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服考研笔记-专题二《唐代多元服饰文化形成的背景是什么/唐代时期的服饰特征》

以下文章内容总结自《中国服装史》-袁仄
(1)唐朝是我国最具世界主义色彩的朝代。唐朝也是封建社会的极盛期,其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国力强盛,国土辽阔,民族多元,对外开放,采取开放的政策。这些使中华民族的眼界格外开阔,气度格外恢弘,兼容并蓄,广采博收,从而达到文化上空前的高峰期。同时该时期南北文化的交流融合,中外贸易的交通发达,美术和工艺美术的发展,高超精湛的纺织工艺以及对外来文化“兼容并包”地吸收和消化等,共同造就了唐代服饰的丰富多彩。
(2)唐朝的服饰虽然承袭隋朝旧制,但服饰形式上更富丽华美。一般的公服和常服都吸收了异族服装的成分,形成了独具大唐特色的服装新形式。唐代服装种类和样式趋于完美、整体和成熟,其款式和织物都和当时崇尚丰硕体态的审美融为一体,在服饰上显现出开放、自信的民族和信心。在这独有的时代环境和社会氛围下,唐代服饰,尤其是妇女服饰,以其众多的款式、艳丽的色调,创新的装饰手法,典雅华丽的风格,成为唐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3)唐代女子的日常服饰是襦裙,大多上身襦、袄、衫,下身束裙子,裙式及色彩很丰富。女子服饰中还有半臂、披帛,女子还着男装。①初唐女装束接近隋代,穿小袖长裙,裙束襦外,腰节线提高,至乳上,甚至腋下。②自天宝后,寄食阶级贵族妇女衣着日趋讲究、华贵和宽大。③中唐后,唐女装越来越趋长大宽博,衣袖越来越大,衣长拖地四五寸。④盛唐后,女装以袒胸为时髦。裙长可曳地,以多幅为佳,常用两色绫罗拼合而成褶裥效果,外束的裙腰上往住压上金银线作装饰,上有双垂绣带。红裙最流行。⑤半臂,是一种无领(或翻领)对襟(或套头)的短外衣,袖长及肘,衣长及腰,对襟则胸前结带。⑥披帛,继承六朝之“帔子”而来,由轻薄沙罗制成,图案丰富,最初为短阔,后来变狭长。⑦盛唐时期,女着男装成为一种流行女子着圆领袍服,腰束带,脚穿靴,也有戴幞头。
(4 )唐代女子的首服样式也非常丰富。唐代女子在不同时期分别流行戴胡帽、幂篱、帷帽等。胡帽是西域少数民族所戴帽子的总称。胡帽初为男子头衣,在武则天时期女子兴起穿胡装戴胡帽之风,到开元初年,女子即骑马外出,着胡帽而不掩面。幂篱、帷帽都为女子外出遮蔽容颜之物,幂篱在先,帷帽在后。唐近三百年来,女子的发髻样式和插戴是最为丰富多彩的时期。前期女子发髻承隋,后渐多样。女子的面妆名目多且变,除用铅粉胭脂之外,又加承袭六朝的花钿、额黄。
(5)唐代的男子多以圆领袍衫,幞头为主,圆领袍衫采用上衣连下属的深衣制,圆领右衽,领袖及襟出有缘边,前后襟下缘各接横襕以示下裳之意,头戴幞头,脚蹬乌皮六合靴,腰系革带。
(6)唐代历史揭开了中国古代最灿烂夺目的篇章,其服饰丰富多彩,唐人的服饰更是融合了西域异族的服饰文化,且大胆创新,是中国服装史上最多彩,最丰富的时期。唐代的女子服饰,不仅为灿烂的唐文化增添了光彩,并影响着后代的服饰生活文化,成为中国古代文化艺术苑地中的一朵奇丽之花。
文章内容为个人考研时期的笔记总结,仅供参考,如有需纠正补充的可在评论区留言。
——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