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处世之道的个人感悟

2023-02-15 18:54 作者:海淀诚实可靠小郎君  | 我要投稿

       疫情管控放开以后,我的工作非常饱满,今年的工作安排已经到了10月份。最近带着团队在外边出差,有些事情脱离了控制,感到前所未有的累,说实话累到想哭。

       前几天有人发信息问我什么时候分享,我估计他遇到了相关的困惑,在此说一句抱歉哈,有点拖沓了。此前我做了一个投票,投票结果如下,我会按投票占比排序,分别分享我的看法。希望可以助力更多的弟弟妹妹。

投票结果

       大家好,我是海淀老哥,我是一个信天道的人。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处事逻辑:

(1)能量损耗最小的处世之道。

       《孙子兵法》讲: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次攻城。从字面意思大家也可以看出来,谋略和外交手段是解决战争的上策,出兵和攻城是解决战争的下策,前者物资、能量损耗小,后者损耗极大,且容易脱离控制。

孙子兵法

       《毛选》第一卷第一篇,毛主席开篇讲到:谁是我们的朋友,谁是我们的敌人。他把当时中国的各个阶级成分列出来,并且分析了其各个阶级的特点,最后提出,团结进步阶级,拉拢中间骑墙阶级,共同打击敌对阶级,来争取革命的胜利。后来毛主席还说过:敌人的敌人就是我们的朋友,其实思路是一致的。毛主席就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和力量,去和敌人斗争,这也是在战斗中取得胜利而能量损耗最小的一种体现。

毛泽东选集

       《道德经》里讲: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所恶,故几於道。我们个人不争可以节省很多能量,去做自己的事情,当然我不是让各位放弃所有的争优争先,而是放弃不必要的争。我之前分享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其实跟这个是一个道理。

道德经

       在生活、工作、家庭中,尽量少的去消耗不必要的精气神,比如有些亲兄弟姐妹为了一丢丢的家产而反目,有些人为了所谓的面子而争的面红耳赤,等等等,这些行为的能量投入产出比都极为不划算。我的原则是尽量把自己有限的精力和能量投入到自己所追求的事情上,不要浪费在那些无谓的事情上。

(2)尊重利益、人性的处世之道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和别人交往的时候,尽量不要损害大家的利益,否则自己会成为众矢之的,因为你断人财路,人会断你后路。这就涉及一个问题,与其他人合作,尽量做大蛋糕,实现在增量里做分割,极力避免在存量里做内卷。

       人性这个需要去悟,举个例子,司马炎和司马攸都是司马昭的优秀的亲儿子,不同的是司马攸被过继给司马昭的哥哥司马师(没有儿子),司马懿比较看中司马攸,指定他是三代接班人,但是石马师意外死亡,司马昭继位了,司马昭死后按理应该传位司马攸,但是司马昭传位给了司马炎,后来司马炎生了一个傻儿子司马衷(就是说何不食肉糜的那位爷),司马炎临事前为了自己的一脉继承皇位,传位给了自己的儿子司马衷,而不是为了家国天下传位给司马攸,这个行为也成为后来引发了华夏文明大崩塌的一个导火索,酿成五胡乱华的悲剧。

晋惠帝司马衷

      还有西楚霸王项羽攻占咸阳后,有人劝他定都,可这老哥因为思念家乡,急于东归。说:富贵不归故乡,如锦衣夜行。由于人性,并没有做出最优选择。这个选择也是他后来错失天下的原因之一吧。

西楚霸王项羽

       很多时候,当一个人一帆风顺,做出成绩来的时候,容易翘尾巴炫耀,有些人能力强有才干,容易恃才傲物,有些人短时间内赚了大钱,容易极度铺张奢侈浪费,等等这些,可以理解。其实这就是人性,并不是所有的选择都是最优的,大家可以品品这些故事,看看能不能琢磨出来什么?

(3)谦卑的处世之道

       《周易》里有个“谦”卦,六爻无一不吉。有这么个说法:故《易》有一道,大足以守天下,中足以守其国,近足以守其身,谦之谓也,这就是说的谦的功能。

谦卦

        月盈则亏,水满则溢,这都是最简单的道理。“谦”卦的爻辞里有说: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所以你看,不论天道、地道、人道、鬼神,都是远盈而近谦,所以日常生活里一定要做一个谦虚的人,谦谦君子的解释是谦之又谦的君子,再谦虚都不为过。

       不论在什么场合下,谦虚的人总是不会吃亏,与各位共勉。

(4)积善行德的处世之道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所谓: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人为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刘备有句话: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都是一个道理。

刘备名言

      当我个人做好事的时候,无论事情大小、是否有人知道,内心总会有一种莫名的满足感。

(5)德要配位的处世之道

       最后想补充一点,金庸先生的小说之所以风靡全球华人世界,是因为金庸先生把中国传统文化无形的植入到小说的内核里了。《天龙八部》中绝世高手少林扫地僧的出场,应该算一个高潮场面,扫地僧提到:“越厉害的武功,附带的戾气越需要上乘的佛法来化解,否则容易走火入魔。” 那老僧见众僧上来,全不理会,继续说道:“但如练的是本派上乘武功,例如拈花指、多罗叶指、般若掌之类,每日不以慈悲佛法调和化解,则戾气深入脏腑,愈陷愈深,比之任何外毒都要厉害百倍。大轮明王原是我佛门弟子,精研佛法,记诵析理,当世无双,但如不存慈悲布施、普渡众生之念,虽然典籍淹通,妙辩无碍,终不能消解修习这些上乘武功时所中的戾气。”

       因此扫地僧在藏经阁内扫地40年,其实是在研修佛法,化解内心修习绝世武功带来的戾气。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真正的绝世高手都是德高望重之人。

扫地僧

       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取得巨大成绩和财富的时候,会觉得自己了不起,巨大成就也会带来所谓的“戾气”,容易眼高于顶,以睥睨众生的态势处事。所以这时候个人也需要提高自己的修养,去消化掉自己身上由成功所带来的的那些戾气。大家看暴发户总觉得不舒服,其实就是个人财富和修为不匹配而已。

       德不配位,后边还有半句,那就是:必有灾殃。

       我们的人生就是不停的做选择,我们做选择的时候,判断的依据是什么呢?这个依据很重要,需要自己不断的去感悟,去调整,找到适合自己的最优解。

       这是我能想到的处世之道的个人感悟,暂时写到这里吧,仅供参考,以后想到了,再分享。

       下次分享炒股的个人感悟。

                                 出差困顿途中

 


处世之道的个人感悟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