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纪念厉慧良先生百年诞辰(6)博大襟怀

2023-07-30 08:47 作者:戏迷知音  | 我要投稿

这几天一直在欣赏厉慧良的讲座,也陆续摘录了一些,对于我来说是受益匪浅。以前听过很多关于厉慧良的负面消息,由此而生了几许对他的反感。通过整理厉慧良的资料,聆听厉先生的侃侃而谈以及与一些老戏迷、厉慧良先生的亲朋好友畅谈,使我彻底改变了看法。厉慧良自己也讲到,在天津有文章,在别的地方有文章,怎么在北京就没有呢?很多人都觉得是历史有问题,其实都是我们所听闻,人云亦云多了也就成真了。

翻阅着《京剧厉家班小史》,书中对厉慧良的问题是这样写的:1964年6月,慧良随天津市团赴京参加全国京剧现代戏观摩大会,演出《六号门》,扮演党代表丁占元,慧良被康生点名,停止了他的演出,只身返津,9月24日入狱,1966年6月被判15年徒刑,1972年又改判无期徒刑。......1979年1月6日,慧良无罪释放;1985年9月9日四川重庆中级人民法院出具了刑事判决书“......原判认定的事实不构成犯罪,应予以纠正......”也宣告了厉慧良无罪。

传言最多的是生活作风问题,在这本书中也直言不讳地写道“因为对婚姻并不美满,慧良在生活上放纵、失控......”,但这不是主要原因,康生对他的点名批判,直接导致入狱,成为他一生的污点,据说某夫人一直在领导面前进谗言,加上他耿直的性格,难免会在不知觉中得罪领导,致使一直被压抑,而那些文人墨客们,也随风倒地排斥着他。厉慧良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呢?

1984年10月21日第一工人文化宫
“爱我中华、修我长城”义演
厉慧良 王则昭 裘爱花 筱少卿扮龙套
李军摄影

厉慧良在讲座中这样讲到:“我们要有一个正确的思想,思想不端正,认识不正确,就会贻误你的一生,我们不能不面对现实”。他多次提到,一些问题是出在人的身上,而跟党没有关系,从而理清了思想。所以您看,他把狱中生活,戏称为“疗养院”,有一个坚定的信念,就是努力的活下来,继续为人民演出。所以出狱后不久,就向组织提出要演戏,向建国三十周年献礼,在没有任何广告和宣传的情况下,1979年10月7日演出了半出《闹天宫》,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可见他的襟怀。

厉慧良《闹天宫》饰孙悟空

这张《闹天宫》的剧照是1980年6月17日为参加政协会议的委员们演出时拍摄,厉慧良、林玉梅、丁至云、张世麟联合登台,先后演出了《闹天宫》、《锁麟囊》、《霸王别姬》、《挑滑车》四个精彩节目。

29日《天津日报》发表了一篇《观“四大主演”联合演出有感》的文章中写道“谁来开锣,也就是谁演帽儿戏,谁演压轴戏?都是难而又难的题目,本领再大的舞台监督,也感到这是十分棘手的事情。......可是,这次安排演出,却一扫过去那种陈旧习气的影响。四名主演争着演帽儿戏。最后,经组织者反复协商,还是由厉慧良开锣,林玉梅、丁至云演二、三轴戏,张世麟压轴。观众们对四位著名演员都是一视同仁,没有因先演、后演而对演员有不同看法,反而增加了对四位同志的钦敬之情。

厉慧良唱开锣戏,不只是这一次,1984年为修长城义演,1994年为纪念成兆才诞辰120周年的评剧名家演唱会等都是唱开锣。1994年厉张合作时,由张世麟先生挑选剧目,当时协商一人一出勾脸戏,一出武生戏。据说最初是《挑滑车》和《战濮阳》,经过多次变更,最终确定厉慧良在《战宛城》中饰张绣,在《挑滑车》中饰金兀术。不管是张绣的甩盔还是抖枪,也不管是金兀术的几分钟戏份,在舞台上他总是光鲜的,花脸应工的金兀术,一句“巴德鲁”震惊四座,显示了厉先生的高超技艺。

文革后最早在《天津日报》见到厉慧良的报道是在1980年1月20日,一篇《市京剧团上演一批传统剧目》中提到“《艳阳楼》由阔别京剧舞台多年、年近六旬的著名京剧演员厉慧良扮演高登。这是他继演出《闹天宫》之后的又一个剧目。”这次演出也是一票难求。某次吴某某专程从北京带人来看《艳阳楼》的演出,因为一票难求,厉慧良特意从他的朋友手中要来几张票,演出后有人问这位吴先生,竟让放出一句“流氓演流氓能不好吗?”,可以说是对厉慧良的侮辱,作为资深的学者真是不应该。

1984年为响应“ 爱我中华、修我长城”的号召,厉慧良积极组织久别舞台的老艺人义演,他亲自骑着自行车,挨家去动员,可以说是费尽心血,最终在10月21日如期举办,关于这次演出,《天津日报》有一篇《群英荟萃别开生面——“ 爱我中华、修我长城” 义演侧记》的文章:厉慧良的《钟馗嫁妹》是开场戏。那舒展优美的舞姿博得一阵阵掌声。在后台,厉慧良一边脱着汗水浸透的戏衣,一边说:首先要感谢广大观众的爱国热情,没有大家的支持,义演效果不会这么好。我们这场戏是真正的南腔北调,豫剧名家陈素真饰丫头,赵慧秋饰小姐,越剧演员陈佩君饰杜平。观众会觉得别有风味儿。

1984年10月23日《天津日报》

1982年4月19日到6月底,天津市京剧团赴赴大连、鞍山、辽阳、本溪、沈阳等地巡回演出。年逾花甲的厉慧良、丁至云坚持不住宾馆,住后台;不坐软席,坐硬座;不开小灶,吃大灶。在营口市,因剧场房间少,厉慧良就在锅炉房中搭几块铺板住,丁至云在简陋的木工房中支个行军床。厉慧良每天早五点多钟起床,打扫楼道、厕所。


1982年8月6日《天津日报》

党的十一届七中全会公报发表之后,本市广大文艺工作者认真学习,畅谈感想,京剧演员厉慧良学习公报之后除在市文化局召开的座谈会上表示要搞京剧现代戏外,还到剧协天津分会找有关同志商量如何排练迎接十二大召开的剧目。

六十年代,厉慧良替临时患病的李少楼演过《闹天宫》;1983年,又因同样缘故替马少良演《长坂坡》,非但不调票价,反以醒目的告示向大家表示歉意。

1987年2月25日,天津艺术咨询委员会成立,厉慧良与其他津门老艺人一起都调到了这里工作,相对来说演出机会少了,但他依然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只要有演出,都会一丝不苟地完成,毫不偷懒。

通过点滴的报道和讲座,也许更能让我们重新认识他,熟知他的人都会觉得他很可爱,毫无架子,有自己的性格,敢于说真话,很耿直,有博大的襟怀,有远见,有思想,在艺术上追求完美,追求创新,堪称当代的杰出人才。文革后的厉慧良也是饱受争议,更没有得到很好的宣传,这对一个演员来说,打击是很大的,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气馁,而是积极的工作,谁有他的襟怀呢?

当然了,他也有一些缺点,比如不够圆滑,思想保守,没有留下更多的影像资料等等,毕竟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综合去看其艺术,而我最大的懊悔就是听信传言而错过了欣赏厉先生舞台艺术的机会。值此厉慧良先生百年之际,仅以此系列作为纪念吧!


纪念厉慧良先生百年诞辰(6)博大襟怀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