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古代流放女囚犯来回几千里,为何衙役们却抢着去送?真相耐人寻味

2023-08-31 00:18 作者:真MAX一线天道长  | 我要投稿

从古至今,纵观世界,无论任何时期、任何国家,都会制定严谨的法律,以保证人民的生活安全,越是乱世,法律就将越严苛。


同样,根据罪犯所触犯法律的严重性,也会处以相应的刑罚。


随着时间的流逝、社会的发展,许多古时的刑罚,如今已经很少再看到了。在众多消失的刑罚当中,有一项就是“发配”。


“发配千里”“发配充军”,这在古代是一种仅次于斩首、死刑的重刑,而能够被判处这种刑罚的罪犯,犯下的无疑都是大罪。

罪犯们虽然能侥幸保住一条性命,但是被发配千里,也是十分遭罪的一件事。


可是与囚犯不同,押送他们的衙役们虽然也要步行千里,但是他们却十分喜欢这个任务,甚至碰到有些囚犯被发配,他们还会抢着去押送。


来回要走千里路,他们为什么这么积极呢?真实原因发人深省、耐人寻味。


一、死罪可免、活罪难逃

现如今,我们从一些古装影视作品,或者文学作品当中,经常可以听到这句“死罪可免、活罪难逃,判其发配千里。”


这句话通常都是皇帝在处罚某些罪犯时常说的一句话。

在古代,最重的刑罚不过就是株连九族、满门抄斩,比之轻一些的则是斩首示众,再轻一点的刑罚就是发配充军了。


被发配充军的罪犯,所犯下的大多都是密谋造反、欺君犯上的大罪,被发配者,也大多都是罪犯本人,或者受其连累的家人。


这些罪犯所犯下的罪行,都大同小异,而他们的家世背景,也都相差不多。无不是有钱有势、非富即贵之人。


在古代,如果没有较高的背景,还犯不下这种罪行。或许有人说,都欺君罔上了,不应该被斩首么?其实按照古时的律令来说,确实应该如此。

可是,考虑到有些罪臣之前确实对朝廷有功,又或者事出有因可以理解,又或是伴随皇帝身边的老臣子,皇上念及旧情,因此才会有“死罪可免,活罪难逃,发配充军”的刑罚。


另外还有一点原因是,古代百姓,最痛恨的就是残暴成性、乱杀大臣的昏君,因此皇帝都不希望给百姓留下这种印象。


因此,有的时候在判处罪行之时,只要有大臣出来劝阻,皇帝都会考虑再三之后,顺着大臣给的这个台阶,免除一些人的死罪改为发配。


二、痛苦不堪的“活罪”

死罪虽然被免去了,这个难逃的“活罪”也是非常折磨人。

首先,被发配者需要带上枷锁、囚铐,徒步走完这千里之遥;其次,在路上没有任何人会去照顾他们的生活,陪同他们一起的,不是同样要被发配的罪犯,就是看守他们的衙役,路途生活十分艰辛。


最后,哪怕安然无恙地,到达了被发配的地方,面临着他们的,不是暗无天日的劳动生涯,就是被划入军队之中,当作冲锋阵前的敢死队。


同时,他们被发配的地点,在古代无不是偏远的不毛之地,无论是地方气候,还是生活环境,都极为恶劣。


平常人很难在哪里生活,而他们的目的就是要靠他们的劳动,来改善当地的生活环境。

总之,被发配的人,虽然保住了自己的性命,但是往后的日子,大多都苦不堪言,甚至有部分被发配的罪犯,因为受不了长期的赶路,还没到发配地点就身患重病而亡故。


更有甚者,不少被押送的罪犯有的还会遭到同行衙役的殴打,甚至还要侍候同行的衙役,这更让不少发配的亲属们担惊受怕。


因此,许多被发配罪犯的家属们都想用钱疏通关系,或是让他们路上舒服一些,得到些照顾,又或是让他们发配到不是很远的地方。


虽然需要走这千里之遥,甚至还要再独自走回来的衙役们却很享受这份任务,甚至碰到被发配的女囚犯,他们还会争先恐后地去抢着押送。

三、古时最舒服的“公出”

将犯人押送到千里之外,跟随犯人一路行走到不毛之地,甚至还要独自返回,这往返数千里的行程,在很多人眼里,都是一件“苦差事”,实则不然。


押送“发配犯人”这件差事,在古代是很多衙役们眼中的“美差”,甚至碰到女囚,衙役们都会争着去,原因无外乎以下几点。


首先,当时的衙役们在本职工作当中,公务繁重,如果在当差的时候偷懒,没被发现还好,被发现了就要克扣工资,十分严酷。


而执行押解囚犯这个任务就不同了,正所谓“天高皇帝远”,离开了官府,他们就可以偷奸耍滑了。

尤其是碰到押送女囚犯的时候,因为一个弱女子,手无缚鸡之力,很难逃跑,更难能够给他们带来什么麻烦。


因此,这对衙役们来说,无非就是相当于一段公费自驾游,所以这种“公出”,他们都会挣着,抢着去。


其次,能够被判处发配执行的,家中多有些背景、势力。


他们的家人为了让犯人们少受些苦,就会花大价钱,来疏通关系,讨好押送其的衙役。而这些“好处费”,自然就落到这些衙役们的手中,成了“外来之财”。

如果是女囚犯,身子骨本来就弱,她们的家人们给好处费的几率更大,而且给的好处费也会更多,因此碰到押送女囚这些衙役们为了这“好处费”也会更加积极。


在押送的过程当中,衙役们往往还会有一些,“意外名额”,而这些名额主要是给那些病死在发配路上的罪犯的。


不少家属因为心疼女囚会愿意花重金来买这些名额,换取女囚的自由,而反观男囚,则没多少人愿意花那么大的代价。

因此,押送女囚犯们,也成为了衙役们求之不得的“美差”。既能自由自在地,领取自己的工资,又能收到不菲的“好处费”,这种“公出”的任务,简直不要太舒服。


喜欢这篇文章的转发和点个赞长按5秒给个三连,顺便关注天天,关注天天不易走偏,人均寿百,年入千万

古代流放女囚犯来回几千里,为何衙役们却抢着去送?真相耐人寻味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