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民国镇江往事--江苏省立镇江图书馆

2023-09-26 10:54 作者:西津旅程  | 我要投稿

1929年,南京国民政府江苏省会迁往镇江。

江苏省教育厅同步拟定了三年教育计划,因镇江为省会所在地,故筹议第一年内先完成省立镇江图书馆的设立,于第二、三年在江南、江北选择合适地点,再各设省立图书馆一所。

镇江可以说是民国江苏省立图书馆事业的重要发端地之一(镇江当时还有五三图书馆、私立江苏流通图书馆等公、私有较大型图书馆)。

1930年秋季,江苏省教育厅在镇江筹设开馆事宜,聘请王云五、俞庆棠、柳诒徵、陈定祥、何鸿鉴、童致旋为筹备委员。

1932年7月,委任童致旋为专职筹备主任。同年9月,在镇江太平桥租赁民房建立筹备处,开始采购图书、器具。

1933年3月5日,太平桥地址开始开放阅览。7月1日,省立镇江图书馆宣告成立,童致旋为首任馆长。

1934年12月,童致旋辞任,省府委派陈贯吾继任。

1935年1月,省立镇江图书馆自建馆舍开始动工,9月建成并迁入新馆,也就是现在的镇江图书馆位置(当时为中正路南首)。

   省立镇江图书馆建成时的照片
  保存至今的江苏省立镇江图书馆匾额(傅增湘题写)

省立镇江图书馆建成时,占地约14亩(该地块原计划用于省立镇江体育场),馆舍面阔146英尺、进深60英尺,图书库容20705立方英尺。阅览室5所、研究室2所,面积合计7000平方英尺,其余房屋为办公、接待、休息等用途。

建筑整体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全部造价因档案记载口径不一,约45000-50000银元。(上海成基建筑公司设计、上海新记营造厂承建)

省立镇江图书馆下设征存、编纂、阅览、推广、总务5个分部,30年代初创时有职员25人、实习生6人,其年均经费为3-4万元左右,60%用于工资支付、40%为业务经费。

据抗战前统计:

至1934年底,有藏书67372册、杂志31424本,其它古籍善本如图书集成、四部备要、四部丛刊、四库珍本、各地方志等都已基本齐备。

省立镇江图书馆在图书编类上,采用了杜威十分法、王云五中外图书统一分类法。

开放时间为:每日开放12小时(4月至9月间8:00-20:00 ;10月至来年3月间9:00-21:00)。

 省立镇江图书馆分类简表

抗战时期,江苏省立镇江图书馆因战停办。除部分重要珍贵典籍转移到湖南外,房舍被日军占用,大部器具书籍失散殆尽。

1945年10月,省立镇江图书馆开始恢复,陈贯吾依旧担任馆长。1946年4月,陈贯吾辞任,后由陈纶馆长继任。

抗战胜利初期,省立镇江图书馆大部分馆舍为江苏省教育厅借用,所以在这段时期内,省镇图将馆员宿舍“景贤楼”用于开放阅览。

1947年9月后,江苏省教育厅大楼建成,开始腾退占房。

1947年10月21日,镇江图书馆完全恢复原有阅览布局,直到1949年。

目前现存“省立镇江图书馆档案”有:

《江苏省立镇江图书馆简况》-1936年、《江苏省立镇江图书馆概况》-1948年(台湾中央图书馆藏)。


档案中记载的江苏省立镇江图书馆相关制度(部分)


省立镇江图书馆征求图书办法

省立镇江图书馆征求图书启示

省立镇江图书馆组织规程


民国镇江往事--江苏省立镇江图书馆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