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艺术不应该“描写”也不应该“象征”,应该直接表现

2022-08-28 14:58 作者:中国崛起呀  | 我要投稿

贝多芬532、艺术不应该“描写”也不应该“象征”,应该直接表现


十二音音乐(音乐领域术语)(百度百科):

…音、乐、音乐:见《欧几里得146、147》…

(…《欧几里得》:小说名…)

 

…术、语、术语:见《欧几里得67》…

 

作曲技巧

…技、巧、技巧:见《牛顿89》…

(…《牛顿》:小说名…)

 

12音技法音乐是现代作曲技巧之一,亦称12音体系,它是现代表现主义音乐的一个流派。

…体、系、体系:见《欧几里得27》…

…主义:最高理想和准则。

某某主义指:以某某为最高理想和准则的思想体系。比如:

拜金主义:是把追求金钱作为最高理想和基本原则,一切活动都是为了金钱;

极权主义:是把追求权力的最大化作为最高准则;

自由主义:是把人的自由作为最高理想和准则的思想体系…


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1911年发生在绘画界。德国的俄罗斯画家康定斯基 与画家马克尔、马克等创办了《青骑士》杂志,其中不仅刊登了康氏等人的绘画,而且还发表了许多关于绘画、诗歌、戏剧等方面的表现主义理论文章,

…理、论、理论:见《欧几里得5》…

 

其中 奥地利音乐家勋伯格的著作 掀起了音乐史上表现主义的狂潮。

…史:见《欧几里得111》…


十二音技法音乐 在美学思想 和创作技巧上 与印象派截然不同,

…思、想、思想:见《欧几里得154》…

…创、作、创作:见《伽利略20》…

(…《伽利略》:小说名…)

 

他们认为艺术既不应该描写,也不应该象征,而应该直接表现人类的精神与体验

…艺、术、艺术:见《牛顿103》…

…直、接、直接:见《欧几里得34》…

…精、神、精神:见《牛顿154》…

这种观点 与绘画上的表现主义一脉相承,即通过艺术揭示人类的心灵世界,把疯狂、绝望、恐惧、焦灼等病态情感 以及人类不可思议的命运 相互掺杂在一起。

…观、点、观点:见《欧几里得50、51》…

…世、界、世界:见《欧几里得110》…

…情、感、情感:见《牛顿101》…

 

 

该技法在作曲技巧上 是绝对反传统的,

完全无视过去的调性规律、和声(两个以上不同乐音混合在一起,就构成和音)功能规律,而是把8度中12个音给以同等的价值,抛弃过去主音、属音、下属音等观念,使无调性占有绝对统治地位。

…绝、对、绝对:见《欧几里得172》…

…调、性、调性:见《贝多芬114》…

…规、律、规律:见《欧几里得43》…

…功、能、功能:见《伽利略44》…

…规、律、规律:见《欧几里得43》…

…度:见《欧几里得24》…

…八度:见《贝多芬51~79》…

…价、值、价值:见《欧几里得92》…

…主、主音:见《贝多芬113、114》…

…属音:见《贝多芬156、属音所以属音是因为主音产生属于主音》…


 

由于旧有的旋律轨迹被破坏,使得旋律既不均衡,又无反复仅仅是一连串独特的音的连续

…旋、律、旋律:见《贝多芬71》…

…连、续、连续:见《欧几里得44》…


节奏上也难以捉摸,几乎无拍子可言,打破了过去的平衡,故而显得非常自由自在。

…节、奏、节奏:见《牛顿87~88》…

…拍、子、拍子:见《贝多芬72》…

 

在乐队编制 和配器上 也绝不追求过去的庞大 与音响的夸张,而是采取精致而纯朴的小编制,带有明显的室内乐性质,

…性、质、性质:见《欧几里得37》…

 

但色彩上不像印象主义那样悠闲与冷漠而是单纯、明快而强烈

…色、彩、色彩:见《贝多芬255》…

 

 

最早试验12音技法的作曲家,一般首推奥地利作曲家豪埃尔。


以后经过音乐表现主义人物奥地利作曲家勋伯格 及其弟子贝尔格和韦伯恩的多年摸索,他们均以各自的实践 证明了这种新思维在音乐创作中的可能性。

…实、践、实践:见《欧几里得11》…

…证、明、证明:见《欧几里得6》…

…思、维、思维:见《欧几里得22》…

…性:1.物质所具有的性能;物质因含有某种成分而产生的性质:黏~。弹~。药~。碱~。油~。2.后缀,加在名词、动词或形容词之后构成抽象名词或属性词,表示事物的某种性质或性能:党~。纪律~。创造~。适应~。优越~。普遍~。先天~。流行~…见《欧几里得10》…

 

他们作曲的基本技法是:所有12个半音按固定顺序组成音列,音列中的每个音不能重复,

…基、本、基本:见《欧几里得2》…

…音、列、音列:见《贝多芬100》…

 

它没有主题的概念,仅仅是一个骨架,一个渗透在使用它的作品中的音乐概念。

…概、念、概念:见《欧几里得22、23》…

 

1923年,勋伯格的《五首钢琴曲》和室内乐《小夜曲》;贝尔格的《小提琴协奏曲》、小歌剧《璐(lù)璐》;韦伯恩的《钢琴变奏曲》(作品 27)、《六首小曲》(作品9)等均是他们的代表作。

 

 

争议

 

关于谁是真正的12音技法的创造者?

这个问题至今尚存有争议,

中世纪有人使用过12音作曲;

俄国作曲家斯克里亚宾的“神秘的和弦”也是12音作曲的例证;

…和、弦、和弦:见《贝多芬119~123》…


德国作曲家杰夫·戈里谢夫曾在1914年写过一首明显的12音音乐作品。

但不管怎么说,勋伯格及其弟子们在研究前人作曲技法的基础上,把12音技术发展成为现代作曲的一种技法,并在世界音乐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这点却是不容置疑的。

…研、究、研究:见《欧几里得42》…

…基、础、基础:见《欧几里得37》…

…技、术、技术:见《欧几里得104》…

…发、展、发展:见《伽利略21》…

 

 

后来,12音技法音乐又发展成为“序列”音乐、“整体序列”音乐以及“点描”音乐等等。

…序、列、序列:见《贝多芬527》…

…“序列”音乐、“整体序列”音乐:见《贝多芬529~531》…

 

序列主义电子音乐当中 得到了重要的应用

各种音乐要素 就是被编成序列 输入电脑,并通过电子合成器表现出来

请看下集《贝多芬533、各种音乐要素就是被编成序列输入电脑,并通过电子合成器表现出来》”


若不知晓历史,便看不清未来

欢迎关注哔哩“中国崛起呀”


艺术不应该“描写”也不应该“象征”,应该直接表现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