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欧阳修的醉翁之意

2023-02-20 23:46 作者:柒块三毛六  | 我要投稿

北宋的第四个皇帝赵祯在位时,经济繁荣,科学和文化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所以,这一时期也被史家称为仁宗盛治。正所谓时势造英雄,欧阳修就生活在这样的时代。


欧阳修少年时,就喜欢读韩愈的《昌黎先生文集》,成年后,更是身体力行地传播先秦两汉时那种平易直白的古文。反对词藻华丽而内容单薄的骈文。你知道吗? 唐宋八大家中,有五人是得到过欧阳修提携的。


北宋的科举考试,以词赋取人,崇尚华丽的辞藻,应试者会做骈文即可。骈文注重形式、对仗和押韵等,而忽视文章内容,脱离现实。


嘉佑元年,这次科举由欧阳修主持。欧阳修原本就对以往的科考制度心怀不满,决心利用这次机会,推行他的诗文革新主张,废除了晦涩的“大学体”,提倡那些有真知灼见,而且文风古朴流畅的文章;对那些文章艰涩、讲求形式而内容空洞的文章,一律排除在外,不得入选。


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苏辙、曾巩同榜及第,主考是欧阳修。正因为他力主实用文风,刻意挑选行文通俗言之有物,文风古朴流畅的文章,才提拔了一批文风平易的人才。

就如同当年的北大校长蔡元培,因为兼容并蓄的办学理念,所以才使得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流砥柱。同样的,正因为欧阳修的大力提倡,才使得北宋的古文运动推广开来。


欧阳修比苏洵年长两岁,两人以文缔交,友谊深厚。欧阳修非常欣赏苏洵的文采,曾举荐过苏洵,这在欧阳修的弟子曾巩的《苏明允哀辞》中有所记录。


宋仁宗庆历元年(1041年),二十三岁的曾巩给欧阳修写了一封信,就是《上欧学士第一书》,从此拜入欧阳修的门下。十六年后,终于在恩师主考的时候,顺利及第。


景祐四年,王安石跟随父亲来到北宋的都城东京,不久就和欧阳修的学生曾巩成为挚友,后来,曾巩就向他的老师推荐了王安石的文章,被大为称赞,这些支持和鼓励,对王安石后来的发展也有很大的帮助。


《孟子》里写到,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为人生之乐。欧阳修有如此多的得意门生,也让我们更能体会《醉翁亭记》里的太守之乐了。


欧阳修的醉翁之意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