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码字8——让城市生态空间更加普惠共享
别问,问就是我也不知道在写什么,没写过这方面的,一点积累都没有,能力不行,以后改吧,大概是想一个方面是建设方面,一方面是强调功能性。感觉最近越写越差

让城市生态空间更加普惠共享
1、近日,住建部印发通知,开展城市公园绿地开放共享试点工作,在公园草坪、林下空间以及空闲地等区域划定开放共享区域,完善配套服务设施,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搭建帐篷、运动健身、休闲游憩等亲近自然的户外活动需求。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城市绿地的开放共享,让老百姓有了健身、娱乐的场所,让城市也成为了老百姓宜居宜业的乐园。
近日,住建部印发通知,开展城市公园绿地开放共享试点工作,在公园草坪、林下空间以及空闲地等区域划定开放共享区域,完善配套服务设施,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搭建帐篷、运动健身、休闲游憩等亲近自然的户外活动需求。城市绿地的开放共享,让老百姓有了健身、娱乐的场所,让城市成为了老百姓宜居宜业的乐园。
2、社会的进步发展,给城市换上了新貌。繁华热闹的街道、四通八达的城市道路、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在被这些“钢筋水泥”包围的同时,也激发了人们对于“绿”的渴望,让绿色出现在你我身边,让绿意融入人们的生活,成为了城市生态建设必须答好的答卷。
蓝天白云,绿草如茵,是我们共同的期盼和追求。2012年至2021年,我国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由39.22%提高到42.06%,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由11.80平方米提高到14.78平方米。让绿色出现在你我身边,让绿意融入人民的生活,正成为城市生态空间建设必须答好的答卷。
3、合理规划,让绿意融入生活。土地资源的紧张、分配的不均等问题是城市发展绕不开、躲不掉的问题,纾困解难,让人们能“开门见绿”,离不开城市建设的合理规划和布局。
统筹规划,让绿色重回视野。人口密度大, 用地需求多,土地资源缺是城市的客观现实,而扩大生态空间,增绿护绿也是生活的现实需要,如何两者兼顾,考验着城市规划的智慧。以民众需求为导向,聚焦城市中的“金角银边”,借助绿化工程,增进绿色空间,让绿色重新回归到民众的视野中。因地制宜,巧妙利用有限的资源,进一步推进生态建设,让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布局更为平衡和合理,让民众能出门见绿,开窗是景。
4、回应民之关切,让绿色傲然在身边。每逢周末、节假日,在城市的绿地上、公园里总能看见不少民众,有的在享受午后的阳光,有的在追逐嬉戏,有的在健身锻炼,由此可见,城市生态的建设,进一步拉近了人与自然的距离,让人们能得以消除平日工作带来的烦恼和疲劳,让人们增加了彼此的交流和互动。
以人为本,让绿意融入生活。城市的发展建设都是以人为中心,为人们提供更多元化、更品质化、更个性化的服务。帐篷区试点,让三两友人支起帐篷铺好餐垫,草地上或卧或坐,聊天或游戏,享受一段绿地休闲时光;开办自然课堂,让民众在公园绿地上也能学习到知识……城市公园绿地的相继开放共享,伴随着建设、运营方式的不断探索创新,让绿地不再是一个单纯的空间,它更是拓宽人际关系、增加知识阅历、丰富娱乐活动的关键载体。在生态空间建设的同时,更要以人为本,升级空间的功能,让绿色建设普惠于民,让绿色成果融入生活,让民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成色更足。
5、推进城市生态空间建设是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必由之路。让绿色能普惠于民是增进民众福祉的应有之义。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们城市为人民。推进城市生态空间建设,让城市成为民众宜居宜业的乐园,是践行城市绿色、低碳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落实绿色生态普惠于民,让民众能共享绿色成果,是满足民众品质化生活、增进民生福祉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