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业余举重技术交流:石智勇抓举技术分析 引膝:引而不屈 伸髋加速 脚跟抬起

2021-02-17 18:15 作者:showtime911_举重  | 我要投稿

业余举重技术交流:石智勇抓举技术分析 引膝:引而不屈 伸髋加速 脚跟抬起

石智勇抓举技术分析 2018年举重世锦赛抓举第一次试举158公斤

技术特点:引膝引而不屈、加速主要依赖伸髋、伸膝时机较晚


多年以前,那时候我还在油管发布训练视频,也常跟网友交流。有一次俩观众在视频底下吵起来了,原因是关于脚跟抬起的问题。当时我的抓举在发力刚开始阶段就抬起了脚跟,一人说你动作有问题,一人说不必在意没问题。我还没插上话,他俩争论了半天,把我看得五迷三道的。后来也对抬脚跟即提踵的时机做了些研究和尝试,通常而言,提踵应该在发力阶段开始,比较理想的是发力蹬展的后半段开始。但实际上每个人的情况不同,早晚各有不同。但绝大多数选手是进入蹬展发力以后才开始。而包括石智勇在内,不少选手在蹬腿前就有被动提踵或者说脚跟抬起现象。

在吕小军的Lu Xiaojun Snatch Breakdown视频中,原作者甚至在慢动作的图文分析中特意讲发力前脚跟的状态圈了出来。

Lu Xiaojun Snatch Breakdown视频中,对蹬腿时脚跟状态画了重点

对比石智勇的发力时脚跟状态可见,石智勇是蹬腿之前即抬起了脚跟。

石智勇是蹬腿之前即抬起了脚跟

左右脚略有时间差也许是因伤病恢复后导致,但石智勇的确是比吕小军抬脚跟要早一些。

下面就石智勇在引膝至发力阶段的主要技术特点进行大致的分析。

引膝时回屈幅度大小:基本原则,通常,膝前引幅度越大则回屈角度越大,膝前引幅度越小则回屈角度越小,但前提是脚跟基本上未有明显抬起。若脚跟抬起,则不能单纯的跟去前引幅度而去判断回屈角度,要实测膝关节的角度进行判断。

引膝时回屈幅度大的优点是在发力阶段增加膝关节伸展幅度,从而有利于发挥腿部肌肉力量。但是正是由于膝关节回屈幅度大,可能导致重心下降使作用在杠铃垂直方向上的力迅速减小从而影响了杠铃速度的增加。

如果引膝时回屈幅度小,那么杠铃速度下降的就少,不过在之后的发力阶段也就不能有大幅度的伸膝做功,不利于腿力发挥。

现役绝大多数中国选手都是多少有一定回屈,并且在引膝技术应用方面主要根据选手的力量和技术特点而采取适合选手的引膝技术。并不过分强调引膝的回屈或二次拉伸。

而石智勇则属于引膝时前引幅度较大,但是回屈幅度比较小。在引膝阶段就抬起脚跟,发力阶段初期主要依靠伸髋带铃加速,伸膝时机较晚。类似的选手我印象里还有廖辉和周俊,其他选手的数据回头我们再进行整理和确认。

接下来以图片的形式对石智勇引膝和发力阶段的技术特点进行分析。

图一:提铃至膝上,引膝阶段的起始位置

图一:提铃至膝上,引膝阶段的起始位置

此时杠铃位于膝上,开始引膝。此时,石智勇的姿态与绝大多数中国选手的姿态基本一致。接下来以持续伸髋方式带铃,并膝关节前引。

图二:引膝阶段,持续伸髋带铃

图二:引膝阶段,持续伸髋带铃

图二:在持续伸髋带铃的引膝阶段,石智勇的个人特点开始凸显出来。关于持续伸髋带铃,这点依旧与其他选手别无二致。但引膝动作有几个特点,

第一:从引膝开始石智勇的脚跟就抬起来了,并且贯穿到整个引膝以及接下来的发力阶段。脚跟抬起的幅度越来越大。通常选手在引膝阶段并不会抬起脚跟,而是在蹬腿即伸膝发力阶段才会开始抬起脚跟,石智勇的抬脚跟的实际早很多。一般不建议年轻选手或业余初学者采取这样的引膝姿势,即不要过早抬起脚跟。

第二:引膝时虽然膝关节前引幅度较大,但膝关节并无明显回屈,引而不屈,主要原因还是跟抬起脚跟有关。从引膝开始至此,石智勇的膝关节基本上处于制动状态,且髋关节并无明显下降。

通常到此为止绝大多数选手是完成引膝并开始蹬腿发力,即伸膝力量要开始进入主导并为杠铃加速。但石智勇并非如此,接下来看图三。

图三:从大腿上三分之一(图二)到杠铃接近发力点,这期间依然是靠伸髋带铃加速,膝关节依然保持制动姿态、尚未开始伸膝蹬腿发力。

图三:从大腿上三分之一(图二)到杠铃接近发力点

上图可见,至杠铃接近发力点,脚跟进一步提高,主要依靠伸髋即腰背力量带铃加速至发力点。从这里开始,才由持续伸髋转入膝髋并伸阶段,开始蹬腿了。石智勇的蹬腿时机明显晚于其他选手。

图四:膝髋并伸完成展体发力

图四:膝髋并伸完成展体发力

此时膝髋完全伸展、躯干后摆、完成发力,与绝大多数选手姿态级基本一致。躯干后摆幅度适中。这里稍微说明一下,关于展体姿态静态图的采集,我是根据发力阶段结束采集的,即完全展体,脚尖尚未离地,杠铃即将离开身体的瞬间,并不是在整个抓举过程中的最大展体幅度,比如有些选手腾空以后还有比较大的肩部后移,但我认为这是由柔韧性以及制动条件和技术特点决定的,其实对杠铃的带铃高度基本上已经没有什么影响了。所以以前有些时候我采样三名选手都用这个方法的时候,有人觉得,不对啊,×××选手其实后摆的幅度比你截图要大一些的啊。那也行,把另外两个选手也按照MAX幅度定位的话一样可能会大一些。此外就是同一个选手不同时期的展体幅度可能是有变化的。

综上,引膝以及杠铃加速的初始阶段,石智勇主要依靠伸髋带铃,引膝阶段持续更长,通过固定膝关节极好的发挥了腰背力量,尤其是背部。引膝阶段也没有明显的杠铃失速现象。

有研究资料表明,大石智勇也是在引膝阶段引而不屈,并且引膝阶段就出现最大加速度,通常的选手引膝阶段加速会导致发力早或发力阶段失速,但大石智勇在发力阶段依然能够持续加速,这也表明了大石智勇具有过人的背部力量。

关于抬脚跟:我个人的观点是基本上赞同蹬展之前不要过早抬起脚跟,一方面增加动作不稳定因素,尤其是初学者肯能会出现跪姿发力的现象,一方面如果小腿力量偏弱不足以支撑发力时的压力的话,等于腿和地面之间插进来一根软垫,有可能不利于腿部力量的发挥。但是主要还是要从整体动作上进行判断,不一定孤立的看待发力前脚跟抬起的问题、或者把它当成一个十分严重的错误。有可能的话,还是先按吕小军的技术方式,脚跟硬钢地面去蹬腿,至少有各种选择的时候优先以脚跟蹬地开始蹬腿的方式更经济高效一些,实在适应不了我们找问题或尝试其他方式。

补充一下,我怎么样了?我原来是不抬脚跟的,中间有段时间换鞋,根儿低一些就有抬脚跟现象了,后来又换回根儿比较高的鞋子,就又不抬了。其实我自己没啥明显感觉不同,我一直就那样,只不过因为鞋子缘故看上去有些不一样吧?但没有到石智勇和廖辉这程度和技术特点,不是一回事儿。

附赠:廖辉抓举引膝至发力阶段特点

2021年2月17日 作者:showtime911




业余举重技术交流:石智勇抓举技术分析 引膝:引而不屈 伸髋加速 脚跟抬起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