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建筑工人,如何日赚3亿,成为江苏新首富?
“世界制造看中国,中国制造看江苏”。江苏制造业规模连续多年保持全国第一,提到江苏制造业就不得不提到一家企业——恒力集团。
最新的世界500强名单中,恒力集团位列107名,在中国民企500强中位列第4。根据《2021全球胡润富豪榜》,恒力的创始人陈建华与范卫红夫妇,以2600亿元的财富位列全球36名,是江苏省的最新首富。有媒体通过对比上一年中国榜的数据计算陈建华的财富增长,发现其平均每天赚3亿。

与所有白手起家的创业故事类似,陈建华从小家中穷苦,不得不辍学外出打工养家,做了一名建筑工人。一次生产事故造成了严重的脚伤,不仅住院半年,还无法再干重活,陈建华被迫重新规划职业。
他注意到苏州的纺织业崛起,苏州很多工厂会到吴江来收购蚕丝。于是他拿着做工人时存下的钱,做起了蚕丝生意,低价从农民手中收购蚕丝,再高价卖给纺织厂。20岁的陈建华,几年就赚了上百万元。
由于生意的来往,结识了纺织工厂的会计范卫红,与其结成夫妇。

1994年当地的江苏吴中镇化纤制造厂由于经营不善,濒临倒闭,陈建华瞄准机会,夫妇俩压上全部积蓄还到处借钱,凑了三百多万,买下了这家工厂并改名为“吴江纺织厂”,夫妻二人分别担任总经理和财务总监。
收购工厂后,陈建华贷款购置在当时很先进的生产设备,并改革管理,鼓励员工多劳多得,双管齐下大大提升了公司的效益。在夫妻二人的经营下,纺织厂生意红红火火,第二年就盈利1000多万。
1997年亚洲爆发金融危机,很多纺织厂倒闭,变卖厂房设备。由于妻子范卫红是财务出身,一直保持工厂有健康的现金流,不仅逃过低谷期,“手里有钱”的夫妻俩,还顺势低价收购了很多倒闭的工厂,趁机扩大产能规模。等到金融危机过去,苏州纺织业又开始复苏的时候,吴江纺织厂成了行业领头羊。
随着化纤新材料的出现,2002年陈建华又投建了化纤厂,在产业链中又多了一个占位。次年,陈建华开始将旗下大大小小的产业整合到一起,组建成恒力集团。之后几年围绕纺织产业不断扩张和并购,到2010年,随着长兴岛炼化项目的投资,恒力集团打通了从上游石油炼化到下游化纤制造的整条产业链。2016年恒力成功借壳上市。

陈建华曾经说过,企业有三类,第一类是企业成为了行业里的而领先,必须要有研发,投入高精尖的东西,这是有眼界、有魄力的;第二类是人家干什么,自己就跟着去干什么,类似现在的朝阳行业,但还不是太好;第三类是别人已经发展了,自己还留在原地,到最后肯定要被淘汰。
通过企知道专利检索工具,可以看到江苏恒力化纤股份有限公司从2008年开始每年都有申请专利。在总专利数量中,授权及申请中的发明专利就占79.68%。显然,陈建华带领的恒力集团,要成为他说的第一类企业。

在技术人才分析一栏中,还意外发现财务出身的老板娘“范卫红”,同时还是一名技术高管,也有申请多项专利。

在技术功效矩阵上,恒力集团多年来持续不断地围绕提高产品性能方面的实用、均匀、稳定,在降低成本方面也投入巨大努力。从一开始的引进进口技术、国外设备,转变为自主研发。

而上述的数据,只是来自恒力集团族群的其中一家子企业,可谓冰山一角。恒力集团目前已经是一家以炼油、石化、聚酯新材料和纺织全产业链发展的国际型企业。
回顾恒力24年的发展,从最初只有27名员工,发展到现在6万多员工,利润率比同行高,质量也更好,还逐步实现“从一滴油到一匹布”全产业链发展,成为营业额7000亿的民企巨头。
在外界看来,似乎恒力的每一步扩张并购都十分顺利。而每一次攻城略池背后的战略思考,很难说与多年的研发创新、技术破壁没有关系。
陈建华在一次访谈中提到“企业最主要的,就是创新、研发”。恒力多年投在研发的“时间”,换来了增长的“空间”。
而哪一家中小企业又在暗自蓄力,成为下一个像恒力一样的民营巨头呢?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