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意匠·寻师篇】关于柯布西耶的12个关键词(上)

2021-09-22 15:16 作者:北洋意匠  | 我要投稿


关于柯布西耶的12个关键词

参考资料

《勒·柯布西耶全集》勒·柯布西耶(法国)

《直角之诗》勒·柯布西耶(法国)

《走向新建筑》勒·柯布西耶(法国)

《光辉城市》勒·柯布西耶(法国)

《模度》勒·柯布西耶(法国)

《东方游记》勒·柯布西耶(法国)

《透明性》柯林·罗(美国)



#1

东方之旅

Le Voyage d'Orient

(1911.05-1911.10)


柯布西耶于1887年出生于瑞士拉绍德封。


这是一个海拔一千米的山间小镇,它位于法国很近的山脉中,那个人口只有四万人的小地方,以制表而闻名于世。


勒·柯布西耶于1907年初开始了最初的意大利旅行,这是一次终身难忘的体验,他写了许多长信以及画了大量的写生素描,那时还只是一位装饰美术家的柯布西耶,已经开始思考建筑和城市特征等问题。


1911年5月,柯布西耶开始了他为期五个月的东方旅行,历经东欧、巴尔干、土耳其、希腊和意大利。

柯布西耶东方之旅路线图

他将一路上的所见所闻以及速写手稿整理成《东方游记》,这是柯布西耶出版的第一本书,也是他逝世前要求再版的最后一本书。柯布西耶伟大的艺术征程就从这里开始。体现在他建筑设计中的东方元素,对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强调,以及对建筑象征性的理解,都可以从本书找到最初的原点。

《东方游记》及手稿(1966年出版)





【书摘】


“ 从事建筑艺术的人 ,当他处在职业的某个时期 ,头脑空空,心怀疑惑,却要赋予一种死亡材料以鲜活形式。他们一定理解,我在一片废墟之中,与那些无言的石头做着冷冰冰的交谈,这种内心独白是何等伤感。”

—— 《东方游记》帕提农


“ 在教堂的穹顶下走过的游客啊,你如果不是建筑师,就想象不到在石头的威严审判面前这份惶悚不安是多么难受。我们所处的时代,是雕塑匠人十分稀少的时代。幸亏老天仁厚,不让我们遇见先贤,要真遇见,他们惊诧的目光会让我们发毛,而他们的愤怒也会落到我们头上,我们只有逃走才是。我总是想起他们的勤奋,因而充满噬心蚀骨的内疚,今日每下一道按我们图纸施工的命令,我都要惧怕一阵。”

—— 《东方游记》圣山


“ 我觉得美首先是由和谐,而不是粗大、高广,或者是花费的金钱数额,或者产生的舞台光芒构成的。之所以这么看,是因为我还年轻。年轻是为时短暂的罪过。我年轻,所以容易做出一些轻率的判断。我尊重折中主义,不过我要等到须发全白之后,才会闭着眼睛奉行这种主义。反过来,我会睁大眼睛——眼镜后面的两只近视眼,观察周围的一切。”

—— 《东方游记》几点印象


柯布西耶手稿

帕特农神庙
保加利亚大特尔诺沃老城
苏莱曼清真寺
苏莱曼清真寺


在此次旅行之后,柯布西耶找到了自己未来的方向——成为一名建筑设计师。




#2

纯粹主义

Purism

(1918-1925)


柯布西耶于1917年定居巴黎,同时从事绘画和室内设计,与新派立体主义的画家和诗人合编杂志《华丽精神》,按自己外祖父的姓取笔名为勒·柯布西耶,他在第一期就写到:“一个新的时代开始了,它植根于一种新的精神,有明确目标的一种建设性和综合性的新精神


1918年,勒·柯布西耶遇见了立体派画家奥赞方(AmédéeOzenfant),如遇知音。奥赞方鼓励他画画,两人开始了一段时间的合作。拒绝将立体主义视为非理性和“浪漫主义”,两人共同发表了他们的宣言,即《后立体主义》(Aprèslecubisme)并建立了一个新的艺术运动,纯粹主义。


《后立体主义》
奥赞方自画像

纯粹主义将要表达的对象简化为几何角度和形状的关系,并使用几乎没有变化、接近平面的颜色以达到统一的效果。这些“纯”的形式是由它们的内在品质组成的,随着机器时代的兴起,纯粹艺术旨在给机械工业的主题注入永恒的生命。


静物画是当时表达纯粹主义哲学比较流行的形式,艺术家会选择一些日常物品,并将其简化为美学上令人愉悦的形状和形式,以强调现代世界的简单之美。反对了当时资产阶级美的观念:过度装饰。


纯粹主义宣言——


1.纯粹主义并不想成为科学的艺术


2.立体主义已经成为浪漫的装饰艺术


3.艺术有一个等级,装饰艺术在最低级,顶层是人物


4.绘画可以反映所描绘物体的内在品质,但是绘画没有叙事性也没有象征性。


5.纯粹主义需要清晰的构思并且按照构思去创作,它可以避开那些复杂到陷入困境的构思,从而让创作得以进行。认真严肃的艺术必须摒弃那些不表现真正价值的绘画技巧。


6.艺术最先始于概念,技术只是一个工具,为概念服务。


7.纯粹主义拒绝表现奇异的以及原始的风格,它在需求一种重建绘画自然本身的纯净的元素,


8.创作方法必须保证不能影响作品的概念


9.纯粹主义认为回归自然本性并不是复制自然本性


10.纯粹主义认为变化都是通过寻求不变的过程证明的


11.除了不明确的自由外,所有的自由在艺术上都可以被接受。


《翻开的书、烟斗、玻璃杯、火柴盒的静物画》,1918年
《有多个物体的静物画》,1923年

这项运动发生在一战后,因为强调文化和社会恢复秩序,所以也被视为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古典主义的一部分。


纯粹主义的巅峰之作是勒•柯布西耶的新精神馆(Pavilion of the New Spirit),这是1925年为巴黎的国际现代装饰与工艺艺术展览建造的样板房。在2017年CNN的一篇文章中,英国策展人及作家斯蒂芬•贝利(Stephen Bayley)将该建筑物称为“定义现代世界的20种设计”之一

新精神馆(Pavillon de l'Esprit Nouveau),1925年
新精神馆(Pavillon de l'Esprit Nouveau),1925年

#3

走向新建筑

Vers Une Architecture

(1923)


柯布西耶从1920年起,在其主编的《新精神》杂志上连续发表论文,提倡建筑的革新,走平民化、工业化、功能化的道路,提倡相应的新的建筑美学。这些论文汇集为《走向新建筑》一书,于1923年出版。


《走向新建筑》是一本宣言式小册子,中心思想很明确,就是激烈否定十九世纪以来因循守旧的建筑观点、复古主义和折衷主义建筑风格,主张创造新时代的新建筑。在这本书中他给住宅下了一个新的定义,他说:“住房是居住的机器”,“如果从我们头脑中清除所有关于房屋的固有概念,而用批判的、客观的观点观察问题,我们就会得到:房屋机器一大规模生产房屋的概念。

走向新建筑Vers Une Architecture(1923)

这本书的第一版出版之后,到处都产生了对与建筑有关的事情的兴趣。普通人因此而谈论建筑、喜欢谈建筑、希望有能力谈论建筑——这是一场深刻的社会运动的后果。这本书不企图说服专业人员,而是说服大众,要他们相信一个建筑时期来临了。建筑成为了时代的镜子,现代建筑关心的住宅,是普通而平常的人关心普通而平常的住宅,这是时代的一个标志。为普通人,“所有的人"研究住宅,这就是恢复人道的基础,人的尺度,需要的标准、功能的标准,情感的标准——这些才是最重要的,这些才是一切。这个时代,一切都以人为本。



目录


概述
工程师的美学和建筑学 
致建筑师们的三项备忘
I 体 
II 面
III 平面
基准线
视而不见的眼睛 
I 轮船
II 飞机 
III 汽车
建筑
I 罗马的教益
II 平面的幻觉 
III 纯粹的精神创造 
批量生产的住宅 
建筑创新或者革命
鸣谢


因为该书是柯布西耶在上世纪二十年代陆续发表在《新精神》杂志上的关于新建筑美学的论文汇编,所以在前五章归纳论述当中除去可以作为概述的第一章工程师的美学·建筑”和第三章‘基准线”之外,“给建筑师先生们的三项备忘”、“视而不见的眼晴”“建筑”三章下属每节内容都由该章所倡导的宣言开头,独立成片。最后第六章“成批生产的住宅”和第七章“建筑创新或者革命”便是柯布西耶新建筑美学的结论暨战后的实施方法,及对其必要性的激进强调。



【书摘】


“ 建筑的本质是基本形体,所谓的各种风格是对几何美的掩饰,对建筑本质的破坏。”

                 ——《致建筑师们的三项备忘》


“住宅是用来居住的机器,就像一个扶手椅是用来坐的机器,我们创造了水笔、自动铅笔、打字机、电话、豪华轿车、轮船、飞机,时代正在一天天确定它的风格,而我们却视而不见。”


“ 将艺术和纯装饰混为一谈是对艺术的亵渎,艺术不是有钱人把玩的奢侈玩具,艺术是小众而高傲的,不应是建筑设计的追求——和谐才是。”


“ 满足基本需求之后,低俗的人追求装饰与色彩,高雅的人追求比例与和谐。”


“ 社会动乱的关键是房子的问题,束缚精神的住宅是对人权的剥夺,不搞新建筑就要革命。”

                ——《不搞新建筑就要革命》



#4

新建筑五点

Five Points of New Architecture 

(1926)


1926年柯布西耶就自己的住宅设计提出著名的“新建筑五点”(Cinq points de l'architecture      moderne),它们是——

1. 底层架空(les pilotis)



让实用空间远离地面的阴冷潮湿,把地面留给花园和交通空间,这是底层架空的意义。


柯布的着眼点,首先是技术上的可能(钢筋混凝土结构);其次,是实现目的带来的人性化的意义(居住摆脱阴暗潮湿,更好的享受阳光);第三,缓解地面层通常空间紧张的矛盾;最后,才是新颖的形式


2. 自由立面(la façade libre)

没有自由平面,就没有自由立面。


只有外墙脱离了最外侧的那一排柱,立面才有了自由呈现的可能,这即是自由度。自由立面的基础,就在于摆脱受力结构对表皮的限制。可能性不等于必然性,自由不代表不克制。


柯布的很多建筑立面实际是非常克制的,也都遵循柱网的模数,简单而规整,但这种规整是主动追求的,与限制下的规整有本质的不同。


3. 横向长窗(la fenêtre-bandeau)

柯布对水平条窗的推崇,还是源于他对阳光、美景的基本的热爱,在柯布的理想中,城市是充满阳光,遍植绿树的,在这样的环境里,水平长窗就是很自然的结果。


与此同时,柯布认为水平长窗能为室内带来最大限度的光照和空气,以下是柯布为此做的图示。


4. 自由平面(le plan libre)

自由平面的最大特点是:墙、柱脱离,分别成为独立的构件,其他如楼梯、坡道等构件亦然


首先,“房间”的概念被弱化,取而代之的是“空间”概念。抛开了结构的限制,室内空间的形状、比例、组织形式可以有无穷的变化,这是"自由"的浅层意义;


其次,墙体的厚度不再重要,回归成单纯的分隔空间的线条,柱不参与空间的分割,回归成单纯的结构件,构件的属性回归了本质,回归了单纯;


第三,墙体和其他构件产生了自足性,其本身成为可欣赏的对象,即∶构件的材料、质地可以不再为所在的空间服务,而是单纯的表达构件本身,单纯的装饰不再是必须的,这是现代建筑审美的重要特征。


柯布在设计实践中为了贯彻这些原则不惜矫枉过正:他的平面除非别无选择,决不让墙与柱发生关系,其他构件亦然。为了方便墙的布置,柯布偏爱无梁的平板体系。直至现在,西方建筑仍然尽可能弱化梁的存在以求得空间的自由干净。



5. 屋顶花园(le toit-terrasse)



这个屋顶花园的意思,要放在当时去看。


当时的通行做法是屋顶为坡面的阁楼层,里面是储藏间和佣人的住所。柯布想说的是,首先在新的排水技术、新的结构形式下,屋顶不再有做坡形的必要性,可以是平的(从这个角度,把"屋顶花园"的说法换成"平屋面"亦未尝不可)。


其次柯布认识到屋顶也是好的空间,有最好的阳光和视野,应该加以利用


此外,屋顶的绿植、覆土可以缩短钢筋混凝土的温度反差,在技术上不容易产生裂缝


所以这个屋顶花园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花园,也融合了多层次的思考。正如柯布所说,技术的原因,经济的原因,舒适的原因,情感的原因,要求我们采用平顶式屋面。



#5

透明性

Transparency

柯林·罗(Colin Rowe),罗伯特·斯拉茨基(Robert Slutzky)


柯林·罗和罗伯特·斯拉茨基所撰写的《透明性》的发表于1964年。文章中作者将建筑与立体主义绘画做对比,分别以格罗皮乌斯和柯布西耶为例,详细的阐述了透明性理论的内涵和外延意义,即物理透明性和现象透明性



两种透明性的概念:


1.物理透明性(literal transparency)——真实存在的物理状态的透明,具有光线穿透的能力从而能够看到界面之后的景象;(玻璃等材料的透明)


2.现象透明性(phenomenal transparency)则表达了“空间-时间”,“同时性”“渗透”“叠合”“矛盾”等位置的双关性和更高层次的空间结构。(互相渗透但在视觉上不彼此破环的情形。)




物理透明性比较好理解,柯林·罗以格罗皮乌斯的包豪斯校舍为例,该建筑主要表现着玻璃的物理性的透明性。建筑立面是大片玻璃幕墙,透过玻璃只能看到水平向的水泥楼板,层次较单一。在视觉的透明意向上,该建筑与德劳内的《共时的窗子》类似。


现象透明性是文中主要讨论的,则以柯布西耶的加歇别墅为例,在建筑的正立面视角,勒•柯布西耶将立体主义绘画对平面的关注转化为对平行透视的关注,以莱热的《三副面孔》为例。

《三副面孔》(莱热)&加歇别墅(柯布西耶)

现象透明性运用了格式塔心理学中“补形”或“完形”的概念。如下图,我们看到的仅仅是三个缺了六分之一角的圆,三个“V”字形,但脑海中会不自觉将图形理解为一个白色三角形遮住了三个黑色圆形和最中间的黑色线框大三角。

这种概念同样可以引入到建筑学中,建筑外部(或者说立面)的层次同样可以暗示某些内部空间。比如刚刚提到的加歇住宅。


我们可以看到,平面被限定成三段,或者说三个层次,而这三个层次可以通过正立面的暗示被观者在进入房间之前得以感知

除了这种互相渗透但在视觉上不彼此破环的情形之外,透明性还可以体现在同时对一系列不同空间位置进行感知,即在多重坐标系下对某一坐标系的感知。比如丹尼尔·李伯斯金的这幅作品。

这张图名叫“拼贴”,它说明了现象透明性形式一组织的优点:多重解读、统一中的复杂性、模糊与清晰、使用者通过选择和参与的介人、与几何体相关的真实意义。



#6

建筑漫步

Architectural Promenade

(1923)


“漫步空间" 可定义为能够提供给人们在建筑中进行穿越和游历的可参与性的空间,在行进的过程中人通过视觉、听觉、触觉或其他行为与空间本身发生互动与对话。


柯布的灵感来自于雅典卫城从山脚到山顶的游行路线,希望将这种行进的仪式感引入建筑中。

建筑漫步空间的概念也经常应用在现代艺术中,如立体主义绘画,毕加索的《翁布拉斯·佛拉画像》在同一幅画中同时用多面视点表达人的不同方位。


杜尚的立体主义绘画《下楼梯的裸女》用二维的画面表达出了人物下楼动作的动态过程。

《下楼梯的裸女》杜尚

在这两幅作品中都具有时间的寓意,它是表达空间和时间关系的一种绘画。正如同萨伏伊别墅中的空间一样,拥有着折返迂回的穿越空间,其流线基本与设计的功能流线一致,清晰可辨。而引入“空间——时间”概念,是现代主义的一大特征。

在萨伏伊别墅之前,“建筑漫步”这一手法较早应用在拉罗什·让讷雷住宅中,柯布在二层展厅中加入了一条弧形坡道,观者在坡道上行进的过程中可以与展厅空间产生不同的视线关系。

拉罗什·让讷雷住宅平面图

END


【因为专注,所以专业】

天津地区建筑学考研教育领航者

===================================

咨询地址:天津市南开区南京路309号环球置地B1708

微信|电话:18943987972

QQ咨询:570471956

建筑学考研交流群: 558395541

微信公众号:北洋意匠

【意匠·寻师篇】关于柯布西耶的12个关键词(上)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