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难以置信!原来茶叶末釉瓷的出现,竟是因工人烧制时火力过猛

2022-06-13 17:12 作者:一封古玩信  | 我要投稿

众所周知,我国的制瓷史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在这期间创造出了很多名扬海内外的瓷器,而今天小编要给大家说的,是茶叶末釉,起源于唐代黑釉,因为一个“美丽的意外”,而被烧制出来。

当时的工人烧制黑釉瓷时火力过猛,把黑釉烧出了一种绿黑底中泛现着一种错落有致、金光灿灿的黄绿色结晶点,因其表面酷似鳝鱼皮,所以当时也被称为“鳝鱼黄”。

清乾隆 景德镇窑茶叶末釉瓶

上海博物馆藏

清代茶叶末釉制品多为景德镇官窑所烧,传世品中,以雍正和乾隆时期最为多见,并以乾隆时的烧制最为成功。

清雍正 景德镇窑茶叶末釉双耳瓶

上海博物馆藏

茶叶末釉瓷器多产生于雍正、乾隆时期,早在唐代耀州窑及辽金的磁州窑也有类似的釉色。但是,到雍正时,唐英把它和景德镇瓷器的白瓷胎结合到一起,发明了这种釉色。

当初唐英定的名称叫厂官釉。茶叶末是《陶雅》一书中记录古玩商人的叫法。



清乾隆 厂官釉绶带耳葫芦瓶

高25.8cm,口径2.8cm,足径8.2cm

故宫博物院藏



乾隆以后的茶叶末釉瓷器质量有所下降,已很难烧出雍正、乾隆时期的釉色了。



清咸丰 茶叶末釉铺首耳炉

高13厘米,口径19.8厘米,足径13.5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釉色偏绿者居多,有的上挂古铜锈色。因具有青铜器的沉着色调,常被用来仿古铜器,所以又叫“古铜彩”。



清乾隆 古铜彩双耳炉

高4.9厘米,口径8.9厘米,足径7.3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清光绪 景德镇窑茶叶末釉贯耳瓶

上海博物馆藏


作为中国传统的温颜色釉品种之一,茶叶末釉以其外釉色颇似茶叶细末而得名,它是釉料中含铁﹑锰的结晶釉陶瓷。


难以置信!原来茶叶末釉瓷的出现,竟是因工人烧制时火力过猛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