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关于生化滤材的一些个人见解

2020-07-05 16:36 作者:斗转阴阳  | 我要投稿

一时兴起想写的这篇稿子 以纯个人角度来看待

现在水族界花花绿绿的滤材 确实让人迷惑 就算是我随便一看某宝都有一堆新奇玩意的滤材出来 都有点蒙圈 且不说实际功能如何 新奇的外形和夸张吹嘘的台词可能就已经深得人心了 生化滤材的作用不多说了 先来捋捋现在滤材的大致种类

一、矿物质类滤材(包括石英球、火山石、厌氧环、麦饭石、原矿石类等)

这种滤材的起源较为古老 算是国内水族业当年和陶瓷环这种家喻户晓的滤材并肩起步的生化过滤载体 一方面是可以通过部分原矿石类(如麦饭石、火山石等)向水体中缓释矿物质和微量元素 一方面还具有一定吸附性 且因原矿石本身具有微孔型也能培养一定数量的细菌群体 起先是被誉为天然滤材 这些滤材都是通过自然资源诞生获得的 后人们似乎发现将一些原矿石搅碎成微粒或粉末状后通过二次烧制和粘合能得到更好效果的矿物质类滤材(如石英球、厌氧环等)而因为烧制产生的微气孔率相当可观(微米孔)于是在培菌能力上得到了质的飞跃 即使放在现在 矿物质类滤材仍然是不可缺少的载体 不仅是它出色的培菌能力 溶出的元素也是水族生物重要的生命之源 如果过滤系统里缺少这种溶出类滤材 长期以往鱼类的血气和精神会有影响 极端的个例是可能引起元素缺乏症(食欲不振、身体发暗、缩鳍)

目前在选择上 更倾向于烧制类矿物滤材 综合性能较原矿石好

二、陶瓷烧制类滤材(环、砖等)

陶瓷环是滤材界鼻祖的存在 不过目前出现的各种环保陶瓷类烧结的滤材 如某魔方、砖 这些都是陶瓷烧结的 由于陶瓷的主要成分是黏土 烧制后主要成分是硅酸盐 性能较为稳定 目前也有一些称利用酸性稀黏土或碱性土烧制的环类 可以调整或保持酸/碱性水质 从我角度来看 效果不能说完全没有 但你需要投入几斤环来达到你需要的PH酸碱程度 或者更重要的一点这种效果可以维持多久 没有人测试过 所以我的态度是观望 除去这种身份带来的沉浮 其本身的作用作为完全的培菌性载体 效果是有目共睹的 虽然它作为生化类滤材 但也可以拦截部分颗粒污物 陶瓷烧结的环类也是可以作为前置物理过滤辅助主物理过滤使用的 但需要时常清洗和更换 

而陶瓷烧结类产生的其它产物 某魔方、砖类滤材 一般用于大型过滤器里 其构造和外观很容易想到生化棉 那么他们有什么不同?答案是质地性 由于生化棉本身柔软 非陶瓷烧制类那样相对坚硬不变形 因此它在水流带动下如果被污物覆盖在表面容易连成网状不易脱落 这样过水性会大幅度削弱 对于细菌来说不利 因此生化棉的使用一般用于水流的落点上 让大水流冲击穿透为好 切不要把它堆叠在一起在静水层使用 而陶瓷烧制的砖类其坚硬的表面易脱出菌膜 相对内部不易堵塞 在周身的水流过穿性好 并就孔隙率来说密度更大 在这里不得不提下砖类滤材里的老大 龙头是某mp 自从它进口到国内后 业界就启动了疯狂仿造它的模式 而就我一个渔圈朋友说 为什么那么多年下来 国产始终没有完美复制出mp的孔隙率效果和质地 因为我们没有仿造出老美的机子 人家有技术 留着自己用 mp的起源厂商原本是当地研究污水处理技术的 倒不是我要打这个广告 显然它的转变就业方向是相当成功的 就效果来说 虽然它很脆掉渣严重 但作为培菌滤材载体 毫无疑问是业界扛把子

三、细菌屋

这个有必要单独列出来说一下 细菌屋据说是日本一个渔场发明的 它的主要成分其实也是陶土 它更像是以上两种的结合体 最初的细菌屋是陶土为主的 后在烧制过程中又加入了各种原矿石 就诞生了目前市面上流通货的各类细菌屋 这个玩大型缸的朋友应该不陌生 早在十几年前 大缸的底滤里几乎清一色的 陶瓷环 细菌屋 那时候的滤材选择没什么花样 陶瓷环、细菌屋、火山石 远古老三样 效果也是经久不衰传承下来的 不过目前的滤材选择 可以说是把它们的上限扩大了一些 在加入原矿石烧制后的细菌屋 也可以溶出矿物质和微量元素 但这个滤材 虽然在过去是神般存在 近十年口碑已经没那么好了 因为不法商家为了利益偷工减料 烧制出来的成品入水可能有部分会溶出对水生物没那么友好的物质 而且增加DH(硬度)两极分化严重 有的劣质细菌屋用久了严重酸化水质(PH掉到5甚4)并且自身因为烧制工艺的不过关开始崩解掉渣 不管你摊上哪一种 都是极其棘手的问题 这意味着你硕大的过滤系统因这些问题要全部翻新重建细菌微生物的良性循环 耗时耗力耗财 因此现在应对预防的最好方法是 别图便宜的买 然后希望制造商有良心

细菌屋未来可能会被其它效率更高的滤材逐步代替 但它以往的辉煌是无法磨灭的

四、塑制外壳滤材(包括芭菲、生化球、翻滚王、魔球等)

我记得在刚接触水族圈那会 这个系列滤材只有一种 那就是生化球 它黑色网纹状的塑料外壳很好辨认 内部还可以打开塞一小块生化棉进去 由于是塑料的特性 它们在水里是处于飘浮状态 而因为整体构造和特性 它们的适用场景非常有局限性 仅限于大型过滤池和底滤的溢流区 能营造出水流不断冲击并翻滚它们的环境中 氧气不断贯穿围绕周身 非常适合好氧硝化类细菌快速挂膜(硫化床原理) 而正是这些原因 它并不适合在传统滴流、上滤、背滤的过滤系统里使用 如果不能很好的让水流冲击翻滚起来 它的效率是远远不及其它滤材的 而且还非常占空间 在合适的场景大量使用 可以抵消部分水流砸地的声音 达到消音效果 如果达不到这些条件 那么它们只是一块塑料…目前这种滤材颜色基本是红黄蓝绿白一应俱全  但万变不离其宗的是 不要被表面的艳丽吹嘘迷惑而交了智商税 购买前要清楚自己的过滤系统是否能运用兼容这些滤材 用在错误的环境里几乎是直接是石沉大海了

五、陶瓷珠烧结类滤材(包括纳米砖、NO1等)

是由成千上万的陶瓷珠烧结粘合成各种形状使用的培菌载体滤材 最出名的应该是台湾某no.1 它似乎是第一批进入人们视线的这类滤材(目前已被国内厂商大量仿造复制出售 传统艺能)它们的表面积是利用率最高的地方 陶瓷珠的组合使得表面呈现出蛛网膜状结构 效率高 且锁水性(由于锁水的特性有一定吸附能力)和培菌性能近一步提升 此外结构相当稳定 不会崩解 使用寿命也长 是未来最有可能取代细菌屋的滤材 但是它本身仍然有硬伤 比如不能有效溶出矿物质 劣质的产品可能产生毒素 并且陶瓷珠粘合问题容易脱落 这么看来也不能全部使用这种产品替代 仁者见仁 良好的过滤体系里溶出性矿物质滤材是不可缺少的

六、生化棉类(包括某4D、藤棉等)

其实它不应该承担主要的生化作用 而因其材质特性似乎更多的使用在过滤区垫高和挂污的作用里 可以说是物理过滤和生化过滤并存的一种滤材 尽管它都不精通 目前很少看到有人在大型过滤系统里使用它 倒是在滤桶和壁挂式过滤里 它充当着担当初级物理过滤兼生化过滤的角色 而藤棉使用在大型锦鲤过滤池里担当和毛刷差不多的角色 藤棉本身也是属于塑料丝制品 

另外这个某4D亲水宝是否该分类在这个系列里 目前持怀疑态度 毕竟是近期新起的玩意 本身具有海绵特性 锁水性和吸附性最大化 出席过某水族大会承担生化滤材责任(展览会那种快速开缸营造过滤系统的尿性你们都懂) 据宣传说是有机高分子材料制成 加入了各种矿物质粉(到底有没有咱也不知道 咱也不敢说)虽然暂时生化效果如何、长期使用时的材质是否稳定是否具有溶出毒性 都没有太多实战资料支持考证 单从培菌孔隙率结构面来说 姑且期待一下

七、全吸附性滤材(包括活性炭、椰壳炭、净水魔方、蛋白棉等)

这个不多说 碳类是为了吸附用药残留和水体重金属残留使用的 属于不必长时间滞留在过滤体系里的滤料 也就在特定情况下用的到 吸附饱和后及时更换 防止反吐 有些劣质碳会缓释磷酸盐 需要注意 蛋白棉可以通过物理吸附改善水体色泽 尽管碳也可以做得到 不过单是为了改善水色 蛋白棉更特长 而且比较实惠经济 需要注意 劣质的蛋白棉可能导致水体严重跌酸 同样有吸附上限 要有更换周期 一般来说这类滤料不会改变水体指标

有一些打着净水神器幌子的碳质滤料 不管它的形状是什么样 全吸附性滤材都只有一个作用 吸附 不要相信什么夸张的宣传 在这里交智商税不应该 另外它们也不是可以培菌的料子 不要把它用作培菌载体使用 

八、毛球类滤材(包括魔球、xx宝、硝化毛球等)

材质多为聚酯纤维和晴纶复合性人工合成材料 它的定位比较尴尬 因为它的出身是污水厂净水使用的 不知道什么时候被有心之人引用到水族过滤领域 尽管它在鱼缸过滤系统里努力发挥作用 但是远不及它的本业效率发挥的好 这就是我一个疑惑 工业材料稍作改动运用到水族领域 身价至少翻三倍 所以这个行业的暴利现象非常普遍 因为表面是毛绒状结构 初期确实能快速挂菌 但随着使用时间延长 球体表面会逐渐被细菌代谢物覆盖 绒毛不再蓬松 这导致表面形成一个封闭性堵塞环境 不再能发挥水流带来的效率 所以它的使用环境我思考后还是觉得和生化球有异曲同工之处(生化球也在污水处理厂运用过)如果使用 最少间隔三个月到半年拿出来整袋机洗甩干一下 恢复原本的蓬松性 但这样频繁去动作为生化过滤载体的它 不是好法子 不推荐使用

目前毛球已经魔改出了不少版本 比如在外面套个塑料框架伪装成生化球的 就像生化球和毛球xxoo后的产物…?这样导致它也不能像生化球那样翻滚 仅能静静沉底适用 不知道此改的意义何在 最大的作用大概是吸引眼球然后抬高身价 满足国内水族玩家的猎奇心理 需要避免在这个地方交智商税

关于生化滤材的一些个人见解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