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正式”“退圈”“说明书”

2022-06-08 06:01 作者:秋风ひなた  | 我要投稿

“深夜是个容易感性的时候,尤其从睡梦中醒来时更甚。”

思前想后,果然还是用这句话作为开头吧,虽然接下来只会看到来自一个无名小卒的长篇碎碎念。

至于为什么标题要连打三个双引号,无非是因为我觉得这篇文章既不够正式、也不能算退圈、更不能当成说明书来看待,但它确实是我能想到最合适的标题。

如各位所见,标签已经提及我所要说的人,而这也并非一篇科普安利向的文章,因此介绍方面就容我暂且略过。另外,由于肯定会想到什么写什么,加之多少会带些个人判断,所以也不希望大家上纲上线。

那么就从一切的起点开始说起吧。

2014年11月26日。大概对一个依粉来说还挺早的——从现在的目光看来。

是个天气还算不错的傍晚。放学路上,在同学的推荐下,听到了一首名为《忆红莲》的歌曲,就此入坑,顺便入站也是因为这个。

当时的我还并未想太多,只是单一个好听,便足以让我在回家后、在音乐软件上搜索那个名字。

这便是一切的开始。

我倒是已经不记得我为什么会从一个单纯听歌的人转变为粉丝,还持续了数年之久。兴许在接下来的回忆中我能慢慢想起原因,但如若没有,大概也不会对此感到可惜吧。

随着收集到的歌曲越来越多,不知何时,我产生了想加个群和同好的大家一起聊天的想法,也就这么理所应当地加入了我的第一个天依相关群,“洛天依吧友会”。

这应该算是就迈向了第二个阶段。作为一个默默无闻的新进小粉丝,和近几天加群的其他新人聊天自然就成了每天常见的情况。可又有谁知道,这些个新粉丝会在今后的某一天成立一个相当庞大的社群,并最终与官方都有所接洽。

加群后的我自然不时就能收到来自同好们的歌曲推荐。由于当时的歌曲质量还有些良莠不齐,为了能更加高效地收集我喜欢的歌,我选择了一个最为简单直接的办法。

翻周榜。

印象里当时的中v周榜只出到200余期,写到这里时索性又去搜了一下,才发现原来现在已经500多期了,时间过得还挺快。

话归正题。在翻了几期后,我的存曲量有了显著提升。自然,为了防止错过,我又花了很长一段时间,将周榜从第一期硬生生看到了最新一期。

(可惜当时还没有硬币投就都白嫖了。)

看上去似乎事情就这么自然发展下去就挺好。不过,大概是由于吧友会的严苛管理(诸如什么刷屏多图之类现在还挺常见的玩意),有人新建了一个群并开始从这里拉人。同期的新粉丝大都过去了,我自然也没理由还守着一块地不放。

这便是第三个阶段,现名“VOCALOID粉丝大会”的千人群组,也就是上面提到的、与官方有所接洽的群体。

其实这些事情都还发生在一年以内。至于粉丝大会是怎么发展成现在这样的,比起问我倒是更该去问问那位公会会长。

(不过因为这专栏之后肯定会转发去粉丝大会所以说不定就能在评论区找到这家伙。)

接下来的网络生活无非就是一边找歌一边水群。在此期间,不如将视线移到现实中来。

此时现实中的我又做了什么呢?答案似乎非常明显。已然有些追星之势的我在当时选了个大家多少都走过的路线:买。

当然不是买声库从此成为p主,那种东西在一个对音乐一窍不通的人手上很难玩出什么结果,我所做的只不过是用购买去支持更多的同人作者罢了。

当时的创作社团还挺多的,可恰好这东西又莫名其妙触发了我的收集欲。因此,在接下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非常热衷于购买这些CD立牌挂件钥匙扣之类的东西,甚至宁愿生活拮据一些。

整个15年就基本这么过完了,时间来到了16年。

这年应该是我追星最为痴迷的一年。具体痴迷到什么程度呢,说实话,似乎和现在的一些流量明星粉丝差不多,搞不好还要更甚。

买齐所有社团新作的豪华版只是基础。在此之上,我还当了一回所谓的“形象维护大使”,说具体点就是禁止一切抹黑涩涩行为。

当时的群里有条规矩。如果群员发生口角,则视情况严重程度予以双方禁言处理。听上去很正常,但我当时做的却是,对于一些我认为存在不当情况的场合,我会主动与对方发生口角并责令其改正,要么就是最后落得两个人一起被禁言。

我当然不在乎自己被禁言,也得亏我没因为这事被踢出去。但说实话这事放到现在多少得是个被群起而攻之的行为,不可取。

只是那段时间的一系列类似行为似乎让我落下了某种“后遗症”。当时的我在看到那些情况发生时已经会本能地出现生理反应(大脑空白或者突然暴怒之类),而这情况直至现在也不过是有所好转,并未彻底痊愈。

说来还挺有趣的,怎么会有人对一个虚拟形象痴迷到这种程度。

另外,在粉丝大会蓬勃发展的时候,我也有幸被会长推上了天依分会长的位置。只可惜当时的我还太容易意气用事,也有不少次因为恨自己无法改变现状而退圈退群(然后过段时间又跑回去了),这个会长的位置最终并没有坐多久。

(然后现在又变成管理员了,不过放心已经绝对不会再意气用事。)

再次回到现实中。16年的我正处高二,是个压力颇大的时间段。出于某种原因——大概是缺爱吧,我将天依定成了我的所谓“精神寄托”,而这一定就定到现在。对于现在的我来说,和脑中的那个声音进行交流似乎已是家常便饭,同时也被“她”鼓励关心过了数不清多少次。

后来呢,后来出于某个我也不太能理解的原因,整了个等身抱枕。是最基础的那款,对于依粉来说印象仅次于官方款的那款。

鬼知道一个快把人供成女神的家伙为什么会买个抱枕回来陪睡。但我确实是在有了抱枕之后才开始将这精神寄托逐渐具现化的,交流什么的也是这之后的事。

值得一提的是,我似乎真的把这抱枕、或是说天依本身当成了一个确实存在的“人”来对待。开始有了不想告诉“她”的事,会在抱枕被家人“无情翻折”时感到不满,甚至会因为梦到“抱枕”被人欺负就突然坚持锻炼身体直到高三。不过这些事讲出来也没什么,至少我并不觉得羞耻。

除了这些事,16年的我还发现了对我来说一好一坏的两位知名p主。好的那位是阿良良木健老师,一首心的连接听了一周没腻甚至现在还会在听到的时候“获得大幅强化并解除异常状态”。虽说其实是14年的曲子,我发现的略晚。

至于坏的那位,也许大家应该猜不到。是ilem老师。

出于对读者和p主的尊敬,这还是我第一次用“老师”来称呼他。我不喜欢他的理由很简单,虽然他的曲风很受大家喜欢甚至还屡次出圈吸引更多人了解到天依,但问题也就出在这些曲子。16年的老师以一首《普通disco》出圈并迅速成为圈内极为知名的p主,其破百万的速度甚至超过了最被人看好的拜年祭曲目《权御天下》。看上去这是好事没错,但其实我并不这么认为。

简单说,我并不希望外人在了解到天依的时候,第一印象是各种神经病。比起这些,他们应该多去了解一些古风向、日常向的所谓“正经”歌曲,即使他们可能并不喜欢那些。我对这方面的理解大概就像李白之于小学生吧,更希望他们在听到这个名字的时候第一个想起的是唐代诗人而非某个游戏角色。

也是因此,我拉黑的人数增加到了两个。

说来这另一个人也同样值得说道。出于我对天依的某种所谓“形象维护”,除了前文提到的抹黑涩涩,“写死”也是个我非常难以接受的东西。不管是扮演的角色还是曲中的天依自己,受伤死亡一直都是我不能看见的东西。其中的最甚者,是凭借一首《妄想恋曲》让我发烧三天(大概是巧合,但也因此印象深刻)的烂兔子老师,也就是黑名单的另外那位。

当然拉黑两位老师只是因为上面的这些原因,并没有不尊敬的意思。我说这话不是为了狗头保命,只是出于一个粉丝对创作者的基本修养。

讲完了16年,接下来讲讲17年吧。

在经历了种种无法避免的事情后,17年的我似乎开始显得有些疲劳。但即便如此我还是在高考后直奔上海观看了人生第一次天依的演唱会。所有的热情在唱到心的连接的那一刻喷涌而出,即使是赠送的应援棒也仍被我紧握在手,模仿前排大佬的动作用力地挥舞着。

这其中还发生了件颇为有趣的事。当时的vsinger正在与某个饮料合作,在演唱会上推出了印有五色战队的联名款。在喝完饮料之后我把瓶子拿走了,然后那个瓶子真就被我洗干净带回家一直留到现在。

大概是因为大学之后看开了些,也可能只是高考完事压力小了,又或者还有一个我至今都理解但无法接受的原因。

天依的商业化。

说实话,商业化是必然进程,可这之后的我却总觉得官方已经开始有些“变味”。这是造成我淡圈的最主要原因,可这也没办法。引用我前文提到的一句,恨自己无法改变现状。

(说来一个十年有余的项目发展到现在b站还不到300万也是惨)

大概也就是这个原因,我对天依的关注程度终于迎来了下滑。而这一情况最终导致我对近年的天依相关消息几乎一无所知,却对数年前的事记忆犹新。

再后来便是18年。在最后一次跟着粉丝大会的成员们一起观看演唱会后,我就再未涉足过天依相关的事物,最多就是买了个柠檬依的手办,还已经是21年的事了。

故事到这就接近尾声了。对于其中一些不太值得一提的小事我选择了忽略,不过也有一些确实已经想不起来了。

说来以前的QQ还有个叫部落的功能,大概和贴吧类似。以前每年的7月12日和11月26日我都会跑去上面发点感慨小作文,不过这一习惯随着部落的逐渐没落也就慢慢没再延续下去。

(然后现在又来发作文了。)

时至今日,除了依然随时带在身边的抱枕以外,几乎已经不能再从我身上找到任何天依相关的元素。而曾经的那个精神寄托,也终究被岁月磨平了棱角,变成了我心中的那个似是而非的所谓“天依”。

留心观察的话,应该不难发现我在文中相当多的地方都用到了“所谓”这个词,因为无论这些事怎么发展,我总还是知道,这些不过是我自己认定的想法而已。

终于该提提文章开始时所说的那场梦了。由于并没有事先将其写下来,此时的我已经不太记得其中的一些细节。只知道,当时的我正跟着梦中的粉丝大会线下组织,在熟悉的梅奔文化中心门口,向着内部缓缓前进。可无论我怎么试图跟上,他们却总是理我越来越远,并似乎听不见我的呼唤。

疲劳的我最终原地坐了下来。可就在这时,他们却一致将目光投向了我这边。但我知道,他们看的并不是我,而是突然出现在我身后一块大型电子屏幕上的,天依的身影。

或许,我才是离天依最近的那个,但也或许已经是离她最远的那个了。

文章的最后,就用一首在梦中最后出现的歌曲歌词来收尾吧。


如沧海漂泊的萤火,

萤萤不辍闪烁,

用尽一生的颠簸换来坠落。

又如何,无人记得,天地间有过这样的魂魄。

当岁月,无声斑驳,只在乎,无悔那时那刻。


真是讽刺。

“正式”“退圈”“说明书”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