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政治经济学概论》9.1 借贷资本的本质和特点

2022-10-17 10:07 作者:晦无  | 我要投稿

【本文转载自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 仅供学习参考】


第九章 借贷资本和信用

第一节 借贷资本的本质和特点


  我们在前两章研究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时,都是假定资本家完全依靠自有的资本来从事经营。但是,事实上有许多资本家除了使用自有的资本以外,还或多或少地使用借入的资本。因此,当我们研究了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以后,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借贷资本以及作为这种资本运动形式的资本主义信用。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货币资本家[1]构成一个独特的资本家集团。他们既不像产业资本家那样经营商品的生产,也不像商业资本家那样经营商品的流通,而是凭借自己所掌握的货币资本从事贷放资本的活动,并据此来同产业资本家和商业资本家一起瓜分雇佣劳动者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研究借贷资本和信用,就是为了揭明货币资本家同其他资本家集团在共同瓜分剩余价值的基础上所形成的经济关系,揭露他们对工人阶级的剥削关系;同时阐明近代信用制度对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矛盾尖锐化所起的作用。

  借贷资本是生息资本的一种形态。生息资本和商业资本一样,也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资本形态,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上,它具有不同的形态。在原始社会末期以及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它表现为高利贷资本,而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则表现为借贷资本。

  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生息资本,即高利贷资本,主要在下述两个方面进行活动:一是高利贷者把货币贷给奴隶主和封建主,一是高利贷者把货币贷给农民和手工业者。奴隶主和封建主向高利贷者借贷,主要是为了弥补他们各种寄生性消费的巨额开支,而小生产者向高利贷者借贷,则主要是为了购买必需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以及缴纳捐税和地租等等。因此,无论在哪种高利贷形式下,债务人都是把借得的货币当作单纯的货币,即当作购买手段和支付手段来使用,而不是当作资本来使用。货币只有在高利贷者自己手中才起资本的作用,因为它能给他带来利息。由于高利贷资本的利息的来源,不外是奴隶、农奴或小生产者的剩余劳动,因而这种资本所体现的乃是高利贷者和奴隶主或封建主共同瓜分奴隶或农奴所生产的剩余产品[2]的经济关系,以及高利贷者对农民和手工业者等小生产者的剥削关系。马克思曾经这样地指出:“高利贷资本有资本的剥削方式,但没有它的生产方式。”[3]

  与高利贷资本不同,借贷资本是在资本主义条件下,适应着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的需要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它体现的乃是另外一种经济关系。借贷资本的形成和资本主义的再生产过程有密切的联系,而它的主要来源就是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在其循环和周转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而必然出现的暂时闲置的货币资本。

  第一,在资本周转的过程中,固定资本的损耗部分,会不断地在货币形态上暂时闲置起来。大家知道,不论是产业资本还是商业资本,它的固定资本的价值都是按照其损耗的程度一部分一部分地加到商品中,并随着商品的出售分批地回到资本家手里,而固定资本的更新,却是在它被完全消耗以后才进行的。这样,在固定资本的折旧费已经开始提取,而它的物质形态尚未更新的期间,在资本家手中便会有一定数量的折旧费暂时闲置起来。

  第二,在资本周转的过程中,也会有一部分流动资本变成暂时闲置的货币资本。首先,商品的销售和原材料、燃料等等的购买,在时间上往往是不一致的,当商品销售出去以后,而原材料和燃料的购置尚未到期时,就会有一部分流动资本以货币的形式暂时闲置起来。这种情况,在一些生产或原料购买带有季节性的生产部门[4]中,表现得尤其明显。其次,商品销售日期和工资支付日期的不一致,也会使一部分流动资本变成暂时闲置的货币资本。

  第三,资本家预定用于积累部分的剩余价值,只有当它达到一定数量的时候,才能实际上变为追加资本。而在它还不足以被用来扩大原有企业的规模或建立新企业之前,它也会在货币形态上暂时闲置起来。

  所以,在资本主义再生产的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必然会有一部分货币资本暂时闲置起来。这部分暂时闲置的货币资本既然从职能资本[5]中游离出来,因而也就不能再为它的所有者带来剩余价值,显然,这是和资本的本性相矛盾的。前面说过,资本只有在运动中才能存在,才能保持自己的生命力。作为资本有意识的担当者的资本家,当然不愿意让他的资本处于这种闲置状态,为此,他必须给这部分资本寻求新的出路。


注:

[1] 食利者。

[2] 甚至是必要产品。

[3] 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6年版,第700页。

[4] 例如制糖业、纺纱业、卷yan业等等。

[5] 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

《政治经济学概论》9.1 借贷资本的本质和特点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