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请指教》——《新小城之春》和《疯狂外星人》

首先说一下《新小城之春》,整体的观感在目前来说是我终于能够看到一部完整的影视短片的呈现,真不容易,看到现在才出现一个能拿出手的片子看。

但是我想强调一点的是,《新小城之春》不是毕志飞的作品。就像李成儒老师说的,完全在照着葫芦画瓢。如果你没看过《小城之春》,你会觉得这部片子不错,氛围感十足,演员不错,有很多长镜头基本靠着演员的互动撑住了。饭桌戏非常不错,给个赞。

但如果你看过《小城之春》,你会发现基本就是个浓缩版的而且不怎么出众的片子,基本框架模仿了,最后的醉酒玩游戏的戏改了改,而且和原片相互比较就不是一个档次,我个人推荐大家去看看原片,除了演员本身浓烈的戏剧腔外,镜头运用,人物走位,场面调度都非常到位,很多长镜头戏需要恰到好处的分配来构建人物关系,原片真的不错。

之后说一下梁龙的《Nothing·疯狂的外星人》,看完后感觉上是有点东西,我个人也承认看不懂,这个没啥,他想表达的我大体认为是这样的。

异类的不被认可,一个大妈在跳舞,周围的大妈都无动于衷坐在三轮车看着,
几个小孩在画一致的画面,只有一个小男孩往后看画他想画的东西,外星人摆个姿势,你以为画外星人?其实也不是。

几个人在游乐园玩碰碰车,时间到,一些人走了,只有妆哭花的小姐姐还有外星人。
最后就是一个在没人的演讲场地念诗,四下无人,他自己开始擦椅子,然后他见到和他长的一样的外星人。
外星人载着他们来到剧院,那里的门票免费,所有人一起跳舞,不知是外星人控制着他们,还是外星人跟着跳舞。

最后的歌曲里:耍猴的是个艺术家(大致意思)也颇有意味
视频最后你会发现,外星人本身就不存在。
可能看到这里的时候你还是没看懂,没有关系,我们换个内容,看会不会更好的理解。
所有人在低头看手机,只有一个人在拿着厚重的书籍一页页细细的读。
外面的一群小孩聚在一起,他们拿着平板开始对战玩游戏,只有一个小女孩在自己跳着皮筋,皮筋的一头是树,一头是外星人。
乡村里,几个杂耍艺人在凛冽的寒风下表演着,面对着唯一的外星人观众。
等等吧。
那么这样表现的话,会不会比之前的更加容易去理解这部影片想表达的意义。

总之,看不懂和看得懂的争论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我个人在看完之后给我的留下的是问题是,是以大众的需求来创造电影,还是由电影来创造观众的需求。

我个人是比较倾向于创造大众的需求,使电影体裁类型或者是风格更加丰富化,也能够更好的促进影视行业的多样化发展。
但是在当下的影视行业发展的状态下,最大的问题不是这个,而是他们自以为观众的需求是他们想的那样,不深入群众了解,等某一个剧爆火后,两三年基本都是这一类型的作品。这才是当下最亟需解决的问题。
我个人比较先吐槽一点,无论影片的好与坏,都不应该剥夺其他观众观看的权利,我举个例子,一千个人看一部电影,八百个人走了,说不好看,走之前强行关闭电影,强制剥夺剩余两百人观看的权利。这不是电影本身的问题,这是个人权利被剥夺的问题。这个赛制我非常不赞同。

我相信很多人多多少少了解过,是有很多电影即使获得很高的荣誉,也会产生票房低的局面,那么能否证明这部电影就一定不好吗?我个人认为电影作为第七艺术的存在,有一部分的东西或多或少会脱离于大众的实际需求,有相当一段时间,电影作为导演个人的作品以抵制当时的千篇一律的商业电影存在。即作者论。
当然这个就不细说,我自己也是在学习的阶段,我想说的是,电影或多或少会出现不太让人喜欢的电影,但我希望大家允许它们的存在,这样电影才能够多样化,才能够在发展的道路上进行一定的突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