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气看完玉真公主,和李白王维闹绯闻,却是独立女性一生未婚

一口气看完玉真公主
她是李白、王维的绯闻女友,是坚定的不婚主义者,她是大唐公主中的异类,诗坛没有她的名字,却处处都能看到她的身影。本期文章让我们一口气看完玉真公主的一生,玉真公主李持盈,字玄玄,是陇西成纪人(今甘肃省秦安县),她具体是哪年出生的?历史上没有详细的记载,但是据考证应该是689年以后,她出生的时候家里是鸡飞狗跳的,亲戚朋友们为了董事长的位置,那是争的头破血流,她奶奶武则天宝刀未老胜出称帝,她爹李旦被一脚踹下了皇位,没过多久她妈也被武则天找理由嘎了,年幼的玉真公主和姐姐金仙公主、哥哥李隆基相依为命,每天过的是战战兢兢的,一点不敢大声说话就算了,连睡觉都睡不安稳,她的童年时期,每天看到的就是各种勾心斗角,你方唱罢我登场,一个个积极参政的公主登上朝堂,又一个个下场凄惨残酷出局,童年这段记忆对玉真公主的影响很大,甚至不止是对玉真公主,它像蝴蝶效应一样,一定程度上也改变了盛唐格局。
710年(景云元年),她爹唐睿东李旦重新登上了皇位,她被封为昌隆公主,她的人生也就是从此刻实现了逆转,因为从小看多了宫心计,皇宫对玉真公主来说不是个能安心睡觉的地方,再加上唐朝的时候思想开放,女权思想盛行,当时的女孩追求思想独立,人格独立,个个都是不婚主义,宁愿快乐单身过更自由的爱情生活,而且当时道教盛行,在唐朝的地位很高,几乎人人都信仰道教,据不完全统计,唐朝共有13位公主出家做了道姑,就连大名鼎鼎的太平公主也短暂当了一段时间道姑,玉真公主既不想卷进朝堂里,也不愿意结婚困在后宅里,出家做道姑自由又安心,玉真公主狠狠心动,她和她姐姐金仙公主一起向她爹提出了出家修道,她爹对这个女儿简直是到了溺爱的程度,虽然心里很不情愿,但还是勉强同意了。
711年,她爹改封她为玉真公主,玉真公主和她姐姐金仙公主一起出家做了道姑,她爹给她在长安辅兴坊修建了一个大号的芭比豪宅,当做道观让她居住,赐名玉真观,当时的大臣们对这一行为特别不满意,纷纷上折子怼她,但唐睿宗直接拉黑了这些大臣,712年,唐玄宗李隆基登基,唐玄宗就不用我多介绍了吧,这名号一亮出来那可是威震四方,玉真公主和他是一个妈生的亲妹妹,这待遇更不用多说了,比她老爹在时还要拉风,不仅给她在洛阳造了安国观,还给她在王屋山建了灵都宫,住不住得过来不知道,反正排面先得拉满,唐玄宗还真给玉真公主挑了个夫婿--张果老,对,就是八仙过海里的张果老,听到这儿是不是有种梦幻联动的感觉,最后张果老以热衷修道为由,拒绝了这门亲事,玉真公主也不在意,她才不想结婚,抛弃了公主身份的她,已经彻底开启了她的开挂人生,她经常打着她哥的旗号在各个宴会上乱窜,遇见才华出众的,长得好看的,看对眼儿的,通通打包推荐给她哥唐玄宗,好多想做官儿的诗人,都发现了玉真公主这条路,一个个都来巴结玉真公主,想搞个内推,在电影《长安三万里》中甭管是宅男王维,还是热血青年高适,都在玉真公主面前极力展示才艺和肌肉,当然,李白也是通过玉真公主成功上位的典范。720年,20岁的王维第一次进京赶考,虽然没发挥好没考上,但是阴差阳错认识了岐王李范,又在岐王的引荐下认识了玉真公主,王维那可是大帅哥一个,不仅脸长得好看,还多才多艺,又会弹琴又会画画,要是搁现在,那就是天选爱豆,就算出门扔个垃圾也得被星探挖走c位出道。玉真公主是个颜控,高适舞剑,她一看不看,王维唱曲儿,她目不转睛,岐王瞅准机会将王维的诗作《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转发给了玉真公主,“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独自远离家乡难免总有一些凄凉之意,每到重阳佳节的时候,更是倍加思念远方的亲人。远远想到兄弟们已经身佩茱萸登上了高处,也会因为少了我一个人而感到遗憾。)”,王维的这篇经典名作,时隔几千年了都还非常能打,更别说当时了,出众的才华配上年轻俊俏的帅气脸蛋,请问玉真公主阁下该如何应对?别说求个官职了,就是要天上的星星,玉真公主都能给他摘下来,再加上王维还嘴甜,没事就去观里溜达,再整点小情诗微信里发一发,“碧落风烟外,瑶台道路赊。如何连帝苑,别自有仙家。此地回鸾驾,缘溪转翠华。洞中开日月,窗里发云霞”,这就是王维写给玉真公主的诗,玉真公主被这嘴甜的甜心大美男迷得是神魂颠倒,她组了个局撮合了一下玄宗和王维,没多久王维果然进士及第了,被封为大乐丞,但没想到还没过几个月呢,王维却因为下属的失误被贬到了锦州,按理来说,这应该是小问题啊,怎么会罚这么重呢?许多爱好八卦的选手就激情开麦了,纷纷在论坛开帖吃瓜,有人说因为王维娶了媳妇儿,玉真公主那是吃醋了,也有人说是因为玉真公主移情别恋看上李白了,还有人坚信王维只爱青梅竹马的崔氏,对玉真公主是单纯的欣赏,玉真公主却对他有了别的想法,王维受不了跑路了,真相到底是怎么样?咱也不知道,历史轶闻,众说纷纭,它的神秘诱人,也正因此有着无限的想象空间,730年(开元十八年),30岁的李白来长安求取做官的机会,正愁没门路呢,他突然想到了他的朋友元丹丘,元丹丘是个道士,和玉真公主也算是同门了,元丹丘这人能处,二话不说就给李白和玉真公主牵了个线,提起元丹丘这个名字你们可能不熟悉,但我要读一下这首劝酒歌,你们肯定知道: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白哥的这首《将进酒》,直接捧红了岑夫子、丹丘生,而“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气势,主打的就是一个自信,真不愧是白哥,咱白哥上门求人办事,那是直接空手去了,一见玉真公主就当场给她写了一首《玉真仙人词》--“玉真之仙人,时往太华峰。清晨鸣天鼓,飙欻腾双龙。弄电不辍手,行云本无踪。几时入少室,王母应相逢(玉真公主是真人啊,时时来往于华山太华峰修道,一清早就起来叩齿鸣天鼓,练气时双龙迅速腾起。不断将全身元气聚集,如电如虹,行踪如白云来去飘忽。何时去少室山?在哪里一定可以与王母娘娘相逢)”,这彩虹屁吹的玉真公主那是真舒服啊,乐得是眉开眼笑的,对白哥的好感度那是蹭蹭涨,立马保证绝对会在哥哥面前替李白多说点好话,白哥这人狂归狂,关键时刻情商还是挺在线的,玉真公主效率也高,在唐玄宗耳边循环播放李白的彩虹屁,唐玄宗都要被妹妹给烦死了,直接开了个讨论组,拉李白开了个小会,想看看这到底是何方神圣,开完会,他满意了,果真名不虚传,是个人才!唐玄宗任命李白为御用诗人,供奉翰林,这官儿是真当上了,但是李白对这个官职很不满意,他觉得这个工作太浪费他的才华了,直接开始摆烂,每天不工作就是上班喝酒,唐玄宗烦死他了,但又因为是自家妹妹推荐的,还不能揍他,直接给他发了一笔赔偿金,让他麻溜滚蛋。
李白离开长安的时候,玉真公主那是非常不舍,她也不想留在京城了,直接散尽家产,辞掉公主名号去安徽宣城修道去了,有人说李白终其一生都在想念玉真公主,他的那首《独坐敬亭山》至今都被很多人认为是写给玉真公主的情诗:“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山中群鸟一只只高飞远去,天空中的最后一片白云也悠然飘走。敬亭山和我对视着,谁都看不够,看不厌,看来理解我的只有这敬亭山了。)”。这首诗,蕴含着李白生命接近尾声时的旷世孤独感,李白在山脚下望着敬亭山与他“相看两不厌”的到底是敬亭山还是敬亭山里修道的玉真公主呢?这很难说,话说回来,王维、李白这两位唐朝头部诗歌大V,共同好友那么多,刷个朋友圈内容重合率都能达到80%,怎么俩人就愣是没一点交集呢?我个人倾向于这事儿和玉真公主还是有一定原因的,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唐朝的许多历史转变都是从此刻开始,唐玄宗入蜀避难,等他回来的时候国家已经大变样了,他儿子唐肃宗趁机上位,李隆基被尊为了太上皇,他儿子总担心老爹给他一脚从皇位上踹下来,直接想了个办法把李隆基给孤立了,玉真公主放心不下哥哥,经常去宫里陪他,脱下道袍换上戏服,给哥哥当唱戏气氛组,但在宦官李辅国挑唆下,唐肃宗把玉真公主赶出了长安,之后,玉真公主就一直在敬亭山上修道,直到公元762年,玉真公主病逝,她繁华的一生也就此落幕。值得一提的是,同年12月,李白也在敬亭山下的当涂县去世,玉真公主一生毫无疑问是繁华又热烈的,她一生未嫁,但育有一子,盛唐诗人里没有玉真公主的名号,但盛唐的诗坛却处处能看到她的身影,她是盛唐真正的“终南捷径”,为无数诗人提供了职场机会,堪称盛唐第一女伯乐,她的一生分外耀眼但又略带悲情,在繁华的大唐盛世,她却不顾世俗的走了属于自己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