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内观(6)

如何从情绪中解脱?
1、观察者角度:观察一个痛苦的思考者,看到就足够,不需要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跳出二元对立,只要是二元对立,判断对错,就是头脑小我的思维,这是头脑惯性,让我们失去本我的自由意志。执念不需要被解决,只需要被看见。分析和解决执念是最大的妄念。
每个人都有善和恶的两面,接受我们本来的样子,谁都不可能完美。
“人生本苦”,世间没有一个人是没有痛苦的,只是每一个人的痛苦不一样。
4)意识升起的过程:就是观察执念的过程,
王阳明说:破除习气,致良知的过程。
知善知恶是良知,良知无所不知,无所不能。
我们只需要做一件事:出离我的社会习气,习气:就是头脑的自动化反应,如是观。只需要看到念头,如是本来的样子,就是致良知,看到就可以。
致良知:念头、执念,只需要被看见,被觉知,知道有念就行。
3、觉醒:提起觉,从头脑的虚妄中醒来,和身体一起,就可以活在当下。必须和头脑剥离,安住身体,才能得到平静和智慧。
4、当通过观呼吸回到当下,知道有念,知道无念。再进行灵魂三问:
1)我正在做什么?
2)我当下的感受如何?
3)我应该做什么?
通过观来,出离惯性,出离头脑分析判断。
我们从妄念中醒过来,我们提起觉知,能够知道有念,真正的我自然浮现。
通过自我观察,观察思考者,找到了真正的我。
如何放下执念,和头脑剥离开,活在当下?
头脑可以跑到过去或者将来,只有身体真实活在当下,和身体一起即和头脑剥离,放下执念:
答案:把注意力重新专注自己的身体感受。
观的对象:从观呼吸开始,吸入和呼出的气体都可以流经整个身体,通过专注观体内运行的气,感受整个身体的不适:酸麻胀痛、痒冷热或形神分离。
观呼吸是动态冥想:呼吸在身体内部发生,呼吸是动态的。意识跟随呼吸,知道吸气、呼气,则是安住当下了。
不要留给头脑评判的时间,缓慢的腹式呼吸7次。
吸气,默念:我不是这幅身体
呼气,默念:我不是这些念头
让人重新恢复平静,我只是那个观察者。
能够掌管自己注意力焦点,随时调整。痛苦烦恼,只要被看到,做深呼吸,注意力放在身体上,人很快就平静了。接着,做一些让自己高兴的事情,调整到乐观积极的一面,这是智慧。
解脱:不被情绪和妄念奴役支配。
恢复如如不动的观察者身份,才是解脱。
当我们站在旁观者去观察的时候,才能恢复平静。平静的时候,才能“行所当行”,知道当下应该做什么?能够做什么?
把情绪调整到平静的状态,立马做一些让自己高兴的事情,调整频率聚焦积极一面,才有智慧的涌现。
身体只能呆在此时此地,身体可以帮忙把我们的头脑带回当下。利用身体的眼、耳、鼻、舌、身(躯干)、意共同协作,观呼吸(腹式呼吸)
关于“接受”:
所有人身上既有善的一面,也有恶的一面。
容格说:你究竟想做一个好人,还是一个完整的人?建议:我们活出全部真实的自己。
老好人:只是道德绑架的牺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