万能驱动在那边
如果这个万能驱动成功的话、彻底的把一切事物都消解掉的话
那怎么样?
我看到任何东西
我看到一个笔,我就可以把它消解成这个笔的各种信息
它的长度、宽度,就是各种信息都被我消解掉
那么这个笔就会变成我脑子里面的一串代码或者一串纯粹的符号
我就把它消解掉了
也就是说这个唯我论世界,它在这种力量之下
它有一种驱力,就是说有一种力量会怎么样?
就是说要把这个世界完全消解掉
全消解到纯粹的、至纯的理念精神之流(绝对!精神!)
纯粹消解掉
在这种情况下就形成这个对立和统一之间的一种就是两者……
对立和统一……
就是主客对立和主客统一之间就不再是一种竞争关系
而是一种互补关系
对立和统一就变成一个互补的关系
有对立者他自愿的进入到一种友好的统一中
统一者他自愿的进入到一种友好的对立
一种友好的这种……他自愿的让就是那种宽宏大量的让下面分成两个东西
而对立者则是在良好的竞争关系当中又携手起来
这个东西被谢林叫做A3,就第三本源
但是我们知道这个第三本源是不可能的
按照辩证法是不可能的
为什么在齐泽克这里对应的唯我论世界自我它的不可能性
为什么不可能?就是因为我们刚刚说的
这束存在之力要压缩这个唯我论世界,要消泯掉
它只能由无当中发出来
但是这个无一发出来
它就是比无更少的东西
而这个无本身则是回溯性建构
因为我们先是有优先是要有这个存在之力
它是无条件的、它是A1、它是最原初的本源
所以这个东西(存在之力)存在意味着有某种比无更少的东西存在
因为它发出这个东西
它本来是背景性场域,空的
它发出这个东西,(它)反而是更优先的
所以它是比无更少的东西
那么这个比无更少的这个东西
它其实在唯我论这里也是一样的
自我的存在也是某种……真正的自我作为一个原质的一个我
它也是一个比无更少的东西
它既然能够发出来
所以在这里它没有办法彻底的被消解掉
因为它既然能够排斥这种力量
它能够把存在之力给它发出去
清空它、不要它
这种力量如何能够压缩它、能够彻底消解它呢?
它是比它更强,能够把它推出去
所以每个人的自我也一样
它也是个比无更少的一个实质性的物质
我同时是一个物质
一种实质性的,一种就是可以拒绝、可以排斥存在之力的
我会把它压缩得具有理念性、具有一个表象世界
但是我也会把这个存在之力再反弹回去
弹过去,那么这个世界的界面就会被同样的被弹回去、被扩张出去
然后最后它会遭遇到发出这个存在之力的比无更少的物质
这层膜再附着在这(比无更少的物质)上面、部分的附着在上面
比无更少的东西就相对于我变成了一个客体、变成了一个表象化的对象
我们就会看到就是这个不能显现的东西,它显现了
这种发出存在之力的、晦暗不清的、比无更少的原质
它表象化了是因为这个力量被反弹回去,然后把它给符号化了
把比无更少的一些事物给符号化了
我本身它也是
每个自我、先验主体当中也有一部分是拒绝被符号化的
就是我的性化,就是我的性的维度、我的爱欲的维度
它是不能够被符号化的
当然是同样的你会发现,你反射回去的符号化的力量、存在之力
想要把外部的异质性他者给彻底符号化的时候,也会失败
它注定失败
当你发现它注定失败的时候
这种失败就会和你的自我原质当中所存在那种不可被符号化的、性化的维度
爱欲的那个维度会发现它们是同一的
它们是同一种东西
就是说这个场域其实不存在
其实我是比无更少的
其实这两块(比无更少&世界/自我)是在一起的
外部事物的比无更少的也是一样
就是只有这个东西(自我)比无更少的
它不是在一个场域里面,这边一块、那边一块
不是的,而是它自己射出的东西朝向它自己
自己射出个存在之力
压出它自己的一部分
把这一部分压成一个主体
但是这一个主体它自己又是拒绝被彻底的符号
所以它又弹回去、反射回去
所以我们这里要讲了一个自我指涉点的问题
在齐泽克这边就是事物的这个自我指涉点self reference
自我指涉点永远是外在的,不在自己这边
也就是说比如说我要把握我自己
我不可能在我自己当中找到我自己
我什么时候能找到我自己?
就是我什么时候能够为我的那个不可被符号化的
不可被这个存在之力消解掉的那个我的爱欲的维度
我的那个原质性的维度、我作为异质性他者的那种内在的剩余的那个维度
找到一个基准点
找到一个自我指涉点
我在哪里能找到?我只能在外物当中能找到
我只能比如说我看一个恐怖片
恐怖片里面那些符号学的裂缝当中,有不一致的地方会让我感到特别恐怖
为什么感觉特别恐怖?实际上是因为我看到了我自己
那么这个时候外部事物就是有一个自我指涉点、我的自我指涉点
同样的一个外在的对象它如何获得它的自我指涉点?
它只能在我作为一个先验主体的我那边
先验主体性它对一个事物……
比如说这个手机我对它进行先验还原
把它还原成各式各样的属性、各式各样的表象
想要把它消解掉
最后发现有个东西不能消解
就是这个东西本身,物自体
发现这个物自体不能消解
那你这个时候就找到了
在先验还原的主体性当中找到了不能消解掉的一个东西
也就是说物的它的那个自我指涉点永远只能在观念论的主体当中找到
就是说每个东西的自我指涉点就相当于它的那个重力
只有在一种相互关系当中、只能在一个主客体的相互关系当中才能把握到
就如同一个事物的存在有它的重力
光它自己是没有重力的
它自己是没有它的自我指涉点的
没有这种反思性的把握的
一定要在相互关系当中才会有重力的
那么这个在齐泽克这边的话
他的这个场域论上就是把先验论和这个实在论个调和起来
调和的话是通过观念论调和的
这个观念论我可以把它说成就是
观念论等于什么?等于科学减去辩证法
为什么观念论等于科学减辩证法
因为这涉及到一个辩证法和科学的一个关系
就是说在辩证法这里
辩证法意味着修辞,就是词的不可靠性
就是语言的不可靠性
意味着理性的界限……
就是理性想要去把握事物本身。它是不够的
而科学意味着知识、意味着逻辑的可靠性
逻辑可靠性意味着什么?体系的一个整全性
但是就是说观念论则是……观念论本身把握了这两种关系当中的辩证关系
科学和辩证法的辩证关系
观念论把握到的这个东西
因为它意识到辩证法就其构造上来说它是一阶的
辩证法的构造就是一阶的
辩证法实际上是纯逻辑
它的构造是一阶的逻辑学
辩证法是一种纯逻辑
而知识……而这个科学它不是纯逻辑
它是一种纯逻辑加上一个形而上学图集、形而上学的一个信仰
也就是辩证法这里的纯逻辑就等于它自己的信仰
而科学它的构造是纯逻辑加上一种命题逻辑,或者形式逻辑
加上一种形而上学信仰
这种形而上学信仰往往就是这个实在论
所以在构造上科学是二阶的
辩证法是一阶的
它认为这个纯逻辑可以用来补货
通过这个纯逻辑的失败
这个信仰意味着对于一种失败可以把握绝对
通过失败,哪里撞到了、哪里跌倒了,就意味着我撞了绝对的
它在构造上是一阶的
知识科学在构造上是二阶的
但是辩证法在反思力上是二阶的
它意识到不行不对
知识化、命题化把握东西是逻辑化把握东西注定失败
它反思上是二阶
而科学知识在反思上它是一阶的、它是盲目的
它无视自己所设立的这个形而上学信仰
它也觉得纯逻辑应该成功
它不反思、它不认为它的逻辑是失败
它认为它的逻辑在描述事物
所以场域论上它是靠一种先验观念论
这种先验观念论本身是建立在科学和辩证法的辩证关系上来把握
然后这种辩证关系就在观念论上就意味着这种体系化
也就是意味着这种科学
它意味着它这个科学本身是对于辩证法的这个维度具有反思的
也就是说科学和辩证法的关系本身是科学的
而不是辨证本身
是可以像我们这样
这边一阶、这边二阶
这边一起可以列出来的
可以指明的列出来的
它本身是科学的
本身不能够进一步再是辩证的了
它必须辩证法和科学关系就是科学的
然后在本体论上
我刚刚讲过了
在本体论上就是一个存在vs存在者
但是这个存在者是一种比无更少
然后又一方面它是主体性、主体本身
这个作为原质的主体
然后它主体本身,作为原质主体,抗拒被符号化
反弹了这个力量
然后包裹在这些存在者上面
就把这个存在者也对象化了
这个存在者有三阶段
三种:
一个是比无更少的原质
然后是主体
然后最后反弹回去,对象就把这个世界之膜
本來這裹在主体自己身上来把它弹出去
弹到一些比无更少的存在者上面
那就把它裹起来
这个时候我们就会看到我们外部的对象,它表象化
但是它在爱欲上和我们紧密相连的
你别看你对于这个手机是百分之百掌控
它突然掉到地上
你一下子就惊了
它的那种破碎、它那种撕裂就会让你体验到你内在的那种剩余、爱欲的剩余
它是不能被符号化的
在本体论上存在和存在者一个对立
那么在认识论上是3
还是一样的
就是先验和这个实在论之间
它们是要调和的
在齐泽克那边
这种调和叫做视差之见
视差之见本身其实对于不对称性的把握
你还记得我们刚刚讲的就是这个
它本身是对于不对称性的一个把握
实在论就意味着就是科学体系
先验论就意味着是辩证法、修辞,其实对应的是方法
但是就会告诉你
它(辩证法)在反思上是二阶的
它在这个构造上是一阶的
科学在反思上是一阶的,在构造上是二阶的
但是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不对称的
最后它们的关系是一种科学关系
但是在齐泽克的视差之见里面
它们的关系是辩证关系
观念论里面作为一个观念论者,坚持论域的话
齐泽克是站在这一边(科学体系)的
但作为一个辩证法家、作为认识论
齐泽克是站在这一边(辩证法)的
就是说辩证法和科学之间的关系还是辩证的
齐泽克是坚持辩证法的
所以它在视差之见是站在这一边(辩证法)的
但是实在之前就揭露了一种不对称
反思这个维度上,它是2比1,是不对称的
构造的维度上,它是这个1比2是不对的
它们是交叉关系
但是这种交叉关系是一种失衡的交叉关系、是不对称的交叉关系
最终它们的关系是要通过辩证法把握的
虽然交叉关系看上去又对称了
但实际上最终在齐泽克这边视差之见是要坚持……
我们要相信这种不可消解的二元对立
就是保持在那边,继续它的辩证运动
我们继续对它进行命题化的把握
但是不要去设想有一种大全的、体系化的科学可以去吸收这两者
吸收这个对立
齐泽克认为不可能
所以在目的论上是2
就是说齐泽克认为谢林所追求那个A3
也就是那个对立和统一之间的一个和解是不可能的
齐泽克认为就是最后的这个同一
齐泽克认为这是不可能的
是什么运动和它(同一)对立呢?就是甩出
这是一个丑闻、一个甩出、一个剩余
这边(同一)其实是个循环
在齐泽克看来谢林所描绘的那个A3、第3本源
就是对立和统一
就是这种力量和这种力量(对立)最后达成协调的那种力量
在齐泽克看来就是一个死亡驱力的循环、循环驱力
但是齐泽克认为一定会有一个丑闻
一定会有一个剩余性的丑闻
就是先验哲学
举个例子
先验主体性、先验唯我论的主体
它想要通过这种压缩的方式
把自己的主体性完全消化掉
它注定失败
因为它一定会有一个爱欲的剩余出来
不仅如此
而且它想要通过这种方式
因为这么一个唯我论主体、先验唯我论主体
它同时就是世界
唯我论主体就是世界
世界就是唯我论主体
这个世界它也没有办法被消化掉,被这个符号化的活动、被循环给消化掉
没办法消化掉
它一定会甩出变成物、一定会变成对象
而且这些对象当中一定会有裂缝、会有原质
一定会有一些东西令我们感到恐怖
因为我们感到恐惧
一定会有一些物
它是partial object
它是一些部分
它是一些organ without bodies
一定会有一些小他者、客体小a也一定会有大他者因为有原质种
而在恐怖的原质当中
我们会看到符号学裂缝
这些符号学裂缝或者是说符号学上的不一致性
就会让我们感到恐怖
让先验唯我论者颤抖害怕
因为他其实看到他自己
看到了一个不能够被符号学体系所消解到的一个绝对的他者
所以先验观念论的丑闻其实就是实在论
实在论是它的丑闻
就是我们一定会把这个世界化
把这个符号化的这么一个力量给它顶回去
然后本来是缝合我自己的一个力量
但它一定会有剩余
你越是不停的这样去挤压这个唯我论主体
它外面比无更少的东西越是显露出来
然后就弹过去又把它(比无更少的东西)包裹起来
但是每一个包裹都是不完全的
如果这种包裹是完全的,那么结果是什么?
那么结果就是它弹回去的这些东西通通弹在一个东西上面
世界为一
如果恰恰就是因为外部性的这些比无更少的这些事物
它自己也是拒绝被符号化的
所以它自己也不会成为一整个世界
它不会成为一个太一
它会成为一个杂多
这个世界异质性他者是一个复数的他者:有这个麦克风、有这个手机
就是因为这个世界比无更少的物质本身
它拒绝被符号化
它不能像自我那样进一步把它东西弹出去
而是它自己会分裂、它会变成多个东西
它会变成多,又会变得多
而主体则会变成,一方面是个无,另外一方面
它有一个爱欲性的剩余的一个维度
生存论的焦虑的一个维度是无法被消解的
那么这个就是齐泽克的一个体系
已经因为我录的第一遍视频是花了一个小时
一个小时就等于白录了
那我又重新录了一个,作为一个补救
齐泽克的这个体系基本上是这个样子
我觉得我还是讲的比较清楚
那我下个星期,明天开始讲他的那个《自由的深渊》这本书
好
大家讲到这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