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博弈:孙和平忘恩负义吗?确实如此,而且做错了两件事!
截止到第13集,孙和平与汉重集团的矛盾已然公开化了,几乎到了剑拔弩张的地步。对此,个人一直在思考,孙和平的所作所为究竟算不算忘恩负义?

等价交换
平心而论,答案是肯定的,孙和平就是忘恩负义。毕竟当初的北机马上就要破产了,如果汉重集团不施以援手的话,北机早已不复存在了。

或许有人会不服,汉重集团接盘北机是事实,但也占用了原本属于北机的上市指标。其实不然,大家不妨回忆一下,上市指标究竟是怎么来的。没错,正是在杨柳的授意下,周到跑到刘省长那里吹风,上市指标才能够批了下来。换而言之,没有汉重集团、没有杨柳和周到,刘省长根本不会关注到北机,上市指标更是无从谈起了。

因此在上市指标这件事情上,一大半功劳都是汉重集团的,重点在于人家有人脉。故而,汉重集团占用上市指标,对于北机而言并不吃亏,起码换来了一线生机。也可以理解为等价交换,没有好处的话,汉重集团凭什么甘当“接盘侠”呢?
资源倾斜
但是汉重集团和北机的纠葛远不止于此,北机之所以能够扭亏为盈,除了孙和平等人的努力拼搏,也离不开汉重集团的贷款额度。单凭北机,肯定是贷不到款的,没有银行会向一家濒临破产的企业放款。可一旦冠以汉重集团的名义,情况就完全不同了,彼时的周到可没少批给北机贷款额度,只不过在剧中一笔带过了而已。试想一下,要是没有这些贷款额度,北机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逆风翻盘吗?

至于汉重集团答应注资北机的事情,不可否认,杨柳和周到一开始的确在观望,直至见到北机形势一片大好后才践行了承诺。没有记错的话,此时反而是孙和平不情愿了,不想让汉重集团成为第一大股东。后来是陈市长出面劝说,孙和平才应允了,从而使得汉重集团多持股一千万。

当然了,在北机发展起来之后,汉重集团也是得了好处的。北机作为汉重集团的下属单位,每年必然要上交一定比例的利润,包括北机卖给汉重集团其他下属单位的产品,也低于市场价的20%。客观而言,这也是汉重集团应得的,不管怎么说,前期对北机进行了资源倾斜。单是贷款额度,汉重集团完全可以批给其他下属单位,不是非北机不可。因此从情理上来说,北机此时企图脱离汉重集团,的确有点儿忘恩负义了,至少是不够仁义。
错不在此
不过,孙和平的错不在此,从北机的角度来说,脱离汉重集团有一定的合理性。道理很简单,原本计划给北机的上市指标,后来的实际占用者是汉重集团的下属单位汉重重卡。既然汉重重卡上市了,必然也是资金充裕,为什么周到不向汉重重卡伸手要钱,反而找孙和平呢?

缘由就在孙和平与钱萍的谈话中,汉重集团旗下的二级公司众多,用钱的地方也多。当汉重集团的资金捉襟见肘时,势必会要求汉重重卡顶上去,一来二去就成了“提款机”,这恰恰是孙和平口中的“吃大户”。显而易见,汉重重卡被汉重集团吃穷了,于是周到只能盯上刚上市不久的北机了。毫无疑问,孙和平自然不甘心成为下一个汉重重卡,所以非常反感周到找自己借钱,与此同时谋划着自立山头。
吃饭砸锅
一言以蔽之,汉重集团的恩不是不报,但不能把北机搭进去。原则上来说,孙和平想让北机从汉重集团独立出来的想法没有错,算得上合情合理了。可在这个过程中,孙和平做错了两件事,或者说方式方法不得当:
一、北机的独立不能是由下及上,理应由上及下
说到底,汉重集团也好、北机也罢,皆是国企,二者是否要分家,需要上级部门的审批。假如孙和平下定决心要带领北机离开汉重集团,那么必须要向上级部门提出申请,也可以当面跟刘省长阐明其中的利弊。总而言之,要走就要走得光明正大,不能私下里搞小动作,否则等同于“叛上作乱”。只要争得了刘省长和上级部门的支持,杨柳和周到再怎么不愿意,也只能是放手了。

二、北机独立的契机有误,选错了合作伙伴
北机想独立和与红星合作是两件事,孙和平非要同步进行,一口是吃不成一个胖子的。按照正常思路,先解决了独立,再来谈该与谁合作,不能本末倒置。何况合作对象是红星,红星是做重卡的,汉重重卡也是做重卡的,北机现在依旧身处汉重集团,便直接与汉重重卡的竞争对手眉来眼去,实在是欺人太甚了。在这种情况之下,不要说杨柳和周到,换任何人都不可能对北机放任不管,多少有点儿吃饭砸锅的意思了。不仅如此,考虑到红星是外省的企业,如此一来,想要刘省长和上级部门同意北机独立也是难上加难。

结语
综上所述,尽管孙和平是《大博弈》的主角,但其做法未必有理有据,称之为忘恩负义一点儿也不怨!
个人观点,不喜勿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