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一口气看完老子,孔子偶像,道家始祖,春秋时期神一般的存在

2023-06-04 23:10 作者:聪明的一xiu哥  | 我要投稿

一口气看完老子

他是人们心中神秘的神仙,是孔子的偶像,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本期文章让我们一口气看完老子的一生。老子大约于公元前571年出生于春秋时期的陈国古县(今河南省鹿邑县),据说,老子出生时就和其他的孩子不太一样,他刚生出来就有两条黄色的眉毛,额头上还有皱纹,像个小老头,耳朵特别大,于是家里人就给他取名为耳,又名聃,老子小的时候就很爱读书,勤学好问,简直就是个十万个为什么的真人版,经常缠着家里人问一些国家兴亡、军事战争、祭祀占卜、观星天象的问题,于是老子的家里人就请了一个大名鼎鼎的老师给他当家教,这个人就是商容,商容精通殷商礼乐,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是周武王讨纣时期的一个重要人物,算得上是当时的名望贤人,有一天,商容给老子上课的时候讲道:天地之间人为贵,众人之中王为本,老子直接开问:天为何物?商容回:天者,在上之清清者也,老子问:清清者又是何物?商容回:清清者,太空是也,老子问:太空之上,又是何物?商容回:天空之上,清之清者也,老子又问:之上又是何物?商容回:清之清者之上,更为清清之清者也,商容跟说绕口令似的,但是老子还没问完,他继续问道:清者穷尽处为何物?这打破砂锅问到底的问题,商容实在是接不下去了,他只好说:这个问题先人没说过,书上也没记载,我也不敢乱说,老子回家后问家里人这个问题,没人能回答出来,于是他晚上抬头观星辰,一直在想这个问题,愣是想了一个晚上都没睡,这种事儿老子经常干,思考的时候两耳不闻窗外事,非要想明白才行,所以他能从很普通的事物中感悟出很多哲理,比如他从水中悟出:天下柔弱,莫过于水,而攻坚者,莫能胜之,以其无以易之。很高深莫测吧,商容给老子上了三年的课,有一天却突然辞职了,他说:老夫识浅,聃儿思敏,他觉得自己学的东西已经不够再传授给老子了,推荐老子到周朝都城拜见博士,于是老子的家里人给他收拾好行李,买好车票,送老子出远门深造去了,之后,他天文地理人文无所不学,公元前551年,老子20岁,他苦学了三年后去周王室上班,做了守藏室史,他的职位相当于现在的国家图书馆馆长,因为整天泡在图书馆里,他的学问大有长进,后来他因为学识渊博,名声特别大,可以说在学界红得发紫。

公元前538年的某一天,一个小年轻来拜访33岁的老子,毕恭毕敬地向老子求教,这个小年轻就是当时只有17岁的孔子,老子听了他的问题回答说:你所说的礼倡导他的人骨头都已经腐烂了,只有他的言论还在,况且君子时运来了就驾着车出去做官,生不逢时就像蓬草一样随风飘转,我听说善于经商的人把货物隐藏起来,好像什么东西没有,抛弃您的娇气和过多的欲望,抛弃您所做的情态神色或过大的志向,这些对于您自身都是没有好处的,我能告诉您的就这些罢了,后来孔子离开周地,老子给他送别的时候送了他一段话:吾闻之,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义者送人以言。吾不富不贵,无财以送汝;愿以数言相送。当今之世,聪明而深察者,其所以遇难而几至于死,在于好讥人之非也;善辩而通达者,其所以招祸而屡至于身,在于好扬人之恶也。为人之子,勿以己为高;为人之臣,勿以己为上。(我听说,有钱人赞助别人钱财,仁义道德的人用言语教导或指导他人,我不是有钱人,没有钱送你,便送你几句话,当今天下,聪明而能看透局势的人之所以不得善终,就在于喜欢说人是非,而善于诡辩(大概主指当时的名家和纵横家)的人不得善终,就在于喜欢以自己的才能掩盖别人的过错,让他人的错误得以张扬,所以才招来祸端,你要记住,做为晚辈,不要在长辈面前表现得高高在上,做为臣子,不要以为自己比君主更有能耐,更高贵!)老子用这番话给孔子做了一个提醒,孔子回到鲁国弟子们问他:老子到底是啥样的呢?毕竟大家都没见过圣人,孔子说:鸟,我知它能飞,鱼,吾知它能游,兽,我知它能走,走者可用网缚之,游者可用钩钓之,飞者可用箭取之,至于龙,吾不知其何以,龙乘风云而上九天也,吾所见老子也,其犹龙乎,学识渊深而莫测,志趣高邈而难知,老聃,真无师也!(鸟,我知道它能飞;鱼,我知道它能游;野兽,我知道它能跑。山林里奔跑的野兽,我们可以用网捕捉它;水里游泳的鱼,我们可以用丝线去钓它;空中飞翔的鸟儿,我们可以用弓箭去射杀它。对于这些动物,我都有办法把握它们。但是对于龙,我就不知道了,它能够乘着风云直上天际。我今天见到了老子,他就像龙一样啊!)孔子激动的把老子比作龙,可见孔子那个时候还是老子的小迷弟。公元前535年,老子因为受到权贵排挤,被炒了鱿鱼,他当时36岁,饭碗丢了之后,他就去鲁国游历,公元前530年,周王室老板跟玩似的,又把老子招回来,继续做图书馆馆长,反正老子也没升过官,馆长也算是他的铁饭碗了。

公元前526年,26岁的孔子又来拜访45岁的老子,这是孔子第二次向老子求教。公元前516年,老子被一些职场问题连累又丢了工作,55岁也不小了,他干脆回到老家,之后骑着一头青牛出函谷关,西游秦国去了,公元前501年,老子回老家之后,51岁的孔子又去了老子的老家向老子问学,这是孔子第三次来拜访老子,这个时候的老子已经70岁了,大约公元前485年,老子看到周王朝越来越衰败,实在是不争气,就准备远行,出函谷去四处云游,把守函谷关的长官尹喜是老子的小粉丝,听说老子要来函谷关,他要见到偶像了,非常高兴。可是当他得知老子是要出关离开的,又觉得很可惜,就想设法留住老子,于是尹喜就对老子说,先生想出关也可以,但是得留下一部着作,小菜一碟吗这不是,于是老子就在函谷关住了几天,几天后,他真的写出了一篇5000字左右的著作。

据说这篇著作就是后来传世的《道德经》,老子的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是中国道学思想的经典,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以“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开篇,他以自然无为之说,解释了天地万物产生、发展、灭亡的自然规律,折射了一个众生云云的大千世界,并相应的告诉人们如何认识自然,对待自然,老子认为-道就是一切事物发展的规律,人要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就必须顺应这个规律,他提倡“以物自然”“不强求”,“无为而治”,这就是他的思想核心,胡适曾这样评价老子,老子是中国哲学的鼻祖,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位真正的哲学家。之后,老子就骑着大青牛悠哉悠哉的走了,再后来他便销声匿迹,归隐江湖了,相传他归隐于景室山,也就是后来的老君山,大约公元前471年,老子死于秦国,享年101岁,《庄子•养生主》有:老聃死,秦失吊之,三号而出。历史上的老子地位是很高的,是神一样的存在,万物皆可道的哲学思想连接了天地、人和万物,虽然他的思想对于很多人来说依旧很高深,难以琢磨,但是他提倡的顺其自然,在我们面临压力和人生困境时也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也许柳暗花明又一村呢!

一口气看完老子,孔子偶像,道家始祖,春秋时期神一般的存在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