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常识午餐】
1. (单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月光体现了光的反射
B.笼罩寒水的“烟”是水汽遇冷固化而成
C.夜晚水变寒的过程是一个热传递的过程
D.隔江听到歌声说明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
【答案】B
【知识点】常识判断*科技*物理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物理常识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笼罩寒水的“烟”,是夜晚温度降低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的过程,而非“固化”。B项错误,符合题意,当选。
因此,选择B选项。
【拓展】
A项:月亮作为地球的卫星,本身不发光,我们看到的月光是太阳光照射到月球上,被反射后的光。A项正确,与题意不符,排除。
C项:热传递,是指由于温度差引起的热能传递现象。夜晚气温降低,江水中的热量就会传递到空气当中去,所以才有了“寒水”。C项正确,与题意不符,排除。
D项: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隔着江水听到歌声,是因为声音在空气中传播。D项正确,与题意不符,排除。
2. (单选)关于能源:
A.在涨潮过程中海水的势能转化为动能
B.渗透能不依赖天气也不排放二氧化碳
C.风的能量是由太阳辐射能转化而来的
D.波浪产生的能量与迎波面宽度成正比
【答案】A
【知识点】常识判断*科技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能源知识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潮汐能是指海水周期性涨落运动中所具有的能量,其水位差表现为势能,其潮流的速度表现为动能。在涨潮的过程中,汹涌而来的海水具有很大的动能,随着海水水位的升高,海水的巨大动能转化为势能;在落潮的过程中,海水奔腾而去,水位逐渐降低,势能转化为动能。因此,涨潮时,海水的动能转化为势能,而非势能转化为动能。A项错误。
因此,选择A选项。
【拓展】
B项:渗透能是以不同浓度的溶液之间的水压差而产生的能量发电,是一种十分环保的绿色能源,它既不产生垃圾,也没有二氧化碳的排放,更不依赖天气的状况,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洁能源。B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
C项:风能是太阳能的一种转化形式。由于太阳辐射造成地球表面各部分受热不均匀,引起大气层中压力分布不平衡,在水平气压梯度的作用下,空气沿水平方向运动形成风。C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
D项:波浪能是海洋表面所具有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波浪的能量与波高的平方、波浪的运动周期以及迎波面的宽度成正比。D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
3. (单选)关于海洋灾害,……:
A.辽东湾和渤海湾在冬季可能会形成海冰
B.全球的海啸发生区域大体与地震带一致
C.硅藻或绿藻导致的赤潮一般不是红色的
D.海雾的生成过程和原因不包括地形因素
【答案】D
【知识点】常识判断*科技*地理国情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地理国情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根据海雾形成的特征及所在海洋的环境特点,海雾可分为四类:平流雾、混合雾、辐射雾和地形雾。海雾会受到地形、山脉、大气环境等影响,例如,在山脉附近,由于寒暖流交汇处,海雾会更容易形成。故海雾的生成过程和原因包括地形因素。D项错误,符合题意,当选。
因此,选择D选项。
【拓展】
A项:海冰是我国北方冬季出现的海洋自然灾害,对航运、港口作业、海水养殖、海岛居民生活等均会造成不同程度影响。我国境内会形成海冰的海域主要包括辽东湾、渤海湾、莱州湾和黄海北部。A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A项错误。
B项:80%以上的海啸都是由地震引起的,由于火山喷发引起的海啸占到5%左右。全球的海啸发生区大致与地震带一致。B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项错误。
C项:赤潮,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爆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生态现象。它并不一定都是红色的,比如,绿藻赤潮是绿色的,硅藻赤潮一般为棕黄色,裸甲藻赤潮则多为红褐色。C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项错误。
4. (单选)下列细胞及其功能对应错误的是:
A.T淋巴细胞——机体免疫
B.叶肉细胞一进行光合作用
C.脂肪细胞一运输氧和二氧化碳
D.神经元细胞一感受刺激,传导兴奋
【答案】C
【知识点】常识判断*政治*时政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科技生物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人体内的脂肪细胞可分为白色脂肪和棕色脂肪细胞两大类,两类脂肪细胞在形态、功能和来源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每个成人体内,大约含有300亿个白色脂肪细胞,其组织又称脂肪组织,常呈白色,在幼儿期大量增殖,到青春期数量达到巅峰,此后数量一般不再增加。细胞内含有大量富含脂肪的小泡,称为脂质泡,富含光面内质网。此外,还有一种褐色脂肪细胞,在人体内主要存在于肩胛骨间、颈背部、腋窝、纵隔及肾脏周围,含有高度团缩的褐色脂肪,作用是将脂质分解产热,调节体内脂质比例。脂肪细胞并非运输氧和二氧化碳。
因此,选择C选项。
【拓展】
A项:T淋巴细胞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具有发育、分化、体液免疫、细胞免疫等功能。T淋巴细胞主要是在胸腺激素的作用下发育,可以进一步完成分化和增殖。T淋巴细胞主要可以分化成为效应T细胞和记忆T细胞,效应T细胞主要和感染抗原的靶细胞进行结合,促使靶细胞分解促使抗原排出。而记忆细胞可对抗原进行记忆,防止同样抗原再次对机体产生入侵。T淋巴细胞还可以对抗原进行识别和呈递,通过释放淋巴因子来达到免疫作用,并且相关细胞还可以通过淋巴管、外周血等循环进入到其他组织以及器官,从而达到预防病原体入侵的作用。并且T淋巴细胞还可以将抗原呈递给b淋巴细胞,促进b淋巴细胞的免疫反应。T淋巴细胞在机体内作用非常大,如果免疫力下降就会造成相关细胞的数量减少,就更加容易受到病原体的入侵,增加感染性疾病的发生几率。因此,A项不当选。
B项:叶肉细胞是位于上、下表皮之间,并且叶肉细胞内含有大量的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部分。多数植物的叶肉细胞分化为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一般的情况,越是上位叶的叶肉越厚,则会决定细胞的突起数较多。因此,B项不当选。
D项:神经元又称为神经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主要构成结构之一。神经元有不同的功能,大致可以分为感觉神经元、运动神经元、植物神经的神经元等,在人体中具有传导转换功能与记忆功能。1、传导转换功能:感觉神经元可以通过外界的感受器突触,通过脊髓传向大脑,使感觉中枢神经元产生反应,并转换为运动神经元,使机体产生反应和肢体的活动,退缩动作等,如感觉物品烫、冷时,会通过手退缩的反应,避免或降低伤害。同时,还可以使机体通过听觉、触觉、视觉等产生相应的反应,并转换产生情绪反应,如外界声音过吵,会产生愤怒、烦躁不安的情绪反应;2、记忆功能:位于颞叶、海马部位的神经元,可以产生记忆的反应功能,所以当此部位出现异常时,会使机体出现认知功能障碍的异常。因此,D项不当选。
5. (单选)党的二十大报告系统总结了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打赢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
B.货物贸易总额和吸引外资均高居世界第一
C.我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的比重超过30%
D.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历史性突破6万元
【答案】A
【知识点】常识判断*政治*时政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时政。
第二步,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经过接续奋斗,实现了小康这个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我国发展站在了更高历史起点上。我们坚持精准扶贫、尽锐出战,打赢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全国八百三十二个贫困县全部摘帽,近一亿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九百六十多万贫困人口实现易地搬迁,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可知,A项表述正确。
因此,选择A选项。
【拓展】
B项: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货物贸易总额居世界第一,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居世界前列。可知“吸引外资均世界第一”表述错误,B项排除。
C项: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国内生产总值从54万亿元增长到114万亿元,我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的比重达18.5%。可知,“占世界经济的比重超过30%”表述错误,C项排除。
D项: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6500元增加到35100元。可知“人均可支配收入历史性突破6万元”表述错误,D项排除。
6. (单选)识别系统,错误的是:
A.戴口罩场景下可实现人脸识别
B.近视眼会导致虹膜识别出现误差
C.声纹识别技术适用于远程身份确认
D.常见的指纹考勤机利用了光线的反射、折射
【答案】B
【知识点】常识判断*科技*物理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物理学知识并选择错误选项。
第二步,虹膜是瞳孔周围的深色部分,包含有很多相互交错的斑点、细丝、冠状、条纹等等细节特征。即使是近视眼、白内障、红眼病对虹膜,也几乎不会造成破坏,这决定了虹膜特征以及身份识别的唯一性。B项说法错误。
因此,选择B选项。
【拓展】
A项:戴口罩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并不难。目前,大多数人脸识别App和硬件设备直接采购上述研发公司提供的戴口罩人脸识别的软件包/工具包,经过调试后就能使用。A项正确。
C项:声纹识别技术是生物识别技术的一种,是一种通过声音判别说话人身份的技术。声纹识别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蕴含声纹特征的语音获取方便、自然;2.获取语音的成本低廉,使用简单,像麦克风、通讯设备等皆可;3.适合远程身份确认;4.声纹辨认和确认的算法复杂度低;5.配合一些其他措施,如通过语音识别进行内容鉴别等,可以提高准确率。C项正确。
D项:光学识别是应用比较早的一种指纹识别技术,比如之前很多的考勤机、门禁都采用的就是光学指纹识别技术。主要是利用光的折射和反射原理,将手指放在光学镜片上,手指在内置光源照射下,光从底部射向三棱镜,并经棱镜射出,射出的光线在手指表面指纹凹凸不平的线纹上折射的角度及反射回去的光线明暗就会不一样。用棱镜将其投射在电荷耦合器件上CMOS或者CCD上,进而形成脊线呈黑色、谷线呈白色的数字化的、可被指纹设备算法处理的多灰度指纹图像。然后对比资料库看是否一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