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22MTI热点|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讲话|段落翻译解析|文末附词条默写文档和pdf双语全

2021-10-12 22:01 作者:HeartyEnglish  | 我要投稿

写在前面


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结束了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2021年10月10日是辛亥革命110周年纪念日,今天,让我们一起赏析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讲话中的双语选段,铭记历史,缅怀先烈!


原文篇幅很长,故只选取了其中一段进行翻译解析。建议先自己做一遍,再查看逐句解析。


如若获取双语全文pdf文档&相关热词默写文档,可查看文末参与方式。


双语文本


辛亥革命的发生,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矛盾激化和中国人民顽强斗争的必然结果。中华民族是世界上古老而伟大的民族,有着5000多年源远流长的文明历史,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在中华大地上恣意妄为,封建统治者孱弱无能,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


官方译文




翻译解析



这一段回顾了辛亥革命发生的社会历史背景,每一句都有值得推敲的点,我们先看第一句:




辛亥革命的发生,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矛盾激化和中国人民顽强斗争的必然结果。


The Revolution of 1911, with its deep social and historical roots, was an inevitable product of the intensifying social conflicts and tenacious struggles of the Chinese people in modern China. 

.


「辛亥革命的发生」:翻译时无需将“发生”译出,因强调的是辛亥革命事件本身,重大革命事件「辛亥革命」的表达必须要会,“辛亥”指的是中国农历辛亥年,即公元1911年至1912年初,故译作the Revolution of 1911除此之外,这场革命的性质也必须清楚,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a bourgeois-democratic Revolution)。


「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此处的「社会历史背景」并没有用到social and historical backgounds,而是用到的 social and historical roots,即“社会历史根源”,由形容词deep修饰。


「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矛盾激化和中国人民顽强斗争的必然结果」:显然,「必然结果」定语太长,把这些定语一并放到后面处理。先处理短语「是...必然结果」,be an inevitable product of,「结果」一词在此处也即“产物”,故可用product表示,当然,也可以用result。


「中国社会矛盾激化和中国人民顽强斗争」:既然这部分作后置定语,且放在of后,故可确定这部分要用名词,怎么把这个部分变成名词呢?简单,把谓语动词「激化」转译为形容词“加剧的”,得到intensifying,第二个谓语动词「顽强斗争」转译为“形容词+名词”得到tenacious struggles,tenacious意为“坚韧不拔,顽强的”合起来得到:the intensifying social conflicts and tenacious struggles of the Chinese people。


「近代中国」重要时间节点的表达不能出错,为modern China。当我们表示“现代”这个概念时,很多时候则会用contemporary表示“现代,当代”的概念。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古老而伟大的民族,有着5000多年源远流长的文明历史,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Over more than 5,000 years of history, the great and ancient Chinese nation made indelible contributions to human civilization. 


第一句话本是主谓句,修饰语都很简洁,故译者直接处理为名词the great and ancient Chinese nation——“古老和伟大的中华民族”来作为剩下几句的主语。


「有着5000多年源远流长的文明历史」:最简单的处理就是 Chinese civilizationhas more than 5,000 years of history. 想增加一些亮点的话,可将has改为boasts(“自豪地拥有”)。


「源远流长」不一定非得译出,因为“5000多年”就反映了这一特点。译者将这句话处理为时间状语Over more than 5,000 years of history,即“在5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我们还可以这样表达:The history of Ancient China can be traced backover 5,000 years.意为:古中国的历史可追溯至5000年前。


「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做出贡献」小case,make a contribution或者make contributions,但是「不可磨灭的」怎么说呢?答案是indelible,表示“擦不掉的”,也可表示“难以忘怀的”,同义替换有ineffaceable/ˌɪnɪˈfeisəbəl/,也表示“不可磨灭的”。


但是!万一你在考场上,就是记不起两个形容词该怎么办呢?这个时候,千万别慌!我们不妨调整句子结构,调动我们已有的知识储备来翻译,“磨灭”也就是“消除,擦去”,那不就是erase吗?“不可磨灭”不就是can never be erased?此时,我们就得到下面这句译文:


 The contributions that the Chinese nation made to human civilization can never be erased.


这时候,如果你还记得fall/fade into oblivion(被遗忘)这个短语,你就可以把译文处理为:


The contributions that the Chinese nation made to human civilization will never fall into oblivion.

即: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做出的贡献将永远不会被遗忘。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在中华大地上恣意妄为,封建统治者孱弱无能。


But after the Opium War of 1840, Western powers came to act with impunity on Chinese lands, and feudal rulers were rendered weak and ineffectual. 


「1840年鸦片战争」:the Opium War of 1840,「西方列强在中华大地上恣意妄为」:「西方列强」为western powers,「列强」即“众多强国”,故用表示“大国,强国”的power一词,“众多”体现在复数形式里。「帝国主义列强」则为imperialist powers。


「恣意妄为」:act with impunity,什么是「恣意」,即任意妄为,即行事免受惩罚,故译者用with impunity表示,impunity表示“免予惩罚”,do sth with impunity意为“有恃无恐地做某事”。


如果想处理地简单点,就可以表示为do whatever they want.如果遇到「恣意的」这个形容词呢,我们可以处理为unscrupulous,表示“毫无道德原则,不择手段的”。


「封建统治者孱弱无能」:feudal rulers were rendered weak and ineffectual. 「封建统治者」为feudal rulers,原句是没有谓语动词的,汉译英时必须增译。如果简单处理为be动词,效果太弱,译者处理为被动语态be rendered,render在此处为cause to be,即“使...成为”的意思,封建统治者也曾经在国家治理上有功,只是在列强的铁蹄和淫威下,逐渐变得孱弱无能,故处理为be rendered,这样一来,文章的逻辑关系更为清晰。


「孱弱无能」:weak and ineffectual, ineffectual既可以形容人“无能的”,又可以修饰物,表示“无效的”。



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


Gradually, China was reduced to a semi-colonial and semi-feudal society. With our country humiliated, our people subjected to great pain, and our civilization plunged into darkness, the Chinese people and nation suffered greater ravages than ever before. 


「逐步成为」:当表示一种负面的、被迫发生的变化时,我们常用be reduced to,这个词组通常译作“沦为”,reduce在此处的意思是bring forcibly,即“迫使”,to后接名词或动名词。再看一例:


He was reduced to begging in the street.

他沦落到街头乞讨的地步。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不会也得会, a semi-colonial and semi-feudal society.


「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这句话的翻译很精彩,用with表伴随状态,「蒙羞」的“蒙”意为遭受,表示一种被动,故这里使用humiliate(羞辱)的过去分词humilated;


「人民蒙难」:“蒙难”即“遭受苦难”,故用(be)subjected to great pain,subject做及物动词,subject sb. to do sth.意为“使某人遭受...”之意,故此处用其被动形态,「苦难」可以用pain,增译形容词great能增加语言张力,同样,如若要使用sufferings,常可用untold修饰,untold除了表示“未讲过的”,还可表示“大量的,不可计量的”。「苦难」还可使用ordeal一词,常用其单数形式an ordeal/the ordeal。


「文明蒙尘」:“蒙尘”的说法很生动,翻译时要透过生动的说法看本质,“蒙尘”即不复光明,陷入黑暗,这种黑暗是由外部环境造成的,故此处 用plunge into的被动形式,plunge sb./sth. into...是“使...陷入某种不利局面”之意,来看几例,维基百科在描述美国经济大萧条时,就用到了这个短语:


Following the stock market crash, the economy was plunged into the Great Depression. 

在经历股市动荡后,美国经济陷入大萧条。


福布斯也曾使用这一短语描述“陷入经济衰退”: 


The nascent economic recovery will be plunged into the mother of all recessions. 

刚显露的经济复苏苗头将会被扼杀,重新进入经济衰退期。


综上所述,「蒙尘」用 (be)plunged into darkness表示。



「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the Chinese people and nation,「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一看到“前所未有的”,很多同学立马想到unprecedented,然而对于这个词的相关用法却了解不多。实际上,这个词来源于名词precedent意为“先例”,加上否定前缀-un和后缀-ed后就成了“没有先例的”,也就是“前所未有的”。unprecedented也就是without precedent。来看一个例句:


An epidemic on this scale is without precedent/unprecedented.

如此规模的流行病是史无前例的。


此时,我们的译文可以转换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遭受的的劫难是前所未有的。

The ordeal that the Chinese people and nation suffered was unprecedented./without precedent.


也常用unparalleled表示“空前”,往年专八听力真题中,就用到了这个词表示“空前的”概念:


And in that sense, the problem we face is not unparalleled.

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面临的问题并不是前所未有的。


译者用到的是than ever before,“比以往任何一次都更加...”,即“空前地”。




默写卡片

hearty给大家准备了一张默写卡片,大家可以保存下来,在理解的基础上,抽出碎片时间背下来,加深印象。




文末福利


鉴于本篇讲话字数太多,完整版pdf原文将在本期次条推文中呈现。


这篇文章中实在有太多的知识点,由于篇幅关系,无法一一讲解。因此,我给大家准备了一份关于该讲话的相关词汇默写文档,里面的词条都是我从该讲话中精心挑选的,总共有十页,有历史文化词条、伟人名言、地道短语等,文档内容一览:



获取方式二选一:


方式一:转发本文至朋友圈保留3h(不允许分组),并附上走心推荐语;


方式二:转发本文至200人以上的英语专业备考群保留10min(其他性质的群不可)


在公众号HeartyEnglish后台留下对应截图,审核通过后即可获取pdf版双语讲话+词条默写文档。(人工审核需要时间,请耐心等候。)


22MTI热点|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讲话|段落翻译解析|文末附词条默写文档和pdf双语全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