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国玉玺到底到哪里去了?(二十)

在“温酒斩华雄”和“三英战吕布”在历史上都不存在的情况下,不论斩华雄还是正面交锋击败董卓手下第一猛将吕布,其实都是江东猛虎孙坚的功劳。历史事实上在讨伐董卓的关东群雄中,孙坚军是唯一一支数次与董卓大军进行正面交锋并且取得大胜的分支部队!董卓甚至以结亲来拉拢孙坚,但是被孙坚坚决斥责。因此孙坚可以说是讨董扶汉诸侯中最坚决彻底的。这些事实在曹操的短歌行中都有明确的记载。当时曹操兵败汴水,主力袁绍迟疑不进,酸枣联军瓦解;天下诸侯驻足观望之际,孙坚的孤军奋战使得藐视天下诸侯的董卓如芒在背,只能烧掉繁华的东都洛阳仓皇西窜。不过比较奇怪的是,孙坚的能力和兴复汉室的态度坚决,反倒引发了其他军阀的心生忌恨。负责粮草调度的袁术故意不给孙坚军粮草就是这种羡慕嫉妒恨的反应。

而18路诸侯中,最终也只有孙坚军一部,最终杀入了已经烧成一片废墟的东汉旧都洛阳。此时诸侯联军,早已改变了一起讨伐董卓的初衷,后期主要目的并不是彻底消灭董卓,而是开始互相争夺地盘和势力范围,明显是为以后割据一方做准备。此时的讨董联盟已经是不战而瓦解,仅仅靠孙坚有限的人马,根本没有实力继续西进到长安追杀董卓。而正是因为积极进取,才让孙坚得到到传国玉玺。也算是对努力者的天然回报。孙坚虽然生前只是个南来的州郡级别的将领,但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了传国玉玺,也算是沾上了一点帝王之气。孙坚的两个儿子都很有出息,因此在孙坚打下的早期人才班子的基础上,总算可以夺得东南一隅而最终称帝,因此孙坚也得以被追封为帝王。可见传国玉玺还是有那么一点灵气的。

孙坚生前最高官至破虏将军,于是被称为“孙破虏”。其幼子孙权最终即为孙吴的开国皇帝。孙权称帝后,追谥孙坚为武烈皇帝,庙号始祖。孙坚早年得到传国玉玺的消息袁绍,袁术等诸侯其实早有耳闻,但是惮与孙坚的威猛,又不敢公然强要。但是通过这件事情,也恶化了孙坚和诸侯的关系,只能带兵返回南方旧地。孙坚虽然勇猛但是队伍人少,因此原则上只能依附势力更大的袁术。公元192年4月,袁术派孙坚征讨荆州,攻打刘表。刘表派大将黄祖在樊城、邓县迎战。孙坚初战击败黄祖,乘胜追击,渡过汉水,包围襄阳。刘表闭门不战,派黄祖乘夜出城调集兵士。黄祖带兵归来,孙坚复与大战。黄祖败走,逃到岘山之中,孙坚追击。黄祖部将从竹林间发射暗箭,孙坚中箭身亡。果然应了当年私藏玉玺必死于乱箭之下的毒誓。孙坚战死时,儿子孙策和孙权还都是不大的孩子。袁术于是拘捕了孙坚夫人;

硬抢到了传国玉玺。当然也有说法是孙策用传国玉玺为抵押向袁术借兵,换回了其父亲的旧部,最终成一方霸业。瀚海狼山(匈奴狼山)认为,无论哪个情况是真,反正孙坚死后家族力量一度衰落,被袁术占了便宜,抢到了传国玉玺肯定是错不了的。当时人普遍迷信,认为袁术有了传国玉玺一定会称帝。而袁术自己居然也相信了。不过作为冢中枯骨的袁术并没有称帝的实际资本,一旦称帝反倒成了众矢之的,更快地败亡了。袁术死后,荆州刺史徐璆携玺至许昌,向曹操表功。也让一直被圈养在许昌的汉献帝总算在登上帝位多年后,第一次真正见到了传国玉玺;不过也是最后一面了。汉献帝延康元年,既公元220,献帝被迫“禅让”,曹丕建大魏,改元黄初。曹丕让人于传国玺肩部刻隶字“大魏受汉传国玺”,以证明其非“篡汉”,是献帝真心实意让位的。这种此地无银三百两式的小儿伎俩着实让后人发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