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基亚8.3 5G欧洲版 双月评测报告
本文原始发布时间为2021-5-10,于个人公众号。
尽管诺基亚8.3的发布已经过去了整整一年有余,然而8.3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其用户基数依旧算不上是当下诺基亚产品线中的主流,特别是针对国内的用户,老款机器例如X7,7Plus这些老型号使用至今的人大有人在。尽管用户基数不多,但是评测该做还是要继续做的,只不过由于个人的一些原因,没能够在一个月整月的期间发布月评测报告,因此这次针对8.3的评测将会延长到从双月的角度出发,一是从时间节点上来看能够更好的描述使用体验,避免一个月使用时间过短带来的了解程度不够的情况,另一点在于一个月的使用期间正好赶上了8.3的Android 11的大规模推送更新,因此Android 11更新后的实际体验如何,也是该评测报告着重需要说明之处。需要注意的是,本评测不会完整地在每个板块中详细地说明一遍具体的使用情况,更多的是阐述不同和变化之处,除非必要的时候才会选择引入更详细的说明,但尽可能地会针对没有阅读过早期一周评测报告的读者降低理解难度。如旧文一样,如无特别说明,诺基亚8.3均以“8.3”代之。
Android 11体验
严格来讲Android 11升级后的核心改动并不明显,但明显的两个改动如下:
1. 长按锁屏键功能重大调整。早期版本的长按锁屏键会在手机的右侧边显示关机、重启和截图键。在Android 11版本中,该界面从小窗口覆盖到全屏,顶部为紧急呼叫,截图和重启三个功能,下方为手机内绑定的支付卡片的显示区域(该区域的功能可以关闭),长按锁屏键截图的功能也被彻底删除。这对一些安卓手机的操作可能会特别不方便(至少我本人是这样觉得的)。
2. 充电提示音更改。在打电话期间接受到消息通知时,一般都会附带消息提示音,而那个消息提示音现在则更改成了目前的充电提示音,严格来讲没什么感觉,但是这种混用的音效实在让人感觉有些随意,因为Android 9和10之间的音效不一样,而10到11之间又换了一遍音效,这种频繁更换的意义让人感到不解且没有任何必要。3. 多任务模式下截图功能。在使用app多任务切换时,面板下方会显示截图功能,可以通过点击直接进行截图。但是这个功能实话说十分鸡肋,至少我是想不出来我在切换多个app期间进行屏幕截图的意义是什么……难道是秀手机开了很多后台?
使用磨损
尽管机身绝大多数结构采用的是聚碳酸酯材质,但是磨损还是不可避免地出现了,首先是摄像头的金属圆环,出现了一处意料之外的磕碰磨损,具体原因不明。此外机身中框上也出现了一处类似刮擦的磨损,由于我后续购买了保护壳并一直佩戴着,因此完全不清楚磨损的成因。但是以上内容相对无关紧要,重要的问题在于该机器摄像头包裹的一圈的灰尘积累较为明显,而且由于设计问题,摄像头周围环形带边缘的灰尘难以清理干净,造成的结果就是灰尘很容易跟着摄像头形成了一个圆圈,尤其是佩戴保护壳后该问题会显得更加突出。而8.3的摄像头环形带进灰难以彻底清理干净也是我在目前使用期间万万没有想到的一个事情。不过总体而言,磨损程度还算是在可接受的范围内,但是作为聚碳酸酯材质,8.3全面采用了打磨亮面设计而非传统的如早期Lumia系列产品的非亮面纯聚碳酸酯方案,因此从某种角度而言还是比较容易出现可见的细小磨损。
续航
续航方面,使用至今来看,目前还是保持着一天一充的状态,换句话说,早上充满电,下午用到晚上睡前才会需要进行二次充电。不过官方并没有拿2-day battery life两天续航保障来说事儿,因此也不要太过于期望手机一般使用情况下能够达到两天续航——这里指的既包含Wi-Fi也包含手机流量的使用模式。但是实际想想,达不到两天续航是匪夷所思的,因为765G与835的性能不相上下,而且8.3的电池容量远超第一代诺基亚8,诺基亚8的续航刚好能够达到一天有余,因此也许是系统底层还需要进一步优化。在上一次周评测中我还提到了充电期间发热明显的问题,目前已经搭配转换插头使用原装充电器,主要原因是后来用于充电8.3的那条数据线被烧开胶了,而当时8.3的数据线最初是5.3的原装数据线。将数据线、充电器全部用回原装后充电过热问题得到明显改善,并且充电速度没有出现明显下降等问题,基本上等于此前使用9充电器的速度。续航方面依旧保持稳定的状态,基本没有明显变化。但是,需要特别注意,该机器使用非PD/QC协议的移动电源可能会出现充电速度较慢的情况。换言之,使用输出非5V/3A功率的移动电源,充电速度将有明显下降,且可能会自动识别并提示为慢速充电模式,目前确认的是使用5V/2.1A输出功率的移动电源会自动识别为慢速充电。
相机及特色功能
上次评测中没有给出一个具体的评价,因为功能并没有完全体验,不过目前经过较为全面的体验后,能够更进一步针对相机作出较为准确的评价。由于相机包含的功能实在是丰富,因此这部分将会较为详细说明。
先说蔡司电影模式,蔡司电影模式总体而言比较出彩,比起一般的视频录像功能我更喜欢用该模式拍摄视频,一是码率高分辨率高(尽管不是60帧),使用21:9比例模式录制,二是可以调整众多参数,例如降低风噪和专业参数调整,三是可以通过H-Log模式记录影像,并且具备H-Log视觉模式协助功能(关闭H-Log模式保存后会变为蔡司电影滤镜设置)。但是在开启H-Log模式保存模式后,蔡司电影炫光将无法使用。其次是四摄系统,这里主要说其中的三颗摄像头(64MP主摄+12MP广角+2MP微距),主摄的成像锐利度较好,但曝光度偏高的情况比较突出,如果不使用专业模式拍摄,整体上成像风格会显得较为激进;12MP广角模式的综合表现反倒比主摄较好,色彩准确,但偶尔会出现成片后期处理失败,即照片四周被广角扭曲的情况(目前版本貌似没有再出现过该情况,包括夜拍模式处理失败)。微距镜头效果一般,有的时候甚至可以用主摄的变焦功能替代微距功能。根据近期的使用情况来看拍摄风景个人更建议使用广角模式,这在下文的专业模式会进一步补充说明。
针对四摄系统再额外说说防抖,尽管没有搭载光学防抖,但是变焦模式下的成片效果好于预期,不过专业模式下长曝光的照片抖动问题还是比较明显,建议搭配脚架使用效果更佳。但是在微距镜头上,算是呈现了这台手机没有防抖的巨大缺陷,这也是为什么上文说可以用主摄替代微距,尽管在有效距离下,算法可以很好的呈现微距效果,光照充足的环境下效果会更佳,但拍照时微距镜头稍微抖动一下就很容易变糊。
针对专业模式,我们上次提到了RAW输出和64MP互斥的问题,这次同时补充两大模式。RAW模式既可兼容12MP广角输出,也可兼容64MP主摄;在64MP模式下,专业模式中不能调整快门速度,并且拍摄时会有略慢于非64MP模式的速度。此外目前安卓诺基亚的专业拍摄模式依旧存在功能互斥的情况,如快门速度不能与曝光值叠加调节,这是在曾经WP的专业拍摄模式中不会存在的情况。此外,使用专业模式时需要注意主镜头和广角镜头的参数调整,由于主摄像头默认成片较为激进,在环境色彩不够丰富且分明的情况下,照片会明显偏亮,因此建议适当降低成片的亮度参数(建议直接从曝光调节杆中降低);而讽刺的是,广角镜头的默认成片在日光环境下倾向早期的7.2风格,因此选择哪种进行拍摄则看个人喜好了。
针对一般视频模式,一般视频模式可以使用所有参与拍摄的镜头(主摄、广角、微距),并且加入了HDR效果的开关(默认关闭)。除了这些之外,双视野模式也直接集成到视频拍摄功能中而非位于相机面板上侧。另外还有动作视频模式,但动作视频模式的首次介绍是在Verizon定制机版本中。然而官方没有宣传双视野模式能够叠加输出多个镜头模组的影像,换句话说,你可以通过三选二,选择主摄、广角和前置镜头叠加输出两种视频模式在一个视频中。这一功能在今年新推出的X系列中才被正式介绍,起初我也以为这是个全新的功能,然而后来发现在8.3中,该功能早已引入,只能说官方把这种卖点避而不谈在8.3中却放到了新品宣传片内实属迷惑行为。
针对夜景模式,目前最新版没有再出现夜景模式生成失败的报错,但夜景模式的表现相对一般,但是夜景模式的成像方式是通过快速拍摄多个照片的方式进行叠加形成的影像,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如果你觉得环境色彩和亮度在一般模式下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可以试试夜景模式,在清晨使用夜景模式也会有奇效。成像细节方面,8.3采用了新的算法(尽管还是有上一代的影子),但成像细节严格来说令人失望,这同样适用于64MP模式下的细节,尽管拥有较为惊人的细节捕捉(设想一下500米外的细节仍然能够清晰捕捉),但是这些在照片逐渐放大至原始像素点后原形毕露,虽然说细节严格来讲还算是在能够接受的程度(但是达不到64MP的直出预期),但是对比早期的产品,成像细节的涂抹问题可以说算是个不小的问题了,特别是在使用一般模式下的成片相片。
此外,上一次的评测中也略微提到过DNG的成像性能,DNG的涂抹问题相对而言好很多,但是在使用DNG进行后期处理时,能够发现原始数字负片的细节捕捉能力略有吃力(甚至弱于原生64MP)。由于我手上还有备用机9,目前来看,如果跟9进行细节对比的话,自动模式下8.3能够以略微的优势胜出9,这主要是由于8.3的成片锐利度略高导致的;在DNG模式下,9的细节数据捕捉能力好于8.3,即便是夜间环境下也是如此。但是由于64MP输出的引入,一定程度上8.3可以跟9打个不相上下。
然而,相机成像速度在当前版本中有一定下降,这主要是体现在拍照后的照片预览环节,成片加载速度明显降低;另外场景侦测模式识别准确度有待提升,特别是针对食品的拍摄,从我使用到现在,场景侦测正确识别为食品且成功以食品为识别环境进行拍摄的次数仅有一次,绝大多数时候都会识别为室内。
尽管四摄系统没有如华为旗舰一样具有惊人的变焦技术和成像细节,但是这台手机还是能够拍摄月亮的(指能够清晰拍摄月亮面貌而非只是一个大白圆球),并且在特定场景和天气下能够拍摄出媲美诺基亚9一样的震撼影像,具体操作方式还请自行探索。
稳定性
作为长期使用的机器,稳定性是必须评估的一环,并且随着时间推进,稳定性的考量也会更加重要。总体来讲,目前个人对8.3的稳定性评价是较好,主要是在升级到Android 11后出现了两个问题。
一是手势操作模式在屏幕模式变化和应用切换状态下偶发会出现手势操作漂移的情况,这种情况如果通过导航键的方式解释会更易理解,如横屏状态下导航键对应的位置应当在屏幕侧边,但是该漂移bug会使得导航键跑到横屏底侧(虽然早期Android中是这样的设计),这种bug对于手势操作模式可以通过锁屏后再次解锁才会解决,或者更换为三大金刚键彻底解决(注意8.3没有药丸导航键选项)。
二是,升级到Android 11后,会出现顶部状态栏抢占应用视野,导致应用显示缺失或操作出现异常的bug,特别是在不同屏幕方向下进行应用切换时,该情况出现的概率会较高,有的时候单纯下滑菜单也会出现该情况,目前解决办法是只有关闭该应用才能解决问题。
对比第一种情况,第二种情况的问题比较严重。然而比较搞笑的是这个自Android 11推送后持续了近两次系统更新仍然没有解决的bug,提交至官方反馈后官方表示他们才知道有这种情况(毕竟使用8.3的全球用户并不是寥寥无几)。
其他特性
该板块主要说说之前评测中没有提到的一些细节性内容或特性。上文已经提到的特性将不会在这里列出。
1. 8.3支持Aptx模式。连接蓝牙耳机后,8.3将自动显示高通Aptx模式的logo,对于该技术并不了解,但是使用蓝牙耳机的感觉还是很不错的(佩戴的是首发版诺基亚E3500)。不过即便是使用了蓝牙5.0这种技术,音频传输仍然有明显的延迟,因此用来打游戏的话可能体验上会有一定影响。
2. 扬声器表现不俗。尽管截至目前,诺基亚安卓系列产品没有一款使用双扬声器设计的中高端产品,但是8系列及其以上产品线的产品的扬声器表现整体不俗(最好的还是第一代8),相对而言扬声器播放内容较为通透,特别是在音量调到中等音量范围时声音表现明显出色。
3. 8.3屏幕具有莱茵护眼认证。如果用户在购买之前没有详细阅读官方主页中的产品介绍,可能用到换新机也不会注意到8.3还有该特性。诺基亚8.3是所有产品中少有的具有护眼认证屏幕的产品,尽管8.3采用的LCD屏幕在暗环境下对眼部的刺激远低于OLED屏幕,但是加上一个护眼认证能够更好的保护眼部健康,何乐而不为呢。
4. 三天线设计与铜管散热系统。该两大特性没有在产品介绍中有所提及,但前者在美国8.3定制机发布会上有所提及,后者则是通过YouTube上拆机视频中发现的。这也能够一定程度上解释该手机的信号稳定性较好的背后因素,至于铜管散热系统没什么可多说的,除了部分中端和低端产品,诺基亚全系列安卓机基本上都使用了该设计方案,只是对外宣传时很少提及,个别搭配了石墨烯面板时会有些许提及。
5. 缓冲圈设计。机器的前面板与中款之间使用了一圈塑料材质缓冲圈,以提高设备面对冲击时的力量吸收性能。但是平心而论,这种设计在实际环境中并不能起到太多的帮助,何况这台设备本身就具有一定分量。
不足与缺点
在上一次评测中我也列出了一些不足和缺点,这里主要是根据之前的内容作出进一步更新,并添加目前遇到的新问题(如果有的话),但是已经在目前版本中解决的问题将不会再进一步列出。由于我所在的地区截至目前仍然没有覆盖5G,因此后续针对5G的专门体验目前延迟到半年或一年评测中说明。
1. 不防水不防尘。如果要举出一个明显的缺点,不防水不防尘是这台手机的主要不足。而且佩戴保护套也仍然无法解决灰尘的问题,因为这些灰尘会随着清理和擦拭后顺势跑进手机保护壳内,或聚集在保护壳与机身的贴合周围处。当然你也可以选择定期将保护套拿出,并对手机和保护壳进行双重清洁,但是在现实的非无尘环境下,将两者清理得十分干净是不太容易做到的事情,何况当你带上保护套时,这款手机的块头又被增大了一圈儿。
2. Pure Display技术(以下简称“纯视”技术,替代早期“智能AI靓丽屏”的神奇国行定名)体验略有下降。如果是对近代诺基亚产品有持续关注的用户,应该至少知道诺基亚7.2是目前搭载纯视技术效果最佳的产品。对于新一代产品,纯视技术应当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或者说至少相对稳定。事实上并非如此,似乎纯视技术对于视频的优化貌似有所调整,以YouTube和B站为例,前者的优化偏向增强灰度、对比度和锐化处理,而后者不仅没有优化,而且还出现了明显的掉帧现象。一开始我以为是我手机占用问题导致B站视频播放卡顿,后来发现即便进行重启、清理后台挂在程序,关闭纯视功能、充满电等一系列操作后,发现问题的本质还是软件适配上,至少目前来看特定地区的视频应用可能会出现纯视技术不会优化甚至反响优化的情况,而这在前一代产品中是没有出现过的。
3. 机身过于光滑。严格来讲我不推荐在这台机器上使用保护套,原因在该板块的第一点已有说明,但是机身背部类似磨砂玻璃的后盖设计又使得该产品在一定程度上手感仍然很光滑,尽管通过拆机视频可见背部后盖的实际材质是塑料,但是保险起见,拿在手上的时候还是多加小心为宜,特别是在拍照摄影期间,意外情况很多时候是难以避免的。
总结——选择还是等待?
结合上次的分数,这次的总分最后下降至8.5分,因为状态栏遮挡bug目前没有出现在任何一般(竖置)模式下的应用中,因此对于一般用户而言,这种问题不会存在,况且,由于国内网络环境的局限,在没有Android 11的升级问候下,以上问题均不会存在。
总的来说,8.3适合以下人群购买和使用。
1. 不热衷以堆硬件配置为核心卖点的产品
2. 对系统体验有要求(如:干净;相对稳定;长期使用不卡顿掉速)
3. 出差(特别是国际业务)需要
4. 不喜欢小屏幕产品
5. 喜好硬朗设计的产品
6. 喜好在拍摄和摄影上大做文章的用户
另外,虽然春季发布会发布了六台新品,但是对比目前的产品线来看,目前的六台产品没有一台能打得过8.3的,特别是硬件配置,但似乎产品理念回到了早期的设计初衷,这个我们会在今年年底的年终总结回顾中再适当展开。感谢各位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