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份公费吃喝的工作后,我选择当场辞职

谈到自己心中「理想的工作」,也许很多人会有这样的设想:
“要是我上班就是吃吃吃,还有工资拿,那该有多好哦!”

这类型的工作此前并非没有先例。
各大食品企业里的 “产品感官检测工程师”,也就是「食品试吃员」,就是一个好例子:

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对产品进行试吃,以验证口感、香味是否合适,产品是否有杂质等。
以某坚果品牌为例:
每人每天要品尝约80袋,共1400个坚果,瓜子每批都要嗑300颗以上,一天就要嗑4000颗左右。

这才叫真正的“带薪吃饭”嘛!
不过「食品试吃员」还是有缺点的:
你只能试吃自己公司的产品,时间久了难免会感到厌烦。
那么,有没有能到处吃吃吃的职业呢?
答案当然是有的!让我们来听听从业者的真实感受:
我们每天试吃的产品差不多在10到20种

我们有个小伙伴本来体重是130斤
现在体重涨到了160斤


做得好的话月薪上万没有问题

月入过万,东西任吃?还有这么好的工作?
是的,这些人所从事的工作,名叫“外卖运营师”。
外卖运营师的日常
所谓的外卖运营师,基本职责是:
从专业角度为餐厅规划「线上外卖业务」,怎么卖得好怎么来。

从页面、菜单、定价到餐具、包装盒,只要商家需要,外卖运营师都会给出建议或方案。
自然,也包括试吃外卖。

陕西西安,外卖运营师胡嘉雯正在一家美食城试吃。
她需要对各个菜品做出评价,哪道菜做得比较好,哪道菜需要改良,她都要吃出来。

水煮鱼要用熟蒜点缀、豆芽不要烫太软、油温降低一定比例才能盖盖子…
在胡嘉雯眼中,这不亚于打磨一份艺术品。
为了提高菜品质量,他们还发明了一个能“干湿分离”的碗:

下面是汤,上面是饸烙,这样饸烙就不会被汤泡软了。
胡嘉雯曾一天最多吃了20家店。当问她还愿不愿意吃外卖时,她笑笑:
“自己点的话还是点粥和沙拉,不然都要工伤了。工伤是什么?就是胖!”

无独有偶,王文淞是福建厦门的一位外卖运营师。
当时很多人都不看好“牛排上外卖平台”,因为牛排长时间放置后,口感会大打折扣。

经过大量试吃后,王文淞与外卖商家一合计,决定在外卖包装下加入发热包,才成功上线:

这才是外卖运营师的本质:
各种试吃的背后,其实都是为了提高外卖的销售额。
会做菜的厨子不一定会做外卖,而运营师的加入就能切实解决这个问题。
不止于试吃
外卖运营师的工作中,试吃只是其中一环。
要想胜任这份工作,「运营」和「规划」才是重中之重。

太原一位28岁的外卖运营师小马,就跟我们介绍道:
“运营过一个店铺,店里的菜品图、促销活动、菜品搭配都是自己干的。”
“从一天20几单发展到一天200多单,老板很感谢我们。”

作为外卖运营师,小马还物色过一个好地方,在那里办了一条美食街。

由于真的能帮商家们赚到钱,小马每次一到美食街,老板们抢着往他兜里塞钱。
这是他从业以来最夸张的一段经历。

对于另一位外卖运营师王文淞来说,不同类型的商户会遇到不同的“疑难杂症”。
像一些新上线、不知名的小商户,王文淞就帮他们设计一些价格低廉的“爆款套餐”。

“我们会专门设计一个所谓的「引流款」,主要用来引流。”
“在不亏本的前提下,吸引消费者下单。”

上午蹲办公室看数据,下午跑店铺,这就是外卖运营师的日常。
大数据就是外卖经营状况最直接的反映。
下单率的高低变化、顾客的评价好坏,这都是重要的衡量指标。

而到了下午,外卖运营师都要深入餐厅,沟通外卖销售情况,及时调整线上菜单。

外卖运营师好不好,老板自己才知道。
他们对每天赖在店里试吃的「运营师们」是怎么评价的?
“我们有时做饭比较专业,但真正的运营离不开他们。”

“自从他帮我做了一些套餐活动后,我们上个月客单量已经跑到3900多单了。”
“对我们生意的帮助很大,很感谢他们。”


如何成为一名外卖运营师?
那有的小伙伴就要问了:
“我该如何成为一名外卖运营师呢?”
别急,我这有一份「外卖运营师摸底」试卷,总共五道题。
领悟其中的精髓后,相信你离外卖运营师就不远了!










外卖运营师所做的,是多方共赢的事情。
既能让消费者享受到优惠,也能让商家赚到钱,自己也能有不错的收入。
到底未来这份新兴行业会有前途吗?我不知道。
至少在当下,没有年轻人能拒绝这份工作的诱惑。
感谢梨视频、厦门卫视、凤凰视频对外卖运营师的介绍
摸底试卷出自百家号「美团」


厨房人类
专注于研究「人类行为学和美食之间关系」
致力于把和食物有关的趣事儿煮给你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