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每日哲学 #198|什么是唯物主义、唯心主义?

2018-12-23 21:06 作者:Arinor  | 我要投稿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这是许多国人首次接触哲学的媒介。对哲学感兴趣的同学们,在学习过必修四之后常常会喜欢把唯心、唯物挂在嘴边,觉得这就是哲学从业者们一天到晚念叨的东西。然而,教科书上类似于“意识是本原”、“意识决定物质”这样的表述太过模糊和简略,非常容易造成误会,以至于经常会见到有同学提出:“唯心主义一看就是错误的,为什么会有人提出这样的主张,还成了青史留名的伟大哲学家?”——这样的疑问。这其实是没有真正理解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导致的。

为了给停留在必修四时代的哲学爱好者们一个思考的起点,这一期每日哲学就以简单易懂的方式,给大家介绍一下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物体发出或者反射的光照入我们眼睛,我们眼中就会出现物体的图像。而凭借眼中的图像 我们就能认识物体本身。这正如俗话所说的“眼见为实”。然而,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比方说我们眼花 把一个物体看成了两个,或者说我们想象物体变成了另一个不同种类,如果我们相信物体本身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就是不合理的。这就是另一句俗话所说的“眼见未必为实”。

类似情况告诉我们,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和我们眼中的图像具有不同的本性。据此,哲学家划分了心理世界和物理世界——熟悉科幻的同学可以把它们想象成两个平行世界。物理世界里的东西叫做物理实体,简称“物体”。物体的本性是占据一定的空间,用行话来说就是具有广延。物体的运动变化遵循一定的物理规律,研究物理规律的学问就叫做物理学。至于心理世界也叫做“心智”或者“心灵”。心理世界的东西叫做心理实体,也叫做“表征”或者“表象”。心理实体的本性是能被思考。它的运动变化遵循心理规律,研究心理规律的学问就是心理学。

这样一来我们就获得了一种关于人类心智的系统理解。不过这看似井井有条的图景之中,却包含着一个极为艰难的问题——心物问题,也就是说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心理世界和物理世界这两个世界之间的关系。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都是为了解决心物问题而提出的解决方案。

于是,接下来就是我们熟悉的内容了。唯物主义认为,这看似两个世界实际上只有一个,就是物理世界,心理世界可以被还原为物理世界。唯心主义也认为世界只有一个,不过是心理世界,物理世界可以被还原为心理世界。

这里提到了一种神奇的操作——还原。还原的比较确切的解释是这样的:x还原为y,意思是x不外乎是y。——说了跟没说一样,完全听不懂。但也实在没有办法,还原这个概念在哲学里太过基础,很难解释清楚。不过,好在我们可以举例子。打个比方,一种唯心主义观点可能会认为,两个物体之间发生的碰撞不外乎是我们眼中两个图像迅速凑在一起,顿时停止了运动或者改变运动方向,并伴随着特定的声音现象等等。粗略地讲,就是“碰撞被还原为视觉图像的快速靠近”。而一种唯物主义观点可能会认为,愉悦的感觉只是脑神经在释放多巴胺,那么“感到愉悦就可以还原为脑神经释放多巴胺”。我们在需要表达“我感到很愉悦”的场合,就可以说“我的脑神经在释放多巴胺”来达到同样的效果。

注意:这里说的是多巴胺就是愉悦,而不是多巴胺引起愉悦——多巴胺引起愉悦是因果关系,而不是现在我们考虑的还原关系。混淆因果和还原是造成误会的最主要的原因。比方说,贝克莱的名言“存在即是被感知”说的是“存在就是被感知”,而不是“感知引起存在”。至于笛卡尔的名言“我思故我在”说的是“从我思考这件事出发可以确认我存在”,而不是“我思考引起了我存在”。

说到这里 想起在收集资料的时候看到了这样一道习题:

甲说:“我在故我思。”乙则说:“我思故我在。”从甲乙两人的观点可以看出(     )

①两者的观点反映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  

②甲的观点是辩证法的,乙的观点是形而上学的

③甲的观点是唯物主义的,乙的观点是客观唯心主义的

④两者的根本分歧在于物质与意识谁决定谁的问题。

A . ①③     B . ②③   C . ②④   D . ①④

答案解析里面说:“‘我在故我思’属于唯物主义观点。”

——What?! 这位出题老师,您能解释一下什么叫做“我在故我思”么?

那么这就是还原。就如刚才所说,唯心主义通常把物理世界中的实体、关系和事件还原为心理世界中的概念、思想和现象。但唯心主义并不意味着反科学。一种唯心主义可以主张“感到愉悦”是“脑神经释放多巴胺”,而“脑神经释放多巴胺”是“脑神经和多巴胺所对应的心理图像的特定组合”。还原的链条可以做得很长很复杂,关键还是看最后最下面的东西是什么。但是,对于唯物主义来说,不占据空间的心理实体怎么样才能还原为占据空间的物理实体呢?现代哲学想了一个办法,叫做“功能角色-实现者”模型。这种模型认为,心理实体是功能,而物理实体是实现这些功能的东西,两者之间是类似于软件和硬件的关系。如果还是不能理解的话,就请试着想想:你的硬盘快要装满了,但是硬盘的重量却没有什么明显变化——那么你收集了这么多的学习资料,它们都去哪儿了呢?

相信同学们已经对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有全新的理解了,不过可能心里面还会有一些疑问,我们也预备了答案。

问题一:教科书上说的“二元论”是怎么一回事呢?

除了唯心论和唯物论以外,心物问题还有两类解决方案:一是主张确实存在心理物理两个世界或者更多世界,这就是二元论或者多元论;还有一类解决方案,虽然认为心理实体和物理实体确实不能相互还原,但是主张它们都能够还原为额外的第三类实体,这种主张叫做中立一元论。

问题二: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哪个才是当代哲学的主流?

在对心物问题的处理上,当代哲学的主流观点是一种唯物主义,但不是教科书上的辩证唯物主义,而是叫做自然主义或者物理主义。多说两句,用“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给哲学家或哲学流派贴标签的做法是过时的。事实上,现当代哲学很少直接讨论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甚至连这两个术语都难得一见。

  这样一来,我们也就同时回答了第三个问题——

问题三:哲学就是成天念叨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吗?

  不是。

最后,如果有同学跟你说:“我是唯心主义者,所以鬼神之说,信之则有,心诚则灵。”那你就要好好教育他:“你这不是唯心主义。你这是封建迷信啊!”

  •  哲学概念常常会随时间流逝而不断改变,因此上面介绍的唯心主义、唯物主义概念未必适用于每一个被冠以“唯心主义”或“唯物主义”之名的学说。概念需要放到具体语境当中才能得到准确理解。

每日哲学 #198|什么是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