怡安小学赵先有中队《烈士陵园扫墓》“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 - 美篇
怡安小学赵先有中队《烈士陵园扫墓》“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 - 美篇
赵先有,1928年生于乐亭县姜各庄镇庄头东村一农民家庭。他于庄头小学毕业后,在正值解放战争处于激烈阶段时,1947年10月,年仅19岁的赵先有毅然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参军后,很快被提升为班长、排长、团掌旗员。因表现机智勇敢、英勇善战,曾三次立功。1949年,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并被评为模范党员。
1952年10月,时任志愿军65军194师582团2营6连副指导员的赵先有带领连队坚守67高地三天两夜,打退敌人17次进攻,实施反冲峰两次,歼灭敌人562人。在激战中双眼被炸瞎、身上五处负伤,在仅剩下与通讯员刘顺武两人且敌人冲上阵地时,命令通讯员刘顺武要求炮兵“向我阵地开炮”。战斗到被敌人包围时,赵先有用嘶哑却坚定的声音喊出:“团长,敌人上来啦,开炮打吧”。后与敌人同归于尽,年仅24岁。战后,赵先有被被志愿军总部追认特等功,他所在连队荣立特等功,并授予“英勇顽强、守若泰山的钢铁连”荣誉称号。
1953年著名作家巴金第二次来朝鲜采访志愿军,65军政治部主任陈亚夫专向巴金等作家介绍了赵先有和通讯员刘顺武两位烈士的事迹,后巴金专程到582团进行了采访,了解英雄事迹,回国后巴金将这段故事为原型写成了小说《团圆》,后来又以小说为基础拍成了著名电影《英雄儿女》,成为了激励几代人的主旋律作品。
1991年8月20日,巴金为赵先有烈士题词“王成式的战斗英雄—特等功臣赵先友”。1992年8月7日,65集团军在582团机关门前为赵先有烈士塑像揭幕。
张家口桥东区怡安小学为纪念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的先烈,成立了“赵先有”中队,唐山五十四中和沈阳铁路二小也分别组建了赵先有班和赵先有中队,张家口市怀安县柴沟堡中小学师生,每年清明节都来到赵先有烈士塑像前祭奠英烈,让烈士精神在广大青少年学生中广为传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