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天瑜 | 鹤鸣九皋,仙姿翩翩——读余楚民的鹤
在中国文化天地,龙、凤、鹤是雅俗共赏、意蕴深远的象征物。而不同于虚构的龙、凤,象征吉祥的鹤是真实存在而被人赋予想象的动物。神话传说中优游于神界凡间的仙人,其纵横天际,坐骑就是鹤。汉刘向《列仙传》称周人王子乔"好吹笙,作凤凰鸣。游伊洛之间,道士浮丘公接以上嵩高山。三乘白鹤驻山头,望之不得到,举手谢时人,数日而去。”国人好鹤,始于何时,已不可确考,春秋时卫懿公好鹤的故事载入《左传》,造就了一个汉语成语——“轩车载鹤”。周代青铜器莲鹤方壶盖顶的白鹤,被誉为新时代精神之象征。
自古以来,鹤总是与仙一雅一清一吉联系在一起,这与鹤超凡脱俗的形象相应:高挑的身材、洁白的羽毛、适长的尖啄、鲜红的冠顶、柔曲的长颈,高贵而飘逸。飞禽中,要论形仪姿态之美,大概无出其右者。
实相之美与想象之富二者迭加,鹤成为中国画的传统题材。但相比于虎、马、鹰,画鹤的名作似乎不多。宋僧法常的《鹤图轴》,画一只大地行走高蹈的鹤。明代王绂、边景昭有《竹鹤双清图轴》,清代沈铨有《松鹤图轴》,立意大体近似,均为立鹤、工笔的院体画。毕生画鹤的余楚民君也许参考过古人名作,但他的鹤画并非脱胎于此,而直接来源于生活。楚民爱鹤,多次去鹤的栖息地、养殖场,仔细观察,大量写生,再作艺术创造。他笔下的鹤生气勃勃,洋溢着自然本身的生命活力,可谓"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楚民擅画飞动的群鹤,捕捉绝妙的情景:鹤在陆地休憇,猛然受惊,腾空而起,忽喇喇听得羽翎拍击的声音、尖锐的鸣叫。这飞动的群鹤,其奋飞之势大体一致,然每一个体情状多姿。楚民更多描绘在天空与地面之间舞蹈的飞鹤。强劲的翅膀,潇洒的长脚,与轻灵的身姿相协调,既疾速,又舒展,跃动着一种音乐的韵律感。画飞鹤,最忌板滞、单调。楚民的飞鹤矫健、灵动、潇洒,身姿各异又相互和谐,将大自然的活力与韵律渲染得淋漓尽致。
“灵动”的妙境在“动”,更在“灵”,这灵,就是鹤的仙气显现。如何使鹤之灵近仙,是楚民心力所钟。我没有与楚民讨论过这个问题,而从他的鹤画发现,他在表现鹤之仙气时,似乎做了这样一些努力:
第一,总体气氛清冷,而又透出温馨。清,是国人对仙境的整体气氛的一种理解。道教说的仙界有上清、太清、玉清之说。中国文化很看重“清”,清,兼有儒家的清正,更具道家的清高,而以潇洒出尘为基本性质。"冷",当其与清联缀的时候,就与红尘的喧嚣构成对立。仙境应是清冷的。楚民的鹤画,总体气氛都是清冷的,均用冷色调。值得指出的是,中国文化所追求的仙,并非与人间脱节的幽暗可怖的世界,相反,而是与人间相关联却比人间幸福的一种境界。因此,仙界虽不可有人间的喧嚣,却不能没有人间的温馨。楚民的鹤画,虽然总体取冷色调,但他总是运用一些艺术手段渲染暖色。比如,冠顶的那点红色,又比如,鹤的或闪亮或闭合的眼神,又比如,作为背景的陪衬的某些让我们联想到现实生活的景物,将这些部位适当彰显,画面就隐隐地透显出红尘的温馨。
第二,鹤是一种美丽的动物,借喻规避人世喧嚣的隐士。读余楚民的鹤画,我总是情不自禁地想到隐士。隐士是现实生活中的仙,或者是未来的仙。隐士是中国文化中一种独特现象。它远可以追溯到许由,据说尧要将天下让给他,他赶紧躲进深山。许由是放着君位不要,主要还是怕承担不了这副沉重的担子。庄子也是隐士,楚王闻其名,派人来请他出山,他说宁肯做一只乌龟在泥沼中艰难地爬行,也不愿当作祭品放在祭台上供起来,庄子看重的是自由啊!虽然隐士中也有沽名钓誉之徒,此为假隐,真隐者确有高尚之士。隐士品格,要在抗拒功名利禄,抗拒腐败沉沦,人格独立,精神自由。楚民的鹤画颇有隐士意味,有一幅作品,画面上的鹤伸着长长的脖子在水塘顾影,这可不是自怜,而是自赏。此画取名为“独爱清幽”可谓恰切。
楚民画鹤,多不置背景,大多是天空几笔湖蓝,水多留白,画面极为干净,有时,也点缀一树梅花,梅多是白梅,画面似有月色在流动。这就构成一种意境,清幽、冷峻、高洁。
绘画均有一定的精神意蕴,这种意蕴即是文化,是对自然一社会一人生的基本理念。正是从这个意义言之,绘画是“有意味的形式”。古典西方美术也许更多地看重对象的客观性、真实性,是对外物的认识与理解;而中国美术重在表现人的意向,反映所反映人生的感悟和体验。楚民承袭着中国画的传统,其鹤画耐品,耐读。品读的不只是鹤之形,尤其是鹤之神,这神也不只是鹤的生命力量,而昭示着人的的意境。楚民鹤画,均为写意,在手法上似有像形与变形两种。像形者基本上写实,而变形者则明显地吸收了西画表现主义的手法,但用笔、用墨仍然是中国的,并未西化。中国画的技法,主要为线,为墨。线墨二者尽见中国画的精神。楚民用线或刚或柔,或粗或细,或断或续,或疾或徐,均气韵贯通;用墨,或浓或淡,或湿或燥,或纯或杂,或速或缓,皆精神饱满。楚民尚简,不喜繁复。画风清新、雅洁。观其画,似春日赏梅,夏日闻荷,秋日问菊,冬日读冰,怎一个“清”字了得!
冯天瑜
辛丑春于武昌璐珈山
余楚民
1958年6月出生,湖北武汉人,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美术系。现为国家二级美术师,湖北省中国画学会副会长(监事长),武汉市美术家协会主席团委员,南楼画社副社长兼秘书长,木兰印社顾问。数十年来致力于中国画的研究与创作,擅长花鸟、山水,尤其笔下仙鹤栩栩如生、至为传神。中央电视台曾以“黄鹤楼里画鹤人”专题予以报道,享誉深远。著有《楚民画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