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番海遗珠——《奇幻儿童》(2004)观感

2022-11-01 10:14 作者:月光如水照缁衣  | 我要投稿

昨夜补完最后一话,我关上平板,不禁仰天长叹。。。代入想象自己像最后一话银发碧眼的贝弗鲁孩子的一员一般,站在海边,仰望天空:何处是自己的归宿?我是使命是什么?我存在的价值何在?前世今生的轮回是为了什么?。。。。。伴随着这些问题,剧情中的一幕幕,一个个人物重又浮现在眼前:最想回家却最终命丧他乡的西斯马、有着复杂情感和羁绊关系的赛斯与索兰、选择放弃转世留在今生的帕鲁萨。。。。


相信在一段时间内,这部番剧会让我回味良久。。

这部2004年的老番也是知名度极低的冷番。偶遇这部作品,第一印象是极简风格的人物面部线条与今天的主流截然不同,很快适应之后,我觉得这种带有欧式风格的人物“开脸”有着令人惊异的表现力。后续再看,有点古怪的剧情、虽然交织在一起但又似乎完全不搭界的几条故事线索,让人不禁好奇: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一路看了七、八话,发现心中的疑问并没有解开,但剧情的发展依然充满吸引力,各种未知像诱饵一样诱使观众不断跟随叙事线索前进,然而未来会是怎样的“真相”,还是一无所知。


终于,在全部26话的剧情走到将近一半的时候,各条线索的来龙去脉开始有了眉目。作为观众的我,这才发现,每条故事线上的人物存在的意义是什么,为什么这些不同线索会交织在一起。。。原本以为,走到这一步,整部剧也差不多该结束了,可是看了一下,发现剩余竟然还有将近十话,这么长的篇幅,还能做怎样的展开呢?带着这样的疑问,我继续观看,结果发现,后半部分才是全剧真正意义的高潮,各种苦情催人泪下,同时又不断让人沉思,其中的因缘纠葛又表达了什么。。


整部作品看完,我觉得这个剧本的编写水准是异乎寻常得出类拔萃。前期所有伏笔,后期都完美回收。缜密铺垫之后,一步步带领观众走向剧情高潮。在触动观众感情的同时,还能催化观众对剧情主旨进行反思回味。这样的水准,真是凤毛麟角。



灵魂


灵魂问题始终是不少日漫中关注的焦点,我始终认为,对此问题讨论最好、最透彻的是攻壳,它用一个剃刀排除法来提出这个问题:假如科技发达到一定程度,可以将人体所有部分都替换为人工制品,那么,替换到哪一步可以说,这个“人”就变成了一个纯粹的“机器”人了呢?无限接近人类的高仿人造人,和真人之间的最后一点区别在哪里?高AI的机器人是否有可能具有灵魂呢?等等。。这些问题在此暂不讨论。我想说的重点是,无论你对灵魂存在说接受与否,都不可否认这种提法至少已经存续了几千年。在这几千年之中,相信灵魂存在的人们对这一问题不断思索,积累传续下来诸多看法,例如灵魂不灭、轮回转世、前世今生等等。这些看法的存在跨越时间、跨越空间、跨越不同种族和文化,本身就奇迹般地证明了自身的“合理性”。


被近现代科学OO的很多现代人,将这些看法视为迷信的糟粕加以绝对排斥,但也有一些人,相信这些理论一定有其内在的道理。在此,不讨论孰是孰非,我只想说,这部《奇幻儿童》也提示观众再次思考前世与灵魂等问题。



悲剧


人生本来就是以悲剧为基底的。这一观念有着不计其数的表达。

文学艺术作品中的悲剧成分由此也就变得异常重要。《奇幻儿童》这部番,最后的八九话,将整个剧情中的悲剧元素做了很好的提炼与升华。每个人物的遭遇、命运,都让人唏嘘不已,感慨万千。这里既有让人哀叹的,最后敌不过的宿命,也有通过毅然做出选择,来打破定数,靠自己努力展开新的人生。无论怎样的选择,无论怎样的结局,都伴随着血与泪,都饱含了人物内心的矛盾、挣扎、撕扯与冲突,因此,每个人的“果”都显得是那样的沉甸甸。观众获得的这种感受,正是悲剧的力量,或者准确地说,正是我们每个人在自己时间线生命线上,与那些人物之间产生的深刻共鸣,因为,这就是人生啊!


这部番剧上映的2004年距今已经有相当长一段时间了,就如同演唱ED的Origa大神早已随风而逝一样。。《奇幻儿童》也仿佛夜空中的一颗星,随着天体运动,而离地球越来越遥远。。但总会有个别喜爱探索的人,在浩瀚的星海之中冒险,在遥远的彼方见到这颗蓝色的星球,见到这颗宛如深海中的明珠一般的作品,然后发出一声感叹:いいなぁ...


PS:

全剧最后的最后,发了一颗糖,这让我感到不完美。难道是监督怕被寄刀片?这个点留白就好了。


*写于2020-8-2

番海遗珠——《奇幻儿童》(2004)观感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