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九一八 铭记悲剧,更得铭记悲剧发生的原因!

2020-09-18 11:43 作者:做个小人物也挺好  | 我要投稿

九一八

铭记悲剧,更得铭记悲剧发生的原因!

又到九一八,许多人提到九一八都会想到勿忘国耻,却很少有人提记为什么会发生九一八,让我们重温那段历史吧!

外交上
中俄因为张学良贸然派军占领“中东路”,并将苏联的商船贸易公司、国家贸易公司等驻华机构同时查封,搜查苏联职员·,逮捕200余人,此为“中东路事件” 。导致中俄关系破裂。

内政上
国共对峙1927年国共关系破裂后,国民党虽然逐步统一于南京国民政府的旗帜下,但是其内部派系林立,纷争不断,国民政府对南方各省的统治力度薄弱。自1927年秋至1930年夏,中共先后组织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年关暴动、平江起义、百色起义等上百次起义和暴动,先后创建井冈山、赣南闽西、湘鄂西、鄂豫皖边、湘鄂赣边等十多块革命根据地,发展武装十多个军、7万多人,并多次击败国军一省或多省联合的进剿和会剿。  

中原大战结束后,蒋介石于1930年10月、1931年4月,先后两次对中共领导的中央苏区进行两次大规模围剿(使用均为杂牌部队),均告失败。

1931年7月,蒋介石再次调集30万军队,以十倍于红军的兵力发动了对中央苏区的第三次围剿,毛泽东、朱德等红一方面军领导人决定采取“避敌主力、打其虚弱”的方针,首先避敌锋芒,绕到敌人的背后,然后攻其后路,打破敌人“围剿”的方略,进行反“围剿”斗争。至8月6日国民党军已被红军拖得极为疲劳,红军作战进入由被动变主动的第二阶段。在红军的不断打击下,国民党军队已无力再战,蒋介石被迫于9月初下令“围剿”军总退却,至此红军获得了第三次反“围剿”的胜利。  

国内混战
“九一八”事变后上海街头的反日标语
“九一八”事变后上海街头的反日标语
1930年3月,为争夺中央统治权,汪精卫联合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等地方实力派发起挑战蒋介石南京中央政府及国民党中央会议的内战,5月蒋介石宣布“平叛”,双方激战近半年、伤亡30万人,史称“中原大战”。  

1931年5月底,广州国民政府外交部长陈友仁秘密出访日本,三次会见日本外相币原喜重郎,“表示愿以东北权益博取日本军火”,但未得到响应;   陈友仁在日期间,还会见苏联驻日大使寻求支持,也被拒绝。  

1931年9月1日广州国民政府进行总动员,出师讨蒋,并在天津设立“北方军事政务委员会”,任命阎锡山、冯玉祥、韩复榘、邹鲁等人为委员,统一北方反蒋武装。  

蒋介石迅速调兵“讨逆”并亲自从南京往南昌督战,至此,国民政府主要军事力量都被吸引在了南方。

民生上
江淮水灾,1931年7月28日,长江中下游豪雨成灾,大水席卷江淮流域8省2市,汉口堤防溃堤,直接冲击了南京国民政府的经济和赋税重心,使本已捉襟见肘的南京国民政府财政雪上加霜。大水造成的灾民占全国四分之一人口,损失达20多亿元。国民政府紧急组织“救济水灾委员会”,作为代表政府的最高赈济机构,制定各种应急救灾对策。国民政府战争频繁,再加上各项建设事业需费甚多,国库空虚, 严重财政赤字,但仍将全国预算七分之一用于赈灾,使国家赤字愈加增多。国民政府还通过赈灾公债、美麦借款、加征税收、摊派捐款和社会募捐等筹集钱款赈灾,至1931年底共筹集6000余万救灾款。但湖北、安徽、江苏仍爆发骚乱。  

军事上
1931年9月18日事变发生当夜,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公署中将参谋长荣臻根据张学良之命,命令东北军“不准抵抗,不准动,把枪放到库房里,挺着死,大家成仁,为国牺牲”。

现在回过头来细细品味,无论外交,内政,民生,军事上,都是失败的,也就注定了九一八的悲剧。这难道只怪某一个人或某一些政党吗?雪崩之后,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请不要相互指责了,当悲剧来临之际,你有责任,他有责任,我有责任,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责任,即使谁想逃避也是枉然,逃不掉的,古人们早就总结过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铭记悲剧,更得铭记悲剧发生的原因!


九一八 铭记悲剧,更得铭记悲剧发生的原因!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