栾布哭祭彭越《史记》
栾布哭祭彭越 《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原文】 使于齐,未还,汉召彭越,责以谋反,夷三族。 已而枭彭越头于洛阳下,诏曰: “有敢收视者,辄捕之。” 布从齐还,奏事彭越头下,祠而哭之。 吏捕布以闻。上召布,骂曰: “若与彭越反邪?吾禁人勿收,若独祠而哭之,与越反明矣。趣烹之。” 方提趣汤,布顾曰: “愿一言而死。” 上曰: “何言?” 布曰: “方上之困于彭城,败荥阳、成皋间,项王所以不能遂西,徒以彭王居梁地,与汉合从苦楚也。当是之时,彭王一顾,与楚则汉破,与汉而楚破。且垓下之会,微彭王,项氏不亡。天下已定,彭王剖符受封,亦欲传之万世。今陛下一征兵于梁,彭王病不行,而陛下疑以为反。反形未见,以苛小案诛灭之,臣恐功臣人人自危也。今彭王已死,臣生不如死,请就烹。” 于是上乃释布罪,拜为都尉。 【今译】 彭越是昌邑(今山东金乡西北)人。秦末聚众起兵,楚汉战争时,他将兵三万多次归刘邦,占据今河南东南部,多次断项羽粮道。 公元前202年,彭越配合刘邦、韩信,在垓下(今安徽灵璧南)击败项羽。刘邦在洛阳登上了皇帝宝座,他就是汉高祖。 西汉建立后,彭越被封为梁王。 栾布本是彭越的好友,彭越被封为梁王后,栾布任大梁大夫。 后来(公元前196年),栾布奉彭越之命出使到齐国,还没有回来(未还),刘邦召见彭越(汉召彭越),将他以谋反的罪名论处(责以谋反),他的父母、兄弟、妻子三族都被斩尽杀绝(夷三族)。(刘邦杀彭越时,栾布正出使齐国) 行刑后,又把彭越的头悬挂在洛阳城门下示众,并颁布诏令说:“谁胆敢去收殓或看望彭越(有敢收视者),就将谁立即逮捕。” 栾布从齐国返回(布从齐还),听说彭越被杀,便来到洛阳,就把自己出使齐国的情况,在城门下向彭越的头颅汇报(奏事彭越头下)。 一边痛哭一边拜祭、祭吊彭越(祠而哭之)。 官吏就逮捕了栾布,并报告了皇上刘邦。 刘邦召见栾布,质问栾布参与彭越谋反,下令烹杀栾布,骂道: “你要和彭越一同造反吗(若与彭越反邪)?我禁止任何人收尸看望(吾禁人勿收),你却偏偏跑去拜祭而且哭他,你这分明是和彭越一起造反的,赶快烹杀栾布。” 左右的人正准备烹杀栾布。 正要抬着栾布走向汤镬的时候,栾布回过头来,说: “死前希望能让我再说一句话。” 汉高祖刘邦问:“你要说什么?” 栾布说:“当年皇上与项羽大战,在彭城被围困,在荥阳、成皋一带战败的时候(方上之困于彭城,败荥阳、成皋间),项羽之所以不能继续向西追击,不能顺利长驱西进,还不是因为有彭越据守在梁地(徒以彭王居梁地),跟汉军联合从侧后牵制着楚军而使楚军动弹不得,陷于困境(与汉合从苦楚也)。 当时(当是之时),彭越真是举足轻重,只要彭越一侧重(彭王一顾),他倒向楚,汉就失败(与楚则汉破);他倒向汉,楚就失败(与汉而楚破)。 况且垓下的会战(且垓下之会),如没有彭越配合汉王作战,项王就不会灭亡(项氏不亡)。 现在大功告成,天下安定以后(天下已定),彭越诚心接受朝廷符节接受分封(彭王剖符受封),是希望能把这个封爵世世代代子子孙孙地传下去(亦欲传之万世)。 现在陛下你一声令下,到梁国征调军队(今陛下一征兵于梁),彭越仅仅因病没有立即前来(彭王病不行),陛下就怀疑,认为他要谋反(而陛下疑以为反)。 谋反的形迹还没有显现(反形未见),证据也没有看到,就以琐细的事情为罪名,苛刻地根据小节(以苛小案),而把他的三族诛灭了(诛灭之),我担心从此以后,曾与陛下南征北战的有功之臣们,会人人感到危险了(臣恐功臣人人自危也)。 如今彭越已经死了(今彭王已死),我也活着倒不如死了更好(臣生不如死),让我自己跳到沸水锅里,烹了吧(请就烹)。” 于是汉高祖刘邦就赦免了栾布,并任命他作都尉。 【赏析】 “栾布哭祭彭越” 栾布,西汉梁(今河南商丘) 人,与彭越友善,彭越为梁王,任他为梁大夫。汉高祖杀彭越后,他哭祭彭越,为官吏所捕。汉高祖释其罪,任为都尉。 刘邦当上皇帝后,对平日为他南征北战、出生入死、立下赫赫战功的将领们越来越不放心了。 淮阴侯韩信与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是助刘邦打倒项羽的三员大将,手底下都有军队,而且能征善战。 过了几年,国家安定下来了,刘邦便开始着手剪除异姓诸侯王的行动。 韩信有军事天才,自项羽败后,就为刘邦所忌,其死乃理所当然。 而彭越与英布也可以说是刘邦的眼中钉,非拔之不可。 高祖刘邦立国三大功臣都被杀害,除此之外,异姓诸侯,如燕王臧荼、韩王信等,都因被怀疑造反而或死或逃。异姓诸侯王消灭后,刘邦即封刘氏子弟为诸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