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最后一战:柏林战役

2022-02-17 19:55 作者:芝兰学社  | 我要投稿


一、第三帝国没有退路
随着时间进入45年2月份时,苏联红军的前锋已经指向了第三帝国的心脏,柏林,曾经元首发号施令的地方。此时盟军的领导人正齐聚雅尔塔,召开会议商讨战后世界格局的划分。依靠着奥德-尼斯河的优势和防线的缩短与拉直,德军在2月份还是阻滞苏联红军的继续进攻。


对第三帝国来说,此时的战况已经是相当的不利了,苏联红军直指柏林,英美法盟军也已抵达荷兰与莱茵河,意大利的据点无时无刻不遭受着来自游击队的袭击和盟军的进攻,濒临崩溃。  


(柏林战役前的欧洲)



元首阿道夫·希特勒在1945年1月16日返回到柏林,他曾幻想的千年帝国,有朝一日竟然被敌军打到首都。回到柏林之后,希特勒便决定再也不离开这里了。此后的105天内,他除去两次远足,几次授勋之外,再也没有离开地堡。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的最后一战,德国人就是在柏林的地堡中进行指挥谋划的。3月28日,元首做了一次重要的将领调动,陆军司令部参谋长海因茨·古德里安将军被步兵将军汉斯·克雷布斯代替,这位为第三帝国立下了汗马功劳的装甲战将领,永远的离开了第三帝国陆军之中。 


二、战前的苏德部署

如果将柏林周遭的部队全部算上,那么保卫柏林和保卫柏林接近地的德军合计约有80,0000人左右,分别是维斯瓦河集团军群(第三装甲集团军和第九集团军)、舍尔纳的中央集团军群第4装甲集团军、柏林卫戍部队还有超过50个营的国民冲锋队。维斯瓦集团军群下辖6个军,共计25个师,同时还有一些零零散散的党卫军部队,例如“查理曼”师、“瓦隆”师等等。这些党卫军部队中有的发誓要在柏林血战到底。3月20日,哥特哈德·海因里希将军接替希姆莱成为维斯瓦河集团军的指挥官。海因里希是德军中最出色的防御战术家之一,他在到任后便立刻着手拟订御敌计划。海因里希准确地预测到苏军主力将越过奥得河并沿东西向主干道发动攻势,因此他决定仅在奥得河沿岸设立少量防御,同时命工兵重点加固可俯瞰主干道与奥得河交会点的施劳弗高地,而此地则位于奥得河以西约17千米(11英里)、柏林以东约90千米(56英里)。海因里希自其他区段的防线抽调兵力以集中力量守卫高地。德军工兵将上游的水库泄洪,将此时已因春季融雪而泥泞不堪的奥得河冲积平原变成了一大片沼泽。在高地平原的后方,德军建构了三条一路向后方延伸至柏林郊外的带状防御工事;工事由反战车壕、战防炮阵地以及四通八达的壕沟与碉堡组成 


海因里希



 柏林面积884平方公里,是一座大型工业城市,工业人口在120万以上,集中了德国全国三分之二的电力工业,大部分机器制造业与军工,约有40个航空企业,10个大车辆厂,30个其他军工厂。柏林交通发达,铁路,公路,水路运输便利,有15条铁路与6条公路干线通往全国各地,市内有50个港口,柏林作为第三帝国的首都,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正如丘吉尔所说“只要柏林能够坚持在被围困的废墟中进行抵抗,德国人的抵抗就将得到鼓舞,而柏林的陷落可能会使几乎所有的德国纳粹分子丧失希望”,因此,希特勒也将柏林视为防御重点,德国人将柏林市区进行了防区划分,目的是为了便于指挥,所有的防区阵地之间都有综合通信体系加以链接。德国的地铁系统同样用来隐蔽部队的行动。可以说,德军为了保卫他们的首都做出了极大的准备。


再将目光看向苏联红军。4月1日,苏联红军最高统帅部开始制定对柏林的进攻计划,大本营最终批准了计划,将进攻日期暂定于4月16日。但是这样一来,苏联人只有两个星期进行准备了。红军计划动用三个方面军:罗科索夫斯基的白俄罗斯第二方面军(北面)、朱可夫的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中央)以及科涅夫的乌克兰第一方面军(南面)。这三个方面军将沿着辽阔的地域实施多次强力突击,以合围并分割柏林军队集团,将他们各个击破。随后,苏军将花费12-15天拿下柏林并向易北河推进。具体的部署是,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司令朱可夫)首先在什维特,格劳斯加斯特劳集地段上转入进攻,消灭当面德军,随后攻占柏林城,并于战役第12-15日前出至易北河。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司令罗科索夫斯基)的任务是消灭斯才新德军集团,于战役第12-15日前出至安克拉姆,瓦林,威顿堡地区。乌克兰第一方面军(司令科涅夫)的任务是:消灭 科特布斯和柏林以南地域的德军,随即向西和西北发展进攻,最迟于战役第10-12日占别力茨,威登堡,德累斯顿地区。


朱可夫的部队下辖7个苏联和1个波兰(波兰人民军)诸兵种合成集团军、2个坦克集团军、2个空军集团军和4个独立机动军。科涅夫的部队下辖5个苏联和1个波兰诸兵种合成集团军、2个坦克集团军、1个空军集团军和4个机动军。再加上罗科索夫斯基的部队,苏联红军的总兵力达到了惊人的250万人,其中包括作战兵力206万人。可以说,苏联人为这一仗进行了充分的准备。 


(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指挥官:朱可夫)



德军方面,德军统帅部在柏林接近地上,组织了纵深梯次配置的防御,沿奥得河和尼斯河的西岸构筑了三道防御地带,全纵深为20-40公里,德军的第一防御地带是沿奥得河和尼斯河西岸构筑的,第二防御地带位置在兰道夫河西岸,沿安盖尔米杰,捷也洛夫,革列兹一线展开,距第一防御地带前沿为10-20公里,第三防御地带距离第一防御地带前沿20-35公里,其最主要的支撑点是科特布斯与斯普里堡。 在攻势打响前,苏军进行了大规模的专业保障行动。侦察机对柏林、城市接近地和防御地带实施了6次航空照相侦查。为顺利通过尼斯河,乌克兰第一方面军筹集了2440艘工兵木舟、搭建了合计纵长750米的突击桥及超过1000米长的木桥构件。崔可夫的近卫第八集团军由于对城市巷战有着独到的见解,因此崔可夫参谋人员编写了一本小册子,朱可夫将这本小册子下发全军,为即将到来的城市战进行培训。 盟军方面,西方盟国没有派遣地面部队占领柏林的计划。西方盟军远征部队最高指挥官艾森豪威尔将军知道同盟国不可能比苏联更早抵达柏林,也因此认为没有必要为一座将在战后落入苏联势力范围的城市付出更多伤亡。他也预测盟军和苏联竞争占领柏林可能会导致战斗中出现过多的友军误击。盟军对柏林战役的贡献主要表现在1945年间对该城市的轰炸行动。1945年间美国陆军航空军对柏林发动了规模庞大的日间轰炸;英国皇家空军所属的蚊式轰炸机也连续36个晚上对柏林实施轰炸,直到1945年4月20日与21日间、苏军进城前才停止  


三、第三帝国的末日

1945年4月14日05:30,在15-20分钟的炮火急袭后,中央的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和南面的乌克兰第一方面军开始在主攻点开始进行战斗侦察。根据战斗侦察的结果,苏军指挥员调整了各个地段上的火力准备工作。4月16日,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开始进行总的炮火准备,不过这次炮火准备似乎有些过了头,甚至没有摧毁塞洛高地上的德军第二防御阵地。拂晓,苏军发起了进攻,不过由于烟雾弥漫和探照灯的干扰,红军步兵只推进了1.5-2公里,到达塞洛高地下的豪普特运河。与此同时,英国皇家空军也在4月15日(出动105架轰炸机)、4月17日(出动61架轰炸机)、4月18日(出动57架轰炸机)、4月19日(出动79架轰炸机)与4月20日(出动78架轰炸机)的夜间对柏林市内的阵地实施战术轰炸。前线部队推进的缓慢,使一向冷静的朱可夫坐不住了,他决定提前将用于发展胜利的装甲部队投入战场,总的来说,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的推进过于缓慢,并且一路上苦不堪言。他们花了两天才突破塞洛高地,这导致德军的有生力量可以撤离此地,甚至在4月17日,德军还发动了一次反击,以切断卡图科夫的近卫坦克第一集团军前锋部队之后的柏林-屈斯特林高速公路。到4月20日,朱可夫的部队突破了德军第4道防线,并开始向柏林东郊推进,但是损失之大和推进的缓慢是令人无法忍受的。由于朱可夫部队在16日的推进实在是过于缓慢,最高统帅部认为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的缓慢进攻有碍于柏林战役的顺利进行,遂命令白俄罗斯第二方面军和乌克兰第一方面军协助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进行进攻。  相比于朱可夫的缓慢推进,南线科涅夫的部队推进的则相对来说比较顺利。4月16日,科涅夫的部队先对德军进行了40分钟的炮火打击,随后在部队强渡尼斯河的时候,苏军又对德军进行了1小时的炮火压制。等到第一天结束的时候,苏联红军早已突破第一道防线并楔入德军第二道防线1.5公里。由于同时期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进攻实在是过于缓慢,斯大林便向乌克兰第一方面军方面军元帅科涅夫致电,提出让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借用乌克兰第一方面军的突破口展开攻击,而科涅夫则认为这样一来会浪费掉大量宝贵时间,旋即提出不如由乌克兰第一方面军展开对柏林的攻击。此举得到了斯大林的同意,从这个时候开始,一场围绕着谁先进入柏林的竞赛开始了。 4月17日夜,乌克兰第一方面军下辖的近卫第3、4坦克集团军开始朝着柏林方向发起进攻。此时德军也调来了2个步兵师和1个坦克师用于加强在施普雷河的防御。不过科涅夫的部队进攻可谓是相当的顺利,到4月18日结束时,科涅夫的所有部队已经彻底突破了尼斯河防线,并且有些部队甚至突破了柏林南面的施普雷河。19日清晨时,科涅夫的所有部队已经彻底的突破德军的防线,方面军以每天平均10公里的速度向柏林疾驰而去。 


(柏林战役局势图)



罗科索夫斯基的部队则在4月18-19日强渡了奥德河东段,在河中岛屿上占领了出发阵地,以便顺利开展下一步强渡奥德河西段河道的行动。


那这个时候呢?希特勒已经变得神经质了,他生命的最后时间里非常喜欢戈培尔给他念《腓特烈大王史》中关于七年战争的一部分,特别是关于俄国女皇突然离世,使反普联军毁灭的那一段。戈培尔还使用起星象图,他认为时机会在4月的下半月迎来转机。1945年4月13日,美国总统罗斯福死了。戈培尔遂给希特勒打去电话,通知这一个所谓的好消息。


希特勒原本计划前往上萨尔堡继续指挥的,可是红军和盟军推进的速度如此的快,阿道夫希特勒根本就没有时间撤离柏林。4月20日,苏联红军的远程炮火第一次向柏林开火,第二天,混杂一起的突击第3、近卫坦克第1、2等数个集团军的部队已经突入柏林郊区。4月19-20日,南翼科涅夫的部队向前推进了95公里,21日近卫坦克第三集团军占领了位于措森的德国陆军总司令部,随后还突进了柏林南郊。从4月20日至4月26日,在科涅夫延伸的左翼位置的第52集团军和波兰人民军第2集团军打退了德军自格尔利茨发动的反击,同时,4月24日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的部队与乌克兰第一方面军的部队会师成功,第九集团军被成功的包围起来了。


中央部分的苏军在4月22日攻占柏林南面的施普雷河,4月25日,扎多夫上将的近卫第五集团军与美国第一集团军第96步兵师在易北河进行了历史性的会师。  


(易北河会师,自此敲响了第三帝国的丧钟)



随着易北河的胜利会师,罗科索夫斯基的白俄罗斯第二方面军也突破了奥德河西段河道,死死的钉住了第3装甲集团军。使其无法对柏林北面的苏军发起反击。此时身处柏林的希特勒还希望那些部队发动反击来解首都之围,对于外界所发生的困难是浑然不知的。 




 四、诸神的黄昏

4月22日,下午3时,元首召开了例行的军事会议,会上,约德尔建议让所有周遭的部队都尽可能的回援柏林,希特勒对此表示了同意,这样一来,西边防守易北河的第12集团军就将东进,以来策应帮助第九集团军。然而随着部分部队从北部前线撤离导致红军进入柏林之后,他疯了。他疯狂的指责所有人都背叛了他,无论是国防军还是党卫军,最后他宣布,他将永远留在柏林。其他的高级将领则表示反对,认为元首应该撤往南方,那里还有德军的大部残余,此时已离开柏林的希姆莱和邓尼茨也劝希特勒离开柏林,在他们看来,柏林此时已经成为一块是非之地。除去一些国社党的死忠成员,大部分人都开始想办法离开柏林。4月23日,空军将领科勒前往慕尼黑,于上午抵达上萨尔斯堡,在那里他见到了德国空军元帅赫尔曼·戈林,他将自己在地堡所听的一切告诉了戈林,遂鼓舞这个第三帝国的二号人物计划提前上位。同时,希姆莱也与瑞典的伯纳多特伯爵见面,他告诉这个瑞典人,“元首伟大的生命快要结束了”,希姆莱催促这个瑞典人,德国愿意向西方国家(不包括苏联)投降。在戈林电报发出的同一天,施佩尔也抵达了柏林,当他和元首交谈之余,希特勒得到了戈林的电报,这之后这位元首勃然大怒,24日,上萨尔斯堡的德军士兵受命逮捕了这位帝国空军元帅。 


(戈林同希姆莱,两个希特勒最为器重的人,却毫不犹豫的抛弃了希特勒)


 
4月26日,科涅夫的近卫第四坦克集团军和第十三集团军的部分兵力阻挡住了第12集团军的驰援行动。与此同时,朱可夫麾下的苏联红军开始了对柏林的强攻,此时德军在柏林大概有30万(也有的说法认为有32万),这些德军中包括那些死硬的党卫军部队,而苏联红军则有46.4万人准备参与这场最后的攻城战。在冯·格莱姆将军刚抵达柏林的同时,红军的炮火已经开始轰击帝国总理府。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苏联红军在每一个巷道间与德军展开厮杀,这期间内,红军共肃清了超过300个街区的德军。他们根据任务性质将步兵、坦克、直瞄射击的炮兵和工兵合理编组成强击支队和强击群,逐一拿下建筑物。 


(展开进攻的苏联红军)


  
4月28日地堡中的希特勒再一次得知了一个绝望的消息,希姆莱打算向盟军投降。怒火中烧的阿道夫随即枪毙了党卫军联络官菲格莱因。而此时,那些负责保卫柏林近郊地区的德国军队,则开始计划后撤,并且已经同柏林失去了联系。红军已然包围了柏林。4月29日,阿道夫希特勒与一直忠于他的爱娃结婚,而这一天,苏联红军也向这个元首送去了一份大礼,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突击第三集团军的步兵第79军展开了极具象征意义的国会大厦之战。4月30日时,苏军已解决了桥梁的问题,并于早上06:00在炮兵的支援下对国会大厦展开攻击,然而在德军设于2千米(1.2英里)外动物园防空塔上的128毫米火炮的炮火阻挠下,苏军直到当天晚上才成功攻入建筑物内。国会大厦自1933年2月失火以来便一直处于废弃状态,其内部也因此瓦砾堆四散,比起政府建筑物,更像个废墟。国会大厦内的德国守军巧妙地利用了这点,依托瓦砾堆及建筑残骸作为战斗掩体;双方爆发激烈的室内战斗。此时的地下室内仍有为数众多的德军驻守,他们不断发动反攻试图驱离苏军。1945年5月2日时,国会大厦已完全落入苏军手中。那张两名苏联士兵在国会大厦屋顶上插上胜利旗的著名照片事实上是建筑物被攻占后的隔天为拍摄照片而重演的场景。对苏联人而言,那张照片所捕捉的事件是胜利的象征,代表着柏林战役、乃至于整个东线战场的战斗以苏联的完全胜利告终。就如同第756团的指挥官费多尔·岑钱科上校在他给其属下的第一营营长史蒂芬·纽斯卓埃夫上尉的命令中所写道的,“…我军最高指挥部…及全体苏联人民命令你在柏林的屋顶上升起胜利旗。在同残余德军展开了逐个楼层的交锋后,4月30日,步兵第150师第756步兵团第1营的的红军战士米哈伊尔·叶戈洛夫和梅利通·坎塔利亚在国会大厦的穹顶升起了一面苏联国旗。尽管后续的作战一直持续到5月1日上午,但是这也宣告了德意志第三帝国的死亡。  




 正处于地堡的元首在得知红军攻克国会大厦后,留下了一份遗嘱便自杀了。戈培尔认为现在只能同苏联人和谈了,地堡中的德国人派出了克雷布斯将军与苏联人谈判,谈判的苏方代表是崔可夫,同时将进程时时报告给朱可夫,再由朱可夫报告给斯大林。可以预见的是,斯大林根本不关心,苏联人认为,德国人必须是无条件投降,除此之外一概不接受。5月1日晚,随着突击第5集团军步兵第九军政治处的安娜·尼库林那少校将红旗插在帝国总理府和红军对剩余德军区域展开进攻,可以肯定的是,谈判没戏了。晚8点,戈培尔夫妇以及几个孩子自杀。5月2日,柏林卫戍部队残部根据炮兵将军魏德林的命令,正式投降。在柏林卫戍德军投降的同时被包围的德第九集团军也最终突破无望,被苏联红军尽数消灭。5月10日,德国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场最终归于平静。

攻占国会大厦


 
五、总结

从4月16日开始的柏林战役,对于苏联红军来说,一方面战果累累,他们碾碎了国防军的余部,间接的杀死了那个不可一世的疯子元首,为从1941年-1945年死于德国国社党之手的苏联平民进行了一次正义的复仇,从另一方面来说,损失也是巨大的。36,1367名苏联和波兰军人倒下,其中,崔可夫的近卫第八集团军损失了24484人。苏联红军的损失是巨大的。


那么德国人呢?柏林战役造成12.5万名平民的死亡,他们很多都是自杀,这其中包括那些在地堡的人,很多人恐惧红军的到来,恐惧苏联人会对他们做出暴行,就像1941年苏联境内的那些德国人所做的一样。剩下的德国军队,80万大军中有48,0000人被俘。


然而,其他地方的战争还没有结束,在布雷斯劳、布拉格等地,还有剩余的德国军队在负隅顽抗,在布拉格还有弗拉索夫的俄罗斯解放军,这些叛国者终将付出代价。同时,远东的日本帝国依旧在准备最后的决战,用不了多久,苏联红军将再一次投入到远东的作战中。


国社党和希特勒就这样从德意志的土地上消失了,希特勒死了,他认为他死了,德意志也就死了,实际上,德意志尚在人间。而苏联,此时的苏联人总算可以喘口气了,从1941年开始的伟大的卫国战争,伴随着崭新的红旗于柏林升起,伴随着太阳从莫斯科的地平线上升起,也就这样结束了。 重兵突击快速合为为苏军获得此次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基础。整个作战地图并不算很大,但苏军并没有平均使用兵力,仍然把大量兵力兵器集中使用在主要方向上。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在面积仅有315平方公里的屈斯特林登陆场上,就展开了四个合成集团军和大量的作战装备,平均每平方公里有1282人,火炮80门,坦克38辆,在突破德军防御时。各方面军又规定了较窄的突破地段,突击兵力更加集中,使强大的冲击力集中在狭窄正面,为连续数天数到防御地带创造了条件。由于苏军在决定性方向上集中优势兵力兵器这点,使得德军被分割为数个相对孤立的部分,从而为各个歼灭德军重兵集团做好了充分准备。苏军在进行城市外围作战时,注重发挥坦克军团的作用。利用其所具有的强大火力高度低动力和坚强防护力所形成的突击力。突破敌纵深批次的防御部署。并在摩托化步兵的有力配合下,消灭敌军残存有生力量。巩固已夺占地域。并迅速实施迂回包围。以达成快速合围城市的作战企图。苏军统帅部还给各方面加强了大量工程兵,使各方面军形成了很高的工程兵密度。 柏林战役的主角是一对老对手,一方是德军的海因里希,另一方是苏军朱可夫元帅。两人曾在1942年的莫斯科战役中多次拼杀,彼此十分熟悉。通过两人以往的交锋,海因里希自以为摸清了对手的战法,并形成了一套对付朱可夫的办法。原来朱可夫指挥苏军每次攻击前都要对敌人进行长时间的炮击,敌人的前沿阵地炸的差不多了,才发动步兵突击。海因里希还发现朱可夫通常是在进攻前一昼夜进行战斗侦查,于次日凌晨开始进攻。然而,在柏林战役中,朱可夫临时把进攻时间提前了两个小时,炮击时间也比以往大大缩短。朱可夫反过来利用了海因里希保守中的思维定势,临阵变招,打了海因里希一个措手不及。使老辣的对手损失惨重。在发动进攻战役前,苏军大量使用探照灯,所有进攻的坦克,卡车,车灯一起打开强烈的灯光射向德军阵地,照得敌人目眩眼花,惊恐万状,接着,数以万计的炮弹向敌阵地倾泻过去。步兵和坦克趁势展开进攻,顺利突破了德军防御阵地。 


战后的柏林



最后一战:柏林战役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