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罗马2全面战争兵种介绍——亚历山大弃子马其顿

2022-04-19 15:10 作者:执法ing百夫长  | 我要投稿

马其顿可以认为在地理上自成一体,具有大陆特征,由群山环绕而在巴尔干地区有其战略地位。                                                                                                         

                                                                                                                    ——N.G.L.哈蒙德

近邻同盟的代表们将原本属于福基斯的两席投票表决权转让给腓力二世,由此承认腓力二世是希腊城邦中的一员,同时还让腓力二世分享皮提亚竞技会中的主要席位。与伟大的政绩相比,腓力二世对皮提亚竞技会中席位的重视程度并不亚于一项伟大的政绩。今后,马其顿王国可以名正言顺地与邻近的希腊城邦平起平坐,甚至有望获得斯巴达、雅典或底比斯在希腊城邦中曾占据的霸权地位。

                                                                   ——N.G.L.哈蒙德

 

       公元前273年,亚历山大庞大的“葬礼竞技”刚刚告一段落,此时的马其顿就像统治着他的安提柯王朝,曾经拥有无限辉煌此时却日薄西山。而马其顿王国的瑰宝,那支凝聚着数代希腊人智慧的军队也在后浪的追逐中失去了他的优势,势如破竹的枪骑兵在东方甲骑具装的践踏面前不再威武,长枪如林的方阵无法抵挡蛮族勇士的冲锋,各兵种密切协同的体系在罗马人面前黯然失色(但你最大的对手不是蛮子和皮洛士更不是罗马而是不忠诚的狗腿子和马仔,人称希腊双熊的斯巴达与雅典,他们不是背刺就是觊觎马其顿行省的土地,请务必小心)。但马其顿军队的力量并不体现在先进的战术或强大的部队,而是希腊人的智慧与力量的集合,在腓力父子这样的名将和统治者手下(指你),或许能重铸马其顿人的辉煌大梦也犹未可知?

这么一看马其顿并不算鼻屎小国

       诚然安提柯马其顿在继业者中属于弟中之弟,但在希腊地区余威犹在,通过名为“希腊的枷锁”的三处堡垒迪米特利亚斯(Demetrias)卡其斯(Chalcis)以及科林斯控制北希腊的色萨利、中希腊彼奥提亚平原以及南部伯罗奔尼撒的出入,马其顿在希腊依旧有不容忽视的强大影响力,在波里比阿笔下马其顿仍是强国,对巴尔干半岛和爱琴海其他国家都是一个令人畏惧的不买。尽管继业者的军事组织与结构都是基于腓力二世和亚历山大那支传奇军队,但人力和财力紧凑的马其顿不得不做出更适合国情的调整。诸多变化中,最容易让人注意到的是安提柯王朝少得可怜的骑兵数量,安提柯三世统治时期和腓力五世登基之初的战争中骑兵规模不过寥寥数百人,军队中骑兵比例大多数时间只有5%到10%。安提柯的大多数国王并不像腓力和亚历山大父子那样有着众多的盟友和附庸提供骑兵部队(珀尓修斯时代除外),也没有足够的财力和人力维持一只如伙伴骑兵般精锐的骑兵(与亚历山大时期过多马其顿和色萨利贵族移民东方造成的人力损失有关,在继业者战争马其顿几经易手也造成了极大破坏),同时在巴尔干的敌人也少有强悍的骑兵,因此早期的安提柯王朝更倾向把自己有限的资源武装在自己最为可靠的步兵上,马其顿人积极吸收周边民族的战术与兵源,除了方阵兵之外还维持着大量的优秀轻步兵和突击步兵,同时见识到马其顿的方阵的优越性的希腊各邦也会组建自己的马其顿方阵(倔强如斯巴达同样在后来组建了马其顿方阵),而更长的长枪能让方阵兵在对付同样武装的部队中占据优势,若因此来批判继业者忘记了亚历山大所仰仗的一切,只钟情于使用更长的长矛显然是有些冤枉人。

下面开始马其顿军队的介绍(提前声明,游戏中马其顿兵种与历史时期出入极大,是按照亚历山大时代做的)

大多数历史爱好者对继业者国家(尤其是马其顿)有诸多的误解,在本期专栏会做出一些指正,如有不对的地方欢迎指出。


方阵步兵

征召方阵枪兵

很考验操作的部队
能在菊花里藏长枪的猛男

       最基础的方阵步兵,优点是价格便宜,不过别的方阵兵有的弱点他都有,别的方阵没有的弱点他也有,士气护甲都比较低,耐力和速度也比较着急不适合移动太远,尤其害怕远程。450块约等于路障的单位,护甲和士气都不可靠。但是作为枪阵,在前期虐虐ai还是相当在行。

 历史背景:理论上安提柯的不少方阵兵都是“征召方阵枪兵”,腓力五世在第二次马其顿战争时为了抵抗罗马的入侵发布过名为“图表”(diagramma)的文件,文件中记录到15-55岁的人都被征召作为方阵士兵,不过他们通常不会单独组成方阵营(syntagama),而是在训练有素的士兵后方“推动方阵”,即腓力五世很可能是把他们用来充实老部队而非创建新的编制。尽管那时“萨里沙”的确切长度是有争议的,但是到了第二次马其顿战争时期“萨里沙”长枪的长度比起之前又有所降低是毋庸置疑的,因此前五排士兵都能放平长枪进行攻击,这也使得一个方阵可以由半训练人员和训练有素的军人混编战斗力却不受到很大影响。


方阵枪兵


可以理解为常备军
正规军装备没啥变化呀

       相比征召方阵枪,更加可靠的前期方阵。在网战中也更加靠谱。但是作为低级方阵,怕射怕包围的特性还是很明显,调整方向也不如顶级方阵流畅(笔者个人感受)。值得一提的是,在战役中,作为继业者派系的城防军,往往能替玩家在主力军团不在的情况下通过临时征召一些雇佣兵,配合方阵守住几乎满编的叛军和敌军。

历史背景:

方阵兵的征召:

W.W.Tarn在他的著作中说提到过“维持腓力二世时代的常备军会拖垮(安提柯)马其顿,比起要从事生产的小农军队,马其顿国王们似乎更愿意牺牲雇佣兵”

但是从现今的观点看腓力二世的时代方阵兵依旧有务农的机会,并没有完全脱产,直到这些军人陷入了长久的东征,他们才成为脱产的职业军人,而安提柯王朝中也有类似的军人,例如卡里亚和科林斯等地的驻军(用德拉克马银币作为其不能从事生产的补偿),并且安提柯二世等马其顿国王只有在重大战争(如皮洛士入侵)时才征召马其顿人组成方阵,而在平时更乐意用伊利里亚、色雷斯、凯尔特等民族的廉价佣兵。(前文提过,马其顿地区的人力和经济设施在战火中损失惨重)
Gabriele Esposito认为马其顿的方阵步兵是希腊化国家中最好的,因为马其顿是“马其顿式方阵”的发源地,同时安提柯王朝不需要像托勒密和塞琉古一样费劲的招募希腊定居者,他们有着最好的方阵兵源(尽管理由缺乏说服力,但是马其顿的精锐步兵在对罗马的作战中是继业者国家中表现最好的,无论是勇气还是强大战力都给罗马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方阵兵的编制:

亚历山大在前331年对马其顿方阵在组织结构上进行了改革,将腓力二世时代1536人的taxis支队,下辖3个512人营lochos)改组为一个2048人的meros下辖两个1024人chiliarchos的全新编制(本次改革似乎是因为马其顿本土送来了更多援军,因此扩大了方阵部队的编制的规模)。

而后安提柯三世则被猜测对方阵部队进行过一次改革,将原512人营改革为256人的营speira使得基础战术单位更灵活,并废除chiliarchia编制也使指挥链缩短,使1024人的meros旅直接下辖4个speira,让方阵部队的命令传递更快从而更快反应),马其顿方阵部队在战役层面上更加灵活,并且马其顿部队的战略机动性更是远超罗马人。

可见第一行都是军官,而营长则在方阵第一行最右边


方阵的从16人的“列”(lochos)到256人的“营”(speira)编制上与阿吉得王朝的方阵一模一样(中间有64人的Tetrarchia和128人的Taxiarchia,可以理解为排和连),而更大编制在阿斯科利庇欧多图斯的记录中,1204人的meros旅之上便是4096人的strategiai师,4个便有16000名重步兵(不同于同时期一个罗马军团由30个重步兵中队和少量骑兵与散兵,马其顿的一个strategiai除了方阵兵外有大量配套支援单位,被评价为一个野战司令部毫不为过)。马其顿陆军分别以铜盾兵和白盾兵为核心构成的strategiai,其中白盾兵经常承担和诸如斯巴达国王克莱奥梅尼的奴隶部队这种级别部队作战的任务,不过我们也不能以此认定他们劣于铜盾兵,因为不能确定此战斯巴达到底选择优势翼对抗优势翼还是希腊传统的优势翼对劣势翼。


方阵兵的战斗队形:

斯克列庇欧多图斯认为方阵兵的阵型紧密程度通常分三种队形:
第一种为松散阵型,这似乎是平时的阵型,因此没有特殊的名称,此阵型下每个人的正面和纵深都是四肘尺(6英尺/1. 8米),此阵型有助于防御投射火力。
第二种为密集阵型(pyknosis),正面和深度为两肘尺(3英尺/1约1米),波利比乌斯的记录表明这是方阵兵作战时的阵型。
第三种是最密集阵型(synaspismos),"盾牌环扣"(lock shield),此阵型下每个人有一肘尺(自己换算下)的正面宽度和纵深,现代的军事复原爱好者经过实验后发现,因为太过拥挤了以至于士兵无法进行其他行动(移动与攻击),所以只能用来防御投射火力。迪奥多罗斯说亚历山大的方阵在高拉米拉使用了这种方法来对付波斯人的镰刀战车(其目的在于让阵型变得紧密从而给波斯战车留出通过的空间减少伤亡),而波利比乌斯记载过腓力五世在同盟战争期间让他的精锐步兵渡过河流后,在对岸组成最紧密阵型,以防御埃托利亚的骑兵的标枪。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在塞拉西亚会战和狗头山会战中,马其顿方阵也组成了2倍纵深(32人)阵型来增大冲击力并节省空间,亚历山大则在高拉米加会战中将2个王伴步兵旅(Asthetairoi)组成巨大的楔形阵攻击大流士所在位置。


胸甲方阵枪兵


       方阵枪兵PLUS版,攻防都比普通版的高,已经可以算是很可靠的抗线兵种,拥有70的护甲,相比中低档枪阵更耐射。虽然在战役中能作为中后期的主力,在pvp中由于过高的价格和较低的进攻性鲜有出场。

历史背景:

安提柯方阵兵的装备:

尽管那时“萨里沙”的确切长度是有争议的,但是到了第二次马其顿战争时期,时人波利比乌斯记载了当时“萨里沙”长枪的长度比起之前又有所降低,从二十四英尺变成了二十一英尺,因此前五排士兵都能放平长枪进行攻击,这也使得一个方阵可以由半训练人员和训练有素的军人混编战斗力却不受到很大影响。
而从安菲波利斯的军事法令(The Amphipolis regulation),现代学者和历史复演爱好者们猜测,所有方阵兵和军官都装备胫甲,而军官被要求穿戴胸甲(thorax,同时马其顿方阵的军官大部分在第一行指挥,因此可以猜测安菲波利斯法令中提到的必须装备的“头领们”指的就是方阵第一线的军官)否则会被罚款,而普通士兵则被认为是装备亚麻甲(因为亚麻甲并不昂贵,同时大部分资料和艺术品都显示盔甲在方阵士兵中应该十分普遍)。
最后关于盾牌,现出土的马其顿方阵兵盾牌pelta共6副,均在66-74cm之间,因此我们可以猜测全体方阵兵用的盾牌都大致相当,关于他们的使用方式现代军事复原爱好者已经有还原,不多赘述。


基佬步兵(Pezhetairos)


与伙伴骑兵合称马其顿双基

        马其顿顶级方阵枪兵,攻防跟银盾一个级别(冲锋加成依旧稀烂),输出能力最高的方阵,拥有推土机一般的输出能力。然而令人诟病的是那与胸甲方阵一样70的护甲,让伙伴步兵面对远程火力有些乏力。

       到了这里,我不由得脑补起了CA设计师的心路历程:

(A手上正翻着随手买的亚历山大战记,急的开始挠头,本就不多的头发瞬间减员严重)

员工A:“mmp,这马其顿的方阵就没什么精锐部队啊,但是罗1马其顿人气那么高......要是马其顿搞得太弱了一定会被喷死的,我要想办法给他加点高级兵。哦有了,就叫贵族历战资深留任方阵兵怎么样?”

员工B:“你傻呀,像迦太基顶级兵就叫贵族骑兵还有贵族步兵,你马其顿顶级骑兵就叫伙伴骑兵,那顶级步兵叫伙伴步兵不就好了”

员工A:

历史背景:说回正题,伙伴步兵是真实存在的,但是伙伴步兵通常被认为是腓力二世时代全体方阵步兵的称呼,以此来增强士兵的荣誉感(哈蒙德则认为伙伴步兵在腓力二世之前是马其顿中产阶级组成的步兵队伍,地位只低于伙伴骑兵,在腓力二世改革后原伙伴步兵被武装为持盾兵,新的方阵步兵则全部获得伙伴步兵的称谓),而方阵兵中最优秀的三个旅则被称为王选伙伴(Asthetairoi),所以简而言之,CA把大头兵的称呼设计成了安提柯王朝的精锐部队......

安提柯的方阵步兵有更威武的名字被李维和波利比乌斯反复提及,即铜盾兵(Chalkaspides),最牛批的是游戏里面确实有铜盾兵但是是本都的......还有一支被普鲁塔克和李维提到过,疑似是方阵兵的部队白盾兵(Leukaspides,一说为这支部队其实是椭盾兵,即类似皮盾矛手的武装),在罗2的mod——DEI中都有出现过(dei中真白盾兵是一个特别垃圾的剑盾步兵),也有观点即白盾兵是征召方阵,而铜盾兵为常备军。

铜盾兵(dei方阵兵的最大规模都正好是256人)


总结:罗2中的马其顿与其说像是历史上的安提柯王朝,倒不如说是把亚历山大的军队换了个时代背景(安提柯二世:有这好事?),考虑到许多玩家对马其顿有着情节,同时保证游戏性,CA这样的举动确实也可以理解(真的不是偷懒?)

而关于历史上安提柯王朝的精锐步兵,古典历史学家对他们有较多的记载,在dei中得到了还原

轻盾兵(peltast,由于中文翻译错误,因此被误解为是白盾兵)

历史背景:腓力五世时期马其顿军中5000名轻盾兵,其中2000名被称为agema(先锋),其余3000名为“其他轻盾兵”而在普鲁塔克记载的彼得那会战中,马其顿军队有3000名被称为“选锋”的精锐部队,即agema。(李维记载为2000人)

而在安提柯王朝轻盾兵不再是散兵或轻步兵,而是精英陆军士兵(原本的定位则被椭盾兵取代,严格意义上游戏中的轻盾兵除了名字都更接近椭盾兵),剑桥希腊罗马战争史中描述过这时的轻盾兵事实上更像亚历山大军中的持盾兵(hypaspists),鱼鹰社的作品中说他们的装备与腓力二世时代的方阵相同,但关于他们用超长枪还是普通长矛历史资料相互矛盾。

约翰尼-舒梅特基于哈迪莫斯之子尼古拉斯的葬礼石碑还原的轻盾兵卫队


轻盾兵的编制:轻盾兵与agema被推测都由syntagma(营,与speira都是指256人单位,因此常被混用)与chiliarchos(1024人单位,常与meros混用,但是都是指1024人的单位)构成,而坑爹学者Gabriele Esposito(被up在本都篇多次吐槽的货)认为轻盾兵与铜盾兵、白盾兵一样有strategiai的编制(他认为strategiai有5000人,很可能是因为他把塞拉西亚战役中的马其顿的10000方阵步兵认为是完全由铜盾和白盾部队组成,而忽略了轻盾兵),不过Nicholas sekunda则认为不确定轻盾兵是否有strategiai级别的(因为他认为strategiai是4000人单位)

轻盾兵的武装:早期安提柯的轻盾兵卫队被猜测与持盾卫队一样采取了类似重装步兵的战术,但是Nicholas sekunda认为在腓力五世时期轻盾兵使用一种阿里安提到过的武器——8肘尺短萨里沙(在dei中这种猜想被还原),因为轻盾兵应当采取类似马其顿方阵的战法,而证据则是李维提到狗头山会战中轻盾兵和部分方阵兵组成了双倍纵深的阵型并几乎打垮罗马左翼。


选锋步兵(阿格玛)

轻盾兵已经是陆军精锐部队,而选锋更是优中选优,普鲁塔克这样形容彼得纳会战中的他们

 接着前进的是他们英勇过人的选锋(agema)组成成战线的第三部分,都是土生土长正在壮年的马其顿人,全身披挂着耀目的青甲和猩红的外衣

在马其顿方指挥失误频出的情况下,选锋作为精锐部队战斗到最后一人,被普鲁塔克记载了下来

结果这3000名马其顿的选锋,死守不退奋勇作战,全部被罗马人杀死。

他们是马其顿最后的荣光,最后在马其顿螳臂当车的战争中为国英勇就义,也可谓是体面的退场。


关于继业者是否真的只会加长长枪以及方阵越来越笨重?

虽然一部分方阵步兵不再是职业军人,不过W.W.TARN却认为安提柯的方阵部队事实上是在往“过度专业的方向发展”(over-specialise),考虑到他的论据依旧是马其顿因为忽视骑兵而将注意力转移到步兵身上,并不能有力的论证这一点。事实上不论马格尼西亚中塞琉古军队的方阵和银盾兵组成的空心方阵坚忍卓绝的战斗意志(到战象发疯为止),安提柯王朝的方阵兵在重要战役中也有出色表现,在塞拉西亚战役中安提柯三世全副武装的方阵部队与伊利里亚步兵配合迎着斜坡仰攻高处的斯巴达军并取胜,狗头山中马其顿右翼的方阵旅在山顶快速变化组成了8X32的阵型并发动冲锋几乎击垮罗马左翼(其实马其顿方阵一直有强悍的冲击力,所以才吐槽为什么冲锋加成那么低),这似乎足以说明继业者的方阵并没有衰落的太厉害(亚历山大的军队经过长年累月的远征和战斗自然厉害,但是安提柯王朝征召军人也不容小觑),相反在指挥得当的情况下依旧致命。

最后关于马其顿方阵到底有没有往更笨重以至失去机动性的方向发展,上文已经提到了方阵的兵源、装备、编制。那么,在实战中士兵素质、装备重量、阵型要求没有决定性改变的情况下,方阵部队的指挥却更加灵活,所以并没有证据支持安提柯王朝的方阵比起以前失去了机动性的观点。

轻装部队

阿吉里安斧兵(特种部队)


和轻装轻盾兵傻傻分不清

       如果你不想浪费一个建筑槽出散兵兵营,可以用他来代替轻盾兵。及其容易被忽略的一个单位,虽然标枪杀伤是32,但是由于斧子高破甲的特性,让斧头帮在投掷完标枪后的近战能力不容小觑。

历史背景:阿格里安人来自上马其顿,是派奥尼亚人的一支,被认为是色雷斯化的伊利里亚人,蛮族化的蛮族,在马其顿国内属于半独立的地位。在之前他们属于一个独立的派奥尼亚王国,在佩尔迪卡斯三世去世时曾试图入侵马其顿,但后来在腓力二世时期被吞并,但是在亚历山大继位时色雷斯地区爆发叛乱时阿格里安人仍保持着对他的忠诚,尽管派奥尼亚王国后来再次独立,不过显然离马其顿太近的位置让这次独立并没有维持太久。
在山区生活的他们行动敏捷、民风彪炳。1000名阿格里安士兵在亚历山大的诸多战斗中都担任着抢关夺隘、驱逐敌军的先锋任务,在亚历山大对波斯门的迂回以及强行军追击任务中都有出色表现,在伊苏斯会战中他们驱逐了波斯军占领高地的数量庞大的卡尔达克步兵,他们是亚历山大军中战无不胜的轻装部队(确实没有东征中他们失败的记录)。由此看来他们虽然是轻装部队但也有彪炳的战斗力。在拉菲亚战役中也有出现“阿格里安部队”,但我们不知道他们是真正的阿格里安人还是这个番号仅仅只是致敬那支战无不胜的传奇轻步兵部队。李维记载在第三次马其顿战争发生的前171年,珀尓修斯在西提乌姆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其中出现3000名阿格里安人与色雷斯人混合的部队。


轻盾步兵(peltast)


事实上从他们拿的盾牌来看他们其实是thureophoroi(椭盾兵)

        拥有一定近战能力的标枪部队。但是32杀伤的标枪让他和以色雷斯轻盾为首的41标枪轻盾比起来有些相形见绌。

       背景和轻装轻盾并在一起。

轻装轻盾步兵


       轻盾兵改革后就变成了这货,历史上恰好反过来,优秀的远程部队护甲略低但是机动性更强了,但其实生存能力不错,牙签也增加到了10根,拥有更多的标枪的同时拥有快速装填技能,10支标枪的杀伤虽然可观,但是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很难有时间将手中的弹药全部倾泻出去,并且在塞琉古阵中高性价比的东方投石以及叙利亚弓箭手的身边显得平平无奇,暗淡无光。

历史背景:轻步兵起初被认为是无关紧要的部队,但是随着与更多敌人的接触,希腊人终于认知到轻步兵的重要性,而来自色雷斯的轻盾兵(peltast)早期并没有和大多数轻步兵或标枪手区分开,甚至那个时期的记载中“轻盾兵一词时常与轻步兵、标枪兵等混用”。
再后来轻盾兵在希腊范围内如同重装步兵一般得到重视,被各个城邦当作正规的部队来建设,甚至轻盾兵除了轻盾(pelta)之外还有头盔和胫甲(其实这时更类似轻装轻盾兵,游戏中的改革放在历史上是倒退)
要说起他们的厉害,斯巴达人对此深有体会,如果说在斯法克蒂利亚岛的屈辱性的投降是因为雅典人压倒性的兵力,在利基安一个营(mora,斯巴达共6个营,详情见斯巴达篇章)被雅典的轻盾兵偷袭损失高达250人则有力说明了轻盾兵对单独作战的重装步兵有较大优势。
不过游戏中“轻盾兵用的盾牌其实是thureo,即加拉太人的椭盾”

     

皇家轻盾步兵(Agema peltast )


把agema算进melee infantry并不勉强,只不过他们的主武器确实不是剑

       

终于有个真轻盾兵了,并且在正确的部队中

       为数不多的安提柯王朝特色兵种,可能这是CA的“阿吉德遗老”眼中安提柯王朝拿得出手的部队吧,事实上不是正经剑盾而是菜刀兵,有标枪有盾墙还有鞭笞,爆发力防御力都不错的万金油兵种,但是不是正经剑盾!!!不是正经剑盾!!!

       在BC219腓力五世有5000名轻盾兵,其中2000名为agema,BC171年在西提乌姆举行的军队检阅时同样由2000agema和3000“其他轻盾兵”,轻盾兵的编制很可能同样有营(syntagama)和团(chiliarchia),不确定他们有没有strategiai这一级。李维在描述一场发生在BC169年时的围城战时提到了一支皇家部队“cohors regia”,李维喜欢用罗马人惯用的词汇来描述别的民族的部队,在希腊语的标题中这支部队叫做“basilika syntagma”(皇家营),而171阅兵中agema由莱昂纳托斯和瑟拉西波斯指挥的,由2000名从"所有轻盾兵中精选出来的人组成","因为他们充满力量并且精力充沛",这大概是指这些人是老兵,莱昂纳托斯和瑟拉西波斯可能是团长(chiliarchos)。

        普鲁塔克记录了agema在公元前168年皮德纳战役中出现时目击者的描述,“第三支进入队列的部队是 agema,由于他们的年龄和品德,他们是马其顿人中最纯洁的人,拥有镀金的武器和新染的深红色外衣"。
        这证实了agema是由从轻盾兵中挑选出来的军官组成的。腓力五世的“图表”告诉我们阿格玛服役的最高年龄从45岁提高到了50岁,而轻盾兵的服役年龄仍为35岁。在部队名单中,阿格玛经常不被单独列出,而是作为轻盾兵的一部分。


皮盾矛手(thureophoroi)


     性价比相当高的矛兵单位。拥有手动选择目标的标枪,无论是射击冲进来的骑兵,还是从侧翼或者背部射击步兵都有相当高的输出,同时拥有矩阵,也能在步兵面前抗线很久。因此皮盾矛无论是战役还是pvp中都是高性价比的万金油单位。

历史背景:thureophoroi即椭盾兵,其名字来源于thureo,一种来自凯尔特人的椭圆长盾,在凯尔特人入侵希腊以后也迅速被希腊军队采纳,而皮盾矛手的翻译并不准确。
在3世纪人力物力衰落的希腊城邦加上马其顿方阵的出现,传统的重装步兵hoplite不可避免走向衰弱,而thureophoroi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轻盾兵”(指投射部队)与战线上的重步兵hoplite的位置。如果我们用波塞冬尼奥和他的学生阿斯克列庇欧多图斯(上文经常提到)和阿里安(亚历山大战记作者)的说法
将希腊化时期的步兵分类成“战线上的力量或者重步兵”、“射手”和介于两者之间的“轻盾兵/过渡部队”的话,椭圆长盾兵实际上更接近于第一种和第三种定义之间,而巴尔克瓦则称这种部队为“middle-heavy”,他们理论上确实应该具备一部分散兵的作战能力,但主要还是定位为一种更加轻型和具有机动性,同时也是廉价的二流战线部队——考虑到大部分中小希腊化国家军队中他们的流行和演化情况,廉价这个特质恐怕比高机动性更加属于真正的发展动机。(感谢知乎大佬杨英杰)。

这些士兵通常被描绘为不穿盔甲,不过在西顿(sidon)的壁画上我们可以看到穿着锁子甲的椭盾兵,由此推断也有采取重型武装的椭盾兵,不过尽管如此他们依旧有较强机动性,因为这些盔甲并不笨重还相当灵活,并且他们采取的thureo比起罗马人的scutum更小,但是足以在面对投射火力时保护自己。除了椭盾和头盔以及不是很普遍装备的盔甲,这就和轻盾兵peltast一样,虽然以异族装备命名的新兵种,背后体现的却是希腊人战术需求和战争态势的改变,相比过去战线部队与投射部队的割裂,重步兵与散兵分化,椭盾兵更像是身兼多职的万金油,他们适合在破碎的地形上战斗,面对重型敌军时他们用标枪软化并伺机突袭,而面对轻步兵时则依靠自己相对完善的防护与敌周旋。

在希腊的小国家中,椭盾兵被当成了主力部队,比如埃托利亚同盟和亚该亚同盟,而在塞琉古之类的大国中,椭盾兵则在两翼守卫方阵的侧翼并协同战象、骑兵作战。马其顿虽然在加拉太入侵中首当其冲,但是其椭盾兵记载并不多。不过这不意味着他们没有这样的部队Nicholas sekunda认为塞拉西亚战役中与铜盾军交替排布的伊利里亚人便是椭盾兵武装,还提到白盾兵也有可能是椭盾兵。


胸甲剑士(thorakitai)


       泛希腊派系丢人的胸甲剑,低于同价位的几乎任何剑盾,肉搏甚至不如620的佩盾步兵,是泛希腊派系软弱无力的重要原因。只有极重装的质量以及两根标枪是他为数不多的优势。

历史背景:胸甲剑士(thorakitai即装备锁子甲的人),关于thorakitai的描述通常与thureophoroi一起出现,同时也有现代的历史复原爱好者将thorakitai复原成装备锁子甲的椭盾兵,因为thorakitai不仅专指胸甲剑士,还可以与thureophoroi等词组合表示穿戴胸甲的xx兵种。胸甲剑士看起来像是山寨军团,也确实有观点认为这就是希腊化各国学习军团的产物,他们和罗马人一样穿着因为凯尔特人而流行的锁子甲,不过用的也是椭圆长盾thureo而不是罗马scutum,同时也装备着标枪与希腊军刀。最为出名的胸甲剑士部队便是塞琉古的“银盾剑士(Argyraspides thorakitai),波利比乌斯称其为人类的精华。


也有观点是胸甲剑士是希腊人师法凯尔特人的结果,另外从描述中看他们是一种“中装”或者“半重装”部队,任务依旧是掩护方阵的两边而不是像罗马军团一样组成全军的战线(所以游戏里面那么废物就可以理解了,压根不是正面的料)。不过剑士对于希腊人并不新鲜,安提柯二世在夺取马其顿时,其麾下就有庞大的凯尔特步兵,托勒密和塞琉古军中也不乏加拉太的剑士,另外安条克三世在前210的一场战斗中,敌军控制了山口,而安条克的thorakitai清除了崎岖地形上的敌人,所以说thorakitai是对罗马人有所学习以此来改进,而不是师法罗马才产生的新兵种也是有道理的。


骑兵部队

萨里沙长矛骑兵(Sarissaphoroi/Prodromoi斥候)


      前期的冲击骑兵,在塞萨利之耀的帮助下冲击力更强,在战役中可以帮助清理远程以及追杀逃兵,但是由于轻装的质量,在质量杀伤占很高比例的罗马2中相当吃亏。

历史背景:prodromoi音译为“波多茉”意为斥候,在亚历山大远征之初中有4个中队600人。原本在马其顿部队里面当斥候,后来在亚历山大接触到大量东方的轻骑兵以后表示“你哪位?”

在BC319以后都没有记录(失业了),值得一提的是这个时候鸭梨正在追击,正是最需要轻骑兵的时候反而没有带上这些轻装骑兵,也许证明了他们的业务水平不如用标枪和弓箭的东方同行。他们用着“骑兵萨里沙”(不知道算不算是自杀兵器),一种比旭斯通骑枪(3.5米的单手骑枪)更长的武器,不过并不知道他们怎么持枪(游戏里面连伙伴骑兵这种有证据单手持枪的都变成双手了......),但是可以确定他们用着松散阵型。另有一说他们可以切换武器。


色萨利骑兵


马其顿明星单位

       强悍的重装枪骑兵(40甲也能重装?),只有能出他的时候马其顿才能重返骑兵强国队伍。配得上色萨利之耀光辉的贵族骑士,战役里面一出场就有着顶级骑兵的冲锋加成,而且攻比胸甲剑士还高???我对他的喜爱不能用言语形容(DEI里这货怎么只有中装???),基本可以做到背冲死一片了,有着超高性价比的同时颜值还耐打),同盟精锐骑兵在他眼里像是笑话。

历史背景:色萨利很早以前在希腊人眼里就是希腊骑兵强国(马其顿是他唯一竞争对手,如果希腊人眼中他算希腊的话hhhh),神圣战争中腓力二世曾受色萨利贵族之邀抗击弗西斯人,不过请神容易送神难,腓力二世不仅没走还以联统的形势控制了色萨利,往后色萨利虽常有叛乱爆发,却总是能回归马其顿,色萨利事实上已被视为马其顿的一部分(而不是附庸国),直到腓力五世与罗马签订和平条约撤出色萨利双方的纠葛才告一段落,不过安提柯王朝关于色萨利骑兵的记载并不多,这与希腊本土的人口流失有关。

东征战役中色萨利骑兵与伙伴骑兵同样传奇,其中法萨里亚中队(pharsalians)地位更是等同于亚历山大亲自率领的克雷塔斯中队。很早之前色萨利骑兵就闻名希腊世界,在拉米亚战争中更是3次击败伙伴骑兵(并不说明其强于伙伴骑兵),这些都让希腊人和继业者们对色萨利骑兵的强大深信不疑,迪奥多罗斯这样记载拉米亚战争中的一次战役中希腊人对色萨利人的想法

大约有三千五百名骑兵参加这次作战行动,其中有两千名骑士是作战极其英勇的帖沙利人。希腊联军把胜利的希望寄托在他们身上。


色萨利人的战马并不高大却十分强壮,据称这是他们的祖先与尼萨马结合的成果,但是他们毫无疑问仍然比不过东方战马,希罗多德记录了这样的轶事

在色萨利,他听说当地的马匹是希腊最好的,于是就让他自己的马匹与色萨利的马匹进行了一场比赛,结果,希腊的骏马被远远地甩在后面。

亚历山大时代色萨利骑兵与伙伴骑兵装备编制都十分接近,因为腓力二世对他们进行了与伙伴骑兵相同的改革,他们同样采取了200人左右的中队(ilai)为基础战术单位(据称亚历山大还把一个中队划分为两个小队,但并不知道小队的称呼是什么),不同之处在于他们喜欢以菱形阵作战而不是楔形阵。

比起菱形阵更节省人力,但机动性略差
据称有助于转向和冲击

然而安提柯王朝虽拥有色萨利,骑兵却依旧匮乏,直到腓力五世在狗头山会战前征召了色萨利人才达到了2000骑兵的规模(按照图表的内容,还从马其顿临时征召了一些骑兵),这应该与色萨利贵族的移民有关(在拉菲亚战役中出现了色萨利的骑兵),至于马其顿对此事没有管控还是无力管控就不得而知。

之后色萨利骑兵还在腓力五世的率领下参与了狗头山会战,不过被罗马方优秀的埃托利亚骑兵戏耍却拿对方没办法(犹如罗马人对努米底亚人),而公元前171年的卡利尼库斯战役中,站在罗马一方的色萨利骑兵也是少数给马其顿人带来了一些麻烦的部队,事后色萨利人因为表现英勇,是唯一被称赞并奖励的希腊人部队。


伙伴骑兵


和基佬步兵并称马其顿双基,一个捅菊花一个击剑......
屎黄色的衣服和便秘色的盔甲使其颜值落入下风

       马其顿的王牌骑兵,可以作为高价值冲骑的标杆单位(铁甲除外),实力强于所有泛希腊派系的猴版伙伴骑兵(例如托勒密骑兵,希腊皇家骑兵)。是马其顿骑兵线的绝对王牌,在战役中更是依靠塞萨利之耀这一派系属性,恐怖的冲锋加成让伙伴骑兵无往不利。

历史背景:马其顿骑兵在腓力二世统治之初无论数量质量都难言优秀,然而在那个时代最有才干和手段的统治者手下,短短24年时间马其顿的骑兵数量质量都有极大提升,腓力二世在抵抗伊利里亚人入侵时只有600名骑兵可用,在亚历山大时代已经有了将近2000名伙伴骑兵。
马其顿重装骑兵的结构仍然是以200人的ilai(中队)为单位的结构,每个中队200人,由被称为ilarchai的军官指挥。同时马其顿骑兵的基干很可能是小队(李维称其为turma,但不知道对应的希腊语),每个中队下辖4个50人的小队。同时,亚历山大在菲洛塔斯死后建立了新的骑兵编制骑兵团“Hipparchy”(规模未知,鸭梨有8个hipparchy,有人认为这是两个中队组成的),而马其顿在狗头山的骑兵指挥官莱昂被马其顿人称为(hipparchos),这或许说明这个编制有所保留。


经典伙伴骑兵形象

通常提到这些骑兵,都会想到装备着皮奥夏式头盔,身着亚麻甲,武器有旭斯通骑枪以及希腊军刀而不装备盾牌(色诺芬认为骑兵不应该装备盾牌,而这也是之前希腊骑兵的传统),他们比起色诺芬记载的连战马都装备护额和当胸的东方骑兵也只能算中装骑兵,但是他们的作战方式与装备提供了同期东方骑兵所不具备的冲击力,并且他们与其他兵种配合作战的能力与意识及其纪律性带给他们远超东方同行的强悍实力。
不过自安提柯二世建立新王朝起,马其顿一直处于人力短缺,资金不足的窘迫情形,因为无力组建并维持伙伴骑兵这样的骑兵部队(却在网上被传成了继业者都是不知道骑兵重要性的蠢材),而伙伴骑兵这一番号也不复存在。


但是安提柯三世在塞拉西亚战役中有300骑兵,后来腓力五世与珀尓修斯的部队中也有一支400人规模的骑兵中队(双倍规模),通过李维的记载我们可以猜测,这些指的都是马其顿国王的骑兵卫队,而李维则记载他们叫做“神圣中队”(hirea ile,dei中的马其顿总体上相当还原安提柯王朝的军队),并提到他们是来自“马其顿一流的阶级”。而在珀尓修斯时代因为腓力五世的卧薪尝胆,马其顿骑兵的实力恢复到了3000人,现代学者估计第三次马其顿战争时国王军中有3000马其顿骑兵,其中有一个400人的神圣中队以及13个普通规模的中队(马其顿人还得到奥德里西亚国王的1000精锐骑兵的支援)。

dei晚期神圣中队

关于骑兵的规模为何恢复如此之快,我们不确定神圣中队是否和伙伴骑兵一样是以封地为报酬,但是腓力五世的图表有记录,马其顿人在征召骑兵时会检查马匹(显然马匹是私人财产,在伙伴骑兵中也是),一旦马匹合格后成为骑兵则可以立刻获得1000德拉克马的补助(相当于国家买下这匹马),而不合格的马则会被打上印记。不过也不能以此说明此时马其顿骑兵不如曾经的伙伴骑兵,也有观点认为这代表着马其顿骑兵从土地封邑的“骑士”变成了用货币支付补贴的常备骑兵。


马其顿骑兵在卡利尼库斯战役中大败罗马骑兵,而这些罗马骑兵在珀尔修斯的描述下显得不可一世(再次重申这一时期罗马重骑兵并不弱小,而不像互联网上那样不堪一击,相反波利比乌斯和李维等人对他们都有高度评价,详情见罗马兵种篇),以至于罗马人在两年后才派出远征军,可见这次胜利对罗马人造成的心理阴影。可惜在珀尓修斯这样的庸才与孬种的率领下,他们在关键的彼得那战役中寸功未立而保持着完整的规模从战场上逃走(见波利比乌斯的通史),而步兵精锐部队agema则战斗到最后一人(见普鲁塔克保卢斯传),只能感慨幸好他们没有叫做伙伴骑兵而给前辈蒙羞。

腓力五世单手持枪的银币
罗马人在BC113左右铸造的钱币,形象是一个希腊或马其顿的骑兵,那也许是晚期神圣中队的原型
游戏中伙伴骑兵冲锋,更像是东方骑兵


持盾伙伴骑兵


这图凑合用下

      作为顶级价位的近战骑兵,虽然性价比不如同价格的冲骑,但是作为持剑佩盾的骑兵,生存能力强于伙伴骑兵,并且由于武器是剑,拥有高额的命中属性,让持盾伙伴骑兵在对步兵的杀伤上更有优势,而在骑兵战中,虽然接战前可以像步兵一样扔出标枪,但是缺少反骑加成依然是他在骑兵战中的致命伤。

历史背景:关于马其顿骑兵的装备装备变化中,最值得注意的是盾牌(众所周知东征的伙伴骑兵没有装备盾牌),人们普遍认为,希腊化时代骑兵在前279年加拉太人入侵后开始使用盾牌的,亦或者是皮洛士在意大利战役中受大希腊骑兵影响而将这种传统带回希腊,因次在希腊化时代装备aspis盾牌与dory长枪变得很普遍(即重步兵的长枪,不过为了在马上方便使用也做出了一些调整),而罗马骑兵后来也受到他们的影响采取了相同的武装。然而当时的一些文物上,单手用旭斯通的骑兵形象依旧很常见,在塞琉古与托勒密王朝xystophoroi(伙伴骑兵式的旭斯通枪骑兵)依旧是关键的骑兵打击力量。但是Nicholas sekunda猜测,马其顿骑兵可能放弃了伙伴骑兵的战斗方法来作为关键性的打击力量,而是和罗马骑兵一样采取了盾牌与短矛的搭配,不过并没有任何实物或者记载证实了这一点。
而游戏中持盾伙伴,作为装备盾牌与标枪的重型骑兵,比起希腊或者马其顿的骑兵更像是曾被马其顿骑兵击败的波斯骑兵的武装,在历史上似乎并没有这种趋势。

DEI的神圣中队
DEI晚期神圣中队

剩下的

持盾兵(hypaspists)

安提柯

在塞琉古皇家卫队篇将会介绍

借用大主播卢本伟的一句话

都是些垃圾、菜逼、废物啊

(开个玩笑,我想偷懒)


罗马2全面战争兵种介绍——亚历山大弃子马其顿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