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財富觀和道德觀-2
論語-憲問-10:
子曰:「貧而無怨難,富而無驕易。」
貧窮而無怨恨很難,富裕而不驕狂容易,因為前者遭受著痛苦甚至是生命危險,而後者只需要休養自己的心性問題。
這裡我要提出亞伯拉罕·馬斯洛的人類需求論,依照其理論,第一要考慮的是生理需求,人都活不下去的情況下,難論其他。這就是歷史上飢荒總是造成動亂的原因。
論語-衛靈公-2:
在陳絕糧,從者病,莫能興。子路慍見曰:「君子亦有窮乎?」子曰:「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
孔子在陳國斷糧時,跟隨的學生都餓得走不動路。子路埋怨地說:「君子也有窮困潦倒的時候嗎?」
這其實是對於後世某些人只要修德就能萬事太平的理論的反駁,即使是孔子,有時連自己的生死都不能把握。
但孔子即使在這樣的狀況下,認為君子固然會窮困,但不會因此喪志,拋棄自己的理念、道德甚至是法律底線。
因為身為君子是孔子的自我完成,對他而言,踐行他的理念已重於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