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EEZY 700 是如何「跌」下的神坛

从 adidas 转变营销策略以来,YEEZY 系列的大规模发售将曾经这个”遥不可及“(贵)的系列变得人人触手可及,Kanye West 的确也实现了当初那句“让人人都穿上YEEZY”的豪言壮语。
从2015年首发超限量的350、750、950系列到现今大卖的350 V2、500、700、700 V2系列,短短4年间,YEEZY 似乎已经成为了 adidas 的专属代名词,至于老大哥Air Yeezy 早已半步入棺,渐渐淡忘。

当然,今天我们不聊历史,不谈 Kanye West 曾经的“爱恨情仇”,仅对4年来疯狂席卷全球的 adidas YEEZY 系列做一个简要的「私人报告」。而这份报告的主角,则是 YEEZY BOOST 700 系列,可能一些入圈不久朋友会好奇,YEEZY 700 有什么好聊的,大部分配色不都是“倒闭鞋”吗?其实不然,早在2017年第一次发售的 YEEZY BOOST 700 Wave Runner (OG配色)二级市场一度炒到了7000+元。

作为先锋级 Clunky Sneaker(老爹鞋) YEEZY BOOST 700 Wave Runner 2017年2月时便开启预购,作为8月份的预购订单,这款球鞋着实让粉丝们苦等了好几个月(记得当时预购属于捆绑订单,需要购买服装才能将球鞋一并购买),以至于第一次发售后,价格急剧飙升。
值得注意的是,老爹鞋的热潮正是2017下半年掀起的(由此可见 Kanye West 的前瞻性),这也是为什么称它为先锋级 Clunky Sneaker 。

那为什么起手就拿好牌的 YEEZY BOOST 700 系列到如今却“倒闭”成如此地步呢?以OG配色 YEEZY BOOST 700 Wave Runner 作为参考(目前男码市场价2900元左右,国内发售价2599元),从2017年2月第一批预售到2018年9月全球正式发售,期间经历大量曝光、少量发售、价格由高到底。(大致分为7000元、5000元、3000元三个阶段)
可以说在这一年多近两年时间中(还没算上发售前的曝光时间)YEEZY BOOST 700 Wave Runner 的曝光时间太久了,粉丝看得见,买不到,货量少,二级市场价格居高不下。而其他品牌的 Clunky Sneaker 却早早跟上老爹鞋风潮,纷纷产出自家的老爹鞋产品,使一度拥有先机的 YEEZY BOOST 700 Wave Runner 逐渐陷入劣势。

市场的兴与颓从来都是多方面因素决定的,YEEZY BOOST 700 也不例外,除了长时间的曝光将粉丝热情消耗殆尽以外,发售价格也是一个决定性因素,在全球发售时,YEEZY BOOST 700 国内发售价是2599人民币,而美国地区的发售价则是300美元(大约2050元人民币),抛去物流费用等,一双 YEEZY BOOST 700 国内外差价几乎可达400-500元之高,加上高昂的定价,注定了二级炒卖空间的缩水。
虽然国内发售初期一度过了3000元,可国外期货进入国内市场后,高昂差价成为了肆意砸价的资本,加之热度早已不及当时,以及“买涨不买跌”的心态等因素造成了现今 YEEZY BOOST 700 Wave Runner 二级市场价格的颓势。

在YEEZY BOOST 700 Wave Runner 全球发售之后,adidas 也随之改变营销战略,YEEZY 系列加大球鞋的发售数量,配色与货量双管齐下,号称「百万级货量」的 YEEZY BOOST 350 V2 “冰淇淋”、“斑马”配色的多次补货便是最好的例子。
那么700系列同样也属于大货量“部队”中的一员,陆续发售至今的 Mauve、Salt、Inertia、Analog、V2 Geode 等配色都属于货量大、发布周期密集,二级市场价格萎靡。

就在大家已经逐渐接受 YEEZY BOOST 700 系列的颓势时,冒出了 YEEZY BOOST 700 V2 Static。众所周知,相比较 350 V2 系列,700 V2 系列的发售有些让人琢磨不透,adidas 并未循规蹈矩般,按照第一代-第二代这样的发售规律,在OG鞋型发售两个配色以后,紧接着发售了 V2 系列。
发售初始,鉴于前两个配色颓然的二级市场价格,已经让大量玩家对 YEEZY BOOST 700 失去了信心,因此对 V2 Static 配色同样不抱有信心,导致现今市场价4000-5000元的 YEEZY BOOST 700 V2 Static 配色发售时一度处于专柜随便买的地步。

之后的 YEEZY BOOST 700 V2 Static 在绝大数人不看好的情况下,完成了一次二级市场的“大逆转”,二级市场价格跳跃式暴涨,昨天还爱搭不理的 Static ,短时间内已经高攀不起了。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现象呢?

「货量」
通过国内 adidas 官方公众号预约城市来看 YEEZY BOOST 700 V2 Static 仅有14个城市发售,对比较前后发售的 Mauve 与 Salt 配色,分别是27个、42个城市发售,供需求关系永远是决定市场的重要因素之一。
「配色」
接着是配色,Static 作为 700 V2 的首发配色,任何系列的首发配色,市场潜力是非常大的(当然是绝大多数而言),并且作为一款以白色作为主色系的球鞋,以及鞋型的调整修改,无论是新颖的外观还是日常搭配,都给予了购买人群极大尝鲜的空间。
「心态」
最后一点是心态问题,也是许多 K.O.L 会谈的问题:跟风,不可否认,「贵=好看」这一心态占据极大多数消费者人群,「穿好鞋=有排面」,即便不穿,价格高放着理财,加之球鞋交易APP的普及更是加剧了全民贩鞋的现象,“无论如何自己也不会亏”,“买涨不买跌”的病态心理是大多数的常态。

可逆袭、翻盘终归是少数,就二级市场价格而言 YEEZY BOOST 700 系列除了早期的 Wave Runner 与 V2 Static 配色以外,其余配色依旧成为了跌破原价、“倒闭”的代名词。
综上所述,不可否认 700 系列确实是一款非常不错的球鞋,可过度的曝光导致的审美疲劳以及本身高昂的定价等因素,造成了二级市场的“倒闭”,也难怪为什么 700 现在会被大家称为“球鞋理财的禁区”。

那么“倒闭”的700系列就不是一款好鞋吗?不然,鞋面多处材质拼接,为球鞋配色得到了更广阔的设计空间,顺应老爹鞋的风潮,有心的朋友可以去各大球鞋交易APP看一下,虽然二级市场价格“倒闭”,但 YEEZY BOOST 700 整个系列的销售量是非常惊人的,这还没有计算官方渠道,还是高昂的定价限制了本身的溢价空间。
可是对于消费者、对于品牌而言有什么影响呢,品牌赚到了钱,消费者无需付出额外金钱就能轻易买到球鞋,唯一叫苦连天的只有鞋贩而已。当然每一层终归有其存在的意义,无论品牌、鞋贩、消费者,大家都是凭本事各取所需。

可对于消费者们,我并不希望大家为了「贵」而去购买,我一直呼吁大家能够不仅仅是买球鞋、穿球鞋。「神坛」与否,从来都不是市场价格、鞋贩决定的,真正能够定义一款球鞋好坏的人,只有我们自己。
跟风这一现象,人人都无法避免,可当你拨开云雾通过表面看到其本质时,相信那股如同「收获」一般的喜悦感,是非常迷人的。

最后为了能够与读者之间有更多的交互,阿聪我建立一个微信群,欢迎对球鞋文化、故事以及市场走势有兴趣的朋友们来一起交流,当然也可以听听我对价势的瞎扯哈哈。有兴趣的朋友扫码加我微信吧,我会一个一个拉。最后为保证群内质量,进群需要朋友们素质三连。(其实是希望得到更多推广 手动狗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