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小辞典·儒法斗争史部分》3.2.13 邹忌
【本文转载自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 仅供学习参考】
13、邹忌(生死年不详)
战国时期齐国的政治家。齐威王即位初,整天吃喝玩乐;不管朝政,齐国屡次被韩、赵、魏等国打败。邹忌借着演奏鼓琴的机会,劝说威王要问国事,重用有才能的人,增加生产,加强军事,训练兵马,以建霸业。在阶级斗争的推动下,“群臣吏民”的谏议下,威王开始管理国事,并任邹忌为相国。
邹忌执政期间,正处于新兴封建制取代没落奴隶制的社会大变革时代。他顺应封建制发展的需要,革新政治,赏罚分明,对有功官吏提升加封,对失职犯罪的官吏严加处罚。他以与城北美男子徐公比美之事[1],建议威王不能只听亲近人的话,必须多听不同的意见,奖励敢于进谏的“群臣吏民”。并修订法律,加强法治。这些措施,削弱了奴隶制,促进了封建制的发展,齐国的国力日益强盛。公元前三四一年,在历史上著名的马陵一战中,打败了当时强大的魏国。
邹忌在辅助齐威王革新政治中,起过一定作用,但他对齐国名将田忌很妒忌,并设计加以谋害。
注:
[1] 他自知不如徐公美,而他的妻、妾、友却说他比徐公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