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公务员考试行测 | 言语理解正确率越做越低,怎么办?

2021-03-05 11:00 作者:初心公考教育  | 我要投稿

(每年分值分布会根据难度进行调整,以下为估算仅供参考)

可以看到,100分行测,言语占了32分,占比是非常大的。

所以,行测想要拿到高分,言语是一定不能放弃的。

很多人在做言语的时候都是靠语感,哪个选项顺眼,读着顺口就选了。

这样做下来,不仅花费时间特别多,正确率也是特别低的。

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是有逻辑、有方法可寻的。



今天给大家带来一个言语各个题型作答的速记方法:

中心理解分三步,一审二找三匹配

先读文段找重点,带着重点选答案

细节理解审准题,选项原文逐一对

语句排序讲顺序,先定首句后配对

语句衔接忠原文,横线位置是关键

下文推断重尾句,话题行文两手备

逻辑填空看照应,语境选项结合定


一、逻辑填空


【例】说起乡愁,那是一种 的情怀,住在心中的故乡常常鲜活在那里。故乡是安放你的灵魂、温暖你的寂冷的地方,是接纳你的疲惫、抚慰你的忧伤的地方。翻开一页页被繁忙弄乱的过往,记忆中的余香总 于儿时的故乡。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与生俱来 氤氲

B.难以割舍 回荡

C.刻骨铭心 徘徊

D.永生难忘 徜徉

【答案】A

【解析】第二空,搭配“余香”,A 项“氤氲”形容烟或云气浓郁,与“余香”搭配恰 当,形象表述余香像云雾一样弥漫充满故乡,当选。B 项“回荡”指回响在耳边,发出回声, 多指声音,与“余香”搭配不当,排除;C 项“徘徊”指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比喻犹疑不 决,与“余香”搭配不当,排除。D 项“徜徉”指安闲自在地步行,与“余香”搭配不当, 排除。答案锁定 A 项。 第一空,搭配“情怀”, A 项“与生俱来”指不依靠后天培养和教育,从一出生就拥有的特性或行为,与“情怀”搭配恰当,保留。

故正确答案为 A。


二、中心理解题


【例】传统家训家规是我国古代以家庭为范围的道德教育形式,也是中华道德文化传承的一种方式。我国历史上流传下来的家训家规,始作者多是文化名人或著名官宦,社会影响较为广泛。这些家训家规的功能远远超出对本家族的教育作用,而成为社会教育的一种独特形式,为社会提供了家庭教育范本和楷模。尤其是这些家训家规对其家族的繁衍发展起到了重要保障作用,容易引起后世更多人的关注和效法,从而使得这些家族内的训规成为道德教育的普遍教材。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传统家训家规的社会功能

B.传统家训家规的历史渊源

C.传统家训家规的历史影响

D.传统家训家规的教育作用

【答案】A

【解析】文段第一句话引出传统家训家规这一话题,第二句话强调传统家训家规的社会影响广泛,第三四句话进一步解释说明了传统家训家规对于社会的功能,故文段为“总—分”结构,重点强调传统家训家规的社会影响、对社会的意义,对应 A 项。 B 项“历史渊源”指与历史的联系,C 项“历史影响”指过去产生的影响,非文段重点, 文段重在强调传统家训家规对社会的作用,排除 B、C 两项;D 项“教育作用”,并未指出是对社会的作用,故偏离文段中心,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 A。


三、细节理解


【例】科学家在 100 亿光年外的星系里发现一颗超亮超新星,其爆发于宇宙大爆炸后约 35 亿年,正值天文学家所称的“宇宙正午”时期。普通超新星是大质量恒星死亡时发生剧 烈爆炸产生的。超亮超新星的亮度比普通超新星高 10 到 100 倍,目前还不太清楚其形成机制。以往发现的超亮超新星所在星系质量都较小,使科学家认为小星系缺乏重元素的环境有利于产生超亮超新星。此次发现的超亮超新星所在星系是普通的大质量星系,使人重新思考超亮超新星的形成问题。这意味着银河系也可能曾拥有产生超亮超新星的条件。

下列说法与原文相符的是:

A.超亮超新星产生于恒星形成最剧烈的“宇宙正午”时期

B.小星系缺乏重元素的环境事实上不利于产生超亮超新星

C.普通的大质量星系可能曾经拥有产生超亮超新星的条件

D.大质量恒星死亡时发生剧烈爆炸并不能产生超亮超新星

【答案】C

【解析】A 项,“恒星形成最剧烈”无中生有,文段只是说一颗超亮超新星爆发于“宇 宙正午时期”,排除;B 项,根据“小星系缺乏重元素的环境有利于产生超亮超新星”,选项 的“不利于”与文意相悖,排除;C 项,根据“此次发现的超亮超新星所在星系是普通的大质量星系,使人重新思考超亮超新星的形成问题”可知,普通大质量星系可能可以产生超亮超新星,符合文意,当选。D 项,根据“普通超新星是大质量恒星死亡时发生剧烈爆炸产生的”可知,文段没有说过“大质量恒星死亡发生剧烈爆炸”和“超亮超新星”的关系,无中生有,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 C。


四、语句衔接


【例】在今天的社会文化实践中,我们更要关注当下的传统文化热是否真正触及了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实质,是否真正提升了人们的精神境界。一般而言,文化的形式要自觉为文化的内容服务,如果忽略了文化的内容,尤其是忽略了对贯穿其中的人文精神的追求,就必然会走入歧途,背离我们弘扬传统文化的初衷。文化是活的,不能做简单的固化处理,更不能只注重形式而忽略对其内涵的传承。鉴于此,我们必须 。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改变过于强调传统文化的符号性的做法

B.注意纠正传统文化弘扬中的形式化倾向

C.以实用心态凸显传统文化的工具性价值

D.借助现代电子技术手段来弘扬传统文化

【答案】B

【解析】横线出现在最后,需要总结上文。文段第一句提到传统文化热,第二句话提到文化的形式要自觉为文化的内容服务,指出“如果忽略了文化的内容,就会误入歧途,背离初衷”即强调要重视文化内容,不能只重视形式,最后一句话“更不能只注重形式而忽略对其内涵的传承”再次强调传统文化不能只注重形式而忽略内容。所以,总结上文,横线应填入传统文化弘扬不能只重视形式而忽略内容,对应选项 B 项。

A 项, “符号性”无中生有,排除;C 项, “实用心态”和“传统文化工具性”无中生有,排除;D 项,“电子技术手段”无中生有,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 B。


五、语句排序


【例】①凡是具有人文精神的作品,便是很好的教科书

②能培育人的认知能力和审美能力,提高人的精神素养,净化人的灵魂,给人以力量、智慧和愉悦

③早先在先秦时代就有《诗经》的四言体和《楚辞》的骚体,尔后不断发展出各种体裁,到五四时期出现自由诗

④我国有“诗国”的美称,诗歌起源之早,数量之多,内容之丰富,艺术之精湛,对社会生活影响之大,在世界文化史上都是罕见的

⑤无论是山水诗、田园诗、边塞诗,还是言志诗、爱情诗、哲理诗

⑥诗歌是我国文化艺术的瑰宝

将以上 6 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⑥①⑤②④③

B.④③⑥⑤①②

C.④③⑤②⑥①

D.⑥③④①⑤②

【答案】B

【解析】观察首句,④句在论述我国诗歌的情况,⑥句指出诗歌在我国的地位。不好确定首句。回到原文进行捆绑,⑤句提到“无论……还是”,①句出现“凡是……便是”相当于“都”,因此⑤①捆绑。锁定答案为 B。将 B 项代入验证,逻辑通顺。

故正确答案为 B。


【考试策略】

做题顺序:

言语这一部分题目多,阅读量大,大家在做题的时候可以按照正常的试卷顺序作答,也可以根据自己擅长的情况进行调整。

在分别作答具体题型时,注意:

逻辑填空题:先找语境提示信息,多在横线的前后去寻找,牢记语境提示信息的内容(解释说明、标点符号、关联词语、文体风格),然后辨析选项,进行匹配选择。

片段阅读:一定要先看提问方式,确定具体的题型,然后按照相应的解题思路作答,最后确定答案。

语句表达:语句排序题和语句衔接题不需要看提问方式,因为文段特征已经非常明显。对于排序题,先看首句,根据适合以及不适合当首句的情况进行排除,不断缩小答案范围,之后再回归原文进行捆绑验证。作答语句衔接题时,注意看横线位置。遇到下文推断题,一定要先看提问方式,否则会与片段阅读混淆,或者忽略了重要信息(比如:最不可能讲述的是)。

篇章阅读:如果今年依然出现篇章阅读,一般先浏览问题,大致把握阅读重点,按照原文自然段的顺序做题。


【效用最大化】

言语因为有母语基础,相对于其他科目要容易上手的多,所以很多同学基本上都不会放弃言语。但在考场上有时会出现比较纠结的题目,这种题目既浪费时间,也不保证一定能答对,如果遇到这样的情况,注意效用最大化原则,往最有利的方向去做题。

(一) 知难而退,取舍得当

如果遇到篇幅较长的细节理解题,晦涩难懂,没必要把每句话都搞懂,只需要将选项对应的内容找到并且对比就好,如果不容易寻找或者不容易理解的话,建议先放弃该题去作答其他类型的题目,不要恋战,以免耽误做题时间;如果是排序题,10 秒左右能够找到作答思路或者突破口,可以作答,如果仍然没有头绪,不建议继续消耗时间,可以先舍掉。毕竟言语题量多,如果每道题都要做,尤其是篇幅长、千头万绪的题目,这样做的后果就是言语题目没有做完,既浪费了时间,准确率也不一定有所保障。


(二)首因效应,相信自己

在做题的过程中,不少考生可能会遇到选项纠结的情况,即已经排除 2 个选项,剩下的 2 个选项在纠结,然后纠结来纠结去,完美避开正确答案,选择了错误答案。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分题型给出建议。

逻辑填空题:先观察横线前后的语境提示信息,然后从词语搭配、程度轻重、感情色彩、语法功能等角度去考虑,如果这些角度都考虑了,还是选不出答案,可以遵从第一感觉(首因效应)选一个答案,不要纠结,果断做下一题。

片段阅读题:遇到剩下的两个选项不能确定时,可以再重新阅读文段,根据文段意思从话题一致、相对绝对等角度比较选项差异,选出最符合文段重点的选项。或者由选项进行反推,比较哪个选项反推出来的内容与原文段贴近,那么该选项就是我们要找的答案。如果这两种方法用过还是不确定答案,可以凭第一感觉选一个答案,接着做下一题。

语句表达题:作答语句排序题时,可以考虑首句以及原文捆绑关系,作答语句衔接题时,可以考虑话题一致和横线位置,如果都没有明显提示的话,可以在纠结的选项中任选其一带入,通顺即可选择,不可纠结过长时间,果断做下一题。


(三)禁止加戏,切忌盲信

不少考生相信言语有绝对秒杀,其实这种想法时错误的,言语的秒杀技巧也是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不可能出现看一眼题目,答案立刻出来的情况,因此“选项有对策要先选” “三长一短选最短”等的技巧都是无依据的,我们不要自己给题目加戏,而是要根据题目内容来进行,忠于原文,从材料本身来作答。



【时间分配】

2021年的省考已经不到一个月时间了。不管是联考还是非联考省份,备考都已经到了最后关头。


在大量刷题的同时,大家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做题时间。切忌平时做题洋洋洒洒,到了考场手忙脚乱。

按照 2019 年陕西言语题量来看,总共 35 题,作答时间控制在 30-35 分钟。

具体到每个题型来说:

逻辑填空:文段字数一般在 50—150 字之间,阅读量较小,所以逻辑填空题每题的答题 时间可控制在 30—40 秒之间,当然遇到不顺手的题目可以适当延长,但是不能太长。

片段阅读:文段字数通常在 150—400 字之间,阅读量大、题型多样、内容各异,给阅 读增加了不小的难度。每道题的答题时间可基本控制在 50—60 秒之间,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有的中心理解题、标题题、态度题理解难度不大的话,时间可以再短些,如果碰到科普类的细节题,内容晦涩而且阅读费时,则时间可以适当延长。

语句表达:一般以排序或者填空形式出现,文段字数通常在 150-250 字之间,基本上每 道题的答题时间可控制在 40—60 秒之间,但是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比较直接的题目时间可以缩短,比较晦涩的题目可以适当延长。

篇章阅读:只在 2019 年考试中出现过,文字阅读量较大,一般由 6—8 个段落构成。篇章阅读一般题目设置难度不大,只是文章较长,信息量较大,综合了逻辑填空、片段理解、语句表达这三类题型,其中细节题非常喜欢考。每篇篇章的答题时间可控制在 7 分钟左右。


最后,希望大家都能拿得高分,顺利进面。

最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破釜沉舟,背水一战!!!

如果大家觉得对自己有帮助,不要忘了

有什么问题可以联系班主任为cxkaola,领取【行测职业能力测试34节视频版】,以及言语做题的思维导图


公务员考试行测 | 言语理解正确率越做越低,怎么办?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