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私语与普世价值的连结尝试
——简评《流浪地球2》
其实一开始,我并不愿意看《流浪地球2》,因为从它的选角、海报、预告都无不透露出
主旋律的文化秩序
,加之中国电影环境每况愈下,我也不指望能有什么看点。所以我很早就给他定了性,不愿投入更多关注。但是身边很多朋友都给出了赞叹的评价,甚至有人说:这个电影都不像是中国近年拍的出来的电影、这是中国电影工业化的巅峰。于是,我决定去看一看它究竟是个什么样。事实证明,它确实不像是中国拍出来的电影,但是它又是
只有中国人能够拍的出来的电影。
《流浪地球2》蕴含着浓厚的中式价值观,这是使它作为科幻大片不跟风于好莱坞模式的根本所在。
亲人情感
是片中很多人物行为的出发点,两位主角叠印在镜中,更深化了这一内涵。子女、父母、伴侣好似中国人生命中的一部分,基于此引发情感共鸣便不是难事。于是,片中人物动机合理,信念强大,有血有肉,所以人类当中,更没有纯粹的反派,只有执念的挂碍。 另一个值得一说的是
“人类命运共同体”
的铺设。与其将《流浪地球2》定性为科幻片,我更愿意将它视作
灾难片
来思考。正是基于灾难的特殊背景,它所呈现的也是一种“理想式的共同体”,现实难免带有各种色彩,但是电影中的人共,试图寻找一种大同的普世价值,表达美好的夙愿,并且在我看来,还做出了一点争取。这种野心和情怀使它突破了国产主旋律的上限。另一个方面来说,这部影片所呈现的
不是“我”拯救世界,不是“众生”感恩戴德,英雄与凡人恰如一体,难舍难分。
当然,人与人并不是它要表达的全部。“流浪地球系列”所面对的一个宏伟命题是数字生命与人类文明。这也是将其引入哲学领域的关键。聚焦于
人与物质世界的斗争,讨论生死存亡
才是影片成立的根本。一直以来,人类都充分相信主观能动性的变革,但是面对宏伟的宇宙,我们到底能做什么。其实直到看完影片,我都认为我们低估了物质世界的宏大、神秘、寂静。人类之于宇宙不过一瞬尘土,宇宙之于人类却是整个世界。影片也通过俯仰拍和对比蒙太奇揭示了这一点,它会抛出问题和引导,但不会也无法给出答案。 《球2》的
剧情上有精巧的构思
,会给人恍然大悟、叹为观止的思维体验,我认为这是一部合格的科幻电影应该有的环节。很多人说,《球2》有一定的
观影门槛
,但其实它也照顾了大多数的受众。诚然,如果对科幻这方面有了解等等,你肯定也会有更深刻的理解,但是人们想要看懂这个故事并不难。能够接收它的信息和价值,便也足够。 电影,当然离不开
电影美学
。《流浪地球2》就应该在电影院看大屏幕。大景别、航空俯摄、快速摄影、环绕长镜头……电影技术水平相当不错,视觉效果无比震撼。当然,这个电影最大的特点在于他的内涵和剧情,但是
电影语言永远不是装饰品,它就是故事本身的一部分
。 再来说说,我自认为的
一些问题
。(纯属个人意见) ①《球2》其实是一个多线叙事,刘培强、图恒宇、联合国,三线并行,但是融合的有一点生硬,给我带来奇怪的
割裂感
。 ②
男性本位电影下的女性缺失
。韩朵朵在一开始是一个很亮眼的角色,大胆、机灵、严谨、坚韧等等,我本以为她会带来更多的精彩。但是在完成男主恋爱线后,她就退居为妻子、母亲的角色,善解人意、温柔体贴成为了她的代名词。她的病情也是为男主的成长服务,逐渐沦为附属。所以她的死亡也注定不会与男主的同事们相似,并且与她的初衷相违背。这是我的遗憾。郝晓浠这个角色中规中矩,也未能发挥特殊的价值。片中也有男凝瞬间,我对此非常敏感,稍有不适。 ③总体节奏稍显
拖沓
,师徒感情线刻画不够自然。 《流浪地球2》之所以强,还是应当归功于大刘的原著内容和科幻精神。电影本身确有问题,但是我依然愿意视其为
中国科幻电影的一座高峰
。 纪秋华 20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