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导艺考培训:他这样走进北京电影学院
在高考大军中,有这样一个身影,
也曾焦虑、迷茫、纠结着,
但终是坚定、果敢、选择了
艺考的队列中,
用一年的时间,再次拥抱所爱。
钟承佑,用结果证明选择。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
我是一名传媒艺考生。校考通过了四个专业,专业通过北京电影学院(两个合格证)浙江传媒学院、南京传媒学院。
其实自己一直对于艺考生这个身份诚惶诚恐,特别是在复读这一年。
我确实是因为爱电影这三个字才坚持走完懵懂的第二年,同样希望想参加艺考的同学是因为喜欢这个专业而来参加艺考和艺考培训。
因为如果你是因为喜欢而做这件事,你就是为了追求梦想而做的尝试,最后哪怕是失败了,也是尝试过了,不会后悔。
但如果你只是功利的为了低分上好大学而做这件事,一旦失败了,那就全盘皆输,只有后悔。
那么我觉得以下几点是必要的:知识储备、个人经历、对人的理解、听老师的话。
知识储备
知识储备其实就是包括但不限于阅读量观片量,也可以是你对其他学问的丰富钻研。
就像今年我认识的一个朋友是剧作全国第五,她是面试老师主聊游戏考上的。
到我自己最大帮助的话,就是我有底气敢在戏文考场上和潘若简老师说自己最喜欢的导演是费里尼(了解一点学术圈子的同学应该知道潘老师是知名的意大利电影研究学者),然后梅峰老师会比较刁难问我陀思妥。
知识储备不仅仅决定了你电影学院初试能不能过还有三试面试你是不是有充分的知识量支持你和老师聊下去。简简单单的文常背后是知识基础无穷无尽的考察。
个人经历
个人经历就是你有没有一些和别人非常不一样的东西或者成就。
我在考浙传的时候面试要求是不能带作品集,但是我觉得考官万万没有想到我的作品集是我身上穿的衣服。
自我介绍完后就被主考官疯狂追问自己做衣服做品牌的经历,最后主考官还竖了大拇指。这场基本上能感受到面试感觉特别好的原因也是独特的个人吃了香。
我在考南传的时候自我介绍是讲了自己一月份在浙传跟组做DP做执行的实践经历,也许地方院校老师就是比较看重实践经历所以给的名次也相对高。
对人的理解
对人的理解其实这个说起来比较虚,但是是最重要的,前面的知识储备还有个人经历其实并不是决定性因素。
如果你是考的创作类专业那么这点有无限的作用,因为对人的理解我觉得本质是创作类专业是王牌专业且文化课比名校其他的专业低许多的关键因素。
对人的理解分两个方面吧,一个是对自己的理解,一个是对他人的理解。对他人的理解的基础先是对自己的理解,对自己的理解就是自我剖析,并不是俗话说的吾日三省吾身。
我所说的自我剖析则是指自己找个角落躲起来用最真诚的态度思考自己真实的想法,思考自己为什么会因为这件事发怒,又为什么会因为那件事欢喜。
勇敢的去面对自己内心深处最痛苦最幽暗的角落和记忆。你对恋人的感情到底是爱还是占有欲?你爸妈对你而言到底是亲人还是提款机?
这种反思是不需要道德审判的,无论你是把女朋友看成是你的所有物,或者就是把爸妈当成提款机都无所谓,但是你自己必须弄明白你内心对人的判断。
只有一直保持这样的习惯,才有可能逐渐发现人性的复杂性,继而对生活有真正属于你自己的认识,也才能真正让你的创作有话可说。
因此我一直觉得,对人的理解是一种能力从事艺术创作的根本前提。
艺考阶段你对于人的理解会渗透到你的故事、散文还有面试,在故事中下意识的人物行为、行为背后的价值导向等方方面面都是落在对人的理解上。这也就是为什么电影学院文导摄复试必考故事及为什么创作类专业面试必问个人生活。
知识储备和个人经历是决定你的下限,是考学的敲门砖。但决定你艺考走多远甚至未来创作走多远的上限是你对于人的理解。
因为学电影学创作本质上来讲学的是人,你自己都弄不明白你又凭什么能掌控你未来片子中角色的命运?
听老师的话
最后听老师的话在考学环节是至关重要的一环,一般的艺考老师只会把他大学学到的东西教给你,而好的艺考老师会教给你考官想要的。
一些关键的面试tips,这些东西像润滑剂一样整合我上面说的知识、经历、对人理解三个的方面。
在北京中艺纵横的学习之路,老师所授的方向都是能够正确帮助到艺考考学的,我在其中受益匪浅。中艺纵横的老师会像朋友一样跟你交流,让你的专业学习之旅充满了乐趣和精彩,让我刻骨铭心的是,在中艺纵横,我有幸聆听了中国传媒大学和北京电影学院现任在职大学教师的课程,就像启明星一样照亮了我的专业学习之路。
老师所讲的影评思维及用西方文论的角度切入电影在第一年艺考里仿若给我打开了一个新的世界,一种智识上的启蒙倍感真诚,也是刺激了我来年大量阅读大量观影的兴趣。
感触特别深的是中艺纵横老师对我每一份故事散文都在十分用心的和我细聊,很多创作问题上的问题也是在她帮助下迎刃而解。
在文学系面试前两天,自己特别紧张但和她聊过之后,对于未来那团模糊的影子清晰了许多,果然她这样真诚的创作者最迷人。
要和未来参加艺考的学弟学妹们说的话太多太多了,但千言万语凝练成一句话就是:敬畏艺考,真诚面对。希望大家考学的努力配得上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